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冰山模型理论的社区教育工作者胜任力提升

2017-04-13申梦林苏安阁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冰山角色定位胜任

申梦林,苏安阁

(1.河北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2.河北大学 工商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基于冰山模型理论的社区教育工作者胜任力提升

申梦林1,苏安阁2

(1.河北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2.河北大学 工商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冰山模型理论将个体胜任力素质化分为海平面冰山以上外显部分和深藏在冰山以下的内隐部分,冰山下层的四种素质难以了解和测量,而这正是区分绩效优异者与平平者的关键因素。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胜任力与工作绩效紧密相关,在冰山模型理论视阈下,结合当下社区教育工作出现的忽视冰山下层胜任力素质的问题,为提升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胜任力,应加强理论创新,提升个人修养;开展教育培训,明确角色定位;坚持自我省视,更新自我认知;组织观摩调研,提高工作动机。

冰山模型;社区教育工作者;胜任力;提升

一、概述

(一)冰山模型理论

1973年,哈佛大学的麦克利兰(David C.McClelland)教授在《美国心理学家》上发表的《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测量素质而非智力》)一文中最早提出胜任力素质,指出“决定一个人在工作上能否取得好的成就,除了拥有工作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外,更重要的取决于其深藏在大脑中的人格特质、动机及价值观等”。[1]这种直接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即为胜任力素质,凸显了个人胜任力素质除了可视化可测量的外显特质外,还包括极易被忽视的内隐特质。进而他在此基础上提出“冰山模型”(Iceberg Model),也称为职业胜任力模型,具体阐述了个人在参与社会活动或胜任某一职业所需的能力和知识体系。

美国学者莱尔·M·斯宾塞(Lyle M.Spencer) 和塞尼·M·斯宾塞(Signe M.Spencer) 将素质划分五个方面,进一步构建了冰山模型。该模型将个体素质分为海平面冰山以上部分和以下部分(见图1),形象地展示了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其中,海平面冰山以上的部分是个体的外在表现,包括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部分表示个体的基础素质,是较为容易了解与测量的外在表现,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教育和培训来改变和发展,但这部分素质无法将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别开来。海平面冰山以下的潜藏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难以测量的个体的内隐部分,这也是区分绩效优异者与平平者的关键因素,这些素质具有稳定性,不易受外界影响,因而对个体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图1 冰山模型

对于个体素质而言,海平面冰山以上部分是可见的、外显的素质,可通过外在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和测量。相对地,海平面冰山以下四种素质是内隐的,是潜藏在人身心内部的,一般无法从表面察觉出来。通常情况下,对个体的评价着重于冰山上层的知识和技能素质,对冰山下层的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素质较少涉及,而这些冰山以下的部分才是区分成功者与普通人的关键所在,对于提升个人胜任力具有根本的影响和意义。

(二)社区教育工作者胜任力

社区是社会成员生活的居住点,聚集着每个作为建设社会的基础细胞的成员,因而社区教育是一项极具创新意义的基础事业,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基础项目,是推进学习型社会的良好助力,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实现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社区教育队伍建设。发展优质的社区教育,必须建设高素质的社区教育队伍,这也是做好社区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之一。

社区教育工作者是社区教育活动开展的主力军,是社区教育的主导者,负责社区教育的规划、组织、开展及其管理工作,他们的个人能力直接决定了社区教育工作的实施效果及工作质量。为了推进社区教育的发展,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作为社区工作的领军者,社区教育工作者不仅是社区的工作人员,更是教育者,他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基础的工作能力,更需要综合素质与能力全面发展。正因如此,建设高素质高水平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就要求更加重视他们的个人素质和能力。

胜任力是对个人综合素质与能力最好的概括与体现,它表现为个人在处理事情和解决问题时所使用的能够被衡量的工作习惯和个人技能。胜任力(Competency)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初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的 “管理胜任能力运动”(Management Competencies Movement)。泰勒通过“时间-动作研究”,将一项复杂的工作拆分成一系列简单的步骤,来识别不同的工作步骤对能力的要求,这是对工作中胜任力的分析和探索。[2]后来麦克利兰进行胜任力的基础研究,提出胜任力的相关定义,继而构建冰山理论模型。本文对于胜任力的界定采用学界普遍认可的斯宾塞(Spencer) 关于胜任力的定义,即胜任力包括有特定领域的知识、认识、行为技能、态度及价值观、动机、特质、自我概念等能够被准确测量,并能明确区分表现突出者与一般者的特征。[2]

胜任力与个人工作成效有着紧密的联系。首先,胜任力与个人工作绩效紧密相关。个人胜任力水平的高低可体现在日常的工作中。一般来说,个人所具备的工作知识、能力越高,工作态度、动机、个人特质等方面越好,绩效就越突出,其工作胜任力水平就越高,而工作绩效也是衡量个人胜任力的一个显著标志。其次,胜任力与工作职责和岗位要求密切相关。例如,企业管理者要具有相关企业管理的知识与技能,具有为企业高度负责的责任心与工作动机,还要具有良好的个人品行和修养等,如此方能树立威信力,有效地管理企业内部的各项事务,协调各方,统筹全局。相对地,员工则要具有关于岗位工作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具有服从工作安排及认真工作的态度等。再次,胜任能力能够将绩效优异者与水平一般者区分开来,工作绩效与胜任力水平呈正相关。

综上所述,作为社区群体的教育组织者和领导者,社区教育工作者承担着“提升居民受教育水平,建设文明和谐社区”的责任,这也是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而胜任力是衡量个人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冰山模型理论有力架构了胜任力因素组成及表现,对个人工作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启示意义。因而,将冰山模型理论引入社区教育工作领域,借鉴其胜任力观点,结合当下社区教育出现的问题,在冰山模型理论视阈下,为提升社区教育的工作者胜任力提出相应的应对性策略。

二、社区教育工作者胜任力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社区教育作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单元日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这对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胜任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就如今的社区教育工作者来说,其胜任力存在一些易被忽视的问题。在冰山模型视角下,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胜任力发展往往只注重于冰山上层的知识、技能因素,而忽视冰山下层的个人特质、社会角色、自我认知、动机因素,从而限制了他们胜任力的发展。

(一)忽视个人特质的提升

个人特质,即个性,也称为人格特质,是个人独具的特质,是个体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3]显现为个人在不同的情境下均表现出的一些特点,如害羞、进取心、顺从、懒惰、忠诚、畏缩等。这些特质越稳定,在不同的情境下出现的频率越高,越有利于描述和预测个体的行为。个人特质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因为个人特质是诸因素的一个集合体,其中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将其投射到社区教育工作者身上,他们需要能够促进教育工作的进取心、服从领导安排的执行力、与社区居民沟通的热情度等特质,还需要克服阻碍工作的懒惰、畏缩、停滞不前等特质。因而,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个人特质虽然外显程度不明显,但是对其工作成效大有影响。

如果充分发挥个人特质对工作的影响力,发扬其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注重个人特质的修炼,积极提升个人修养,由里及表的作出正向改变,社区教育工作者会得到锻炼和提升,其工作成效会大大提高。然而,社区教育工作者往往忽视对个人特质的提升,这对社区教育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首先,忽视个人特质概念。大多数社区教育工作者忙于日常工作,注重教育知识及技能的运用,而对个人特质概念知之甚少,涉及提升个人特质的意识更无从谈及。其次,忽视个人特质的提升空间。许多社区教育工作者认为个人特质是与生俱来的,是不可改变的,不注重对它的塑造与改变,忽视了它的提升空间。再次,忽视个人特质的提升路径。大多数社区教育工作者忽视个人特质的提升,更缺乏提升个人特质的方式方法,对于如何有效提升个人特质以更好的促进工作也知之甚少。

(二)轻视社会角色的定位

社会角色是指个体对于社会规范的认知与理解,即在社会系统中与一定社会位置相关联的符合社会要求的一套个人行为模式,也可以理解为个体在社会群体中被赋予的身份及该身份应发挥的功能。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扮演着不只一个社会角色,这些角色被赋予一定社会背景下的特殊含义,具有独特性和联系性。社区教育工作者也相应地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角色,履行着相应角色的任务要求。因而,社区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其社会角色,找准定位,以更有成效的履行教育社区居民的责任和义务。

对社区教育工作者来说,他们对于自身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及其认识度深刻影响着社区工作的成效。然而,一部分社区教育工作者淡视其社会角色的定位,这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对社会角色定位不够准确。例如,一些社区教育工作者认为其社会角色就只是为人们提供服务的工作者而已,以偏概全,忽视其作为教育者的角色定位。其二,对社会角色定位的意识性不强。部分社区教育工作者对其社会角色的定位不够关注,甚至认为没有太大作用,而淡视其工作定位。其三,对社会角色认识不够清晰。有一些社区教育工作者虽然了解一些社会角色定位的相关内容,但是缺乏深入研讨,不能够准确定位,无法更好的将自己置于社区教育大环境下全面思考问题。

(三)淡视自我认知的反思

这里的自我认知主要指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身的看法和评价,即个人对自身存在的体验,通过经验、反省和他人的反馈,逐步加深对自身的了解。自我概念是一个有机的认知结构,由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观等组成,贯穿整个经验和行动,并把个体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定习惯、能力、思想、观点等组织起来。每个人的自我概念不尽相同,社区教育工作者之间的自我概念也有所不同,这种自我概念的个体差异性可使他们对自身工作的评价产生差异。经过对自我认知不断反思,方可发现自我概念中的优势因素与劣势因素,扬长避短,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肯定自己在工作中的价值,提高工作的积极性。

社区教育工作者很少对已经建立的自我认知进行反思。一方面,社区教育工作者对自我认知进行反思的意识度低,这是因为一旦形成某种自我概念,他们不会意识到它对工作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体会不到它带给自身及其工作的改变,相应地,便不会意识到对自我概念进行改进型反思。另一方面,自我概念作为个体特质较为内隐的一部分,一旦形成后个体会自动肯定其存在性,加之自我概念不会为人们所察觉,因而它的存在具有相对稳定性。社区教育工作者在接触社区教育工作后,逐渐形成一定的自我概念以切合教育工作的需要,因而形成一种满足工作要求的自我认知状态。一般来说,这种稳定性的自我认知形成后,社区教育工作者无法察觉它的优缺点,因为它并没有妨碍自身的工作,因而,社区教育工作者对自我认知较为淡视。

(四)漠视工作动机的加强

动机是指推动个体为达到一定目标而采取行动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犹如天然的兴奋剂,驱动着人们持之以恒地做某些事,因为这些行为会带给他们足够的满足。[4]工作动机是一种心理状态,指的是一系列激发与工作绩效相关的行为,并决定这些行为的形式、方向、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内部与外部力量。工作动机是一种促使个体努力工作的最有效能的内部力量,它对于个体工作的影响是深刻而持久的。个体若有强烈的工作动机,便会内化为强大的行动的原动力,对工作持有正向憧憬与渴望,继而会用实际的工作行动满足工作动机的要求。即使在没有外力施压的情况下,个体也会自觉自动的为目标而行动。因而,这种内发性的工作动机远比外在的规章制度性的约束更能使人取得进步。

社区教育工作者虽然有一定的工作动机,但是往往止步于最初阶段,很少着重于加强工作动机以提升工作效率。第一,社区教育工作者很少关注本身的工作动机,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大都用的是知识性和操作性技能,对自身心理层面存在的工作动机极少关注,对工作动机较为淡视。第二,社区教育工作者虽然具备一定的教育能力和心理知识,但是对提升自身工作动机的方式方法缺乏相关专业的心理知识作支撑,因而并未充分掌握工作动机提高的方法。显而易见,社区教育工作者对自身内在的工作动机并未过多关注,对如何提高工作动机更是知之甚少,漠视工作动机的提高。

三、提升社区教育工作者胜任力的策略

在冰山模型理论视角下,作为冰山上层的知识和技能胜任力特质是外显的,是社区教育工作者经常运用到的胜任力特质,较为容易测量和评定,而且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通过后天的教育培训获得并提高,但这并非是决定一个人高绩效工作的标准。相对地,作为冰山下层的社会角色、自我概念、个人特质和动机胜任力特质虽然是隐藏的,不易显现和测量,但是这正是区分一个人能否取得高绩效工作、成为优秀工作者的关键所在。社区教育工作者往往注重知识和技能层面外显胜任力的培育,忽视内在个人胜任力特质的提升。基于此,为切实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水平,获得更大更广泛的提升空间,则要从冰山下层的四种胜任力特质着手,全面提升他们的胜任力水平。

(一)加强理论创新,提升个人修养

“社区教育与社区成员发展的关系是直接的,与社区可持续发展是间接的”。[5]通过社区教育促进社区成员的发展,进而才能有效地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社区教育的主力军,社区教育工作者工作量大,工作任务重,承担着培育和提高社区成员文化修养和道德素养的重任,这种与社区成员精神层面直接挂钩的工作特质对社区教育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忽视个人特质的提升,成为他们深入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瓶颈。因此,要使教育工作更有序地开展,社区教育工作者须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创新,不断提升个人修养,重视自我人格的培养与完善,提升个人特质水平。

《社区服务指南第3部分:文化、教育、体育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指出,社区教育工作者要“较好掌握社区教育专业及其知识,包括社区理论、社区教育理论、社区教育管理理论、社区教育学、社会心理学等”。[5]这对社区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为标准化的要求。一方面,从社区教育工作者本身来说,他们要自觉而积极地学习相关教育知识,加强理论学习,构筑社区教育专业知识结构,不断促进自身知识水平的提高。在此基础之上重视首创精神,在教育工作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拓思维,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素养和教育理念。例如,社区教育工作者可通过阅读经典书籍开阔个人视野,学会辩证的考虑问题;通过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服务的理念;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道德修养,规范自己的行为。所以,要坚持学习,不断反思创新,以“外修”而“养内”。另一方面,从社会层面来说,为社区教育工作者搭建学习平台,建立和完善社区教育网络,设立社区教育网上学习中心,提供一手的、先进的、优秀的教育资料和有益经验,促进他们的交流,分享研讨。例如,开展关于社区教育工作者的“教育交流沙龙”、“经验分享会”、“工作交换体验”及“互助帮扶”活动,增进他们之间的认识,构建心理交流的桥梁,互相学习与促进,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

(二)开展教育培训,明确角色定位

社区教育工作者对自身角色的定位深刻影响着他们对社区教育工作的态度和成效。如果他们将自己的角色仅定位为社区成员的服务者,那么这种定位不免有失偏颇。社区教育工作者如果将自己置身于被动机械服务的角色中,其工作也会变得相当乏味。相反地,如果社区教育工作者不拘泥于单种角色定位,而能够用全面开拓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角色定位,从为社区成员服务的角度出发,不仅将自身角色定位为服务群众的奉献者,还视自身为能够取得持续进步的教育者,那么他们就会用长远的发展眼光进行角色定位,摆脱机械呆板的劳动者角色的限制,视自身为全面发展的工作者和教育者,会更容易取得工作上的进步与成效,并且会享受自身发展带来的快乐。因而,好的角色定位对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成效和自身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社区教育工作者并不重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工作和自身发展上出现停滞,因此,应大力开展教育培训,助其明确角色定位,促进其长远发展。

为促进社区教育工作者明确角色定位,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教育培训。其一,开展工作实务教育培训,主要包括社区教育工作的相关内容,进一步明确工作内容和对象,把握工作性质,明确角色定位。其二,开展工作素质教育培训,包括社区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涉及到的行为准则及修养层面的内容。通过培训,让他们进一步树立服务理念,形成奉献群众、以人为本、致力于教育并提升群众的科学文化和道德水平,明确其社区服务者角色定位。其三,开展职业发展生涯规划培训,指导社区教育工作者建立职业发展规划,进一步鼓励他们成为专业的教育者,并为此设立阶段目标,引导他们从长远发展规划上看待自己的职业,明确角色。开展上述培训为社区教育工作者提供“为何做”、“做什么”和“如何做”的行动和心理指导,意在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工作态度,明确自己的工作定位,不仅将自身视为尽心为民服务的工作者,还是积极进取的教育者,更是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学习者。

(三)坚持自我省视,更新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对个体的工作成长有重要影响,它通过个体对自身存在的独特体验,形成对自身的评价。社区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会形成自我认知,这种认知直接影响其工作的状态及成效,若这种自我认知保持一成不变,那就会使其工作停滞于最初的状态,久而久之会产生枯燥乏味感。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是直接与人接触,工作对象的复杂性和变化性直接决定他们工作的动态性,他们更需要不断更新自我认知以顺应工作节奏。自身的反思是更新自我认知的重要途径,因此社区教育工作者要坚持自我省视。

首先,树立自我省视的意识。“吾日三省吾身”,这是一个教育者所应具有的态度和行为准则,坚持反思自己,及时查之所漏,补之以益,方可育人与时。承担教育者角色的社区教育工作者更需坚持自我省视的意识,促进自我认知的更新。其次,乐于学习,勤于思考。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育人工作性质要求其不应只因循守旧,而是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知识与观念。因此,这就要求社区教育工作者善于学习新的教育内容,不断考量自身与先进教育者之间的差距,取其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及自我认知。再次,在工作实践中反思自我。实践是检验自我反思结果的一个重要途径,社区教育工作者要在坚持自我省视的同时,注意将省视结果运用于社区教育实践,在此基础上再反思,再实践,形成螺旋上升的实践反思循环,从而不断进行自我省视,更新自我认知。社区教育工作者在自我省视期间,可发现诸如懈怠、懒惰、态度不端、责任心不强、轻视集体利益、时间观念差等问题,借机及时纠正,形成热爱、主动、认真、勤恳、勇担责任、执行力强等正确的工作态度。

(四)组织观摩调研,提高工作动机

社区教育工作者作为直接向群众提供教育服务的专业教育工作人员,其工作动机对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有高水平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动机会使得教育工作进行地更为顺畅,达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相反地,若工作动机水平不高,社区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极易遇到困难,工作进行便会较为坎坷。

近年来,社区教育工作取得长足进展,一些优秀的社区形成独具特色的教育模式,它们的优秀教育模式可以为其他社区教育提供借鉴,它们优秀的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丰富教育经验也可为其他社区教育工作者起到示范作用。一方面,积极组织社区教育工作者到优秀社区观摩调研,深入学习它们的教育优势,对比自身教育工作的不足,及时找到差距,取长补短,进而增强工作动机。另一方面,聘请有关社区教育专家和学者进行工作交流或举办学术讲座,为社区教育工作者补充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为他们灌输新鲜的教育工作血液,激发他们为新的教育工作目标而奋斗的动机。这种“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观摩调研方式可使社区教育工作者最为直观地观察到优秀社区与工作者的全貌,进而映射自身,意识并丈量自身与其之间的距离,形成工作平衡状态被打破后一种新的看齐趋势的需要,使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自发提高。组织观摩调研,“润物细无声”地提升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动机,引导他们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水平。

[1]肖 云,翟 娟.基于冰山模型的农村经纪人素质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79-185.

[2]王 磊.基于胜任能力模型的研发人员职业生涯管理研究——以 B 公司为例[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4.

[3]闫 瑞. 教师个性的养成——基于教师个体、为了教师个体[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7:8.

[4]林洪龙.基于素质冰山模型的社区教育专职教师能力建设探讨[J].当代继续教育,2016(3):54-58.

[5]叶忠海,朱 涛.社区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41.

[6]叶忠海.社区教育学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121.

(责任编辑:刘奉越)

The Research on Competency Improvement of Community Educators Based on Iceberg Model Theory

Shen Meng-lin1,SU An-ge2

(1.College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Hebei University; 2.Industrial and Business College,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Hebei 071002,China)

Iceberg model theory will be divided into individual competency iceberg above explicit part and deep in the implicit part of the following four kinds of iceberg, and lower quality iceberg is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and measure, which is the key factor to distinguish between outstanding and the mediocre performance. Community education workers’ competency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job performance, in theory of the iceberg model, combining current community education in the lower competency of the iceberg ignored problem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competency of community education workers, it should strengthen the theoretical innovation, enhance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carry out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dhere to the definition of the role; adhere to the self inspection and self renew cognition; organize demonstration research, improve work motivation.

iceberg model; community educator; competency;promotion

G720

A

1008-6471 (2017) 01-0050-06

10.13983/j.cnki.jaechu.2017.01.009

2016-12-11

申梦林(1993-),女,山西太原人,河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成人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冰山角色定位胜任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不可思议!冰山变绿了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提升历史教师胜任力应关注三维素养
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探讨
崩塌的冰山
电视新闻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