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常态化开展研究性学习
2017-04-12福建省安溪第一中学362400
福建省安溪第一中学(362400)
唐炳坤●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常态化开展研究性学习
福建省安溪第一中学(362400)
唐炳坤●
现阶段,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不利于高中学生化学学习.高中化学课堂常态化开展研究性学习主要指针对某一教学内容,对其教学目标加以明确,在此基础上,有效开展研究性学习.本文对化学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教学中常态化研究性学习策略进行深入探究,以期为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
常态化研究性学习就是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加以明确,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使得教学目标得以完成.但是,现阶段的高中化学教师对研究性学习认识还不够透彻,不利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鉴于此,本文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常态化研究性学习”进行深入探究显得意义重大.
一、常态化研究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现状来看,常态化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1.教学手段缺乏.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人为本的思想逐渐受到大众人民的重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同样需要对学生的地位引起一定的重视.但是在实际的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对教学手段进行了一定的改进,但是教学手段还是较为传统,只是作了简单的改变,根本是改表不改本.教学手段的缺乏,不利于常态化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2.缺少实验课.
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使得学生的潜能得到有效的激发,常态化研究性学习同样是奔着这个目标,因此需要加强学习实践课的教学.但是在实际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对于常态化研究性学习认识还不够透彻,促使教师开展研究性学习,只是单纯是一种说法,实际教学与传统教学大致形同,不利于学生研究性学习效果的提升.
二、基于常态化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策略分析
1.以明确教学目标为导向,促进研究性学习有效性的提升.在教学中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能够促使课堂教学有所规范,有所标准,才能有效开展研究性学习.在此基础上,才能在教学之前,有效组织针对性的内容进行教学.例如:高中化学教学在教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时,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同时对金属的原子结构有初步的了解.如此一来,高中化学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常态化研究性学习,通过化学实验对金属原子结构进行探究,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具时效性.如此一来,教学质量必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2.创设问题情境,为研究性学习提供有效条件.有效的问题能够促使学生更快进入学习状态,原因在于,学生一般情况下,都具有好奇心,一旦被问题吸引,学生便能快速集中注意力.因此高中化学教学,教师需要针对教学内容,有效提出问题,从而开展研究性学习.例如:化学教师在教学《离子反应》时,对于本堂课教学,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是否可以看到离子,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要求提出相关联化学问题,组织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如此一来,学生便能有效理解课堂教学知识.
三、以实验教学为导向,提升研究性学习的效果
化学教学相对其他科目,比较重视实验教学.因此,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还需要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实验教学时,教师需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例如:在高中化学《FeCl3溶液配制》实验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配制出的溶液出现了砖红色沉淀.实验总结时,老师说到:“大家发现没有,有些同学配置的溶液中出现沉淀物,这个可不是正常的实验结果哦,大家思考一下是什么原因?”学生们深入思考,根据实验步骤,分析了FeCl3的化学性质后,得出结论:FeCl3属于强酸弱碱盐,在水中会与发生分解反应形成Fe(OH)3沉淀,就是溶液中出现的杂质.灵活应用教学中出现的化学问题,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深入思考,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分析现象发生的化学原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促进其化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随着高中化学教学的改变,常态化开展研究性学习显得十分重要.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首先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基础以及能力有着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效针对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景,保证学生学习地位,从而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进而为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夯实的基础.
[1]卢敏.化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高中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化学课题指导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06:107.
[2]龚龙生,冯福良,王铮,赵开顺,朱海锋.基于自主学习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02:105-107.
[3]郑宏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32:142-143.
G632
B
1008-0333(2017)15-00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