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视域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审思与优化

2017-04-12上官苗苗

关键词:视域要素政治

臧 宏,上官苗苗

(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



系统视域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审思与优化

臧 宏,上官苗苗

(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

以系统视域研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其不仅仅是国家政策上的主观引导,更是对实践中现实问题的理性反思和理论研究上的追问。以系统的视域来研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审视其作为系统的存在样态,明确其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的地位,反思其自身的系统建构与优化,涉及的不仅仅是微观的视域,更需要一种宏观的和整体的视角,它既需要我们纵观全局、放眼整体,更需要我们深入系统、抽丝剥茧、有所侧重、统筹兼顾。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审思;优化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整体规划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有序发展的基础性环节和步骤,这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第一要素。”[1]306从某种意义上说,以系统的视域研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审视其作为系统的存在样态,明确其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反思其自身的系统建构与优化,不仅关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发展,更关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法性”证明,使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与实践中避免诸多“妄论”与“非议”。因而,在系统的视域下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研究就成为一种客观必然的选择。以系统的视域来研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涉及的不仅仅是微观的视域,更需要一种宏观的和整体的视角,它既需要我们纵观全局、放眼整体,更需要我们深入系统、抽丝剥茧、有所侧重、统筹兼顾。

一、系统视域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性审思

以系统、整体视域理性审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发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其不仅仅是国家政策上的主观引导,更是理论和实践发展上的客观要求。

(一)国家政策的指引

“工业文明的兴起和现代科技工具理性鼎盛导致了一个悖论出现: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越来越精细的同时全然失去了对整体的认知和把握,”[2]22导致我们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盲区。伴随着我国社会的全面转型,迫切需要人们从以往的误区中摆脱出来,由“以偏概全”走向“系统全面”,“运用‘整体’或‘系统’概念来处理复杂性问题。”[3]2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发展,以往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日益暴露出来。为实现教育的全面转型和发展,在德育的整体规划、系统发展上,国家政策也给予了相应的支持和引导。1994年8月31日,中共中央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提出要“整体规划学校德育体系”,这是第一次在德育工作文件中提出整体规划学校德育体系。2005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学生身心特点、思想实际和理解接受能力,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准确规范德育目标和内容,科学设置德育课程……”进一步深化了加强德育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2010年7月,教育部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大中小学有机衔接。”对德育的整体、系统建构思路提出导向性的认识和指导性的要求。2012年教育部发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进一步强调要“构建大中小幼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规划德育目标、内容和课程体系,修订中小幼德育规程”,进一步深化了进行德育体系建设的总体格局。可以说,这些政策的颁布与实施在总体方针和发展思路上为内容的系统发展提供了导向引领,推动和指引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发展上要注重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实现系统、整体发展。

(二)现实问题的反思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的审思要立足于现实,“只有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这一对象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完成自身的学科使命,维护自身的学科尊严。”[4]近年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面临着实效低下的问题。这让我们开始反思,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毫无疑问,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和因素的偏差和疏忽,都会影响其实效性的达成。但在众多因素和环节中,教育内容的影响却是更为深刻的,这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借助于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和处理而实现其目的性运动”[5]61的系统,由此教育内容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科学开展是一个要经过顶层设计、教育者传输、学生接受的系统。但纵观这一系统,在现实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顶层设计上,由于缺乏整体性、系统性视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选择、呈现上的随意性、重复性和杂乱无章现象仍然大量存在,各个学段的教育内容没有体现出渐进性、层次性和衔接性,科学的内容体系尚未建立。其次,在教育者传输上,由于缺乏整体性视域教育者在内容的讲授、宣传上往往以自身为主导,忽视学生的主体性,造成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认同度低、践行度低的问题。再次,学生接受上,由于内容更多强调其政治性,远离学生的实际问题、困难和自我发展的需要,导致学生和教育内容之间存在情感上、心理上的距离,影响了学生对内容的接受度。可以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实践中所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影响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迫切需要我们以全局视域对其内容进行合理布局、系统建构、整体优化。

(三)理论研究的追问

实践领域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所存在的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推动着学者们对内容的系统反思。当前,学术界关于系统视域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体现在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要素、结构和系统建构研究上,其研究的主题词多涉及“体系研究”、“衔接问题”、“一体化”。可以说,这些研究成果从正向上推动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系统发展。在此基础上,一些学者们对理论研究上所存的问题也进行了总结和追问,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还没有形成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体系”[6]65。首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结构上存在着失衡问题。“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择与实施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结构性缺陷……诸内容在系统结构中的相应地位不明确,主次关系不清晰,教育内容的重点不突出,甚至主次颠倒,用相对次要的教育内容冲淡乃至代替主要的教育内容。”[7]41其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素构成上的混乱问题。“有的学者认为,教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多、杂、空、变’的状况,教育内容比较宽泛,内容之间相互交叉、重叠甚至抵牾,缺乏内容的科学组合和整体联系……”[8]74再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整体上的层次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许多学者从断层、滞后、倒挂、脱节、重复、衔接等问题上进行了追问和反思。可以说,学者们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研究所存在问题的理论追问、探讨和反思,既为我们开展内容的系统研究提供了诸多可供参考性的建议,也推动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系统研究进入理论视野,实现深化发展。

二、系统视域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范式革新

(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建构的理论基础

以系统视域来研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着深刻的理论根基,是建立在系统论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之上的。

纵观古今中外的诸多思想,我们会发现“系统”一词古已有之。如古代原子创始人德谟克利特对“系统”一词的使用,亚里士多德“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之和”的论断以及我国古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观哲学等,都或多或少地萌发了“系统论”的相关思想与命题。而对“系统”进行系统论述的是贝塔朗菲,其认为“系统是处于一定相互联系中的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成分的总体。系统论认为,两个以上要素组成一个整体,各要素之间,以及整体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有机联系,从而形成结构和秩序,这个整体具有不同于各个组成要素的新功能,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的基本特征。”[9]66其中,整体性是系统论思想最为基本和重要的精神,它将事物看作是具有一定的结构并且内部各个要素以有序方式相互关联而形成的有机整体,强调事物的整体性存在,强调整合整体能够达到大于各部分加和的效力。可以说,贝塔朗菲奠定了系统论的基本思想。系统论的思想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认为,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之中,深刻地揭示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从方法论的层面要求我们树立整体性和开放性的观念,反对孤立和片面地看待问题。可以说,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是系统论思想,都为系统视域下研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奠定了理论基础,找寻到了方法论上的依据。

(二)系统视域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革新

以系统视域来总观、研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然涉及思维和方法的变革,即以系统的思维和系统的方法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革新。

1.运用系统思维认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以系统思维来认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既是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整体、系统性的认知,也是对其系统内部的认知。对于系统性本身来说,即要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系统来研究和看待,它既是一个整体性的“系统”,也是一个整体性的“子系统”。系统论认为,系统与要素的区别是相对存在的,一个“系统”在一种条件下是“系统”,而在另一种条件下也会成为“要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亦是如此。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既是一个包含着要素、机构、功能等而自成一体的系统,又是一个在思想政治教育复杂系统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子系统”,需要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大系统中来考察其与其他子系统的相互联系以及其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系统内部来说,即要运用分析与综合、整体与部分的思维认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内部的各要素、结构与功能等,既要实现对系统内部的要素、功能与结构等的个体性认知,也要实现对要素、结构与功能等相互关系、作用机制的整体性认知。

2.运用系统方法优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系统视域不仅仅为我们提供了认识、理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思维方式和视野,更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解决和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优化和建构的方法。系统的方法是着眼于事物本身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在一定条件下对各要素、功能和结构等进行改进而实现效益最大化的方法。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而言,运用系统方法来优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就是需要我们既要纵览全局又要统筹规划,既要统筹兼顾又要有所侧重。

三、系统视域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的思路

“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应该是零散、碎片化的内容,而应该具有整体性、系统性”[10]198。因此,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系统优化成为必然选择。所谓“系统优化”,就是“在一定条件下对于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改进,从而实现耗散最小而效率最高、效益最大的过程。”[11]342这就需要我们从整体性、系统性出发,从内容的结构、要素、功能等的相互联系和制约关系入手,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内的各要素达到最佳的建构和配置,以求得系统整体效益的最优化和最大化。

(一)要素整合

当前学术界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要素构成问题还未达成一致,呈现出多种观点共存的态势。在要素构成上,学术界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三要素说”、“四要素说”和“五要素说”。但伴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其他教育内容也被纳入内容系统中。学者们对内容要素构成上存在的争议,其根源性的差别在于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素构成边界上的把握不明,造成了内容的“泛化”或“缺失”问题。而这一争议和分歧的存在却是致命性的,它直接影响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边界问题和自身的功能定位问题,对这一问题探讨不明、定位不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研究就无从开展,陷入“合法性危机”。因此,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要素问题上,要从自身边界、定位出发,着眼于系统整体性的存在,积极对要素全面把握,合理整合。即通过对要素的扬弃、增减、筛选与调整,来解决要素的重叠、缺失、过度、混乱等问题,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素的有机整合,达到层次清楚、全面完整。

(二)结构优化

以系统视域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结构优化,就是需要我们将内容各要素依据其在结构中的地位关系、层次关系、数量关系、作用关系等进行合理的配置,以实现内容结构的最优化、效益的最大化,使结构“实现由无序到有序,由低级到高级、由旧质到新质的发展。”[12]11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结构上存在的弊端和问题,许多学者都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如“主导性内容、基础性内容、拓展性内容”[13]6的结构层次划分,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但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结构优化上,还应注意处理好以下问题:一是结构的有序性。“有序性是指系统内部要素的相互联系及其组织结构的层次性和等级性。”[14]172从有序性上把握和实现内容结构的优化,就是要以要素为纬,以层次为经有序排列、有机组合各教育内容,以克服各内容在结构上的地位不明、主次不分、梯度不显、层次不清、逻辑不强的问题,实现内容结构的层次性和系统化共存。二是结构的稳定性。“从‘结构’的本意来看,稳定性就是其必备特征。无论怎么变化,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定的质或基本精神,从基本方面决定着事物的基本性,从形式上表现为结构稳定。”[1]85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结构来说亦是如此。“稳定性”就是要其结构具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是一个纵横贯通、依序衔接、内外联系可以相对进行保持自我的结构。三是结构的更新性。任何事物都不是凝固不变、独立存在的,必然受到外部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对于结构来说,其总是在同外部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对自身的结构进行调整,以适应外部因素的变化和自我内部更新的需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也应当与时俱进、适当调整、有所发展。

(三)功能明确

明确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自身的功能,才能使其在内容的选择、宣传、讲授的过程中有所针对性和指向性。统观以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功能上的定位,存在着以下偏差:一是重社会发展轻个人发展。计划经济时期在“集体主义”价值、“社会本位”目标的影响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多地指向对社会发展功能的强调。我们必须承认,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于社会发展功能的强调是必要更是必需的,但是伴随着社会转型的发展,个人主体性的彰显,关注人、尊重人、发展人成为呼声,以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个体发展上的忽视所带来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迫切需要其关注学生、重视学生。因而,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功能的定位上应对社会和个人均有所兼顾的基础上实现有所侧重。二是重政治素质轻全面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政治维护性、思想建构性、道德昭示性和外显内隐性”[15]123的重要特征,这也是其功能的侧面体现,这一功能的实现需要通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来传达和实现。但统观其内容,我们会发现,其更多地关注政治维护性这一功能,而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建构和道德发展,更轻视了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发展。三是重规范轻引导。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功能上,更多地强调的是学生对良好规范的遵守,以规则、规范约束学生以达到维护社会秩序、国家发展的目的,而忽视了其对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引导和激励功能。可以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功能定位上的偏差,使得其在内容的选择、编排、宣传与教育上容易走入误区,久而久之会造成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认同、接受和践行上的质疑、反感和冷漠,影响教育效度的达成。因而,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功能的定位上,不仅要考量统治阶级的需要、国家与社会的发展,也应当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诉求,积极促进学生思想、政治与德性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与个人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四)系统协调

从横向上来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子系统之间相互串联、贯通、协作,实现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能。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这一子系统来说,其内容的选择、编排、宣传与教育,离不开其他子系统的辅助。但在现实中,整体性视域的缺乏使得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环境、评估等并没有环环相扣,相互间没有贯通一致、协作配合,这既影响了内容等子系统内部的协调运行,也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效能的实现。从纵向上来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包含着大、中、小各个学段的系统,但在现实中各学段之间却缺乏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相互协调的机制,造成了各学段“各自为政”现象。这些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我们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系统化的统筹建构。横向上,要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的目标、教育者、受教育者、机制、方法、途径、环境等诸多子系统有机串联,形成一个密切联系、相互协作、有机统一的整体,以充分发挥出各子系统的价值和作用,从而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能。纵向上,大中小学的各个学段要打破“各自为政”、相互封闭的状态,实现相互沟通、交流。在通力合作的基础上,一方面要着眼于局部,即从各个学段的教育内容自身出发,保持好自身的相对独立性,使各个学段的教育内容实现要素完整、层次清楚、结构完善,功能明确。另一方面,还要站在全局性、整体性的高度上,充分考量国家与社会的发展需要、考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目标与任务、考量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与实际、考量各学段的实际,做到教育内容在整体上形成序列、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从而实现各个学段的教育内容既布局合理、相互区别,又相互衔接、相辅相成,发挥出教育内容的最大功效。

[1] 孙其昂.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 侯勇.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思维转型[J].思想教育研究,2012(3).

[3] 冯·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M].林康义,魏宏森,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4] 王立仁.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5] 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6] 刘璟,熊永兰,田黎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刍议[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1).

[7] 骆郁廷.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结构及其优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2(Z1).

[8] 熊建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研究导论[J].思想理论教育,2007(Z1).

[9] 路·冯·贝塔朗菲.普通系统论的历史与现状[J].国外社会科学,1978(2).

[10] 冯刚,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学科30年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

[11] 魏宏森,曾国屏.系统论——系统科学哲学[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12] 熊建生.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的优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1).

[13] 熊建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体系论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

[14] 詹万生.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15] 李合亮.结构与诠释: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何宏俭]

The Reflec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Contents of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stem

ZANG Hong,SHANGGUAN Miao-miao

(College of Marxism,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China)

The reason why researching the contents of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systematic sight can be an inevitable choice is not only due to the subjective lead of the national policy,but also because it is a rational reflection of the pragmatic problems in practice and an inquiry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Researching the content of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systematic sight,inspecting the existence form of the sight as a system,ensuring the status of systematic sight in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and reflect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sight’s own system demand not only a microscopic sight,but also a macroscopic vision. It requires an overall grasp as well as an emphasis on the important points through a deepen study of the syste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Contents;Reflection;Optimization

10.16164/j.cnki.22-1062/c.2017.04.032

2016-10-2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4AKS019)。

臧宏(1966-),男,吉林榆树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上官苗苗(1987-),女,山东临沂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博士研究生。

G641

A

1001-6201(2017)04-0186-05

猜你喜欢

视域要素政治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