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剧《琅琊榜》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探析

2017-04-12刘小微

视听 2017年11期
关键词:梅长苏琅琊榜浪漫主义

□ 刘小微

电视剧《琅琊榜》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探析

□ 刘小微

本文在认定电视剧《琅琊榜》浪漫主义艺术类型的基础上,分别从故事风格的传奇性、人物塑造的夸张性、叙事风格的抒情性以及民族文化呈现的诗意性等方面来具体分析其艺术特色。

《琅琊榜》;浪漫主义;传奇;传统文化;民族风格

电视剧《琅琊榜》以其精良的制作赢得了极佳的口碑。在这样一个新剧层出不穷,旧作转瞬成尘的时代,能经受住两年的淘汰沉淀和品评考验,其在当代电视剧领域的经典地位不容置疑。作为一部“现象级”剧作,《琅琊榜》可称道之处是多方面的。

关于艺术类型的划分,存在着多种分类标准和相应的分类结果。依据创作的基本手法,可以将艺术作品归入最基本的两大阵营,即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源自古老的“模仿说”理论,强调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要像镜子一样,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加以描写,追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而浪漫主义的理论根基则立于艺术“表现说”。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有强烈的主观性。浪漫主义无意于也不屑于去再现这个不完美的现有世界,而要高举作家心灵的灯盏去照亮世界,注重主观感情和理想的表现,致力于理想的艺术世界的创造,表达对理想的憧憬和追求。

从总体的表达目的和表现手法判断,《琅琊榜》无疑是一部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的剧作,其核心艺术特征表现为强烈的主观理想色彩。下面分别从故事风格的传奇性、人物塑造的夸张性、叙事风格的抒情性以及民族文化呈现的诗意性等方面来具体分析电视剧《琅琊榜》主观理想色彩的表现。

一、浓郁的传奇色彩

作为西方文艺理论术语,浪漫主义与欧洲中世纪的骑士传奇有直接渊源关系,“浪漫的”一词本身就是由法语的“罗曼司”(Romance,即“传奇”或“小说”)转化而来。所以,传奇色彩构成浪漫主义艺术的突出特点。

中国传统文学中也有传奇类作品。从最早的“唐传奇”,历经宋元话本、明清戏曲,随名词具体所指有所变异,但“作意好奇”的基本特点一脉相承,直至现当代的通俗文学中也始终贯穿着传奇文学的灵魂。中西方传奇虽各有传统,但都具有传述奇闻异事的基本特征。

《琅琊榜》被共识性地归类为“传奇古装剧”。故事的内容和讲述方式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不拘泥于现实生活的拘囿,按照情感表达的需要和逻辑来“造物”,体现出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形态。

《琅琊榜》的传奇色彩首先表现在架空的历史背景设计上。虽然在编剧和导演的预设中故事发生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但为了表达得更为自由,又不明确限定在这个时段。所以,剧中人物虽汉服飘曳,文质彬彬,但无论是国家地理、政体建制等等都不是局限于具体朝代的。作为故事主背景的大梁国有历史上南朝萧梁的影子,却又不是萧梁的史实。此外,还有各种虚构的国名、地名、人名,有隋唐确立的三省六部制,也有类似于明代东厂西厂的悬镜司;有显赫的世家传袭,也提到了寒门子弟的科考。总之,《琅琊榜》的背景是根据故事情节发展和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而虚构的。

架空历史为故事提供了更广阔的叙述空间和自由,同时也具有不同于现实主义艺术再现历史的表达效果。这种创造式的历史呈现,可以视为历代封建王朝历史的浓缩提炼,具有更强的典型概括意义,也可以成为一个社会理想的隐喻。尤其是以祁王、梅长苏、靖王等人为代表的正义之士,励精图治追求的那个“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体现出强烈的主观意识形态性,是浪漫主义文学最核心的特征。

值得称道的是,《琅琊榜》的历史背景虽然架空却不给人荒谬之感,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故事的线索清晰,情节环环相扣,人、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都设计得非常严谨,经得起故事逻辑的推敲。哪怕是剧中出现的一个小道具,人物的一个不经意间的动作都不会虚设落空,都会在后面的情节中得到回应。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大背景虽然架空,但对具体细节处理却依然追求精益求精、真实再现。大到场景搭建、服装设计,小到一个无关紧要的背景人物的细微表情动作,都照顾得滴水不漏,大大增强了剧情的代入感,因此也被广大观众一致认可赞誉为“良心剧”。例如,人物的服装大都是右衽,这是汉服的特点,但第4集宫廷宴会上有一个人的衣服却是左衽,可以看出他是少数民族的使节,这虽然是个不起眼的小细节,却显示了剧组对待文化极为认真的态度。再如,第52集,梁王在生日庆典开始前与太子萧景琰下了一盘围棋,留下个没下完的残局。虽然镜头只是一扫而过,而且观众中能看懂棋局的人并不多,但剧组依然把棋面设计得非常严谨、专业,这也引起了懂围棋的网友们纷纷赞誉,并在网上展开对这个棋局的分析切磋。电视剧的文化和娱乐价值也获得了更高层次的提升。剧中这样认真严谨的小细节处理举不胜举,可见“良心剧组”的美誉真是名副其实。

传奇的类型可分为有神传奇和无神传奇。《琅琊榜》剧情虽然没有涉及神仙鬼怪等超自然力量,但也设计了一些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事物或情节,成为《琅琊榜》传奇色彩的另一重要表现。其中最重要也最具有传奇性的就是梅长苏身中的“火寒之毒”。这完全是为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和塑造人物形象需要而虚构出来的一种所谓“天下奇毒”。其染毒条件奇特,染毒之后的症状奇特,要想拔毒祛毒的治疗方法更为奇特,需要所谓削骨挫皮才能使人易容重生。主人公由林殊到梅长苏身份转换的可能性由此成立,人物超强的意志力和雪冤复仇的决心之坚定都藉此得到表现,极具心灵震撼力。还有那个置于崇山峻岭当中,人间仙境般的琅琊阁神秘组织,阁内设施机关精巧,远离人境却有信鸽传递信息,无所不知,神通广大。而据考证,信鸽是欧洲18世纪才培育出来的品种,但剧中往来传书的白鸽并不给人荒谬感,反而营构出一分奇妙的诗情画意。这些亦真亦幻的传奇色彩恰恰切合了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和需要。

二、夸张的人物塑造方式

《琅琊榜》的传奇色彩也表现在人物塑造的夸张手法。

《琅琊榜》中的梅长苏身份复杂而奇异。他原本是赤焰军少帅林殊,梅岭一役惨遭陷害,能死里逃生已属奇迹,却又身染天下奇毒——火寒之毒,浑身长满白毛,舌头僵硬,肢体变形,还要靠吸食鲜血(人血尤佳)维持活力。但他为了给蒙冤的7万赤焰军英魂翻案复仇,毅然选择了痛苦异常的拔毒治疗,历经削骨挫皮,变成了面目全非的梅长苏,从一员武功高强的青年将领变身为弱不禁风却智谋无敌的江湖宗主,在经过12年的精心准备后又化名苏哲回到金陵实施洗冤复仇计划。最终不仅迫使梁帝为赤焰军翻案,还一路扶持着没有任何势力背景的靖王登基称帝,去开创一个完全不同于旧王朝的新大梁,一个充满现代社会理想色彩的新世界。而他自己却耗尽最后的一点生命力,披甲上阵,为国捐躯,为自己重新赢回了林殊的身份。梅长苏以其超人般的意志力、强大的责任感、宽广的胸襟、所向披靡的无穷智慧和无人能敌的盖世才华以及各种通向成功的机遇,被受众戏称为“杰克苏”式的超级人设。

人物设计虽然超凡离奇,但是由于主题立意正直高尚,能激发起观众对善良与正义的崇高之美的体验,人物形象与观众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期待和谐统一,所以能够顺利被观众接纳。另一方面,剧中情节设计紧凑、扣人心弦,计策谋略常常出人意料,令观众钦佩惊喜拍案叫绝。再加上选角精准,演员的颜值、演技都堪称一流,把角色演绎得准确到位。这样的梅长苏即使加给他再多的光环,观众也愿意接受,把他们奉为心中神一样的存在。还有霓凰、夏冬这样武功、才情和胸怀都不让须眉的巾帼英雄,她们在剧中有着施展才华的机会,能够与男儿同担天下道义。这些存在于想象中,或者说愿望中的“超人”,也是创作主体对于现代性人类社会理想的一种表达,充满浪漫主义情怀。

三、崇高的悲剧与节制的哀愁

《琅琊榜》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抒情气息。离奇的故事背后是一个惩恶扬善的原型模式。从故事的宏观目标来说,结局是圆满的,表现为正义终得伸张,奸邪终被铲除,壮志终得成就。但是作为达成目标的条件,由故事主线所连缀起的一系列人物却大都经受了各种磨难,有着各自的悲剧或缺憾。《琅琊榜》突破时下泛滥的宫斗剧、权谋剧狭隘的个人主义主题,将雪冤复仇的目的指向匡扶正义、维护荣誉的高尚目标,弄权夺嫡的目的在于追求一种“归天下于天下人”的社会理想。在这样宏大高尚的主题统领下,剧中人物的舍生忘我、前赴后继、浴血奋斗便洋溢着一股浩然正气,塑造的是崇高之美,抒发的是豪迈之情,点燃的是希望之火、理想之灯。另一方面,在步步逼近目标的过程中,伴随着各种有形无形的牺牲,当靖王误会了梅长苏,砍断铃铛时,多少人为之心碎;当蔺晨拼尽全力保住梅长苏的性命,却又为成全他的理想,含泪把续命又夺命的冰续丹给他,最后陪着他奔赴沙场走完最后的旅程,多少人的灵魂为这份无私无欲的真情所涤荡;当林殊霓凰有情人难成眷属,出征前许下来世之约时,又有什么人能不为之动容。甚至是反派人物也塑造得有血有肉,也有真情流露的时刻,谢玉与莅阳公主诀别的对白,誉王为保妻儿狱中留下血书自杀,梁王对着林殊的背影跪地回忆往日亲情,都有着极强的抒情感染力。

为了达到强烈的感染效果,剧本果断删除了几个原著中的枝蔓人物,如聂铎、云飘蓼等,把感情线索集中在几个主要人物之间,并且摒弃了原著的耽美倾向,从网络文学的亚文化风格转向大众化正剧品格,使各种群体的受众都能在剧中寻求到情感共鸣和慰藉。剧中不仅有梅长苏与霓凰郡主之间、聂锋与夏冬之间的男女坚贞之爱,谢玉、莅阳公主、宇文霖之间的错位之恋,夏首尊对夫人、梁王萧选对玲珑公主的负心之恋,也有言阙对林月瑶爱而不得的痛失之恋。剧中更多表现和渲染的是亲情和友情:言豫津与言侯之间的父子亲情,莅阳公主与萧景睿、静妃与萧景琰之间的母子之情,萧景睿与谢弼、念念之间的手足之情,太皇太后对儿孙们的疼爱之情……剧中男人之间的知音兄弟之情和袍泽生死之情,也包括江湖侠义之情,更是令人动容。

《琅琊榜》在渲染悲剧气氛的同时又很注意节制情感的宣泄,体现出中国传统审美观对西方浪漫主义艺术表达方式的修正。剧中除了梅长苏与霓凰长亭相认一场戏的情感表达比较充沛之外,几乎没有人物大悲大喜哭天抢地的表演。例如,翻案雪冤后梅长苏去祭拜父亲及赤焰军将士的亡灵,郑重地行过祭拜大礼,最后,梅长苏俯伏在地,此时镜头却渐渐拉远,让观众从那颤抖的脊背去感受他内心巨大的悲痛。这种克制的情感表现手法极具张力,比人物涕泗滂沱的画面更能震撼观众的情绪。

四、渲染汉风古韵,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之美

注重民族传统,追求民族风格也是浪漫主义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并影响到后来的欧洲民族主义思潮。《琅琊榜》渲染的汉风古韵也暗合浪漫主义精神。前文曾提及《琅琊榜》以中国传统文化温润含蓄的艺术原则来节制西方浪漫主义过于自由奔放的抒情表达方式,它在众多影视作品中脱颖而出的一个突出特色就是其复古典雅的民族格调。当代影视虽然古装剧泛滥,但大多只是以历史为噱头,真正从精神层面对传统文化认真探索并把握住神韵的作品实为罕见。《琅琊榜》制作者深得传统文化精髓,把这些精心提炼出的汉文化元素与剧情完美融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不是繁文缛节,而是礼乐文化的典雅优美,博大精深,水墨画风格的镜头画面艺术,升华出的是民族文化自豪感和对礼乐之邦的向往。剧中对汉文化传统的展示,对各种礼仪、服饰、习俗给出了“教科书式”的精准再现,画面构图和细节都极为精致考究,这些精美呈现本身就蕴含着价值观。

例如剧中多次出现祭拜的场面,从中可见编导的良苦用心和演员的演技精湛。大丧出殡的场面因其本身自带的隆重仪式感,往往成为影视导演所钟爱的表现对象,热衷于渲染其肃穆、悲壮、奢华的气氛,观众虽然可以在这些场面中受到一定的震撼,但是思想情感缺席状态下仅有对宏大的刻意炫耀,总不免会显出一股繁缛、奢靡的匠气。

《琅琊榜》则把剧情和人物形象与这些传统仪式恰如其分地融合。剧中主要出现过三次祭拜死者的场面。一是夏冬到山上祭奠亡夫聂锋,荒冢孤坟、凄凉暗淡,无声的画面透露着对忠良被弃、英雄寂寞的感伤和控诉,也是对赤焰军七万忠魂命运的衬托和暗示。后续梅长苏出现并请求祭奠,诚挚、简约的祭拜仪式完全符合以江湖宗主身份暗暗祭奠昔日下属的复杂感情和礼仪尺度。

第二处是祭拜太皇太后的场面。实际上有两个场景,一处是宫廷中皇子皇孙们的祭拜,太子和誉王在祭礼中吃不得辛苦,做出不敬之举,唯靖王能克己守礼。另一个画面是苏宅中,无法以真实身份名正言顺参加祭礼的梅长苏,强撑着病弱的身子,坚持自设灵堂为太皇太后守灵,行祭拜大礼,表现出他的有情有义,守节有礼。相比之下,人品的优劣差异不言自明。孔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①“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②《琅琊榜》剧中渗透着重视以“礼”塑造人格,观言行以识人的儒家文化精神。除了对“礼”的重视,剧中弘扬的“重情守义”精神,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琅琊榜》表现和倡扬传统文化,散发着典雅的古韵之美,又并无半点腐朽之气,原因在于制作者对传统文化做到了真正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第三处祭拜场面就是前文提到过的梅长苏翻案雪冤成功后到林氏宗祠祭拜的情景。人物神情专注凝重,行最为隆重的“振董”③之礼,表达出对国家忠良,铁血英魂的极大尊重敬仰,为保疆卫国浴血沙场、死而后已的烈士们也担得起这种大礼。

除了祭礼,剧中不同人物、不同场合下所行的各种礼节同样把古代中国礼仪之邦的风范演绎得淋漓尽致、魅力无穷。拍摄花絮中,有礼仪专家在现场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为演员做演示和指导,剧组尊重传统、尊重观众的精神令人感动。剧中还涉及中医药、茶道、插花、节日风俗等,随着情节发展,自然、严谨、考究地展现出来,让观众充分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情不自禁地为文化传统中的这些瑰宝骄傲和感叹。

五、结语

综上所述,《琅琊榜》是一部洋溢着英雄主义精神和理想主义色彩的传奇古装电视剧,用充满浓郁悲剧色彩的笔调抒写了对正义与真情的歌颂,对清廉、公正、自由、平等的社会理想的追求。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提炼和呈现,《琅琊榜》塑造出了典雅、脱俗的民族风格,表达了对民族文化传统的珍视和自豪,打造出了一部不可多得的高品质、高格调的精良之作。《琅琊榜》总体艺术类型属于浪漫主义,对这部作品的鉴赏批评也应遵循浪漫主义艺术的标准去分析探讨,不宜用现实主义的尺度去横加指责。

注释:

①齐豫生,夏于全 主编.中国古典名著[M].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6:25.

②齐豫生,夏于全 主编.中国古典名著[M].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6:33.

③崔记维 校点.周礼[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54.

(作者系集美大学诚毅学院讲师,文学博士)

猜你喜欢

梅长苏琅琊榜浪漫主义
漫谈诗的革命浪漫主义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
论浪漫主义对新诗功能的影响
电视剧《琅琊榜》中梅长苏形象分析
剧吐槽之《琅琊榜》
香港观众不满《琅琊榜》被删戏
法式浪漫主义音乐会登陆杭州
叮!投喂时间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