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问题教学法,创建魅力化学课堂
2017-04-12江苏省常熟市浒浦学校215512
江苏省常熟市浒浦学校(215512)
董秀燕●
运用问题教学法,创建魅力化学课堂
江苏省常熟市浒浦学校(215512)
董秀燕●
问题是语言交流的核心枢纽,它不仅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向,还能启迪学生的思维碰撞、摩擦、融合,促使学生的智力生长.在课堂教学过程,问题教学法可以颠覆课堂的效果,可以活化学生的生长.
问题;魅力;课堂;思维;生长
如今的教学活动已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的过程,而是一个在特定的时间及空间里,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环境中进行的,由教师引导,由学生自主学习来获得知识的过程.初中生思维活跃,而且内心对新鲜有趣的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对未知奥秘充满探索的激情.如果教师善于把握初中学生的心理,抓住学生对新鲜事物特有的敏感触觉,创设科学合理而又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对有趣而神秘的未知进行探究的活跃思维,促使学生以积极而又主动的心态参与教学活动.那么,课堂就会形成紧张而愉快的探究学习的氛围,学生则会在积极主动的探索和求知中收获并提高.近年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每一节课中的问题设计都会下一番功夫,用心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下面,笔者就问题教学法在课堂上的运用,粗浅地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联系生活实际设计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自然界及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万事万物,无一不与化学联系紧密.我们所熟悉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实随处都可以探触到化学的触须.身为化学教师,我们应该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奇妙的化学现象,善于挖掘隐藏在我们身边的化学知识,并利用那些为学生所熟悉的现象创设问题情境.这样,学生会感觉到化学对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而且生活中的化学容易使学生的思维产生共振,从而使学生的兴趣更浓,学生的学习和探究也更为积极主动.
例如:一次,在进行分子与原子的教学之前,教师特意从家里带了几朵清香扑鼻、开得正艳的鲜花.待到上课,教师将这些鲜花分发给学生,请学生相互传递,感受花香,正当学生欣赏鲜花和陶醉于花香之时,教师问学生:大家有没有闻到花儿的芳香?学生异口同声:“闻到了.”于是教师继续追问:为什么我们可以闻到花儿的香味?听到这个一直都令大家觉得司空见惯、不以为意的问题,学生开始有点惊讶,继而学生又开始思考和小声议论,见学生个个充满好奇.随即,教师又请学生演示了向盛水的烧杯中滴加黑墨汁的实验,并向学生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墨汁的变化,这样的变化又是什么引起的呢?学生个个兴趣浓厚,探索热情高涨,急于揭开隐藏在奇妙表象背后的答案.此时,教师顺势引领学生进入分子与原子相关知识的学习与探索之中.
此次教学,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着手创设问题情境,使原本抽象而又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而又亲切,因此,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变得容易,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也更为积极和主动.教师除了通过观察来挖掘生活中的化学之外,还可以查阅书籍或者上网搜索,如果平时注意多多积累,今后运用时自然也会得心应手.
二、巧用趣味实验设计问题,激活学生思维
化学实验,以其生动、直观而又奇妙的独特魅力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为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巧妙利用有趣的实验创设问题情境,会激发学生探究求知的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思考和探讨,从而顺利地解决问题,收获知识.而且在实验当中,学生的思维容易受到操作及现象的启发,会更加活跃;在相互探讨之中,学生思维历经切磋和借鉴,则更为开阔.
例如:引导学生学习燃烧的条件时,笔者就曾在课堂上利用奇妙有趣的小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教师事先备好一块纯棉的手帕,然后在课堂上将其从中间一撕两半.用镊子夹住其中一半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并立即使其远离火焰,学生看到手帕燃烧的现象,这样的现象早在学生的预料之中.然而,当教师将另外一半手帕在某浓度的酒精溶液中浸泡至完全湿透,再用镊子将其夹住置于酒精灯火焰上方点燃后也立即使其远离火焰,随即,教师提问:这半块手帕是否也会燃烧啊?多数学生答“是”,只有少数学生静观其变,以待究竟.结果令学生感到意外的是,浸泡了酒精的手帕上的火焰熄灭之后,发现手帕竟然没被烧坏——手帕本身并没有燃烧,学生为之一片惊叹.于是,教师马上提出大家心中共同的疑惑:这又是为什么啊?学生内心充满好奇,思维受到激励,从而更加积极和活跃.接下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顺利完成了进一步的探究.
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将一些演示实验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或者,只要条件允许,尽量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干脆让学生人人参与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近距离观察实验现象,人人参与问题讨论,使实验更加充分地发挥作用,让学生从多角度参与,让学生的能力从多方面得以提高.
三、引用趣味故事设计问题,驱动自主学习
兴趣可以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当学生对化学奥秘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对化学知识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会被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也就会被激发出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而利用有趣的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燃烧与缓慢氧化时,教师曾经向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远在19世纪,英国的一艘战舰接到作战命令迅速启程远航,战舰要运送大量喂马的草料去远方战场,草料把船舱塞得满满当当,结结实实.出发两个多月后的一天,战舰的船舱竟然突然起火,而且熊熊大火迅速蔓延,很快将整艘战舰吞没.顷刻之间,战舰沉入海底,所有官兵以及战马无一幸存.事后,英国军方对此次事件进行了严密调查,奇怪的是,他们竟然没有找到他们想要找寻的答案.于是,这棕谜案就落在了一群化学家的肩上.这些化学家根据英国军方提供的相关材料,很快揭开了真相,找到了“纵火真凶”——草料.故事讲完,谜案真相让学生惊奇不已,于是教师随即发问:草料是怎么成为“纵火真凶”的?妙趣横生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热情,大家开始大胆猜测,大胆假设,思维兴奋而活跃.于是我又设置了两个小问题,对学生思维加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讨论,很快就明白了草料的“作案历程”,学生对“着火点”、“缓慢氧化”以及“自燃”等概念也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运用妙趣横生的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容易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究的兴趣,使学生在津津有味地听故事的过程中,思维受到启迪,不知不觉、快快乐乐、轻轻松松就学得了知识,锻炼了能力,使学生体会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这样一来,学生内心有了积极的认识,他们会课上乐学,课下也会认真思考,自主学习.
四、利用矛盾心理设计问题,引起学生注意
思考是学习的开端,如果学生不会思考,那么他就不会学习.然而,学生受到一些积累的生活经验,或是旧知识的影响,有时会对一些表面相似,本质却迥然不同的问题,给出想当然的错误答案,这就是所谓的思维定式.教师可以抓住某些学生容易受思维定式的影响而产生错误认识的化学知识或化学现象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现实结论与内心主观判断之间形成强烈反差,从而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激发学生进入更深的思考与探索.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时,教师首先请学生回忆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燃烧事例,并列举出了几个大家所熟悉的燃烧的化学反应,在得出燃烧概念的基础上,继而又结合生活经验掌握了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于是针对“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这一燃烧条件向学生提出问题:是不是所有燃烧反应都要有氧气参加呢?多数学生随口便回答:是,只有少数同学神情疑惑地轻轻摇头,感觉这个问题结果应该不是绝对.于是,教师在这些对自己判断或确信无疑或怀有疑虑的学生面前演示了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实验.当学生看到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现象,有的学生感到意外,发出一声惊叹;有的学生则感到惊喜,因为自己大胆的逆向猜测得到证实.这样的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反应虽然略有差异,但他们的内心其实都出现过一定的矛盾冲突,而这对矛盾由一个生动而直观的实验进行了无可反驳的论证,最终使学生在内心对燃烧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更加难忘的记忆.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方法去解决,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对于一些容易因思维定式而导入误区的化学知识,教师就可以大胆巧妙的迎着错误创设问题情境,然后再来一个让学生认识深刻的逆转,让学生内心形成一个反差,使他们清楚意识到自己思维中的误区,甚至使他们形成强烈的条件反射,每当遇到与此类知识相关的问题,大脑中会不由自主地闪过矛盾的两面,从而避开误区.
五、现代技术与问题合理结合,加深学生记忆
出现在初中教学中的化学实验,有些是受学校仪器药品的限制、实验污染较重或是比较危险等因素没办法做,也有些实验虽然要求条件不高,但是实验要经历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无法课堂演示,即使课下进行,学生也不便于进行现象观察,难于取得理想效果.此外,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或理论,仅凭语言描述容易使学生感到苍白而且生涩,从而失去学习兴趣,不愿跟随教师的讲解去深入领会.以上种种情况,只要将问题与现代教育技术合理结合,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例如:学生实验中关于一些仪器的使用方法,或是一些实验需要注意的操作流程,虽然每次在学生动手实验前,教师总会对一些容易出现的差错做下强调,但是实验过程,这样那样的状况还是时有发生,不仅是造成仪器的损坏,而且更重要的是可能会对学生造成一些伤害,甚至引发更大的危险.针对这种情形,教师特意对常用实验仪器正确的使用方法或某些典型实验的操作流程,还有使用中容易出现的差错及错误操作所致的结果,做了下汇总并且制成了动画课件.以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为例,课上,教师首先提问了实验操作各环节有什么注意事项,如果不注意结果会怎样.很多学生并不能比较准确全面的做答.于是教师开始播放用动画模拟的正确的实验操作流程,并结合语言、文字、声音强调了实验各个环节中的注意事项,之后又播放了针对里面容易出现的典型错误及其危害的动画.这堂课上完后,遇到相关实验操作题目,学生回答都有明显进步;实际操作中,学生出错也明显减少.
使用现代技术进行教学,尤其是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不仅可以克服传统教学中的诸多问题,而且多媒体课件能将教学内容以文字、图像、声音及视频等合理结合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所以将多媒体与问题合理结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也更为深刻.
运用问题教学法进行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之一是创设合理而又有趣的问题情境.教学中,应注意对与教学相关的各种奇妙有趣的素材的积累,以不断丰富我们的教学.当然,教师设计教学问题,还要考虑学生能力及心理的差异,并注意问题难度层次等等诸多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
G632
B
1008-0333(2017)15-008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