APP下载

摄影本土化及辽宁本土化摄影创作研究

2017-04-13宋振军

关键词:摄影家本土化辽宁

宋振军

(辽宁大学 广播影视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摄影本土化及辽宁本土化摄影创作研究

宋振军

(辽宁大学 广播影视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对摄影人来说,坚持本土化创作是应该提倡的。本土化创作是一种务实的态度,在本地区创作对摄影人来说最有优势,容易把一个题目做深,有利于摄影技术的提高,拍摄的作品对本地区发展有重要作用。多年来,辽宁省摄影界领导非常重视本土化创作,很多摄影人也一直坚持本土化创作,用照片记录了辽宁的发展历程,对辽宁的经济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土化创作;辽宁摄影;经济建设

一、什么是摄影本土化

“百度知道”解释本土化:“本土化概念是与国际化、全球化概念紧密相关的,是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它是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时代国际品牌的全球扩张战略下出现的。没有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也就没有本土化。”从字面上理解,“土”对应着“洋”,本土化就是立足本地区进行各种活动,比如语言本土化、风俗本土化、建筑本土化……这里的洋并不一定指外国,可以是外省,甚至外县。如果你研究的是一个县的活动,县外的都不叫本土化,如果研究的是一个省的活动,外省的都不叫本土化。在文艺领域,小说、戏剧、电影都存在本土化创作与研究的问题。

摄影本土化可以有两方面的理解。狭义上是指立足于本地区进行创作与研究。和上面说的一样“本地区”不能界定具体范围,可以是一个省,也可以是一个市、县,甚至一个村。因为交通及交通工具的发展,这个范围很容易被扩大。广义上可以理解为本领域、本系统、本民族等,研究和拍摄你所熟悉的。比如军旅摄影家,他拍摄涉及军人的题材就是本土化,他可能因为工作调动,辗转多个部队,去过多个地区,但进行的仍然是本土化研究。本土化通常体现在风光、人像、民俗、纪实、新闻领域,观念、艺术类摄影也存在本土化的问题,但往往不被人关注,弱化一些。本土化创作不排斥在立足本地的同时还考察其他地区的相关内容,因为通过比较可以使自己的影像更深入,更能反映问题。比如在盘锦围绕湿地内容进行创作,同时考察内蒙、黑龙江等地区的湿地,进行内容比较,从而使主题更加深化。

二、本土化对摄影人的意义

1.本土化是一种务实的态度

摄影人都喜欢到外地去创作,因为在外地有新鲜感,不会产生“审美疲劳”,有创作欲望。久而久之,形成一种“甲到乙处拍、乙到甲处拍,但都很少拍自己身边” 的状况。在影像和大众传播不是很发达的年代,这些人对了解外面的世界,促进文化交流起着很大的作用。但是在今天,一个普通农民都可以拿起手机拍摄并把影像传播出去,世界各地的信息在很短时间能被全世界收到,你再这样就没有意义了。我们的时代“不缺大众影像,缺少深度反映社会的影像”。正如陈小波老师所说:“大多数摄影者总觉得他乡有美景,他乡有故知。但当他真正到达他乡时,会发现除了拍摄一些表象,他一无所知。其实就在我们自己身处的每个城市,在那些出人意料的拐角和无名小街里,令人探究的迷团比比皆是,可以记录的东西比比皆是。”对于每个摄影人来说,选题很重要。题目选不好,你可能很难坚持拍下去,你可能做得很肤浅,你可能重复了别人的工作。在选择本地拍摄还是外地拍摄的时候,肯定优先要考虑本地。除非你总去某一地区出差。

2.本土化创作最有优势

拍摄你熟悉的,你所说的都是真的、准确的。现在各地区出现很多“伪民俗”,这些“伪民俗”是针对外地游客以商业目的为主,本地区实际上已经没有这些民俗了(比如乌江纤夫)。摄影人把这些拍回来,利用自己的平台和话语权进行广泛传播,从而使外地人认可这些民俗,相信这些是“真民俗”。 还有经过多年的社会发展,很多地区的很多风俗习惯已经发生变化,即使同一个地区同一个民族进行同样的活动有时候反映出的内涵也不一样。大多数摄影人都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民俗学的研究,更谈不上田野调查,如果用碎片性的照片反映这些民俗肯定会出现重大偏差。如果你是本地人,对周围的各种活动都了解,显然不存在上述问题。所有摄影人都有一种感觉,一个题目只去一次很难拍好,有条件,要反复去,把一些不常出现的场面拍到,把一些没拍好的内容拍好,把一些问题求真。在本地区,你今天不行明天去,这次没赶上下次再拍,有冲动更有研究,所以很容易把一个题目拍摄到无人能及。去外地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根本没法实现反复拍摄。侯登科用近十年时间拍摄麦客、王文澜在北京拍自行车、陆元敏在上海拍现实都市生活场景、王征拍西海固、陈锦拍成都巴蜀文化都是本土化创作成功的典范。

3.本土化容易把一个题目做深

随着交通工具以及数码照相机的发展,摄影越来越呈现出快餐文化的特点。很多人认为摄影是最简单的艺术。过去为了拍到极致的光线,或者动物的一个动作,很多人在一个地方等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现在大多数人一天能跑几十或几百公里。一个新事物发生,马上以博客、朋友圈、美篇等形式展示给人们。在新闻传播领域,实效性是客观要求,然而从深化主题的角度,快餐文化产生了很多弊端,比如急于发稿而没有对事物发生发展准确把握,从而产生假新闻,我们看到的都是表象,很难有深度报道等,使很多人认为“报纸(纸媒)已经死了”,但是《南方周末》仍然独树一帜,依然有很大的读者群的原因。不受比赛、获奖等的影响,始终坚持自己的创作内容和创作方向,在喧嚣中冷静,是摄影人应该坚持而又很难坚持的。“安静的品格对报道摄影者来说显得多么重要!这个世界太热闹了,需要安静地思考、安静地工作和生活的人,报道摄影是可以让人安静下来的工作。安静让摄影者的立场更坚定,观看更广阔。安静还能使我们不必远走他乡。”拍摄本地区,你的所有思考都是冷静的,你拍摄的画面都是经过长时间过滤的。快餐文化的弊端基本不存在。这些照片短时间别人会觉得很熟悉,不足以引起人们的关注,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其历史价值会慢慢体现出来。如果梳理摄影史,很多以图片形式得以保存的文化记忆都是本地人拍摄的。“小学老师和孩子”是最普通最乏味的选题,但是朝阳摄影人邵广红2016年凭作品《我的孩子们》入围阮义忠人文奖,正如《摄影之友》介绍:“5年时间,(邵广红)用相机记录下许多天真与烂漫。这位来自东北农村的小学班主任,用她的照片为我们展示了美好的童年,也勾起了大家心中或多或少的童年回忆。”

4.摄影本土化有利于摄影技术的提高

去一个新的地方,没有审美疲劳和“视而不见”,所有场面都上新鲜的,激情多了,思考少了,奔波多了,静候少了。等回来后发现自己拍摄的都是表象,很肤浅。想再去补拍可能没有机会。立足本地区,因为你太熟悉了,即使你努力拍摄也会觉得照片很平常,即使身边的你很熟悉的事物你还有很多方面要考证。多次拍摄后你肯定要努力从特殊角度、特殊表现手法入手。为了有所突破在拍摄过程期间肯定要查找相关的资料,一旦遇见和你拍摄相关的资料和人总会认真关注、反复琢磨。久而久之,总结出自己的拍摄经验,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摄影技术自然得到提高。

5.本土化创作是服务于本地区发展和建设

摄影除了艺术功能外还有承担社会责任、反映社会现实、引导社会风气、作为历史资料等功能。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往往会大量使用照片,比如宣传等。如果进行数理统计,在你所拍摄的所有照片中和你地域最近的、关系最近的往往是使用最多的。对大多数人来说,都希望把摄影作为一种爱好的同时能对自己的学习、工作、家庭有所帮助,能给本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本土化创作是最佳的选择。原辽宁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刘志超教授(其本人在辽宁大学工作40余年)多年来用相机记录辽宁大学的发展,留下很多珍贵的资料,这些资料已经成为辽宁大学发展中重要的历史记录,是辽宁大学校史馆中的主要资料,所印成的画册是辽宁大学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辽宁旅游摄影协会深入到辽宁各个景点拍摄,极大地促进了辽宁旅游事业的发展。此外,张家界、雪乡、盘锦湿地都是当地摄影人先发现,拍照片并获奖,最后才闻名于世界的。

三、辽宁摄影家本土化创作研究

辽宁省是中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是全国工业门类最为齐全的省份,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沿海省份之一,也是中国近代开埠最早的省份之一,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新中国工业崛起的摇篮,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与贡献,被誉为“共和国的长子”“东方鲁尔”。辽宁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4个、省级31个、市级34个、县级23个。优美的自然环境和长期的历史积淀为辽宁摄影人提供了大量的摄影素材。辽宁阜新、抚顺均有曾经是亚洲第一的露天煤矿,此外,鞍山、本溪、辽阳的铁矿,盘锦的辽河油田、大连港、大连造船新厂、营口港、沈阳重工业企业等都为辽宁人提供了重要的工业摄影素材。盘锦双台子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东鸭绿江口(东港)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朝阳北票大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沈阳卧龙湖(省级自然保护区)为湿地、鸟类摄影提供了创作基地,大连、丹东、营口的诸多海岛为人们提供了海岛文化生活和海岛风光创作素材。以朝阳海城秧歌及卧龙湖冬捕等为代表的很多满族蒙族文化传统以及大量的农村生活,为人们呈现出千百年来辽河流域深厚的黑土地文化和浓郁的关东风情。

1.摄影人用照片记录了辽宁的发展并在各类比赛中获奖

多年来,在省市摄影家协会的带领下,辽宁摄影家立足辽宁,拍摄了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记录了辽宁作为共和国长子的荣耀,也记录了国企改革的艰辛。它们是时代的记忆,对宣传辽宁起着重大的作用,又成为辽宁发展的史诗和鉴证。

早在50年代,蒋少武的《露天矿的早晨》《动力的源泉》就曾参加在苏联举办的国际影展;80年代后,王玉文的作品《乌金》《你追我赶》《冬天的河》等获全国、东三省大奖,并入选国际影展,后又陆续展出《东北老工业记忆》《时代印记》等系列辽宁工业摄影内容的作品;鲁迅美术学院赵大鹏老师拍自大连大公街的的摄影作品《集市》获1983年“第十九届卢森堡国际摄影比赛”金奖;军旅摄影家线云强利用其在部队的优势多次乘直升机航拍辽宁,从2000年到2013年陆续出版发行《俯瞰本溪》《铁岭是个较大城市》《空中看沈阳》《沈阳世园会——全景总览卷、园林建筑卷、园林山水植物卷》《印象沈阳》等大型系列摄影图文集,“航拍中国东北”专题,应邀参加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这些作品从另一个维度介绍了辽沈地区经济发展过程及出现的问题,是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大连摄影人姜振庆2004年以《关东之情》获得第六届金像奖,纪实性系列作品《共和国长子》荣膺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两次获奖作品均出自于生活多年的东北乃至辽宁地区。盘锦摄影人赵振民多年来一直立足本地拍摄了《最后的芦苇刀客》《看红遍了半个中国的野草》《造木船》《工业自然和谐》等专题,先后在《中国国家地理》《中国摄影》《环球时报》(英文版)《山东画报》等刊物发表,大量盘锦题材作品参加平遥、大理、连州、北京、韩国等摄影展,为宣传家乡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谷洪旺近15年来一直执着于湿地风光和鸟类摄影创作,关注湿地保护和生态环境的宣传先后出版了《与鸟共舞》《共有的家园》《梦想开始的地方》《湿地摄影》,此外,杭国敏油田摄影作品曾获得首届铁西国际工业摄影优秀摄影师大奖、凤凰国际摄影双年展铜奖,卢英湿地作品获得台北国际摄影展最佳摄影师称号。锦州摄影家段希俭以一组《神秘的北镇》获得了《大众摄影》2016年度影像十杰、第16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优秀摄影师、第9届中国国际原生态摄影大展文化贡献奖(同时还获得第5届辽宁摄影金像奖、第十七届辽宁省摄影艺术展金奖)。

2.辽宁省摄影界领导重视本土化创作

表面看来,大多数情况,摄影都是个人行为。摄影人的活动都是自发的(记者或单位的宣传人员除外),不依赖组织、不申请经费、风险自负。摄影的领导组织——摄影协会(或学会)管理起来也不像政府机关,相对来说比较松散。但是这种个人行为不自觉地带来一些弊端,比如跟风,扎堆创作等。跟着影展、比赛跑,从平遥大展带来的效应就能看出来。比如前两年观念摄影时尚,一大群人搞观念类的;现在老工艺时尚,人们又开始搞老工艺。所以,在进行摄影活动的时候摄影协会(学会)往往起者组织、领导、规范、协调、引导、培养的作用。

多年来,辽宁省摄影家协会在刘志超主席的带领下一直强调本土化创作。组织开展了“美丽辽宁”“崛起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心系民生情暖百姓”“辽宁棚户区改造”“家庭、家教、家风”等系列主题摄影创作、展览活动,打造了中国沈阳(铁西)国际工业摄影大展等摄影品牌。各市摄影协会、行业摄影协会都结合本地区、本领域组织进行创作、评奖。以辽宁省旅游摄影学会为例,2016年就组织了“魅力鸿舍·浪漫温泉”摄影大赛、“大美西丰·4G移动”摄影大赛、“营口虹溪谷旅游风光摄影大赛”、“雪花纯生·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辽宁分赛”等。同时,还组织各种题材的培训、讲座,把辽宁题材的摄影作品推向各个大展。2017年3月28-4月2日,由辽宁省摄影家协会、中共北镇市委、北镇市人民政府承办的“北京遇见·神秘北镇”辽宁北镇摄影作品主题展将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览馆举行,对宣传辽宁、宣传北镇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2016年,线云强当选为辽宁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后,更提出“坚持深挖本土文化,讲好辽宁故事的创作方向…… 通过优秀的摄影作品展示辽宁振兴取得的辉煌成就和辽宁人民坚韧、包容、乐观向上的好形象,讲好辽宁故事,助力辽宁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助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省摄影家协会将会通过一系列方式引导辽宁摄影人“关注辽宁发展变化、关注辽宁百姓生活,形成辽宁地域摄影风格,提升辽宁摄影的凝聚力、影响力和传播力” 。

3.本土化创作对服务辽宁经济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

摄影人(尤其是纪实摄影人)在对社会进行记录的同时,实际上是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忧虑,他们通过作品的展示向社会发出歌颂、表扬、呼吁、批评等声音,体现出自己对社会的价值判断,对发展中的不规范行为进行校正,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正如线云强在谈到他航拍的经历时说:“最初航拍的目的是为城市招商引资做宣传品,后来我关注的是生我养我的这块土地的变化,特别是人的变化、城市景观的变化……在空中我见到‘哭泣流泪’的矿山和冶炼钢材的工厂,见到钢筋混凝土打造密不透风的城市,见到旧工业的消亡和新兴工业的崛起,见到汽车工业的发展使城市街道拥挤得寸步难行,见到工业的发展带来的雾霾给日常生活造成的困苦和无奈……”

首届金像奖获得者李元奇长期立足于大连地区拍摄,编辑出版了《旅顺口大观》《大连不是梦》《北方明珠——大连》《走向新世纪——大连立法与监督》《大连》《魅力旅顺口》《青春大连》等多部关于大连的书籍,摄影成为大连宣传的主要手段。

盘锦是一个成立比较晚、人口比较少的地级市。近年来通过摄影家拍摄的美丽图片使全国乃至世界都知道这里有美丽的红海滩,众多珍惜鸟类,同时这里蟹肥鱼香、苇海桑田、稻米飘香、鸥鸟云集成为很多人羡慕的地方。

东港和北镇分别是辽宁两个不太突出的县城。自从辽宁电视台录制了鸻鹬(地球上迁徙距离最远的鸟类,每年澳大利亚途径丹东东港的黄海湿地迁徙至美国的阿拉斯加、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并在北极冰原地带繁殖)迁徙的影像并在中央电视台连续播出,使得东港备受世界关注,每年春天都有大量的摄影及鸟类爱好者从全国各地来到东港。2015年底开始,北镇摄影家段希俭历时10个月拍摄了一组《神秘的北镇》照片,用弱光布光摄影来阐释本地区文化的神秘并在多个比赛获奖,使北镇这样一个不太被人熟知的县城全国瞩目。接着又举办了“大朝阳山城杯”魅力北镇摄影大赛等诸多活动,扩大了北镇在全国的影响。

4.辽宁摄影实现本土化创作还需要共同努力

前面讲的摄影人的弊病,比如跟风、创作扎堆等现象在辽宁的摄影群体也是有体现的。除了这些外辽宁摄影要实现本土化还存在一些改进。

(1)研究摄影领域本土化内容。摄影属于文化现象,同时摄影学科还是一门交叉学科。从事摄影活动有的时候需要了解文学、历史、哲学、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相关知识。如果你对这些不明白,就很难把一个题目做好。所以在进行摄影活动前,不妨请这些方面的相关专家进行座谈、研讨、把脉。最常见的一个问题:辽宁是满族的发源地,因为历史的原因,在辽宁满族的痕迹并不是很浓。怎么样通过摄影手段记录满族的习俗,这种记录不是简单的几张照片,要引进民俗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最终成果要成为人类学的文献。

(2)不让历史留下空白。艺术讲究百家争鸣,就是各个领域都应该有人研究。现实生活中有些单位、有些部门因担心“曝光”,不喜欢摄影人去拍,甚至自己内部员工也不允许拍摄。久而久之,就使得某些领域或某个阶段影像缺失。改变这种现象需要相关摄影组织出面协调。还有的时候很多领域扎堆拍,而另一些领域被人遗忘或被忽略。一般“事件性”“容易获奖”的事项往往不缺影像,“非事件性”的事项关注的就较少。比如反映中学生压力的图片很少等。这些照片即使拍了也不能获奖(很多摄影爱好者把获奖作为终极追求,留档等在他们看来没有意义),所以没有人愿意拍。摄影人常说的一句话“不让历史留下空白”,同时拍摄影像的目的不一定非要获奖,有时候是地区发展的见证资料、是政府宣传的媒介、是科研刑侦的证据、是教学的案利。所以作为各级摄影组织有必要每年梳理一次本地区重要事项,然后动员、号召人们去拍,实现“定单式”创作。甚至有必要定期以表彰、影展或出画册的形式进行梳理。

(3)通过提高摄影人的素质提高实现摄影本土化。实现摄影本土化创作不但要靠摄影家、学者,更需要一大批爱好者,他们能够随时随地拍摄记录当地发生的一些事情。但是对许多爱好者来说,从选题到镜头语言到展示方式都不明白,所以有必要对一些摄影爱好者进行培训,指导他们如何做好本土化的选题、如何拍摄、如何编辑自己的图片、如何使用展示自己的照片。摄影教育不应该是一次报告、一次讲座,应该是长期循环的、系统的。

(责任编辑 伯 灵 校对 伊人凤)

Localization of Photography and Research on Localized Photography in Liaoning Province

SONG Zhen-jun

(Broadcasting,Television and Film Institute,Liaoning University,Shenyang110036,China)

For photographers,sticking to localized creation should be encouraged.Localized creation is a practical attitude.Localized creation has the most advantages for photographers,which can have a further exploration of a certain subject,improve the photography skills,and impact on the location district′s development.For years,the officers of Liaoning photography sector has been giving great importance on the localization creation.Many photographers are also sticking to the principle of localization creation,record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Liaoning province with photos,promot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Liaoning province.

localization; Liaoning photography;economic development

2017-02-13

宋振军(1971-),男,辽宁朝阳人,副教授。

10.13888/j.cnki.jsie(ss).2017.02.004

J42

A

1672-9617(2017)02-0161-06

猜你喜欢

摄影家本土化辽宁
辽宁之光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大摄影家
大摄影家
大摄影家
大摄影家
辽宁舰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