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鲁姆期望理论下大学生恋爱管理心理的个案研究
2017-04-13陈敏伟李建伟
陈敏伟,李建伟
(1.浙江工商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2.浙江工商大学 学工部,浙江 杭州 310018)
弗鲁姆期望理论下大学生恋爱管理心理的个案研究
陈敏伟1,李建伟2
(1.浙江工商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2.浙江工商大学 学工部,浙江 杭州 310018)
基于期望公式和期望模式的视角阐释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在此基础上对“乖乖女”群体的恋爱管理心理进行理论探讨和案例分析,发现“乖乖女”的恋爱存在一定的问题。基于此要明确组织目标,主动调整行为模式,准确定位,扬长避短,积极进行恋爱心理管理。
恋爱管理心理;期望理论;大学生
大学生中不乏这样的女生群体——“乖乖女”,①她们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表现良好。然而她们在恋爱上的表现,正如人力资源管理中那些因缺乏职业生涯规划以及来自组织的合理激励的员工一样,始终不能取得良好的绩效。[1]
笔者运用弗鲁姆的期望理论,通过对“乖乖女”这一群体的研究,阐述合理激励对年轻人恋爱绩效改善的作用,以引发家庭、社会对合理激励的思考和研究,改善家庭对年轻人婚姻的激励效果,促进年轻人树立健康的婚恋观,改变社会对剩男剩女的固有印象。
一、弗鲁姆期望理论
1964年,北美著名的行为科学家、心理学家维克托·弗鲁姆(Victor H.Vroom)提出“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即“效价-手段期望理论”,该理论通过期望公式和期望模式得以完整呈现。[2]
(一)期望公式
人总是设法满足个体的需求或达到个体目标,而在需求满足或目标达到之前所表现的状态,我们称之为期望。同时,期望会对个人达成目标起到一种激发作用,这种激发作用的大小取决于目标价值(效价)和期望概率(期望值)的乘积,即M=V×E(动机=效价×期望值)。
在公式中,M表示激发力量,代表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内部潜力调动的强度;V表示目标价值(效价),代表完成目标对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对于同一目标,由于每个人身处环境的差别,因需求不同而造成的目标价值也不同。我们可以把同一目标简化为正、零、负三种效价。例如,个体对目标的追求是不喜欢或排斥的,那么效价就低,对人的行为拉动力量就小。E表示期望值,代表个体根据历史经验判断自身达到目标的可能性,即成功概率。例如,个体相信能取得优秀成绩,则其期望值就高。因此,如果个体把目标价值看得很大,并且自身判断成功概率很高,那么目标带来的激发力量则越强。这样一来,公式经拓展可表述为:动机=效价×期望值×工具性。其中,工具性表示个人达成目标凭借的非个人因素,如环境、机遇、任务辅助工具等。例如优美的办公环境、高效的办公设备、和谐的企业文化制度等因素。
(二)期望模式
弗鲁姆提出的人的期望模式如下:个人努力→个人成绩(绩效)→组织奖励(报酬)→个人需要
图1 人的期望模式
如图1所示,该期望模式中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其中关键要处理以下四种关系。[3]
首先是努力和绩效的关系。该关系取决于个体对目标的期望值,期望值又受个体目标、个人认识、态度、信仰等倾向的影响。同时,个人的社会地位以及别人对他的期望等社会因素也会发生作用,即该关系的维系由目标本身和个体的主客观条件决定。[4]
其次是绩效与奖励的关系。人们在达成目标或期望得到满足时,会倾向于得到些许奖励,比如物质奖励和荣誉奖励。如果没有相应的奖励强化个体在达成目标后的行为,其积极性就会逐渐消失。
再次是奖励和个人需要的关系。由于需求因人而异,达成目标所获得的效价也不尽相同,多种形式的奖励会最大限度的挖掘个体潜能,更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
最后是需要的满足与新的行为动力之间的关系。需求是变化的,也是不断得到提升的。对新目标的期许会促使个体产生新的行为动力,并对进一步满足目标产生更高的热情。
二、调研案例描述
(一)案例陈述
A是典型“乖乖女”,22岁,某大学大三学生,安静好学,成绩优秀,相貌秀美,从小就惹人喜爱。她是家中长女,有一个正在上中学的弟弟,父母为个体工商户,收入水平一般,居住条件较为拥挤,有一定经济压力。平时,A很少和室友交流,也甚少外出参加朋友聚会和各种娱乐活动,每天早出晚归,独来独往,很少参加企业实习。她中学时期就读于某重点高中文科班,学习成绩较好,对未来期望较高。然而高考失利后她来到目前的学校,对现在所读的专业和学校并不满意。大一时在社团比较活跃,是学生会和礼仪队成员,经常忙到半夜,但她在社团娱乐性的聚会等方面却并不积极。大二时课业加重很多,加上留任社团部长和要完成各种学习计划,基本上每天12点才睡。目前正在备考某知名高校研究生,并报了价格较为昂贵的考研班。
在大二期末考试时曾确定过一段恋爱关系。男友B是另一个社团的同学,他们先是普通朋友,后经对方努力追求后才答应在一起,两人都是初恋。然而确定恋爱关系后,A在男女朋友相处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抵触和不适情绪,缺乏主动性,甚至有明显逃避表现。另外,由于她和男友不在一个社团,也不在一个班,两人的关系逐渐冷淡。A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以与女性朋友在一起为理由,拒绝B的屡次约会请求,从来没有像普通情侣那样相处过。A认为自己毕业后一定会与大学阶段的男朋友分手,会通过父母安排相亲结婚。因此她对这段感情不抱太大希望,希望男友主动与其分手,不要影响自己。并且她报了考研班,希望能够考取“211”、“985”高校的研究生,这一切也得到父母的一致支持。
当被问及未来的婚姻问题时,A认为还是看自己的感觉和父母的意见。但A也表示,由于缺乏这方面的教导,对“自己的感觉是什么”这一问题并无明确认识,对于恋爱、男女相处、婚姻和未来配偶的认识主要来自于父母、身边亲朋好友和新闻中一些极端案例的经验,加之平时看的电视剧缺乏现实性的描述补充,个人认识比较片面和单薄。因此,她现在没有做好恋爱的心理准备,也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恋爱。由于在传统观念中,女性在婚恋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A对未来怀有一定恐惧感,因此对恋爱对象控制欲较强,不希望在恋爱关系中处于被动和弱势地位。目前A的苦恼主要是不知道该如何处理现在的恋爱关系,如何委婉地回绝B。她认为自己的精力被日常学习、考研、社团事务、恋爱同时牵扯着,压力很大,根本没有自己的思考时间。
(二)观察与他人反映
A曾经是礼仪队成员,日常衣着整齐,但平时不化妆。她自知力完整,无躯体化症状,无泛化现象。与同学关系良好,独立意识较强,控制欲较强,对自己的人生有明确的规划。
经同寝室室友反映,A最近因为日常学习、考研、社团事务、恋爱等事务的压力,感觉很焦虑,担心自己会像高考失利的时候一样考不上研究生,浪费为考研付出的努力和金钱。A曾对自己报的昂贵考研班的决定产生过动摇,经父母和培训机构教师谈话后,觉得不应该辜负父母的期望,决定继续参加考研班。
在同学眼中,A和B的关系一直很冷淡,大二下学期开学时通过B在社团中宣扬,同学们才知道两人恋爱。而A从未在公开场合宣称自己和B的恋爱关系,两人大班一起上课的时候,也从来不坐在一起,下课后也不会一起去食堂吃饭。
三、调研案例分析
大学时期的恋爱问题是大学生普遍都会遇到的问题。大学犹如一个“小”社会,是学生从单一学习的阶段向成为社会人阶段的过渡时期。案例中A的问题具有典型性,对“乖乖女”来说,来自家庭的期望属于组织的激励,是个人期望的主要来源。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年轻女性拥有一份可以自立的稳定工作,早点嫁给一位优秀配偶结婚生子,几乎是所有家庭的共同组织目标。应当明确的是,这种传统思想并不会轻易改变。
(一)组织目标和工具性的转变
在针对A的访谈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我高中学校是当地的重点高中,管得很严,不许早恋,爸妈也担心影响我成绩,不许(恋爱)的,其实高中班级里肯定是有情侣的”、“我高考考得不太好才到这个学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也不是我的第一志愿,是调剂的。我感觉这个专业太虚,感觉就业没有优势。我希望考北京的XX大学知名的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家里对我考研也很支持,如果一战考不上,是准备二次的”,这表明家庭对A学习成绩的期望比较高。在中国式家长的普遍想法中,女儿成绩越优秀,选择的专业、职业越“在婚恋市场上热门”,她在相亲的时候也应该越有价值;学历较高,也应该会有更好条件的男士相匹配。找到更好对象的组织目标在单一学习阶段的环境下,表现为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名校和高学历,尽量不要早恋。
而毕业进入社会环境以后,找到更好对象的组织目标可以从多个方面表现出来,如年龄、职业、薪酬、容貌、家境等。此时已经脱离可以通过学历增加附加值的单一学习环境,薪酬不可能短期内获得提升,容貌又受到年龄的较大影响,家境不是个人能量可以轻易改变,年龄和职业在这个环境下表现出较强的作用。在来自家庭的组织激励中,一般表现为希望女儿考公务员、教师等容易嫁人的职业,希望女儿早点相亲、恋爱、结婚,避免年龄和容貌在相亲市场上的贬值。
(二)自我价值保护和合理奖励的缺乏
在这个工具性的转换中,我们可以看到家长和子女双方都没有对组织激励做出有预见性的调整。家长仅仅是在时机到时略加指点,施加压力,而没有给出合理的奖励。A说“他们现在有点松口了,也有对亲戚说应该给小A相看一下对象,或者旁敲侧击地问我说大学有没有喜欢的人”、“以前都是不允许恋爱,现在又突然说要找个恋爱的对象,我又不是水龙头,说开就开,说关就关。”
在单一学习阶段环境的工具性条件下,A已经形成适应这一环境的行为模式和效价体验。认真学习是A所熟悉的达成组织目标的手段,而A缺乏恋爱行为模式的培养,并没有信心能获得成功的恋爱,即恋爱期望较低。在环境这个工具性因素的转变下,A的效价并没有伴随着组织目标表现的转变而改变,对于恋爱仍持抗拒态度,对学习、学历依旧持有相对盲目的高期望。A说“现在就业这么差,马上去就业的话,感觉也找不到什么好工作。我也不知道自己以后对什么有兴趣、想要做什么。不过花了这么多钱,总要考一个名校才值得,所以就选了北京的XX大学,这个学校经济学很好,所以选这个专业”、“去大城市、名校总是能开阔眼界的,以后可能就有更好的规划了”。
由于思维模式定势与自我价值保护倾向的影响,A将自己恋爱上的挫折归结为“恋爱不开窍”,“我觉得我感情的那一窍还没有开,自己还把小B当成一个男闺蜜看”。然而实际上,这暗藏了A对可预见的、新的环境变迁所导致的组织目标变动所持有的是被动和抗拒的态度,即动机不足。
因此,在提及对婚恋问题的考虑时,A表示“我总觉得要是拒绝小B的话,两个人肯定就不能做朋友了。我这样拖着他也不太好的样子,心理很愧疚。希望他早点对我失望,主动对我提出分手,这样我就可以专心念书了”、“不如直接找个人结婚,到了我们爸爸妈妈那个时候,就像亲人一样了,这样反而比较自在”。面对和男友相处的笨拙,A做出在“学习”这个长板上继续努力的选择,通过努力考研表现出自己对达成组织目标的积极性和高绩效,以期获得组织的奖励,即家长的赞同和支持。A内心存在着对未知的不安,并且试图用自己所熟悉的上一辈的婚恋模式作为自己人生的参照系,这样则不用做出过多的行为模式改变。
然而,“恋爱上的挫折”这一短板却并不会消失,具有这一特征的“乖乖女”如果继续忽视这一短板,未来势必对婚姻对象的选择产生更大的迷惘。
(三)恋爱行为模式培养的缺失
对恋爱行为模式的培养,如果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主要是父母拍板决定子女婚姻,从外部环境来讲并没有这个需要,而“乖乖女”也不会对婚姻产生如此巨大的迷惘。如果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是没有互联网影响的自由恋爱的一代,年轻人的婚姻虽然表现为缺乏稳定性,但是也基本在校园就已解决。
而作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子世代的“90后”“乖乖女”,现在已经踏入谈婚论嫁的年纪。父辈不能提供恋爱行为模式的培养经验,又很难遵循父辈的相亲经验步入婚姻。因为“乖乖女”表现出很强的自主性,表现为对自己生活管理上的控制欲和对自身利益的高度维护。在互联网信息洪流的影响下,这一代大学生与周围的交往依托于冰冷的电子媒介,恋爱行为模式培养的信息来源更加繁杂,恋爱维系更加不稳定。[5]“有在网上主动发消息给我,但是我和他没有什么话好说,就是他发几句寒暄的话,然后就冷场了”。恋爱的开始偏于感觉,结局却往往借由理性因素掩盖感觉而分手,如毕业后意向不同。
现代家长对子女是比较宽容和民主的,然而对他们的尊重和民主,可能会因为上述不成熟的感性和理性的矛盾而失去达成组织目标的效率,错过年轻人的最佳婚恋时期。因此,缺乏恋爱行为模式培养的“乖乖女”势必因为和对方没有感觉,而导致相亲失败的几率大大提升。出于内心的自我价值保护,她们反而会更加专注于工作,以逃避不能达成的组织目标,把寻找婚姻的责任推卸给家长和相亲,从而导致剩男剩女问题的产生。[6]
四、结论和建议
(一)及时明确组织目标,主动调整行为模式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离婚率的上升,传统的早早结婚生子的组织目标已经不是人生成功的主要标志。年轻人应当针对自身的需求,及早与家庭一起明确阶段性和长期的组织目标,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模式,发挥主动性,避免在将来因为自身行为和组织目标的相悖,而在家长安排下被动地陷入一场又一场毫无目的的相亲。[7]
(二)明确定位,扬长避短
很多时候,扬长避短比克服短板具有更大的效价,专注于自身的长板并非完全错误的选择,但是要明确短板是不是组织目标致命的缺点,以及长板是否可以克服短板造成的弱势。[8]鉴于此,在恋爱中年轻人应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注重发挥自身的优势,如爱好、能力、知识等,从而增强自身的吸引力。
注释:
①本文总结的“乖乖女”不单单是指年轻女性,因男女表现出的中性化特点,这个代名词也可以代指年轻男性。
[1]曾国平,许亚楠. 企业员工培训的二维分析——基于弗鲁姆期望理论的思考[J].企业活力,2011(8):56-59.
[2]V. H. Vroom. Work and Motivation[J].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Inc, 1964:18.
[3]赵成方.弗鲁姆期望理论对80后员工管理的启示[J].人才资源开发, 2009(3):104-105.
[4]杜有志.从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谈中学生学习能力自我发展策略[J].广西教育, 2010(10):12-13.
[5]王 珏.期望理论在组织管理中的运用[J].邢台学院学报,2009(4):21-22.
[6]张宏宏, 欧光明.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121.
[7]李 兵.浅析90后大学生爱情观现状及教育策略[J].学周刊,2014(6):11.
A Case Study of College Students’ Love Management Psychology Under the Threoy of Vroom’ Expectation
(责任编辑:王释云)
CHEN Min-wei1, LI Jian-wei2
(1.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2. Student Administration Office,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China)
Based on the expectation formula and the expectation patter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theory of expectation of Vroom, and basis on this, it analyzes and analyzes the love management psychology of “good girl” group.Finding out that there is a certain problem in the love of “good girl” .But also to clear organizational goals, take the initiative to adjust the behavior model, accurate positioning, avoid weaknesses, and actively carry out psychological management of love.
love management psychology; expectancy theory; college students
G610
A
1008-6471 (2017) 01-0117-05
10.13983/j.cnki.jaechu.2017.01.022
2017-02-21
2013年中国高校学生工作研究课题“大学生恋爱伤害研究”(编号:LX2013Y183)和2015年浙江省教育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大学生恋爱暴力的现状、特征与应对策略研究”(编号:Y201534587)
陈敏伟(1995-),女,浙江温州人,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管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