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寄宿制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2017-04-13管亚梅

甘肃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寄宿生心理问题解决策略

管亚梅

【关键词】 小学;寄宿生;心理问题;成因;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2—0036—01

一、小学寄宿制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1. 年龄过小寄宿导致学生情感缺失,感情冷漠。一些家长认为,在全日制寄宿学校就读后,学生的独立能力會有所增强,而他们没有想到,这种独立能力的增强是以牺牲学生身心健康和感情为代价的。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对父母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而相应的父母的关怀与情感的交流及抚慰也是他们最需要的,正是这种依赖,才能伴随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而我们城区寄宿制学生过早地隔断了与父母的交流,也过早地割断了与父母的情感,致使学生在情感方面比较冷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情感缺失,这种现象易导致学生成为没有责任感、价值观、同情心、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灵上极其空虚的“孤儿”。

2. 学生长时间远离父母的监管致使行为出现偏差。学生远离家长的监管,加之他们本身自我约束力和控制力比较差,攀比和摹仿的心理较强,极易出现做事拖沓、做事没有条理性、过度依赖老师、说脏话、卫生习惯较差、自私、行为懒惰以及偷窃等行为。没有家长的指导和管理,坏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在平时的做事以及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行为就会出现偏差。

3. 长时间待在学校引起的负面心理反应。学生无论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还是小学进入初中、高中,每一个环节都是人生的一个转折,他们的心理以及和同伴交往的方式都会发生变化,如果学生的适应能力不强,就会出现不良的身体及心理不适,主要表现是情绪喜怒无常;有的学生自卑心强,对自己的能力水平失去信心,不能适应新环境,进而产生失落感等一系列消极情绪反应。

4. 寄宿制学校较为紧张的学习、考试带来的心理压力。学校、家庭、社会等过分看重分数,因而造成一部分学生心理负担过重,产生考试焦虑,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而这一点对寄宿制学生而言危害性更大,因为寄宿制学生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学习,缺少业余生活,求胜心更切,压力更大,心理更敏感脆弱。

二、小学寄宿制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首先,整个社会文化氛围上,心理学健康教育知识在中小学未全面普及,整个社会、学校、家庭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够,许多家长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棍棒底下出成绩”,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大部分家长采用的是打骂的方式,而不会采用沟通、理解的方式。其次,在学校里,平时更多关注学生内心世界的是班主任,相对其他老师关注的就少一些,忽视了情感的交流与引导。或者教育方式、方法单调、刻板。最后,家长缺乏和孩子的沟通以及正确合理的教育方法。好多家长认为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孩子就是老师的事情了,对孩子放任自流,所以导致孩子在学校乖巧听话,回到家后一些养成的习惯又丢失了。

三、解决策略

1. 合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开展团体心理健康辅导课,集中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学校要通过讲座以及校本课程向寄宿制小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学生自我探索,让学生了解自己,并且体验到自己是被周围的人支持的。为此,我们学校开设了心理辅导课,确保每周一节(四十分钟),采用校本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读本》为教材。通过集体辅导,解决个体咨询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互助中学会沟通、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和自信心。在团体辅导课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松弛学生在寄宿制学校产生的紧张和不安,释放学习中积聚的压力,使平时的学习更加有效。

2. 进行心理健康调查测试,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这些调查报告可以比较集中地反映出他们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同时也为我们老师和家长敲响了警钟,为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依据。我校寄宿制学生正面对刚从家到学校的转变,对其心理状态和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可以更客观地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从而制订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指导,促使学生健康地成长。

3.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多举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如,“怎样保持良好的读书环境,如何在学习时选择安静的地方,使自己与外界的干扰性刺激隔离”的讲座;“当出现情绪低落时,采用什么方法来调节我们的情绪”的讲座等,除了这些,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其他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4年度《新城区小学寄宿生心理问题调查与研究》课题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4]GHB0924)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寄宿生心理问题解决策略
农村寄宿生有效管理对策分析
寄宿与非寄宿初中生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比较研究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关注学生的心灵花园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每天给“小小寄宿生”一个香甜的梦之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