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课堂学习习惯培养之我见

2017-04-12江苏省黄埭中学215131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7年15期
关键词:官能团解题化学

江苏省黄埭中学(215131)

章从建●



学生课堂学习习惯培养之我见

江苏省黄埭中学(215131)

章从建●

论述了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说”化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方法.

学习习惯;化学教学;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在当前情况下,化学教师如果仅凭一己之力,课堂上仍旧“唱独角戏”,教师在卖力的讲,学生在被动的接受,收效甚微.这就要求一线教师要转换思想,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要转换教学方法,转换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倡导有效性教学,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去探索的问题.在分析课堂低效的基础上,发现无一例外的都有一个共同点:教学没有围绕学生进行,没有充分的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处于模仿阶段,缺乏新旧知识体系的建构,没有发生认知的改变.

二、解决问题的方式

1.课堂上“说”化学,化学学习的催化剂

优化教学方式,让学生会“说”,能“说”,并且“说”得有所收获.就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思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说”的常规化平台.搭建学生“说”话的平台,养成 “说”的习惯,成为化学学习一种的习惯,可以将化学课的前5分钟设计为学生“说”话时段,素材可以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①在新课教学中,教师在充分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的基础上,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并设置一定的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的教学情境,提出切合实际的问题,然后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在阅读,思考后进行分析问题,自己“说”.②在习题课教学中,可让学生以这道习题为背景,进行知识体系的宽度,广度的扩充,“说”出与其相关的知识面、“说”解题思路和方法技巧.在Ba(OH)2溶液中逐滴滴加稀H2SO4溶液,发现随着稀H2SO4的逐滴滴入,灯泡慢慢变暗,某一时刻,灯泡完全熄灭.请学生说说“溶液的导电性由什么来决定?”,“强电解质形成的溶液导电性一定强吗?” “什么是强,弱电解质?”,“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明确了基础概念,判断依据,建构了知识体系.③在作业评析课上,将学生作业中的错误点共同的部分,典型的部分,通过实物投影展示给学生,让大家一起来评议,这样做特别能点燃学生学习的激发点,找到“说”的切入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记忆深刻.同时为了激励先进,突出典型,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可以通过实物投影展示书写工整,典型的试卷,作业本,错题集等.④章节复习课上让学生串讲整节,构建本章节知识体系的概念图.⑤例如,将氯气的性质及应用可以结合2005年淮安段高速公路氯气泄漏以及法德作战时德军使用毒气(氯气)战的图片,让设计作业“利用周末双休去明确氯气的结构,性质,用途的资料信息,并要求提出自己的思维障碍的化学问题,多多益善,课后结合互联网,书本资料进行问题交流.”在课堂热烈而有序的交流中,针对大家设计的问题,作业精彩纷呈,同学们的化学核心素养得到了提升.这类型与社会热点型的化学事件,身边的化学相关联的开放性的切入点极易引发学生“说”的积极性,兴趣点.

(2)解决问题进行时“说”题.比如在有机模块复习中,合成路线的设计是难点,一般采用逆合成法,平时就可要求学生常按照六步骤来“说”:①观察,观察产物分子→中间体→原料分子在碳原子数、官能团等方面的差异;②拆分,在观察的基础上,以官能团为媒介进行官能团拆分为可能的上一级官能团;③阅读,找出已知条件,包括显性条件、隐含条件及书本条件,④转化,由已知条件、已有知识和经验联想到的分析思路,将官能团的转化变为现实;⑤整理,利用题给信息,结合知识体系的完善,完成解题过程;⑥问题解决后,再次回到问题上,说这道题的亮点、说解题过程中的体会与认识.最后一步的思维认知是最困难的,但是也是最能引起质的飞跃的关键点.解题后的反思,多种解题方法的评议,理解命题人的意图,本题的点睛之笔的梳理,通过这样的一种思维过程,全方位思考问题,势必提高学习效率.

(3)课尾“说”小结.一节课的结尾时,让学生来“说”,“说”自己的感受,“说”自己的收获,自己本节课应该注意的点,同学,老师加以补充和完善,找出课堂上没有解决的问题,实践表明,低坡度,勤反馈,常演练式的课堂小结,对于学生的思维意识的养成,整理能力的提升,概况能力的提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课后互动“说”化学,化学学习的助推剂

(1)师生单独互动中,让基础薄弱学生“说”出自己的思维过程.一个班级中,不同学生的性格、能力是不一样的,对于一些化学基础相对薄弱,但性格又有些内向自卑的学生,采用面批和个别辅导的方式,让他们说说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和已有的想法及思路,当然,他们在班级里就不一定会说了,只有在这样一对一的情况下,教师才能让他们“说”,从而发现他们的知识缺陷,理解偏差度,问题解决上的困难,通过沟通加以梳理,点出核心点,以及操作方法,提升学习效果.经常性的师生互动中,能消除彼此间的陌生,增强了学生的胆量和表达能力,变的敢说,能说,会说.

(2)学生交流互动中,“说”出自己对问题的认识.比如在学习程度相对较差的学习小组中,彼此间作业,练习中不明白的点进行相互讲解,如果仍然不能解决的则由教师帮助,然后教师进行相似的问题变形,让小组成员来讲.对于那些对化学感兴趣,学有余力的学习小组,可以设置一些探究习题,让他们在一起学习,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检查.这样就在班级中建立了适合各种学生 “说”的平台与机制,小组成员之间学习程度相近,关系较好,交流有效,这种面向整体,全面提升的教学,提升了教学效果.

三、操作中,应关注的点

1.设置“说”的氛围,促进学生“说”.传统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的角色地位中,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被动的进行“听”和“做”.而且,灌输式的教学仍然普遍存在,这就要求教师做出改变,要走近学生,勤交流,充分掌握学情,搭建平等和谐的交流平台,创设“说”的情境,让学生能逐渐愉悦的接受“说”,在“说”的过程中成长学习.在“说”的过程中,要允许“说”错,并且要对错的进行分析疏导,说得好的要表扬,肯定,对说得有思路但不明确的要给于鼓励、并加以方法点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采用分层式,递进式“说”的方式.对于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的不同,让不同的学生说不同的点,比如让学习程度差一点的学生“说”相对容易的内容,让学习程度中等的学生“说”相对有点梯度的内容,在有错误,遗漏的情况下,让学习程度好的学生来补充,甚至可以展开小组讨论,这样兼顾式教学,起到了共同进步的作用,形成人人都是教学的从业者,参与者,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说“的习惯.

3.紧抓导向作用不动摇,引导学生“说”.考点和重点常常是教师引发“说”的话题,教师围绕考点和重点,把握难度尺寸、夯实基础.教师可以在黑板,实物投影上作一些必要的教学手段来配合学生的“说”,促进其他学生的认知;课后要引导同学间“说”的话题,并加以鼓励,适当的时候要对于那些不善于表达,接受度差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

G632

B

1008-0333(2017)15-0080-01

猜你喜欢

官能团解题化学
熟记官能团妙破有机题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在对比整合中精准把握有机官能团的性质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解题勿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