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师生共建党支部的研究与实践
——以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为例

2017-04-12杨连顺裴淑娥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支部师生

杨连顺, 裴淑娥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a.党委宣传部;b.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1331)

高校师生共建党支部的研究与实践
——以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为例

杨连顺a, 裴淑娥b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a.党委宣传部;b.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1331)

高校师生共建党支部是不断探索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载体的有益尝试,有利于激发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活力,有利于完善师生间的信息沟通机制,有利于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力。分析推行师生共建党支部的运行效果,指出共建党支部的目标和实际效用有待深入,组织生活形式单调问题有待解决。要加强师生共建党支部的组织领导,完善师生共建党支部的制度建设,发挥师生共建党支部的双主体作用,强化共建党支部学生党员实习的管理,搭建师生共建党支部的网络平台。

高校师生;共建党支部;路径

随着高校全面改革和内涵跨越式发展,党建工作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近几年,一些高校陆续推行师生共建党支部模式,该模式已经成为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高校师生共建党支部的意义

高校师生共建党支部是在党委领导下,按照学校党建创新改革的整体部署,目的在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责任的基本要求。教师党员与学生党员共建党支部,能充分发挥教师党员对学生党员的“传帮带”作用,增强教师党员在支部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

(一)有利于激发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活力

目前,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着社会发展的开放性与党建工作传统手段的陈旧性之间的矛盾以及大学生性格活跃与基层党建相对封闭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在考验着基层党建创新能力和面对新形势妥善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必须创新基层党建的方式方法,将学生党员与教师党员结合在一起,使他们各自发挥优势,互通有无,从而激发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活力。

(二)有利于完善师生间的信息沟通机制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师生之间的互动越来越少,相互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高校通过师生共建党支部,一方面能激发教师党员的责任意识,教师党员在共建党支部中发挥思想上引领、学习上指导、生活上帮扶的作用,真正成为学生党员的良师益友;另一方面,学生党员也能在共建党支部中与教师党员近距离接触,耳闻目睹教师的言行举止,了解教师在政治理论学习、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辛勤付出,学生党员也把充满活力的气息带进共建党支部,丰富党支部活动形式,增加师生间交流的机会,使师生共建党支部成为师生相互了解的途径,完善师生间的信息沟通机制。

(三)有利于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力

高校党建工作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需要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在第十二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长周济提出“要动员和组织更多的党员教师参加到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来”[1]。师生共建党支部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骨干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到支部日常建设中来,使支部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结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高校师生共建党支部运行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一)师生共建党支部运行效果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于2013年3月成立了教师党员与学生党员共建的党支部,调整后的师生共建党支部有30个,其中教师党员300人,学生党员 50人。经过两年多的积极探索,学院党建工作发生了明显变化。

1.教师党员的表率示范作用明显增强

两年来,在国家示范骨干院校和重庆市示范院校建设过程中,95.0%的重点建设任务由共建党支部中的教师党员来承担,骨干专业带头人多为教师党员,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与企业合作开展横向课题研究等工作也大多由教师党员负责。教师党员的率先垂范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共建党支部中的学生党员,带动学生党员勤奋学习、积极奉献、努力成才。

2.学生党员的质量明显提高

教师党员担任学院师生共建党支部的支部书记或支部委员,他们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的文件要求,把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和考察工作融入班级的日常管理和课堂教学中去,坚持标准、严格发展程序,保证学生入党质量。同时,在共建党支部中严格组织生活、关爱帮助学生党员、强化学生党员的管理,保障学生党员的民主权利,促进学生党员健康成长[2]。经过严格考察,学生党员的质量明显提高。

3.全面育人格局逐渐形成

大学生对“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偶有困惑。学院在师生共建党支部中创造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学生党员的成长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共建党支部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指导与成长帮扶融合得更加紧密。在培养过程中,教师党员不但从思想上协助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从专业认知、课堂学习、技能竞赛、顶岗实习和求职就业等个人成长方面对学生给予帮助,深化了教书育人的职能,共建党支部对学生的培养教育更加全面深入。共建党支部成立之后,教师党员跟学生党员联系更紧密,对学生党员的考察更加全面,对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工作做得更细致、更扎实。

(二)师生共建党支部运行存在的问题

学院推行师生共建党支部,在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培养考察、支部活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师生共建党支部运行的效果与理论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1.共建党支部的目的和实际效用有待深入

党支部共建的目的是促进高校党组织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形成合力,根本落脚点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校园的和谐建设。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党员对共建党支部运行的目的认识不到位,认为师生党支部共建的主要目的就是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之间简单联谊、象征性地开展活动。共建党支部要围绕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的要求,共同开展好组织生活,进行思想交流、理论学习等相关活动,并确保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和生动性,提高活动的吸引力。有的共建党支部活动有形式化、娱乐化倾向,没有把教师与学生的互帮互建作为支部活动的主题。有的教师党员没有把掌握学生党员思想动态,切实帮助学生党员解决思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重点,缺乏全局意识和服务意识[3]。

2.组织生活形式单调问题有待解决

学院推行师生共建党支部模式是为了充分运用学生党员思想活跃、思维开阔的优势,促使党支部组织生活形式多维度、多样化,以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工作水平。调查发现,75.0%的学生党员担任过学生干部,80.0%的学生党员获得过校级及以上荣誉称号。这些优秀的学生党员本应该给支部建设和组织生活带来新鲜血液,使传统单调的组织生活形式发生根本转变,但是由于学生党员数量较少,再加上有的教师党员行事武断,学生党员在支部中处于从属地位,学生党员的权利和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调查中,当问及学生党员“您参加的组织生活主要内容和形式通常是什么”时,有75.9%选择“读报纸、念文件”,有62.3 %选择“上党课”。大学生渴望在入党后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愿意为他人和社会多做贡献[4]。共建党支部组织生活形式单调问题有待解决。

三、高校师生共建党支部的运行路径

(一)加强师生共建党支部的组织领导

高校师生共建党支部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可行的途径之一。高校相关部门应该长期对这项工作予以支持,要切实加强对共建党支部的领导,做好组织协调和帮扶工作;关注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和党建例会议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制定相关政策以支持党支部建设。一是划拨党建活动经费到支部,且必须明确划拨经费的具体要求和数额;二是由学校党委、党委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党组织定期召开师生共建党支部分析研判会,特别是在师生共建党支部基层党建改革前期,上级部门要及时跟踪,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保障师生共建党支部制度有序进行;三是把共建党支部运行情况纳入党建工作绩效考核,切实加强监督;四是及时总结共建党支部运行的经验,以点带面,不断推进共建党支部向纵深发展。

(二)完善师生共建党支部的制度建设

师生共建党支部需要有一套完善的制度。一是完善支部生活例会制度,党支部生活例会制是党性的体现,是共建党支部的保障,要严格规章制度,党支部内每个成员要严守纪律,确保支部生活更有实效;二是坚持民主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制度,坚持经常组织民主生活会是党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保障,在共建党支部中要鼓励每位党员特别是学生党员畅所欲言,主动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互相监督、坚持原则,真正在党支部内形成 “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5]的局面;三是完善入党联系人制度,逐步建立“梯队”联系的发展模式,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四是党员联系新生制度,对优秀新生早发现早培养,使条件成熟者及时在组织上入党,对学生本人成长和对支部工作开展都有积极作用;五是制定和完善支部工作规范化系列制度,如 “推优”工作规范化制度、发展对象公示制、预备党员“承诺”制度、预备党员转正“答辩”制度、发展党员情况检查通报制度、党员的思想教育制度等,以保障共建党支部工作的规范化运行。

(三)发挥师生共建党支部的双主体作用

师生共建党支部包括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双主体,教师党员的主导性和学生党员的主动性是师生共建党支部的基础,是增强共建党支部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关键。

1.突出教师党员的主导性

第一,教师党员要做师生共建党支部的“设计师”。作为高校学生工作基层力量的教师党员,了解高校党建工作的政策和方式,熟悉学生党员的思想状况,在共建党支部中,能够根据新时期学生党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本党支部的建设发展方案,其方案包括党支部建设的目标、策略和系统三个方面。共建党支部的目标既要符合学院在党建工作整体部署中的具体要求,又要满足本支部党建工作特点和学生党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需要,既要通观全局,又要操作可行;共建党支部运行的策略是实现党支部建设目标的方式,包括途径、形式、方法,以及所依据的原则和遵守的制度等;共建党支部系统主要是党支部内部所设置的党小组、专业、班级等要素之间有机组合、科学运转而形成的整体[6]。第二,教师党员要做师生共建党支部的“排头兵”。实现共建党支部的目标,是党支部内包括教师党员在某时期内共同奋斗的方向标,教师党员应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带领学生党员为这一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教师党员要率先垂范,为学生党员起模范带头作用,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为党支部持续发展提供动力。第三,教师党员要做师生共建党支部的“主心骨”。教师党员要统揽全局,时刻关爱学生、帮助学生,围绕学生的成长成才给予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认知,提高信心。

2.强化学生党员的主动性

多数学生党员具有创新意识且敢想敢闯,他们思维活跃、有朝气,是共建党支部的新鲜力量。一方面,学生党员可以参与学院组织的各类调研和座谈会,关注学院发展,针对学院事业发展中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以及与学生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等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集中向学院反映学生心声;另一方面,学生党员可以深入了解普通学生的真实想法,通过志愿服务日、党员先锋岗、“一帮一”等形式,从身边做起,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服务同学。同时,学生党员可以走进基层,了解民生,通过实践调研、志愿帮扶、支教等形式,为社会、为群众传递正能量。

(四)强化共建党支部学生党员实习的管理

按照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学生大多在第六学期进行校外顶岗实习,这就给共建党支部对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工作提出新问题、带来新挑战。凡有三个学生党员在一个单位实习的,可以成立顶岗实习学生党小组,强化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发挥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解决顶岗实习党员在统一管理、有效沟通等方面的问题,增强对在外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管理的可控性。校外顶岗实习是学生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关键环节,也是检验其是否为合格党员的重要途径。学生党员进入企业后应尽快到企业党组织报到,积极参加企业活动,牢记服务意识,带头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立足岗位,主动向企业优秀员工和岗位师傅学习,积极向周围同学和同事传递正能量,争做遵纪守法、严谨守信、协作奉献之人,用实际行动为企业发展、学校进步贡献力量[7]。

(五)搭建师生共建党支部的网络平台

信息化、网络化给共建党支部带来机遇和挑战,师生共建党支部应抢抓机遇,充分利用网络,完善网上党建信息平台体系,包括博客群组、微信朋友圈、QQ群组等,利用网络传播优势,实现共建信息的有效推送和网络舆论的正向引导,为师生党员间的思想和学习交流,以及与其他党支部之间的信息传递、互相学习提供更为方便有效的平台。开通官方微博、论坛等媒介,积极拓宽党建工作渠道,增强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有效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党支部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手机微信简便易行、省时高效的特点,在微信群公众平台创新推出共建党支部微党会,搭建党建新平台。共建党支部可以结合实际需求,设置“每日党建” “党史上的今天”“国际、国内、校内新闻”“心灵鸡汤”等主题刊。注重选题视野的开阔性和内容导向的正确性,适合党员学习、阅读和讨论,做到随时随地学习党史、熟悉党建、掌握动态。

总之,高校要不断提升师生共建党支部的水平,增强师生共建党支部工作的实效性。一方面,要不断加大其宣传力度,强化师生共建党支部的创新意识,大力宣传师生共建党支部的目的和意义,强化建设理念,让成立师生共建党支部的意识深入人心;另一方面,要契合学生工作的实际问题,找准结合点,抓住支撑点,通过建立考评奖惩机制,督促共建工作落到实处,不断推进共建党支部运行成果的辐射与延伸,促进高校党建工作全面深入展开。

[1] 百度文库.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周济在第十二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6-06-06)[2017-04-01].https://wenku.baidu.com/view/8fbe80309b89680203d825fb.html

[2] 戴毓军.高校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共建载体的创新[J].咸宁学院学报,2012(1):123-124.

[3] 赖平.大学生党员先进性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基于对部分大学生党员先进性状况的调查分析[J].怀化学院学报,2009(6):153-155.

[4] 樊小杰.和谐校园视野下大学生党员综合素质调查分析及提升对策[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96-100.

[5] 毛泽东文选: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93.

[6] 高辉庆,贺涛.高校学生党支部开展“支部共建”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4):37-38.

[7] 李萍,万年青.创“强基”新模式支部共建促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5):36-37.

责任编辑:张雪晴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co-construction of Party branche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universities

YANG Lian-shuna, PEI Shu-eb

(a.Department of Publicity; b.School of Marxism, Chongqing City Management College, Chongqing 401331, China)

It is a new attempt to co-construct the Party branches between students and teaching staffs in a university.The purpose is to stimulate the vitality of Party organization, im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s and teachers in terms of the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mechanism.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 network platform of the collaboration of Party branch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y organizations in universities in full swi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a college; co-construction of Party branches; path

2017-01-02

2014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14SKS22)

杨连顺(1964-),男,河北枣强人,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研究方向:党建、思政教育; 裴淑娥(1963-),女,河北枣强人,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1009-4873(2017)03-0073-04

G641

A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支部师生
支部联建润“甘泉”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强支部才能支部强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新时代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策略探索
麻辣师生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