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儿童电子琴的教学思路
2017-04-13杨静波
杨静波
【关键词】 儿童;电子琴教学;建立;基本素质;教学思路;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4—0080—02
雨果曾经说过:数学、文学和音符是开启人类智慧的三把金钥匙,因此,音乐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国民综合素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通过音乐教育来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电子琴以其庞大的功能,吸引着众多的儿童参与学习,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学琴”热潮。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在如此的热潮中,我们能否静心思考电子琴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否过关?学生对电子琴的学习是否感兴趣……多年的教学给予了我思路,让我在思索的路途中不断前进。
一、电子琴功能室的建立
(一)硬件设施配备齐全。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优质、高效的电子琴教学必须以强大的硬件设施为支撑。首先,功能室的场地要宽敞,既可以进行电子琴教学,又可以为学生的音乐活动提供足够的空间;其次,电子琴的型号和配置要高,符合学生的演奏要求;再次,功能室需要配备简单的打击乐器(如三角铁、碰铃、木鱼、沙锤等)、教学挂图、音乐知识卡片等,让学生从多方面获取音乐知识;最后,功能室需要配备多媒体设备,通过课件、音频、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通过创设的意境,渗透对学生美的教育。
(二)功能室建立要体现人性化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同时我认为它也是教育的集中体现。电子琴功能室的建立,应以儿童心理特征为出发点。首先,场地四周的墙角或柱子上要设置安全防护装置,避免音乐活动中带来的危险;其次,功能室内的布置,要体现“童趣”,以学生喜爱、熟悉画面为主;再次,功能室需要设置以音乐知识为主的图书角,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
二、电子琴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 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好动、好玩是儿童的心理特征,面对这样的事实,教师必须以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去引导他们,因材施教,及时掌握和了解学生。
(二)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演奏能力。“亲其师,信其道。”千年的智慧,至今犹存。儿童在刚接触电子琴时,所有的感知均来自于老师,教师示范的乐曲会在他们大脑中形成一个“模子”,因此,教师准确、有表现地演奏乐曲对儿童电子琴教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想给学生一桶水,教师必须是渊源流淌的自来水。试想一个没有丰厚知识储备的老师,如何能够教好每一位学生,又如何以一位传道者的身份用音乐开启学生的智慧呢?一首乐曲,从谱面上了解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深层地挖掘,倘若老师置若罔闻,无视乐曲内涵,那这样的电子琴教师必定是失败的。
(四)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语言能力。音乐是无形的语言,教师如何将这无形的语言表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例如,教师残章断篇地向学生描绘一首音乐作品的意境,我想这首音乐作品在学生心中的第一印象已经大打折扣了,倘若教师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效果会截然不同。
三、电子琴教学的思路
(一)兴趣的培养。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种事物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和实践。电子琴教学亦是如此,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儿童,如何才能让学生在饶有兴趣的情绪中去学习呢?有的孩子本身对学习电子琴有浓厚的兴趣,愿意自主学习,求知欲强,面对这种学生,只要适当地鼓励他,让他多在学生面前展示自己,树立自信心,自然而然就会对电子琴的学习产生兴趣。而面对另一种学生,他们往往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就相对麻烦一点,遇到这样的学生应该多发现他的优点。例如,我在上课时,有一位学生总是坐不住,但是,在视唱和节奏练习环节中,他总是表现很踊跃,于是每次我都让他给大家范唱,并鼓励他:“既然你唱得这么好,音乐感觉也这么好,要是把电子琴再弹好的话,以后你不就是我们的小明星了吗?”就是这么一句简短的话语,就会让学生在荣誉的驱使下,激发他们学习电子琴的兴趣。
(二) 识谱能力的培养。识谱贯穿着电子琴学习的始终,是学习电子琴至关重要的环节,因此,识谱能力直接影响着电子琴的学习成果。教师如何解决学生识谱困难的问题,是学习电子琴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在教学中我采用“固定式”、“循序渐进式”和“温习式”三种方法并用来解决儿童在电子琴学习中的识谱问题。对于“固定式”,首先,每节电子琴课前让学生唱五线谱音符,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固定的音位;再次,通过“小小创作家”(教师提出要求:如四分音符“5”、全音符高音“3”,引导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音符卡片,准确地贴在五线谱黑板的相应位置上)的音乐活动让学生找准音位。“循序渐进式”主要通过演唱学生熟悉,并且难易程度逐步增加的视唱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对于“温习式”,就是做到每课温习、每周温习、每月温习、学期末总结测评等。
(三)节奏感的培养。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对于儿童来說节奏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这时,教师必须运用合理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例如,运用多媒体播放有鲜明特色的音乐片段,让学生随音乐拍手或跺脚,或为儿歌编配简易的打击乐节奏,或读出、击打歌曲的节奏等方式都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节奏感的培养。
(四)演奏能力的培养。演奏学习器乐的最终归宿。演奏也是集技术、表演、心理素质等于一体的综合表现形式。有一句话这样说:“罗马建成非一日之功。”因此,电子琴演奏技能应该从平时就开始积累。我在每节电子琴课临近下课的20分钟,都会让学生汇报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让每一位学生弹奏一段,并让其他学生评价。长期以来,既克服了学生在演奏时的紧张感,同时也通过学生互评,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上电子琴集体课的教师还可以将学生插花就坐,让音乐感觉好、表现力强的学生带动身边的同学,让学生教学生、学生带学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有一次我在给一名学生讲连奏,但是,他始终做得不好,下课后,无意间听到旁边的小朋友告诉他:连奏就想我们在跑接力赛那样,不要让接力棒掉落,就行了。就这样简单的一句话,让那位学生恍然大悟。
(五)分析能力的培养。这里提到的分析能力主要是以谱面分析为主的初级阶段。我在上课过程中曾经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一个学生看到《花好月圆》的乐谱时说:“老师,这个太难了,我弹不下来!”对于这个学生来说,他完全有能力演奏出这首乐曲,可是为什么,他却说不呢?后来我总结到:电子琴的学习从谱面上直观地体现了循序渐进,由最初的一行乐谱到两行,再到后来的几页……从儿童的认知能力上来说,篇幅长就意味着难度大,这时,教师必须通过分析让学生消除心中的怯懦。这时,我会给他分析:这首樂曲的第一部分是双音,第二部分是乐曲的主旋律,并且以它为缩影,在乐曲中大量的重复着,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高八度重复……最后,作业总结。虽然这首乐曲很长,但是大部分都是重复的,只要熟练掌握一部分,其他就都会了,并让学生用相同的符号在相同段落处作出标记。就这样,让学生积累谱面分析乐曲的能力,当然这其中还包括表情术语、力度术语等音乐要素的分析。
(六)注重音乐知识的积累。作为一名电子琴教师,决不能忽视对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但是,对于识字少、阅读能力差的儿童来说,选择合适的方法讲授乐理知识很重要。例如,在介绍作曲家时,我不会直白地向学生表述作曲家生平及代表作品,这样巨大的信息量,是不符合儿童认知特征的,我通常会将某位作曲家的生平趣事和最具代表的一首作品背景柔和在一起,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听。
四、电子琴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避免长时间的练习。根据心理学的特征和多年的教学经验得知:儿童的注意力集中一般不超过20分钟。电子琴教学应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合理安排授课时间及教学内容,例如每节课按120分钟计算,20分钟识谱、节奏练习;20分钟键盘手指练习;10分钟课间休息;20分钟乐曲练习;20分钟乐理及视唱练习;10分钟课间休息;20分钟表演。
(二)避免面面俱到。教育是一门有缺陷的艺术,正因为有了缺陷我们才为之更好地努力着,电子教学依然如此。还记得刚开始教琴的时候,我总是顾及方方面面,时时刻刻在强调着手型、指法、节奏,有时学生哪怕有一小节的节奏没跟上,我都会让他重新弹奏,一学期过去了,我发现一部分学生有厌学的现象。后来,我仔细琢磨,翻阅了资料,也请教了同行,才认识到:电子琴教学要避免面面俱到。一首乐曲只要学生大部分演奏无误,而且掌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就可以了,至于还没表现好的地方,教师可以指出来,让学生在后期的练习中多加注意。
(三)避免教材的单一性。儿童电子琴教学中多采用《儿童电子琴大教本》一书,这本书中的谱例都是五线谱,教师还应采用简谱和五线谱对照的教材,适当的时候也应加入《汤普森钢琴简易教程》和各类考级教程,切记不应以某种单一教材贯穿教学始终。
科技迅猛发展,社会飞速前进,新时代要求孩子们必须掌握更多的技能才有利于生存,科学有效地学习电子琴可以让学生少走弯路。本文将多年的电子琴教学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引起音乐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电子琴教师的共鸣。
编辑:张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