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务社工的工作方法

2017-04-13黄颂懿

现代交际 2017年2期
关键词:案主医务个案

黄颂懿

摘要:随着强调人本主义精神新型医疗模式的普及,引起了社会各界、政府、医护人员、病患与家属对医务社会工作服务的关注,医务社会工作已经成为现代医疗服务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随着医患关系愈发紧张。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医务社会工作得到重视。我国通过借鉴西方和港澳台地区的理念与经验,逐渐总结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作方法与模式。

关键词:医务社工小组工作个案工作社区工作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2-0181-02

医务社会工作者作为医院与患者之间第三方的存在。主要起到连接医院与患者关系、促进医院与患者沟通的作用。医务社工的主要角色定位就是信息收集、工作促进以及资源整合。通过实质性的服务与帮助。结合医院提供的资源,综合患者的信息,最大化地发挥医务社工存在的价值。医务社会工作在西方和我国港澳台地区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服务理念与事务已经相对完善。社会工作在我国已经有了二十多年的发展。但医务社会工作在我国大陆地区尚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将西方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并探究出一条符合我国社工发展的医务社工之路。仍然需要每个社工的不懈努力。在提倡“以人为本”的医护模式的今天。以患者的康复和医患关系和谐为出发点的医务社工的发展无疑有着广阔的前景。

作为主要关注患者身心康复的干预手段。医务社会工作对于患者的康复与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医务社工的专业工作方法包括了个案、小组、社区三大工作方法,同时还涵盖了义工服务、临终关怀、健康宣教等方面的工作内容。

一、个案工作

个案工作采用一对一的工作模式。促使案主使用各种社会服务以增进其个人和社会的福利。医务社工通过自我发掘和医院转介发现案主并建立关系。运用专业的知识和技巧直接介入到受助者中去。并以个案辅导的方式来促进案主的自我改变和成长,增强其对社会的适应,摆脱因为疾病而造成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

由于社会工作在我国尚未达到普及的状态,案主一般不会主动向医务社工寻求帮助,正在接受住院和门诊治疗的患者及其家属都有可能是医务社工的潜在服务对象,这就需要我们主动去发掘可以工作和服务的案主和对象。或由医院转介案主。在选择个案对象时,社工需要深入临床通过与案主的对话和医院提供的资料来确认是否可以开展工作和甄别问题。确认了案主的问题后。需要与案主及其家属协商解决问题的途径。

个案工作一般程序为:开案登记、收集资料和初步评估、个案记录、工作进度记录、评估结案。在个案工作中,我们可以为患者提供心理评估与辅导、危机介入、疏导情绪、申请公共援助、悲伤辅导等方面的服务。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个案操作流程中,中期评估和转介服务都是十分重要的:中期评估能让我们掌握服务的预知效果,以便能及时调整计划;而转介服务在一些案例中则是必要的,如将情况特殊的案主转介到相关的服务机构以得到更好的服务与治疗,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医务社工在可掌握的时期内结案,还可以确保案主能得到更专业和必需的跟进服务。

二、小组工作

小组工作强调小组内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使个人充分感受到团队精神,体验、分享他人对抗和战胜疾病的成功经验和方法,以增强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和抵抗能力。在香港医院会设立病人资源中心。机构会组织不同病种的病人组成小组进行活动。由于医疗小组一般都是治疗型小组,具有目的明确、系统性强的特点,成功的医务小组会对病人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有助于患者日后的治疗与康复。而且小组工作也可以作为个案工作的跟进服务与转介服务,社工可以在小组中发现个案案主。也可以安排个案案主加入小组接受服务。

在开设活动前。社工首先要对小组的整体效果有一个预估,并深入临床,以访谈和问卷的形式,针对正在住院和门诊治疗的患者及其家属收集、分析实际需求以确定小组的目标、目的以及最终效果。社工根据所得到的需求评估撰写活动方案,包括组织该活动的背景、意义、主要内容、评估方法及经费预算等。方案完成后通过督导、社工机构与医院的审核同意就可以开始招募组员了,在招募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患者由于心理压力太大不愿意参加活动的情况,这就需要社工与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此时社工应该时刻记住开展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向病患提供实际、可靠的服务。使病患的心理问题和压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减低和缓解。

每一次小组活动后的评估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小组评估不但能帮助社工及时了解到组员的反馈信息,还能帮助社工适当地修正总体小组方案和内容的设置。在进行小组评估时,社工除了关注组员的反馈信息,尊重每一位组员的评价和经过活动后的自我转变。还必须注意到小组的总体评价。

三、社区工作

社区工作是指通过动员社区内的成员积极参与社区与国家的建设,以促进经济的增长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在医务社会工作的社区工作方法中。着重于社区群体能力与资源的探索和拓展。寻求社会医疗资源。构建社区保健康复网络。在香港,医务社区工作致力于运用社区现有资源来提高居民的身心健康。并根据居民的需求开展健康宣讲和医疗讲座等,并在社区建立健康监控网络。由于社区工作的协调范围、服务人群都比较大,在具体操作时,社区工作的实践比较有限,工作难度大。因此,在开展医务社区工作服务时,最大的工作依据是社区相关人群的需求。利用社区已有的资源和条件。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来统筹全局。

在医务社会工作的社区工作中,主要以预防宣传为主。社工可以协助医疗服务人员在社区内对传染性疾病进行预防和控制;社工还可以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纸、宣传海报、手机短信等方式,加强对疾病防控知识及防控措施的宣传,提高社区居民对疾病的防控意识。

最后,由于社区工作范围较广,在设计活动时应关注大多数人的需求和特点。比如在针对老年人开展活动时就可以考虑到老年人阶层可能会发生的慢性病或急性病并以此为主题。在具体的工作中,社工应注重所开展的活动是否符合整個社会的价值取向。

四、其他类型的医务社工工作方式

1.义工服务

义工服务通过招募更多的社会力量进入医院。根据患者的需求而提供无偿的、有效的、全方位的服务。义工服务包括门诊、病房的探访与护送的服务。有时义工服务还关注患者的心理问题,对患者提供情感支持。招募来的义工经过简单必要的培训就可以为患者提供服务了。义工可以独立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探访护送的服务,也可以参与到小组中,与患者一起交流和治愈。

值得一提的是,招募来的义工里有一部分是治愈出院的康复患者或家属,由于有着同样的病痛经历,比起医护人员。患者更愿意对义工敞开心扉。义工更容易得到患者的信赖。义工服务对医院的治疗与护理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

2.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是一种旨在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专注于患者将要逝世前的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内,通过减轻其疾病的症状,排解心理问题和精神恐惧,延缓疾病发展,帮助患者本人安度人生的最后阶段。使病人平静安详地面对死亡的医疗护理。临终关怀还包括哀伤辅导,能为濒临死亡患者的家属提供情感支持,缓解压力,减轻负担。

临终关怀并非治愈疗法,而是帮助患者在临死前减轻病痛,缓解患者对死亡的恐惧。这并非社工一方之力就可以办到的,还需要医护人员、社工、家属、志愿者等多方面人员共同参与。临终关怀以照料为中心,包括身心关怀和道业关怀,尊重患者的尊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为患者减轻恐惧、不安等心理,令其安心并对接下来的生活(包括死后)充满希望及信心。

临终关怀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不但帮助了需要帮助的患者及家属,还使社工在工作中思考人生,建立正确的三观,对生活充满感恩和希望。

3.健康宣教

健康宣教是指在医院或社区为有需求的人提供疾病常识、保健常识等方面的各种资料和讲解等服务,可以是个体服务,也可以是群体服务。社工应该备有常见疾病、保健复康的资料,提供给患者使其在住院和门诊治疗期间翻阅与查看。

此外,在开展社区工作时,也可以用健康宣教的方式,根据居民的需求开展讲座或体验等活动。开展健康宣教的具体方法包括:海报、横幅、宣传画、小册子、温馨提示、展板、健康大课堂、咨询服务、媒体宣讲等不同形式。社工还可以建立健康档案,制定健康计划,配合医院与社区建立社区医疗保健网络。

除了以上几种工作方法和模式外,医务社工还有转介服务等方法模式。甚至在特定的领域也有特殊的医务社工的存在。比如针对精神病患者和吸毒患者都有具有专业医学知识的社工为其提供服务。

随着社会工作的普及和推广。越来越多的领域将会出现社会工作者的身影,无论是学校社工、家庭社工、老年社工,抑或是医务社工,都将随着我国社会工作行业的发展、完善与成熟,在各领域占据重要的地位,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間。

猜你喜欢

案主医务个案
Two angels for teens amid pandemic 疫情下的青少年天使
惟愿共克时艰 战“疫”必胜
致逝去的医务者
案主自决的实务挑战对社会工作价值观教育的启示
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务社会工作服务模式
浅析计划阶段的案主自决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在残疾人个案中的应用
生命回顾理论视角下的厌学个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