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个性化问题设计
2017-04-12广东惠阳第一中学516003
广东惠阳第一中学(516003)
温朝晖●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个性化问题设计
广东惠阳第一中学(516003)
温朝晖●
高中物理教学问题设计需要遵循学生思维成长规律,教师要做好多重教学思考,针对不同群体学生展开个性化设计,以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个性化问题设计需要体现创新性,只有提升问题层次性、趣味性、探究性,才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展开主动学习认知,进而成功塑造学生物理综合素质.
高中物理;问题设计;个性化
物理课堂教学时,问题设计是教师施教基本手段,也是师生互动重要渠道和方式.在问题设计时,需要教师展开多重教学调查,以提升问题设计的有效性.高中学生思维活跃,对新生事物有探索主动性,如果教师能够给出新颖性、趣味性、探索性问题,势必能够引发学生展开多重学习思维.
一、层次性问题设计
物理教学有自身学科特点,思考问题设计需要关注教学内容层次性.教学内容难度呈现层次性,教师需要对问题进行层级性分析解读,以引导学生逐渐走进问题核心.在相关问题投放时,需要根据教学具体要求给出科学性安排.另一方面,学生学力基础存在层次性,优等生与学困生学习认知效率也不可同日而语,教师要对学生学习思维情况展开深入细致的调研活动,以探清不同群体学生的学习诉求,在教学互动问题设计时,用层次性对相关问题展开引导,以有效激活学生学习思维.
教师要提升问题设计适合度,需要作出多重考量.如学习“自由落体运动”相关内容时,教师先给学生展示实验:一张白纸和一根粉笔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让学生观察它们下落情况.学生观察之后,对自由落体运动有了一定认知.教师继续给出思考问题:重的物体下落一定更快一些吗?物体下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自由落体运动的轨迹是怎样的?你可以用自己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观点吗?学生根据教师问题设计展开积极讨论,并逐渐形成学习共识:白纸和粉笔同时下落时,粉笔下落速度更快一些.但这不能说重的物体下落一定要更快一些.因为物体下落还涉及其他很多因素,如物体体积、面积、风力等,都会对物体下落形成影响.学生继续展开实验探究,用实验设计验证自己的观点.
教师用展示实验给学生造成最为直观感知机会,然后利用层次性问题展开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启动学习思维,逐渐形成清晰探索思路.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是最为浅显的问题,让学生比较轻重物体下落运动是稍微有些难度的问题,让学生用实验验证是难度系数更大问题.
二、情境性问题设计
物理教学注重观察、实验、分析、归结等教学设计理念,教师在问题设计时,不妨借助多种媒介载体,为学生提供切实学习体验情境,帮助学生顺利启动学习思维.情境问题创设有多种方法,媒体问题情境创设时,教师借助多媒体形式设计投放问题,以多种声光电形式展开,可以给学生带来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刺激,激活学生主动学习兴趣;生活问题情境设计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生活认知实际,对教学问题进行生活化处理,以提升问题和学生学习旧知的有效对接;实验问题情境设计时,教师要利用展示实验、验证实验、观察实验等,用问题驱动形式,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思维活动,提升问题促进力.
学习“重力”相关内容,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片段,并给出引导:这是运动员踢球、守门员接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火箭发射、压缩海绵等信息材料,大家能够从这些物体运动中总结出共同点吗?学生开始观察,并给出自己的见解.有学生说:这些物体都在运动,除了海绵之外,其他物体都是从运动到静止或者从静止到运动的.也有学生说:海绵发生了形状变化,这都是物体受力作用造成的.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现象给出思考问题,给学生带来重要思考契机.学生学习思维顺利启动,学习呈现主动性.高中学生对直观教学有特殊敏感性,教师利用情境创设方式展开问题设计,给不同群体学生都带来重要学习探究机会.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展开研究,逐渐理顺了物理原理,自然形成了系统性学习认知.这说明教师情境问题设计是非常有成效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提出问题不是最为重要的,重要的是能够利用问题激活学生学习思维,形成重要教学成长力量.
三、探究性问题设计
物理是一门生活实践性很强的自然学科,教师利用探究性问题引发学生展开深度探究,这是物理学习的最重要发展趋向.为提升课堂互动频度,教师要注意挖掘问题探究性,不妨让学生充分介入问题设计环节,发动学生展开主动质疑活动,对塑造学生问题意识,提升物理学习品质有重要激发和帮助.
如“摩擦力”,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实验操作:用弹簧测力计水平牵拉一个木块,木块慢慢移动,在这个观察中,弹簧测力计数值发生了变化,将这些数据填入表格中.为让学生对相关内容有更为深刻认知,教师让学生展开质疑活动,对存在疑问的地方展开深度剖析.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很快就给出自己的疑难问题: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时,因为用力比较小,木块并没有动,这时木块有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呢?静摩擦力的值是一个固定的数值吗?它与压力有关系吗?当木块刚开始移动时,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叫什么?它的大小和方向呢?静摩擦力能不能发生在运动的物体之间呢?教师组织学生对相关质疑问题展开集中探索,最终实现认知共识.
从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对相关实验操作有了一定探究,并形成了较为深刻的学习认知.教师组织学生主动展开质疑活动,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探索学习.学生通过质疑,对学习认知也从感性走向理性.
问题是学生思维运行主要启动力量.在具体设计操作时,教师要对问题展开层次性、情境性、探究性考量,这样才能提升问题启发力,以顺利激活学生主动学习思维.新课改大背景下,倡导学生学习主体意识,已经成为重要教学主导方向.优化问题设计,对文本本位向生本本位转化有重要促进意义.
[1]欧阳国梁;关于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设计创新问题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22期
[2]王景文;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4年01期
G632
B
1008-0333(2017)09-003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