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青运史红色资源现状与对策

2017-04-13刘庆宇

关键词:辽宁红色资源

韩 伟,刘庆宇

(沈阳工程学院 辽宁省团校,辽宁 沈阳 110136)

辽宁青运史红色资源现状与对策

韩 伟,刘庆宇

(沈阳工程学院 辽宁省团校,辽宁 沈阳 110136)

辽宁青运史红色资源比较丰富,但目前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充分的开发利用。通过调研,辽宁青运史红色资源保护中存在概念模糊,政府重视力度不够;管理体制不畅,保护资金匮乏;缺乏整体规划,未体现青运史特色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统一思想,加强宣传力度;创新机制,多方筹措资金;综合布局,体现青运史特色的对策。

青年运动史;辽宁;红色资源;保护

一、青运史红色资源概念及前期研究

1.研究对象的界定

青运史是中国青年运动史的简称,即中国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和党在各个革命历史时期的任务而英勇斗争,作出贡献的历史。回顾中国共产党建党95年以来的光辉历程,无论是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时期,中国青年始终在党的领导下,走在时代的前列,中国青年运动史正是对这一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考察历史事实,分析逻辑关系,中国青年运动史与共青团史密不可分,与中共党史共享学科理论、研究方法与研究材料,在中国现当代史中理应占有重要地位。研究青运史的目的在于“以史鉴今、以史育人” ,中国青年运动史是教育引导当代青少年的重要资源。

红色资源又称红色文化遗产,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产生、创造存留至今的具有重大革命意义和纪念价值的遗址遗迹、建筑物或者可移动的文物、文献等实物以及文学、艺术、制度等人类精神文化产品及其所承载、体现的革命历史、事迹、精神。由此,红色资源一般可以分为物质性与非物质性两类,本文主要对物质性红色资源进行研究。

2013年,团中央青运史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青运史红色资源普查工作。2014年1月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开发保护利用青运史资源为青少年教育服务的意见》的通知,在通知文件中将青运史红色资源界定为:青运史的红色资源是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反映青年运动的重要活动、重要人物的旧址、遗址、故居和纪念场馆。……1919年以来青年运动和青年团的创始人、主要领导人的故居、重要活动纪念地,具有重要影响的革命烈士事迹发生地。1919年至1966年青年运动和共青团工作的重要会议、重要机构旧址、重要事件的旧址,包括已被损坏不复存在的遗址、遗迹。新中国成立以来兴建的各类青运史、团史展览馆、纪念馆(地市级以上的)[1]。

综合学界观点,根据团中央文件,我们将本文研究的对象界定为在辽宁省境内留存的与中国青年运动史相关的在历史、艺术、社会学等方面有着重大革命纪念意义和纪念价值的遗址、遗迹、建筑物等红色文化遗产。

2.学术回顾

目前学术界对于红色文化遗产的研究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从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视角,研究红色文化遗产的理论与实践:其中大部分是从旅游管理学科的专业视角,对各地的红色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挖掘,其研究偏重于对景区的开发规划等应用型研究,这些研究多集中于对红色文化遗产理论的剖析,对其历史源流、保存现状、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不多。

(2)从区域文化的视角,研究红色文化遗产的意义、生成、形态及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如汤红兵(2006)从文化生态学视角,提出了地理环境、政府外公共权力等因素是湘鄂西红色文化的形成原因[2];黄超(2009)从文化遗产保护视角出发,对遵义地区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分层次进行保护开发的解决思路。[3]

(3)从教育学视角,研究红色文化遗产的德育价值和功能:红色文化资源是在中国革命理论指导下的革命实践的产物,蕴含了丰富而宝贵的革命经验与革命精神,从思想道德教育视角对红色文化的德育价值和功能进行的研究也为数不少。程东旺、黄伟良(2006)对红色文化的价值形态与德育功能探析,认为红色文化遗产是开展青少年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和理想范式[4]; 徐朝亮、周琰培(2009)从教育管理学视角,对利用红色文化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进行了定量研究,认为红色文化有利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责任感。[5]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学术界对红色文化遗产已经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也已取得一定的成就,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但是,在现有研究中,鲜见对青运史红色资源的研究,而具体到对于辽宁地区青运史红色资源的研究则基本是空白。

二、辽宁青运史红色资源概况

1.辽宁青运史红色资源简介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辽宁共青团在党中央、团中央、辽宁省委的带领下,跟随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也在辽宁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青运史红色资源。据调查,目前在辽宁地区留存的青运史红色资源共17处,分布于9个地级市。其中较著名的有:早期青年运动的重要领导者、曾任共青团中央书记的关向应同志故居展览馆;中共满洲省委暨共青团满洲省委旧址展览馆;周恩来同志青少年时期在铁岭、沈阳两地读书旧址展览馆;青年抗日英雄赵尚志、李兆麟纪念馆;锦州的辽沈战役纪念馆;丹东、沈阳两地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纪念馆;抚顺、辽阳、鞍钢、沈阳军区共四处从不同角度展现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的展览馆、纪念馆等等。这些青运史红色资源是对辽宁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对这些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考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2.辽宁青运史红色资源特点

(1)民主革命时期: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够。由于历史、地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辽宁地区民主革命时期青运史红色资源遗存并不丰富。不同于上海、北京、江浙、湘鄂乃至河北,辽宁地区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组出现时间较晚,既不是早期共青团的诞生地或团中央所在地,也从未召开过全国范围的共青团代表大会。除了关向应同志外,在早期团史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和事件的遗址、遗迹留存在辽宁地区的也很少,因此从全国或者全团范围来看,辽宁地区现存民主革命时期青运史红色资源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够,历史价值尚待进一步挖掘。

(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名人多、影响大、资源丰富。但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辽宁地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青运史红色资源相对要丰富得多。这得益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辽宁在国家工农业生产建设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是辽宁共青团工作成果的真实历史写照。其中较著名者包括:被毛主席称赞为“青年的榜样”——“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鞍钢机械总厂青年工人王崇伦;曾经担任过共青团沈阳市委副书记的“毛主席的好工人”——沈阳东北机器制造厂工人尉凤英;和黑龙江萝北共青农场、温州大陈岛、江西共青城同时期的辽宁青年志愿垦荒团。这些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青运史上留下光辉印记的人和事,他们工作、生活过的工厂、乡村都可以作为青运史红色资源加以开发利用。而目前已经开发利用的最成规模、最具典型价值的例子就是雷锋系列展览馆、纪念馆,在由中宣部确定的三处国家级雷锋馆中,除雷锋家乡的湖南长沙望城雷锋纪念馆外,其他两处纪念馆均在辽宁,即抚顺雷锋纪念馆和沈阳军区雷锋纪念馆。辽阳、鞍钢两处雷锋纪念馆虽然规模不大,却也各具特色,都在当地发挥其独特而长久的教育引导作用。

(3)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充分的开发利用。令人遗憾的是,辽宁地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青运史红色资源如此丰富,但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充分的开发利用:很多旧址、遗迹都在城市开发改造中被破坏拆除,很多青运史亲历者生产、工作、学习中产生的可移动文物,没有得到系统的整理,逐渐流散湮灭,而随着很多当事人的离世,一段段鲜活的青运史也将随之尘封于世,亟待青运史研究者对尚健在的历史亲历者们进行口述史访问。

3.辽宁青运史红色资源对教育引导青少年的重要意义

教育引导青少年归根结底就是要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互联网时代,各种思想潮流互相激荡碰撞,网络在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使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在形形色色、难辨真伪的信息面前无所适从,历史虚无主义甚嚣尘上,一部分青少年盲目进而盲从。青少年思想认识的偏差,根源在于我们现有的政治思想教育还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正本方能清源,文化对于塑造人的思想行为具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重要作用,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源头,辽宁青运史红色资源中所反映的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等文化内涵,折射出各个历史时期辽宁青年人的崇高理想和高尚追求,作为同龄人的辽宁青少年从心理和情感上更容易接受这种文化上的熏陶和影响。因此,依托辽宁青运史红色资源教育引导青少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6]。

三、辽宁青运史红色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青运史红色资源概念模糊,政府重视力度不够

首先,对于什么是青运史红色资源,需要明确统一的界定。通过学术回顾,我们发现,对于青运史和红色资源的概念与外延都有相关的研究,但两者结合的青运史红色资源则没有成果可供借鉴,这一概念目前只能以团中央青运史工作指导委员会文件中的相关章句进行界定,但文件所言并非学术意义上的概念,而概念的模糊不清就直接导致了青运史红色资源普查与保护工作中的困难。2013年在全省开展青运史红色资源摸底的过程中,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地方团市委没有专门的青运史研究人员,而负责接洽资源摸底的人员对业务不熟悉,对家底不清楚,对于本地区存在哪些红色资源,哪些红色资源属于青运史的范畴不了解,往往需要与党史办、地方志办公室等单位沟通后,才能够提供片段的粗略的资源情况。其次,地方各级政府对于青运史红色资源保护的重视力度不够。理论研究欠缺,宣传力度不足,直接导致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缺乏对青运史红色资源知识的了解,缺乏青运史红色资源保护的责任感。社会变迁、经济发展、意识形态淡化等因素都直接或者间接导致了人们青运史红色资源保护意识的薄弱。相比较而言,政府与社会对于党史红色资源的关注和保护力度都远远超过青运史红色资源。许多青运史红色资源在市政建设过程中被夷为平地、荡然无存。例如曾经产生了辽宁省第一批共青团员的大连中华青年会,关向应同志就读过的伏见台公学堂等等青运史红色资源旧址遗迹现在都早已难觅踪影。与此同时,许多青运史红色资源因为宣传不足、管理不善而岌岌可危,朝不保夕,更何谈发挥其作用。如位于辽中县茨榆坨镇的小英雄谢荣策烈士陵园,在20世纪50年代直至80年代都发挥了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处重要的青运史红色资源却面临着资金短缺、疏于管理的窘境。在2004年的一则新闻报道中,谢荣策烈士陵园近200米的护栏被盗,不翼而飞。事件曝光后,记者调查得知,园区管理员只有一名老人,晚上连照明用电都没有,更不用说监控设备等等,发生这种破坏事件也实属必然[7]。

2.青运史红色资源管理体制不畅,保护资金匮乏

多头管理体制是制约红色资源保护的关键因素。我省各地现有的青运史红色资源管理部门较为混乱,管理部门众多。以雷锋系列纪念馆为例,四处雷锋馆的管理部门分别为抚顺市民政局、沈阳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和辽阳雷锋纪念馆,这其中既有地方政府,也有部队、企业,还有的干脆就是自己管理自己,多头管理的现象十分突出。而由于缺少统一的管理单位进行协调沟通,四处雷锋馆在布展陈列等方面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定重复,而青运史特色却没有体现出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另一方面,青运史红色资源的保护资金有限。青运史是青年运动的历史,目前从全国来看,承担青运史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工作的主要还是共青团系统。而在当前社会大背景下,团属资金本就有限,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更倾向于投入到就业创业、技能大赛、权益保护等立竿见影的领域,全国三十余个省区直辖市,已建或规划建设青运史展览馆的不足十个。再具体到当前经济形势严峻的辽宁来说,除了沈阳、大连两地财政状况稍好以外,其他地区的财政并不乐观,很难拿出专门的资金用于青运史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3.青运史红色资源保护缺乏整体规划,未体现青运史特色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遗址遗迹等红色资源不可避免存在年久失修的问题,对于一些确实难以保留的,我们可以采取异地重建等方式进行保护,而对于一些尚可以进行加固维修的历史建筑,我们还是应该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尽量维持历史的本来面目。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很多身处寸土寸金市区的革命遗址遗迹还要面临城市规划的考验,是单纯考虑经济利益,把宝贵的红色资源当作发展的包袱,还是综合考量文化传承,为历史留下可以触摸的见证,无疑需要顶层设计的整体规划。以刘少奇同志曾经亲自开展过青年工人运动的奉天纺纱厂旧址为例,该处建筑本身具有革命文物的性质,作为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是沈阳市的不可移动文物。但却因为房地产开发,被地产商炸毁。后虽在文物保护部门干预下原地重建,但已面目全非,甚至连楼层都由2层变成了3层[8]。另一方面,即使在保护比较到位、资金比较充裕的专业展馆之中,也存在着青运史特色不突出的缺陷。以大连金州关向应纪念馆为例,近年来,几任团中央书记都曾经亲临到访,也都曾经指出其陈列中反映关向应同志团史、青运史工作的内容偏少,存在青运史特色不鲜明的问题。再比如作为沈阳地区青年运动开端之地的奉天基督教青年会,是1925年奉天学生联合会成立时的旧址,是阎宝航、任国祯、吴晓天等辽宁地区青运史重要人物工作过的地方,然而该处青运史红色文化旧址在落实宗教政策后始终由基督教两会组织进行管理,目前破损严重,且一直没有体现青运史的特色。

四、辽宁青运史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的对策

毋庸讳言,辽宁省青运史红色资源尚有巨大的拓展空间,一大批在青运史上留下光辉印记的红色资源亟需专业研究人员进行整理和开发。同时,现有的青运史红色资源,在保护和利用方面,同样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研究。针对我省青运史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加以应对。

1.统一思想,加强宣传力度

首要工作是统一思想,厘清青运史红色资源的概念与外延。学术界、理论界,各级团委要深入研究青运史红色资源的概念、内容以及范围,揭示青运史红色资源内在的重要价值,宣传青运史红色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确保青运史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在正确的理论方向与指导思想下开展工作。

加强青运史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的宣传力度。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与手段,提高青少年群体的青运史红色资源保护意识。比如,可以邀请老团干、老垦荒队员、青年突击手、十大杰出青年等开展青运史文化专题讲座,使广大青少年了解青运史、感受青运史,明白自己身处历史当中,本身也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参与者。还可以通过举办青运史知识竞赛、征文、文艺汇演等活动来普及辽宁青运史常识,加强大众尤其是青少年对青运史红色资源的了解。充分发挥现代传媒包括广播、电视、报刊尤其是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宣传作用,对青运史红色资源背后的历史故事进行新闻报道、文学影视创作、微博微信话题传播,充分利用五四青年节、一二九纪念日等青运史上的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相关青运史史实知识宣教活动。

2.创新机制,多方筹措资金

一方面,创新青运史红色资源管理体制。共青团作为青运史工作直接参与者,必须发挥专业优势,承担起青运史红色资源从挖掘、整理到开发、利用的一系列职责,创新管理体制是指各红色资源场馆的产权、人财物等权利不变,共青团从宏观角度对各红色资源进行业务指导和管理协调,发挥各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避免规划过程中的短视行为,制止开发利用中的破坏行为,从而实现青运史红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青运史红色资源丰富并且适宜进行旅游开发的地区,可以考虑围绕青运史红色资源建立旅游经济开发区,成立统一的行政部门进行管理,破除条块分割,有效保护青运史红色资源。

另一方面,针对青运史红色资源保护资金短缺的现状,除了争取国家层面财政支持以外,还要发挥共青团、青联、青企协等共青团相关组织机构的政策优势与组织优势,联合企业、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建立青运史红色资源保护基金,多方筹措资金,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打造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资结构。开发青运史红色资源的旅游、文化、影视、商贸等价值,在切实保护青运史红色资源的前提下,以青运史红色资源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回报投资者。

3.综合布局,体现青运史特色

对于现存的青运史红色资源遗址,必须积极保护其遗存状态,即保持其原真性。在针对这些遗址所在区域进行规划过程中,必须由专业青运史工作者、文物工作者进行调研评估,避免不良影响,杜绝产生破坏。对于部分尚无开发利用规划的遗址遗迹,应加强维护保养,防止年久失修,同时要尊重历史、整旧如旧,避免好心办坏事的破坏性修缮。

对于现有的青运史展馆,要注意突出青运史特色,在布展陈列中要注意搜集整理可移动的青运史红色文物,包括青运史上重要的人物、事件,有关的照片、物品,如团徽、团章、青年报刊、青运史重要人物使用过的物品等等。在策展时,可以会同青运史工作人员进行探讨,解决青运史史实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于一些青少年及共青团系统参观者较多的场馆,可以单独撰写具有青运史特色的解说词,针对目标群体,做到有的放矢。

[1]关于进一步开发保护利用青运史资源为青少年教育服务的意见[EB/OL].[2017-03-06].http://www.ccyl.org.cn/documents/zqbf/201403/t20140327_684656.htm.

[2]汤红兵.从文化生态学视角看湘鄂西红色文化的形成原因[J].党史文苑,2006,24:14-17.

[3]黄 超.关于遵义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J].才智,2009(22):210-211.

[4]程东旺,黄伟良.“红色文化”的价值形态与德育功能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6(3):19-21.

[5]徐朝亮,周琰培.利用红色文化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J].继续教育研究,2009(7):98-100.

[6]韩巍岩,宋吉鑫.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困与解[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562-564.

[7]李洪飞.谢荣策陵园连遭偷盗[EB/OL].[2017-03-06].http://news.sina.com.cn/c/2004-11-21/10194301547s.shtml。

[8]陶 刚,王 迪.仲夏未得手腊七下“毒手” [N].辽沈晚报,2000-01-17(02).

(责任编辑 伊人凤 校对 祁 刚)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ed Resources in History of Youth Movement of Liaoning

HAN Wei,LIU Qing-yu

(a.Youth League School of Liaoning;Sheny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Shenyang 110136,China)

The red resources in history of youth movement of Liaoning are relatively rich,but has not received enough attention and ful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there are following problems:the fuzzy and ambiguous concept,less attention from the government,the sluggish management system,the scarce funds of protection,and the lack of overall planning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story of youth movement.In view of these problems,the paper proposed the following countermeasures:a unified thinking and propaganda improvement;innovation mechanism and multi-financing;and integrated layout and reflec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story of youth movement.

youth movement history;Liaoning;red resource;protection

2017-02-12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5BDJ002)

韩 伟(1963-),男,沈阳人,教授,主要从事青年运动史和青年学研究。

10.13888/j.cnki.jsie(ss).2017.02.025

D432.9

A

1672-9617(2017)02-0266-06

猜你喜欢

辽宁红色资源
辽宁之光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红色是什么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红色在哪里?
辽宁舰
资源回收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