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训需求分析:成人教育质量提升的新路径

2017-04-12

关键词:教育者学习者培训

胡 星

(国家开放大学 考试中心,北京 100039)



培训需求分析:成人教育质量提升的新路径

胡 星

(国家开放大学 考试中心,北京 100039)

提高质量,是各级各类教育一个永恒的主题。成人教育不同于全日制教育,是业余教育,是继续教育,有诸多必须面对的困扰,培训质量不高。培训需求分析是提升成人教育质量的新路径。培训需求分析是通过系统分析确定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的方法。在“培训需求分析”实践中,应走出认识误区,讲究“合理取舍”、“引领需求”、“固本强基”等应用策略,遵循明确目的、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技术、掌握“诊断差距”的尺度,收集、分析需求信息、诊断与甄别“差距”等技术路径来进行。

成人教育;质量提升;培训需求

提高质量,是各级各类教育一个永恒的主题。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追求内涵发展、提升教育质量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成人教育,作为全民教育、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全日制学校教育不同,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如何提高其质量,是一个值得特别关注的问题。

一、成人教育亟需探索提升质量新路径

成人教育,是指面向完成全日制学校教育之后步入社会的从业或待业成人进行的再教育,是伴随20世纪60—70年代兴起的终身教育思潮而兴盛起来的继续教育。2010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1],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总战略目标,以及构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能够“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的具体战略目标。可见,国家对成人继续教育高度重视。

在《纲要》推动下,我国成人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重视程度、推进力度、经费额度、人员参与度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的人才需求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成人教育的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严重不协调。培训课程不够合理、针对性不强,培训方式不够适切、灵活,过于迁就学员主观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培训实效性不强等问题未能明显改进。总之,成人教育面临质量提升的巨大压力。

在机遇与压力并存的形势面前,如何抓住机遇,变压力为动力,提升成人教育质量是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培训需求分析”是个现实路径。正确分析和把握培训需求,能够促使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正确理解“成人教育”,矫正因误读而造成的“质量打折”;能够有效地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克服急功近利心理,从而更好地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让学习更加主动、认真和踏实;能够增长教育者引领需求、深化需求的智慧,有助于教育者设计合理的、针对性强的、主题突出的培训项目,有效避免低水平重复培训,减轻受教育者过重的课业负担,缓解优质教育资源短缺问题,提升成人教育专业化水平。培训需求分析如同一根纽带,能够使教育者、学习者和培训课程彼此联系,良性互动,促进教育质量提升。

二、“培训需求分析”的理论建构

(一)“培训需求”的相关理论

1.“培训需求”的界定

“需求”是个应用非常广泛的概念。国计民生各个领域,各专业,各学科,论及“需求”者,众说纷纭。经过反复甄别,从有助于解释“培训需求”出发,以心理学和文字学的定义为基本参照,这里对“需求”做以下定义:需求是人感到欠缺而希望得到的补给。该定义涉及“需”和“求”两层意思:“感到欠缺”,是“需”(需要);“希望得到的补给”是“求”(诉求)。二者兼具,因果相连,方为“需求”。有欠缺,但未“感到”,不会产生“需要”;感到欠缺,有“需要”,但未“希望得到补给”,也不成为“需求”。厘清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将有助于加深对“需求”的理解和接下来要探讨的“培训需求”及其应对。

借鉴“需求”定义,结合成人教育实际,这里对“培训需求”做如下界定:培训需求是教育者感到学习者存在欠缺而认为需要通过培训使其得到利于专业发展的补给。该定义的提出,主要想澄清“培训需求”与“学习需求”的区别与联系。很多人调研培训需求都是要看“学员希望学什么”。笔者认为,学员个人的学习意愿表达,准确言之应称其为“学习需求”,是“学员”感到自己存在欠缺而希望通过培训得到有利于自己专业发展的补给。“学习需求”只是“培训需求”一个重要的信息来源,是培训需求分析不可忽视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是绝不能把学员主观的“学习需求”等同于“培训需求”。因为人在自我认知方面“天生弱智”,所谓人贵有自知之明。因此,定义中坚定地将“教育者”定义为“主语”,将学员的“学习需求”作为下位概念。

2.“培训需求”的特点

为深入了解培训需求,做好培训需求分析,还需要对其特点加以研究。笔者认为,培训需求大致有以下六个特点:

一是需求主体的多元性。在谈论学习者存在欠缺并希望得到培训补给方面有话语权者,至少包括学习者本人、学习者专业活动相关人、教育者、业界专家等四方主体,他们的需求表达均不可忽视。这里要对“学习者专业活动相关人”稍加说明。“学习者专业活动相关人”是指与学习者的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人。比如学习者是中小学教师,其专业活动相关人至少有其所在学校的校长、所在教研组或年级组的同事、所教班级的学生及其家长。他们对该教师专业发展上存在的欠缺和应该得到的培训补给均有话语权。

二是需求类型的多样性。表达需求的多元主体,会因为行业、利益、视角等不同而有不同的需求表达。即使是行业、利益、视角等相同,也会因为各自的生活阅历、所受的教育、关注的重点等存在差异而不同。从类型上看,会有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眼前需求和长远需求、表面需求和内在需求、单一需求和多样需求、阶段性需求和终生需求等多样性。

三是需求内容的阶段性。培训需求会因学习者所处的专业发展阶段、学习者专业活动相关人发展阶段、教育者专业发展阶段不同而带有阶段性特征。培训事业发展水平、行业改革发展进程、国内外培训同业市场竞争态势等因素的影响,也会使培训需求呈现阶段色彩。

四是需求表达的主观性。学习者有“欠缺”需要培训补给是客观存在,而其“欠缺”能否被“感到”,感到什么,感到多少,提出什么补给愿望,则取决于需求表达主体的认知水平及其处境,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即使借助多媒体及各种测量工具,也无法彻底规避主观性。

五是需求结构的立体性。培训需求是多元需求、多样需求、阶段需求、主观需求以及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素质、业务能力培养等方面纵横交错需求的综合表达,因此,其结构是多维的,立体的。

六是培训需求的相对性。需求主体的多元性、需求类型的多样性、需求内容的阶段性、需求表达的主观性等特点,决定了培训需求表达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片面性,“全面表达需求”、“正确表达需求”只能是相对而言。

(二)“培训需求分析”的阐释

1.“培训需求分析”的定义

“培训需求”的六大特点,决定“培训需求分析”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远不是发个问卷、访谈一下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尤其需要对“培训需求分析”做概念解析。

培训需求分析(Training Needs Analysis)这一概念是由麦基(McGehee)和泰勒(Thayer)等人在1961年提出的。他们认为培训需求分析是一种通过系统分析确定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的方法。我国的研究者将培训需求分析定义为通过收集组织及其成员的现有绩效的有关信息,确定现有绩效水平与应有绩效水平的差距,从而进一步找出组织及其成员在知识、技术和能力方面的差距,为培训活动提供依据[2]105-106。 也有研究者将培训需求分析理解为在组织支持的条件下,通过对组织目标、绩效水平、人员素质等方面进行系统诊断与分析,以确定现状与理想状态的差距是否需要通过培训来解决,以及通过何种培训来解决的问题[3]35-36。 学者们的观点虽不尽相同,有几个要素却是一致的:一是组织目标或理想状态,二是诊断差距,三是分析结果的使用。

基于上述对培训需求的解析,笔者认为培训需求分析是教育者为了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技术,收集和综合评判各相关主体就培训对象应该通过培训补给的知识、技能、价值观等方面欠缺的信息,诊断培训对象现实水平与行业标准、从业人员专业标准以及当前政策要求之间存在的能够通过培训得到补给的差距的认知过程。

基于意图的培训需求分析包括以下几个要件:一是培训需求分析要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目的;二是培训需求分析需要有效的方法和技术;三是培训需求分析要收集相关的多元主体的需求表达;四是培训需求分析要综合评判多元主体的需求表达;五是培训需求分析要以行业标准、从业人员专业标准以及当前政策要求作为诊断的基本尺度;六是培训需求分析要诊断出现实状况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七是培训需求分析要甄别出能够通过培训得到补给的差距;八是培训需求分析的最终主体是教育者(或培训设计者)。

2. “培训需求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是调查法。包括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方法,这是用的最多的获取信息的方法。一般要对学习者基本信息、专业背景和经历、所承担的培训任务、工作中的困惑、学习期望等方面进行调查,了解学员主观的愿望和学习需求;对学习者专业活动相关人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学习者需要学习和提高的看法和意见;从对培训同行或教育专家、行业专家进行调查,了解专业人员的看法。此方法有效性的关键在于调查问卷和谈话提纲等调研工具的科学性。

二是察言观行法。通过深入培训对象的工作现场,参与其工作过程“听其言而观其行”,“视其所以,察其所由”,深入分析培训需求。这种方法可以比较全面直观地了解学员的培训需求,特别是能够捕捉其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隐性的、深层次的、培训对象自身意识不到的需求。这是最挑战分析者专业水平的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方法。

三是测试法。通过试卷、面试、技术比武等方式考察培训对象的方法。特别应着力研发网上教学信息资源,加强系统性、集成性的网络教学测试,对培训对象的培训需求进行综合性的数据分析,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考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需求。

四是汇谈法。培训者组织项目团队成员,对收集来的多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诊断培训对象现实状况与理性状态之间的落差,甄别出能够通过培训得到补给的需求。汇谈是培训需求分析的核心流程和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方法,这种方法可将理智、情感、专业等不同视角的信息链接起来。

三、“培训需求分析”:提升成人教育质量的实践路径

(一)走出“培训需求分析”认识误区

凡事无非“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这样几个基本问题。通常人们把主要精力用在解决“怎么办”的问题上,而忽略“是什么”和“为什么”这样的根本问题。这样本末倒置,不搞清楚“是什么”就绞尽脑汁琢磨“怎么办”,往往会带来实践中的诸多偏狭甚至是偏误。“培训需求分析”就存在这样的问题,教育者大多着力于如何能够了解到“学员想学什么”,如何根据学员需求设计课程等“怎么办”层面上的问题,而对“什么是培训需求”、“什么是培训需求分析”这个“是什么”层面上的根本性问题很少用心,以致“学员想学什么我们的培训就给什么”成为王道,“自助餐式培训”、“菜单式培训”备受推崇。这显然是把“培训需求”误读成学员个人的“学习需求”,忽略了人很难有“自知之明”这一自我认知特点,导致在实践层面上单方面地过分迁就学员的个人意愿和兴趣、爱好,片面强调学员的主体地位和满足学员的需要,忘记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不能关注学员专业发展的深层次需求和引领高层次的专业发展需求、全面发展需求,纵容了成人学习的急功近利心理,降低了培训质量标准。因此,必须正确理解培训需求和培训需求分析,走出思想认识上的误区,让“培训需求分析”能够成为联结教育者、学习者和培训课程等各方面因素的纽带,成为提升成人教育质量的引擎。

(二)“培训需求分析”技术路线

基于以上培训需求、培训需求分析的基本观点,笔者认为在实践层面,应按以下技术路线进行培训需求分析:

第一步,要明确培训需求分析目的。培训需求分析有基于意图的需求分析、基于个体因素的需求分析、基于组织氛围的需求分析、基于素质特征的需求分析等多种模式。国家开放大学、成人教育专业机构的培训需求分析,多属基于意图的培训需求分析模式,注重实际状态的信息、理想状态的信息、培训对象及相关人的感受等不同角度信息的分析,注重解决培训对象的实际问题,目的是为了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培训需求分析目的一般有统观全貌和关注一隅两种取向。前者服务于综合把握培训需求,一般用于一个新培训周期的开始,为了统筹规划未来3—5年的培训任务而进行的培训需求分析。后者用于对培训对象进行分层、分类、分岗或某个方面的具体培训需求的分析,比如新任教师培训需求分析,就是要对处于“新任”阶段的教师进行培训需求的具体分析。统观全貌式的培训需求分析重在“全面”,要有宽度。关注一隅的培训需求分析,重点在“具体”,要有深度和宽度。

第二步,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技术。根据培训需求分析目的、任务轻重缓急,采取相应的分析方法和技术,编制相应的调研工具。

第三步,掌握诊断“差距”的尺度。要对培训对象应有的专业标准、现实政策要求等了然于胸,心里有“谱”。这是判断其学习需求是否合理、感知其是否有专业性欠缺、有何专业性欠缺的基本依据。比如关系到每一家一户的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从国家层面到各省层面都非常重视,有关继续教育的文件,几乎无一例外地强调要研究培训需求,要提高培训的针对性。而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就是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分析的权威性依据和标尺。在心里有“谱”的基础上,可根据目的决定在“面”上综合分析,还是在“点”上深入分析。

第四步,收集培训需求信息。采取三维分析法,即从学习者、学习者专业活动相关人和业界专家三个维度获取需求信息。此环节关键在于教育者要坚持全面的培训需求观,不能把学员的学习需求等同于培训需求,不能只关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需求。要收集多元主体的需求信息和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需求。

第五步,综合分析需求信息。组织项目团队,通过汇谈,对获取的需求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最大可能地克服培训需求多样性、多元性、阶段性、主观性等对培训需求分析的影响,避免一孔之见、一面之词,收到立体考察、“兼听则明”的效果。

第六步,诊断与甄别“差距”。从综合分析得到的培训需求中,诊断出应该通过培训解决的需求,甄别出能够通过培训解决的需求,锁定本次或本班拟解决的培训需求,把它作为设计培训主题和培训课程的依据。

(三)“培训需求分析”结果的应用

“培训需求分析”结果,是培训主题和培训课程设计的重要依据。但是,任何一个培训项目,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一次性地满足所有的培训需求。因此,培训需求分析结果的应用中,也需要讲究策略。这里提出“合理取舍”、“引领需求”、“固本强基”等应用策略。

1.“合理取舍”。就是教育者在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培训需求的普遍性、重要性、紧迫性和满足培训需求的可行性等因素的综合分析,选择出一个班、一阶段培训或某个发展阶段、某个专业的继续教育拟重点满足的培训需求,有选择地设置相应的培训课程。这就要对培训需求综合分析,条分缕析,做出合理取舍,锁定某个方面的需求作为突破口或主线来开展系列内容的培训。实践中比较多地被采用的“主题式”培训,就是这一策略的具体运用。不求面面俱到,能对培训需求做出合理取舍,是培训者的一大智慧。

2.“引领需求”。就是充分运用教学基本规律,教育者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员在隐性的、深层次的需求上着力学习和改进。比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学习者多喜欢一线优秀教师鲜活经验类课程,愿意到优秀教师课堂上去观摩。对“是什么”、“为什么”这类武装思想、可以收到事半功倍效果的理论性课程缺乏学习热情。作为教育者,对学员这样的学习偏好不能听之任之,要根据培训需求分析结果,把学员认为“无用”而从专业角度认为“必要”的课程纳入培训教学计划,并采取有效办法,引领学员的学习需求,激发其学习“无用”之学的热情,使其能够克服心浮气躁,认真学习,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3. “固本强基”。就是要坚持正确的终身教育理念,树立全面育人观,全面发展质量观,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坚持“三维目标”,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过程和方法,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其终身学习、自我学习和全面提升生活质量奠基。作为各专业的培训者,也要从德才学识各方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培训教师或项目团队更要牢固树立全面的终身学习观,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和人生境界,提升自己综合分析培训需求能力、培训课程设计能力、培训资源整合能力、培训需求引领能力、素质教育教学能力,让自己成为本领域成人教育的行家里手和做人楷模,为提高成人教育质量做出贡献。

[1] 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7[Z].

[2] 徐芳.培训与开发理论与技术[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 吕蕾.中小学校长培训专业化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哲 文]

The Analysis of Training Demand: A New Path to the Elevation of Adult Education Quality

HU Xing

(Examination Center,China National Open University,Beijing 100039,China)

Improving quality is an eternal theme in all types of education at all levels. Different from full-time education,adult education is spare time education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so it has to face various problems and the training quality is not high. Training demand analysis,which has become a new rout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dult education,is a method to decide training target,training content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through system analysis. In the practice of “training demand analysis”,practitioners should execute through technologies,including getting rid of misunderstanding,applying proper strategies,following specific aim,choosing effective approaches and technologies,grasping the scale of “judging differences”,collect demand information,judging and distinguishing “differences”,etc.

Adult Education;Quality Improvement;Training Demand

10.16164/j.cnki.22-1062/c.2017.04.037

2017-04-2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BFA150038)。

胡星(1964-),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国家开放大学考试中心主任,助理研究员。

G720

A

1001-6201(2017)04-0216-05

猜你喜欢

教育者学习者培训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培训通知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