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优化研究述评
2017-04-12王志标刘冰冰
王志标 刘冰冰
产业结构优化研究述评
王志标 刘冰冰
产业结构优化属于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当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发展产业方面必须权衡的一个核心问题。产业结构优化了,地区产业就有了持续发展的动力,就可以确保一个地区的产业安全。相反,产业结构问题重重,会导致一个地区发展动力的缺失,进而影响到其他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发展。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高效化等有关,产业结构优化的测度依赖于对产业结构优化内涵的界定,分为单一维度测度和多维度测度;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技术创新、FDI和对外贸易,人口结构、产业耦合度、产业政策等。产业政策制定者可以从中明确不同因素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机制,从而寻找合适的中间变量作为政策工具加以调整;研究者可以在此基础上使测度指标更为科学,并采用综合方法找出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因素。
产业结构优化;产业政策;技术创新;区域经济增长
在我国经济多年持续高速增长的背景之下,资源消耗量大、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高新技术水平低等大量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成为制约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的“枷锁”,而产业的结构性矛盾就是这把“枷锁”的关键所在,如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我国目前经济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与产业结构优化相关的文献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从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产业结构优化的指标和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与回顾。
一、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
虽然学界关于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界定最终的落脚点都将它看作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但是在具体的内容上还是有所分歧,梳理之后发现,大都把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归结为高级化、合理化、高效化这三个方面。产业结构高级化是对产业的纵向发展特征的描述,强调的是由低端到到高端的不断发展过程;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从产业结构的横向发展特征出发,强调的是产业内部之间的一种合理配置;产业结构高效化是在这两者基础之上的延伸,强调的是最终的经济效益。
1.产业结构优化是指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
周振华(1992)从合理化和高度化这两个角度界定产业结构优化①。具体来看,产业结构高度化指产业结构水平由低端向高端的动态发展过程;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产业之间通过适当的有机配合,相互作用最终形成的一种无形的合力,而且这种合力要大于各种产业力机械相加之和。简单来说,也可以将合理化视为各产业之间的比例配置由不协调到协调的过程,将高度化视为在更新技术中不断向现代化发展的过程②。然而,对于低水平的产业结构是什么样的、所要达到的高端水平又是如何的状态、协调的比例搭配标准又是怎样的都没有做出明确的说明。
2.产业结构优化是指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高效化
随着产业结构优化研究的逐渐深入,学者们试图对产业结构优化进行更加全面的解释。黄继忠(2002)从经济效益、技术水平、再生产三个方面分析产业结构优化,提出了高效化、高度化以及合理化为一体的产业结构优化内涵,并且将高效化作为这三者的核心,这一新的提法是对之前高度化与合理化组合的一大突破③。产业结构高效化强调的是低效率产业与高效率产业此消彼长的过程,与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区别在于,高度化强调的是技术问题,而高效化强调的是最终的经济效益问题,这也是高效化能够成为三者核心的原因。但是在某些情况下,高效化与高度化的界限可能并不是很清晰,所以,这一观点在学界受到了较多质疑。
二、产业结构优化测度
产业结构优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对产业结构优化的测度只能基于相对属性。例如,定量研究某个地区某个时间点的产业结构是否得到了优化时,可以以空间为轴,选取其他地区作为基础,进行横向比较后判断它们之间存在的差距变化;也可以以时间序列为轴进行纵向比较,看是否随着时间推移在向所选择的方向上发展,进而得出该地区产业结构是否优化的结论。目前,对于产业结构优化的测度基本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合理化与高度化的双指标测度;另一种是基于其他维度的多指标测度。
1.基于合理化与高度化维度的指标测度
合理化与高度化作为衡量产业结构优化的两大标准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可,所以以此为维度,分别设计能够反映出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的单一或多个指数,进而判断产业结构是否得到优化是比较常见的测度方法。但是由于依据的理论基础不同,以及对合理化与高度化认识的侧重点不同,不同的学者在具体的指数设计上有很大的差别。干春晖等(2011)通过将重新定义的泰戈尔指数作为合理化指标,用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比作为高度化指标,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的产业结构发展趋势做出了一个直观的认识④。匡远配等(2015)将三次产业结构与提前计算的标准产业结构的离差值作为合理化的测度指标,将各个产业劳动生产率占GDP的比重进行加权作为高度化指标⑤。对于合理化指标用到的就是衡量偏离度思想,这与干春晖等所用的思想是相通的,而对高度化的测度用到的是绝对值思想。细分来看,第二产业一般最能反映产业结构优化的程度,判断的标准就是初级加工业是否在向高附加值制造业推进,以结构超前值作为反映高度化发展程度指标进而对各个工业大类进行排序,以特定的生产率指数作为合理化指标进行排序,研究发现“十一五”期间高度化与合理化并不是同步发展的,所以产业结构优化也就存在一定的问题⑥。
以上是以单一指标衡量合理化与高度化维度的情况,一些学者认为以单指标衡量产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有些力不从心,应设计多指标体系以求获得更加完善的测量结果。黄溶冰等(2005)用有序熵来测度产业结构合理化,以运行熵来测量产业结构高度化,进而从静态与动态角度建立了8项指标,以此对某市产业结构的有序度和运行质量进行了定量测算⑦。一般认为,产业结构的优化最终会带来多种效益,所以从各种效益出发测算产业结构优化程度也是一种思路,以高加工度系数等为代表的产业结构高度化指标,以结构效应系数为代表的合理化系数指标都构成了产业结构优化的测度体系⑧,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一些指标变量不好被量化。这种以合理化和高度化为维度建立指标的思路都带有一定的偏斜性与主观性。
2.基于其他维度的指标测度
以其他分类为维度测度产业结构优化的指标也有许多。宋锦剑(2000)的指标维度包括产业结构高度化、地区结构和产业组织结构⑨。他从三次产业占比到各产业满足度比,从重化工产业占比到环保产业占比,从原材料初级加工占比到技术密集型占比等角度全方位地构建了高度化指标群;从地区产值到人均产值,从地区趋同占比到地区特色占比等角度构建了地区结构指标群;从反映规模企业占比到反映企业寿命占比,以及产业集中度等角度构建了组织结构指标群。但是这些指标太过繁琐,缺少测度中心,操作性不强,用于测度产业结构优化不够理想。黄亮雄等(2013)通过建立产业结构调整幅度指数、生产率指数、复杂化指数、产业相似度指数来反映9年间产业结构的调整幅度、质量与路径,从横向与纵向两个方向比较了产业结构优化的趋势和程度⑩。在建立指标群之后,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而建立产业结构优化的最终指标,可以解决标准过多的问题。李子伦(2014)从宏观视角出发提取科研能力、人力资本和资源利用效率这三种要素进行测算,得出了11个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数的最终排名⑪。
三、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因素
目前对于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因素的讨论较多,整体来看,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技术创新、外商投资和对外贸易。
1.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
一是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模型分析。Abernathy和Utterback(1978)提出的A—U动态模型成为最早研究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演变影响的重要方法⑫。Adner和Levinthal(2001)从异质性的市场角度将产业演化分为三个阶段,得出不同形式的技术创新对应着不同的产业发展阶段,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体的演化方向是在向高级化发展⑬。这与A—U模型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随后,Witt(2001)则从消费者需求视角出发认为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欲望促使技术不断改进,从而促使落后产业淘汰,新兴产业不断涌现,最终有利于产业结构向更加优化的方向发展⑭。随着研究的深入,两者之间的关系受到了更多关注。从宏观层面看,由CD生产函数模型测算,对于技术选择指数越大的产业,其产业结构优化的速度越快⑮。从微观角度出发,通过建立新型产业结构进化模型可以测度出物质资本节约型的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不断进化升级的核心因素⑯。然而,进一步深究技术创新来源,通过建立SDM溢出效应模型会发现,物质、技术、创新三要素集聚下的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优化有正向的影响作用⑰。但是,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特点不同,所以适合的创新形式也有所差别。
二是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机制。在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机制方面,不同学者存在不同的看法。从产业间竞争的角度来看,产品技术的创新会通过扩大市场份额进而促进产业增长,过程创新会影响产业规模,专业知识扩散会影响产业的竞争优势,最终整体影响产业结构的优化⑱。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技术创新可以通过市场竞争机制不断淘汰落后产业,发展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但同时会使区域形成对技术创新的依赖⑲。从价值链的整体角度看,技术、市场、全产业链是推动产业升级的三种途径,由于具体产业的特点以及所处发展阶段的不同,可以适时选择这三种路径中的一种或几种配合使用⑳。然而,付宏等(2013)则从哲学、宏观与微观的全方位视角出发对此作用机制作了说明,哲学方面表现为技术创新自身内部的不断扬弃,宏观上表现为研发要素的投入作用,微观上表现为生产最大化效率是否达到生产的可能性边界,以及它对产业结构高级化所产生的影响㉑。
2.FDI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
随着国际开放程度的加深,外商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会对东道国进行直接投资,一定程度上会对东道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产生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并不是绝对的,要区别对待。
一是FDI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实证分析。关于FDI对东道国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研究大都集中于探讨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关系以及怎样的关系。程进(2005)借助江苏省17年的外商直接投资与第三产业的相关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外商直接投资对第三产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结论,所以引导外资向第三产业倾斜会加速产业结构的升级㉒。然而,使用不同的数据可能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同样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对我国21年的数据整理分析发现,外商直接投资会对产业结构产生一定的正向影响,但是对第二产业的影响最大,对第三产业的影响最小㉓。此外,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具有时滞性,所以短期与长期的影响作用存在差别。通过VAR和VEC模型分析发现,从短期来看,外商直接投资会推动第一、三产业的发展,但是长期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只是对第二产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㉔。张林(2016)通过建立合理化与高度化指标,进而运用回归分析发现,外商投资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都产生了正向影响,即对产业结构优化产生了正向影响㉕。总之,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作用或多或少是存在的。
二是FDI对东道国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机制。FDI通过多种作用机制对产业结构优化产生影响。首先是关联机制,外商直接投资可以促使东道国发展与外商目标需求的相关联产业,这些产业会进一步融入到跨国公司的全球供应链体系之中,最终逐渐形成与其他国的竞争格局㉖。以捷克为例,确实发现外商投资通过与母国企业的联系带动了捷克的产业结构优化㉗。然而,如果外商投资的目的是利用东道国低成本的劳动力进行出口加工生产,那么其与东道国产业结构的关联效应就会很小甚至没有㉘。所以,两者之间关联效应的大小与母国对东道国投资的产业类型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投资的是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那么会在很大程度上产生技术外溢效应。截至目前,借助国家或地区的数据对技术外溢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多。Branstetter(2001)从微观角度出发通过对美国和日本的面板数据分析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具有技术外溢效应㉙。然而,从发展中国家来看,M.Blomstrom等(1994)对墨西哥的制造业进行了分析,其研究结果是外商投资会产生很大程度的技术外溢,所以政府应积极倡导改善国内环境,以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促进国内产业结构优化㉚。从国内来看,通过Feder模型对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研究发现,FDI会通过技术外溢产生正向影响㉛。但是,也有研究发现了相反的结论,例如,对摩洛哥制造业进行分析后发现,外商投资带来的是负溢出效应的作用㉜。可以认为,这种相反的结论可能与外商投资金额、投资产业类型以及东道国自身的经济发展状况有很大的关系。
3.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对外贸易的发展,企业会扩大市场范围,增加规模效益,降低企业单位成本,最终促进产业结构的整体优化。目前,关于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影响的分析分为两类:一类是检验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关系;另一种是具体分析不同类型的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机制。
(1)不同的对外贸易类型与产业结构优化关系的分析。一般来看,研究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关系要分别从进出口展开。有研究表明,在进口是以资本品为主、出口是以消费品为主的情况下,才能推动产业结构的的优化㉝。有关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之间关系的研究都是通过实证分析寻找两者之间的潜在关系,其中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面板数据检验、相关检验是用到的最多的计量工具。陈建华等(2009)在对18年来产业总值进行研究的基础之上发现出口结构的变化是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进口结构的变化并不会对国内产业结构产生影响㉞。贸易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与产业要素密集度有关。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进出口对产业结构优化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中,只有进口贸易对该行业有正向的作用㉟。但是,在这个方面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黄庆波(2010)通过对中印两国外贸额的分析发现,出口是第二、三产业发展的格兰杰原因,进口则只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原因㊱。刘希宋(2009)从新的视角出发,运用VAR理论、脉冲响应函数等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他发现与第一、三产业相比,对外贸易对第二产业有明显的带动作用㊲。进一步的研究需要揭示出每种产业的具体比重变化情况。吴进红(2005)在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研究中给出了答案,出口每增加1个百分比,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分别会增多0.679个百分比、1.010个百分比和1.337个百分比㊳。所以,不同产业有不同的特质,只是笼统来看两者之间的关系难以发现产业间真实的变动情况。
(2)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作用机制。对外贸易可以通过比较优势促进国际分工,进而使分工国家获得更大市场份额,最终促进部门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㊴。从国际贸易内容入手研究发现,服务贸易出口通过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这两种中介效应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生作用,服务贸易进口通过人力资本与技术效应对产业结构优化产生影响㊵。杨丹萍等(2016)认为,进口首先可以使进口国对产品技术进行破解、模仿,进而改善原有的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其次,企业因面临竞争会加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从而促进高技术人才的增多,最终对国内的产业结构产生积极的影响㊶。
4.其他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因素
除了以上角度外,从其他方面入手对产业结构优化的讨论逐渐增多。例如人口结构变动、产业耦合程度、单一关联产业、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差距等都在不同方面对产业结构优化具有影响。
目前,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汪伟等(2015)基于我国21年数据的分析得出一个乐观的结论,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优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是通过增加消费、增加高技术人才、增加企业对资本和技术要素的需求这三种途径实现的㊷。陶长琪等(2015)通过回归分析发现,耦联度是影响产业结构的一个因素,制造业与信息产业产业耦联度越高,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就越强㊸。然而,从金融角度来看,金融集聚会促进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而且第三产业比重增加要快于第二产业㊹。同时,彭俞超等(2016)基于数值模拟分析发现,结构性货币政策与非结构性货币政策均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㊺。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货币政策还是要依附于产业政策。郑万吉等(2015)通过建立自回归模型与脉冲响应函数发现,从长期看来,城乡收入差距会对一个省的产业结构升级产生阻碍作用,并向周围不断蔓延㊻。
四、结论
产业结构优化属于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当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发展产业方面必须权衡的一个核心问题。产业结构优化了,地区产业就有了持续发展的动力,就可以确保一个地区的产业安全。相反,产业结构问题重重,会导致一个地区发展动力的缺失,进而影响到其他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发展。
到目前为止,关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的文献众多,但是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没有达成共识,对于产业结构优化的衡量指标存在较多争议,一些指标带有主观性与片面性,不具有普适性。由于数据及理论依据的不同,按照同一指标对同一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程度的测量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产业结构优化受到了较多因素的影响,学术界讨论较多的是技术创新、FDI和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此外,人口结构、产业耦合度、产业政策等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具有影响。
这些研究在不同侧面为产业政策制定提供了参考,为研究者提供了进一步探索的空间。产业政策制定者可以从中明确不同因素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机制,从而寻找合适的中间变量作为政策工具加以调整;研究者可以在此基础上使测度指标更为科学,并采用综合方法找出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因素。
注释:
① 周振华:《产业结构优化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75—98页。
② 宋涛:《调整产业结构的理论研究》,《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第11期。
③ 黄继忠:《对产业结构优化理论中一个新命题的论证》,《经济管理》2002年第4期。
④ 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经济研究》2011年第5期。
⑤ 匡远配、唐文婷:《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度的时序演变和区域差异分析》,《经济学家》2015年第9期。
⑥ 何平、陈丹丹、贾喜越:《产业结构优化研究》,《统计研究》2014年第7期。
⑦ 黄溶冰、胡运权:《产业结构有序度的测算方法——基于熵的视角》,《中国管理科学》2005年第1期。
⑧ 邬义钧:《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和效益评价方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⑨ 宋锦剑:《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测度问题》,《当代经济科学》2000年第3期。
⑩ 黄亮雄、安苑、刘淑琳:《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基于三个维度的测算》,《中国工业经济》2013年第10期。
⑪ 李子伦:《产业结构升级含义及指数构建研究——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国际比较》,《当代经济科学》2014年第1期。
⑫W.J.Abernathy,J.M.Utterback,Patterns of Innovation in Technology,Technology Review,1978,80(7),pp.40-47.
⑬R.Adner,D.Levinthal,Demand Heterogeneity and Technology Evolution:Implications for Product and Process Innovation,Management Science,2001,47(5),pp.611-628.
⑭U.Witt,Learning to Consume—A Theory of Wants and the Growth of Demand,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2001,11(1),pp.23-36.
⑮ 黄茂兴、李军军:《技术选择、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经济研究》2009年第7期。
⑯ 龚轶、顾高翔、刘昌新:《技术创新推动下的中国产业结构进化》,《科学学研究》2013年第8期。
⑰ 陶长琪、周璇:《要素集聚下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非线性和溢出效应研究》,《当代财经》2016年第1期。
⑱M.Porter,Location,Competi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Local Clusters in a Global Economy,Economic Development Quarterly,2000,104,pp.15-35.
⑲W.B.Arthur,Competing Technologies,Increasing Return Sand Locking by Historical Events,The Economic Journal,1989,99(394),pp.116-131.
⑳ 张银银、黄彬:《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15年第3期。
㉑ 付宏、毛蕴诗、宋来胜:《创新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影响的实证研究——2000—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中国工业经济》2013年第9期。
㉒程进:《外资集聚效应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以江苏为例的研究》,《上海经济研究》2005年第11期。
㉓ 李雪:《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效应》,《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第1期。
㉔ 杨安:《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基于VAR和协整检验得实证分析》,《求索》2013年第3期。
㉕ 张林:《中国双向FDI、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世界经济研究》2016年第10期。
㉖James R.Markusen,Anthony J.Venables,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s a Catalyst for Industrial Development,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99,2,pp.335-356.
㉗Eva Kippenberg,Sectoral Linkage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inns to the Czech Economy,Research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Finance,2005,19,pp.251-265.
㉘G.L.Reuber,Private Foreign Investment in Development,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1973,8(4),pp.631.
㉙L.G.Branstetter,Are Knowledge Spillovers International or International in Scope?Micro-econometric Evidence from the U.S.and Japan,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1,53(1),pp.53-79.
㉚M.Blomstrom,A.Kokko,M.Zejan,Host Country Competition,Labor Skills,and Technology Transfer by Multinationals,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1994,130(3),pp.521-533.
㉛ 黄日福:《FDI的技术外溢:基于中部地区的实证研究》,《求索》2007年第2期。
㉜M.Haddad,A.Harrison,Are There Positive Spillovers from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Evidence from Panel Data for Morocco,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3,42(1),pp.51-74.
㉝J.Mazumdar,Do Static Gains from Trade Lead to Medium-Run Growth,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6,104(6),pp.1328-1337.
㉞ 陈建华、马晓逵:《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9年第24期。
㉟ 李荣林、姜茜:《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先导效应检验——基于制造业数据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10年第8期。
㊱ 黄庆波、范厚明:《对外贸易、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中国、印度和亚洲“四小龙”的实证检验》,《国际贸易问题》2010年第2期。
㊲ 刘希宋、邱瑞、张玉喜:《基于VAR模型的对外资易与产业结构关联分析》,《商业研究》2009年第9期。
㊳ 吴进红:《对外贸易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4期。
㊴K.Matsuyama,Structural Change in an Interdependent World:A Global View of Manufacturing Decline,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2009,7(2/3),pp.478-486.
㊵ 伍华佳、张莹颖:《中国服务贸易对产业结构升级中介效应的实证检验》,《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第3期。
㊶ 杨丹萍、杨丽华:《对外贸易、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经验、机理和实证》,《管理世界》2016年第11期。
㊷ 汪伟、刘玉飞、彭冬冬:《人口老龄化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第11期。
㊸ 陶长琪、周璇:《产业融合下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效应分析——基于信息产业与制造业耦联的实证研究》,《产业经济研究》2015年第3期。
㊹ 施卫东:《城市金融产业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实证分析——以上海为例》,《经济经纬》2010年第6期。
㊺ 彭俞超、方意:《结构性货币政策、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稳定》,《经济研究》2016年第7期。
㊻ 郑万吉、叶阿忠:《城乡收入差距、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经济学家》2015年第10期。
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发挥文化消费引领作用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2016B002);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文化消费的经济贡献及其优化发展研究”(2016BJJ008);长江师范学院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2017KYQD97)
F121
A
(2017)10-0024-06
王志标,长江师范学院武陵山区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中心研究员,重庆,408100;河南大学中原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河南郑州,475001。刘冰冰,河南大学中原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75001。
(责任编辑 陈孝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