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2017-04-13吴麦科
吴麦科
【关键词】 数学教学;应用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4—0116—01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数学教师的重要目标。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要注意“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让学生看到数学的用处,体会数学的价值”。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呢?
一、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出发导入学习,催生学生的应用意识
一是有策略地指导学生阅读章头序言。在教材的每一章节前,通常都会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给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通常都与实际生活相关,而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学生学完本章节后才能解答的。在教学前指导学生阅读章头序,留下悬念,能产生解决问题的动机。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来参与学习,他们就会学有目标,思有焦点。
二是整合教材,创设问题情境导入学习。教师也可提出现实生活中有意义而且有趣的生活问题,并使学生感觉它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但以自己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又无法解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和欲望。例如,教学“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时,教师向学生亮出1根1米长的竹竿,并问:“同学们,能在不用尺子的情况下,迅速将这根竹竿五等分吗?”学生们听后跃跃欲试,但又拿不出可行的具体方案。教师因势利导:“我们只要学好平行线等分线段的知识,就可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将数学知识“生活化”,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一是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可结合生活实际揭示概念的提出、发现、抽象、概括的过程,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概念,理解它本身的价值。例如,讲解“绝对值的概念”时,可列举“在车站两辆出租车载乘客向相反方向行驶同样路程,收取相同的车费。”来说明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只考虑其距离而不考虑其方向的问题,直观形象地诠释了绝对值的几何定义,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绝对值的定义,并认识到学习它的必要性。
二是在公式、法则的教学中,可结合生活实例抽象出数学模型,对其既进行通俗的解释,又给出本质的揭示,阐明条件与结论的逻辑联系,以加深理解。例如,学习“a=bc型数量关系”时,对课本的一个开放型问题进行如下改编:小明家房屋进行装修,买来一大捆粗细均匀的电线,现要确定其总长度的值,怎样做比较简捷?在解决这个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引导学生分析其中一种较简捷的方法,抽象得出a=bc型数量关系;然后再结合其他生活實例探究,发现a=bc型数量关系中,b、c和a的倍数关系。在此过程中,学生对a=bc型数量关系加深了理解,并深刻体会到其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一是加强实践操作。例如,在“解直角三角形”这一章的学习中,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实地做实验,即利用三角函数的知识,离开教室分组去学校操场测量旗杆的高度和教学楼楼梯的坡度。
二是定期开展数学知识应用竞赛活动。竞赛的内容可以是制作教具、模型、实地测量、讲解实物、计算实际问题、面画(与比例、平行、垂直、对抽等数学知识有关的)。此类竞赛与书面形式的竞赛相比,由于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实际操作性强、应用知识灵活,可以吸引很多学生来参加,有效地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也得到很好培养。
四、渗透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性。在教学中,如能恰当地渗透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引导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学生身边最熟悉的实际问题,就能强化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色盲的儿子,则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患色盲的几率是多少?这是一个生物学的遗传问题,可以借助概率和排列组合的知识将其数学化后求解。这说明作为工具性学科的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息息相关,一些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或地理的问题一旦被数学化之后,它就被纳入了数学的轨迹,从而能用数学方法来解决。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着眼于“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数学化”的思路来引导学生发现、领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广泛联系。同时,要通过科学的方法,有效地激发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生数学素质的全面提高。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