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歌曲歌唱教学中关于演唱技巧的核心问题探究
2017-04-13唐芳莫大尼
唐芳+莫大尼
摘 要: 流行歌曲的演唱绝不是随意和随性的,而是有着其内在的独特规律和行为法则的。在流行歌曲演唱的教学行为中,对演唱技巧部分的重视是一贯的教学重点,但是这其中也有核心问题需要我们注意——混声技巧的获得以及驾驭能力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也是一位流行歌曲演唱者演唱水平的试金石。
关键词:流行歌曲;演唱;技巧;核心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8-0090-02
一、流行歌曲歌唱教学的特点
流行歌曲演唱的教学与传统的声乐教学(比如: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有着较大的区别。这种区别要从教学环境、教学理念、师生关系以及教学方式方法多个方面来分析。
(一)教学环境特点
教学与传统声乐教学在教学环境上就表现出较大差异,因为流行歌曲演唱必须依托以麦克风为代表的电声设备,而且几乎所有的歌唱技巧都围绕着麦克风的使用而展开。所以,在课堂上除了需要传统声乐教学中所使用的钢琴之外,还需要音响、麦克风、扩音器材、耳机以及DVD播放设备。要放置下以上教学设备,势必教学场所不能太小,必须有一定的空间,保守估计至少要有30平米左右才合适(特别是如果牵涉到编舞或电声乐队合奏等特殊情况时);而且在播放伴奏音乐时,如果空间太小也会使得听觉效果受到影响。
由此可见,流行歌曲演唱教学的环境比传统声乐教学的环境要复杂的多,所需教学设备要繁琐的多。
(二)教学理念特点
传统声乐教学讲究发声方法、声音音色乃至演唱风格的传承性和统一性,歌唱音色有着自身特有的规格和要求,一旦由于发声方法的变化导致声音音色的改变,那也就意味着此声音已经失去其艺术价值,沦为被批判和唾弃的对象;而不同作曲家的不同声乐作品也有着自身的独特风格,演唱者必须按照约定俗成的风格要求去演唱,不能擅自改变。正因为有着这些条条框框的制约,导致传统声乐教学的理念也受到它们的影响,呈现出循规蹈矩的教学特征。
而流行歌曲演唱教学的理念就与之大相径庭。流行歌曲教学中重在挖掘和保护每一位学生的最独特的嗓音音色,演唱要求具备较强的个性化特征(同一首歌曲由不同的学生来演绎时必须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风格),一旦出现同一性的演唱,那么其中一位同学的演绎就是多余的!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教学的思路就变通的多,不拘于某一演唱风格,不拘于某一歌唱音色,甚至不拘于某一特定的发声方法(当然,特定音区的特殊发声技术还是有其固定标准的,比如高声区的演唱技巧)。
(三)师生关系特点
由于受到流行歌曲教学在教学理念上的一系列特点的影响,其师生关系方面也呈现出相应的特征出来——平等、互助、非权威式。在传统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着主导地位(权威地位),对学生的演唱具有不可争辩的控制权。而流行歌曲演唱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是启发和引导,而非强制改正(除了个别不可个性化的技术要素以外)。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更多的关注和保护学生的声音个性,也就是说学生所具备的自身的个性化声音是教师所不具备的,教师只能提示性、讨论式的教学而不能对嗓音的个性进行强制修正。这直接导致师生关系的平等化。
(四)教学方式方法特点
在流行歌曲教学方式方法方面,讨论式、启发和引导式教学是最为核心的教学手段。这也是受到教学理念的直接影响。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更多的是以探讨式的学习为主,教师把握一些宏观的技术要求(比如用气方式、咬字方式、作品风格等),而对于一些学生自身的个性化的音色、处理特点等,都不是重点关注的,只要不破坏歌曲的意境都是可以接受的。
二、流行歌曲演唱技巧的核心问题
流行歌曲演唱的技巧繁多,根据不同风格的歌曲同一技巧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也会有差异。在实际演唱运用中比较常见的有:颤音、断音、滑音、假声、咆哮声、撕裂声、哑声、气声、哭腔等等,这些技巧都在流行歌曲中经常性的出现,使用频率是非常高的。但是,我们发现如果将这些技术运用在歌唱的中低声区中时,其实并非是一件高难度的事情;而我们要想在高声区运用它们,那就绝非易事了!因此,流行歌曲演唱技巧虽然繁多,但是就及而论,高声区的演唱技巧才是所有技巧的核心问题!而高声区的技巧其实质就是混声技巧的娴熟程度。
(一)混声技术的特点
混声,顾名思义就是歌唱中真声和假声的混合形态,这种混合与传统美声发声的混声是有着本质区别的。首先,美声唱法的混声是典型的竖状感觉,可以将声音形态想象成圆柱形或管状物体形态;而流行歌曲演唱时的混声却是一种面状的形态,是一片一片的感觉,要寻找声源振动的“面”还不是“点”。与此同时,歌唱气息支持的位置也较之美声唱法要更高一些,约为锁骨附近;但是,在对呼吸的控制方面和美声唱法如出一致,要求都是比较严格的。
(二)混声音色特点
流行歌曲演唱至高声区时,混声技术是基础,没有混声技术做支持是无法完成高声区演唱的。但是,不同的嗓音类型其混声音色是有区别的。比如:抒情嗓音的歌手他们的高声区混声具有明亮、热情、真挚的特点,像张信哲、张雨生、林志炫、林俊杰等歌手;宽嗓门的歌手就不一样,他们的高声区混声具有结实、浑厚、有力度等特点,如那英、毛阿敏、宋冬野等歌手,并且在寬嗓门歌手中还有一类较为另类的歌手——嘶哑型歌手,如张宇、杨坤、阿杜、崔健等。这类歌手的高声区混声音色就更加特别了,粗犷、狂野、撕裂是对它最好的评价。
因此,不同类型的歌手有着完全不同的嗓音音色,混声的音色也随之区别。
(三)混声技巧的获得
如此重要的高声区技巧是如何演唱出来的呢?有哪些要点呢?流行歌曲演唱的混声技巧基本上可以分为空间扩展类和肌肉扩张类两种形式。
(1)空间扩展类,指的是通过扩展咽腔空间的方式获得混合声的一类技巧。演唱者主要关注的部位是鼻梁正后方,每个字的字头往前咬住后,字腹随着声音往鼻梁正后方运动,有一种吸开的感觉,音越高,吸开的感觉越强烈,空间感越明显,总之不能用喉部挤卡的方式演唱高声区。该种方法适合抒情的男女歌手运用。
(2)肌肉扩张类,指的是通过抬升咽肌和“小舌头”的动作扩张咽腔空间,并产生一种鼻腔随之扩张的神经反应的技巧。演唱者在运用该技巧的过程中能明显感觉到门牙处、面部或者鼻腔有扩充感(不同人有部位差异),能体会到在高声区演唱中依托了咽腔部位的某块肌肉力量支撑起整个高音的运行。但是,整体声音方向还是应该是向前运动的。该种方法适合大嗓门的男女歌手运用。
流行歌曲演唱中混声的获得,需要气息、声音位置、肌肉运动三个要素协同配合,并且缺一不可。它是检验一个歌手演唱实力的试金石。在教学过程中,也是教师所要面对的重大考验。很多学生(特别是男生)在高声区演唱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不同程度的挫折感,因为真声和假声的结合是对自然声音的一次颠覆性的举措。单纯的真声和假声在日常生活中是经常性能听到的,比如,日常交谈、朗读、感叹等行为就是使用的真声;而悄声说话、小声疑惑等情况,就是使用的假声。但是,混声的使用在日常生活中几乎很难遇到,即便是遇到了由于使用频率很低,也会导致运用者本身毫无察觉,比如,在电影院一个人先进去坐好了,然后电影开始后另一个朋友才进来,这时第一个人用急迫的情绪压低声音音量向迟到的朋友呼喊:“哎!我在这!快点啊!”音调不能低(低了朋友听不着),音量又要压住(尽量不影响他人观影),在这样的情况下实际上就是运用的混声感觉,很多高亢的声音其演唱者的身体感觉和前述感觉基本一致。
三、结语
流行歌曲的演唱魅力很大一部分来源于自如、流畅、轻巧的高音技巧,而这些高音技巧的获得就是基于混声的声音形态。流行歌曲教学中,对学生演唱技巧的指导核心就是混声技巧。这需要声乐教师耐心的引导、细心的调整,加上学生持之以恒的毅力方能成功。
参考文献:
[1]张燚.大学流行音乐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徐元勇.通俗歌曲演唱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3]李翔.流行唱法发声技巧训练[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