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郊农村中学建设的思考
2017-04-13姚代霞柳强国
姚代霞 柳强国
【关键词】 农村;寄宿制中学;学校建设;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心理辅导;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2—0023—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的建设,城郊农村中学的基本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基于对自己工作环境的关注,对城郊农村中学发展变化的关注,对教育公平的追求,针对目前的情况,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学校管理理念的转变
多年来,由于在社会、主管部门、家长对升学率追求的压力下,城郊农村学校在软硬件条件不对等的情况下一直在苦苦追赶那些优质学校。大家都应知道,学生学业成绩是受家庭教育、社会环境资源(电视、网络、书报、人际交往、旅游见闻等)、学校各类设施、教师素养等各方面的共同影响的。城郊农村学校学生家长文化层次较低、环境闭塞、教育资源少、见识有限、學生相互间文化交流有限、学校各类条件相对较落后,所以在学业上很难与城内学校学生形成对等竞争。
而城郊农村学校往往是和城内学校同属一个部门主管,考核在同一标准下进行,这就逼得学校领导必须将学生学业成绩放在首位。否则,学校考核成绩受影响,相应的教师绩效工资、奖励性工资、领导晋升也一并会受到影响,甚至学校招生也会受到影响。这不是哪一个学校能解决的问题,也不是教育部门能解决的,它需要政府体制改革才能解决。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时,学生很乐意上中等专业学校、技校等学一门技能,走上工作岗位后通过学习、工作实践职级不断晋升。当年一个六级工的工资差不多和一个县级干部的工资相当,人们对高级技术工人也相当崇拜。可最近这二、三十年,用人单位即使需要一个普通的员工,也非大学毕业不可,且技术岗位待遇与普通工人没有什么区别,其实各类企业缺的不是工程师而是工匠。为此,国家管理部门完全可以通过完善制度指导企业,规定不同岗位、不同职级的技工工资待遇,同时加大职业教育投资,使不同能力不同特长和爱好的学生能接受不同的教育,以一技之长立身社会。到那时,我们的基础教育才能回归素质教育的本源,教育才能回归理性。
二、城郊农村学校管理制度的健全
随着城郊农村的变迁,青壮年劳动力的外流,学龄儿童逐年减少,小学、初中都向乡镇集中,也就出现了城郊农村中、小学生生源萎缩,但住宿生相对增多的局面。学校除了本身的教育功能外,还增加了部分家庭教育和养护任务,这就要求学校对学生的思想、生活习惯、劳动意识、与人相处方式、身体发育等各方面负责,因此,学校必须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校情的管理制度。如,在常规的学校制度外,健全学生宿舍管理制度、食堂管理制度、定期的家校交流制度、住宿生安全管理制度、学生流行病管理应急方案等。
三、逐年完善心理辅导工作
寄宿制学生距家远,年龄相对较小,遇到各类问题(生活、情感、交往、学习等)时缺乏倾诉的对象,长期积累造成较大的心理问题。而非寄宿制学生中单亲孩子、隔代监管孩子,家长文化程度低,在家庭教育中,冲动管理型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心理不健康因素得不到及时疏导,经常导致一些突发事件的发生,令学校、老师、家长措手不及。但目前在城郊农村中学,很少有专业的心理学教师,教师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缺乏心理教育的专业知识,也就无法及时开展心理辅导,所以,建议教育主管部门除了向这类学校选配专业心理学教师外,还要多对老师们做一些专业培训,使老师们在遇到问题时能从容地应对,及时地解决现实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校身心愉快地生活、学习、健康成长。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劳技活动、艺体活动
由于学生本身的身体条件、爱好不同,所以每位学生对课业之外的需求是不同的。学校社团活动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协作能力、社交能力、集体荣誉感,同时不同的团队活动还会为学生培养一技之长。尤其是劳技课,我们的学生走向社会,可以没有高学历,但不能没有强健的身体,也不可以没有一两门专业技能。只有学生在走出校门时,有一个强健的身体、有良好的心态,能与周围的人很好相处、沟通及协作,能有一两项专业技能,他们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团队活动、劳技活动、体育锻炼在丰富学生生活的同时,也充实了寄宿学生在校的空白时间,很好地补充了对他们在家庭教育环节中的缺失,使他们在学校过得充实、愉悦,也会有效地降低一些负面情况的发生,提升学校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一举多得。
总之,时代在发生着快速地变迁,城郊农村学校面临的情况在不断地变化,所以,我们的办学理念、管理方式、教育模式也要不断地推陈出新,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教师上下联动,不断观察和研究新的问题,提升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将学校办成令家长、学生满意的学校。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