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重传播过程下的留守儿童阅读情况探析

2017-04-12庞佳佳王德红

视听 2017年5期
关键词:图书笔者儿童

□ 庞佳佳 王德红

双重传播过程下的留守儿童阅读情况探析

□ 庞佳佳 王德红

本文以劳务输出大省安徽省内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颍上县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观察法等方法对300名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现状进行分析。调研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状况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阅读目的功利化,阅读时间不足,缺少有效的阅读指导等。本文分析造成留守儿童阅读困境的主要原因,针对性地提出建立以学校为主体的阅读机制作为解决措施。

留守儿童;双重传播;阅读现状;对策

一、引言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特殊儿童群体。根据全国妇联课题组2013年的数据,目前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人,占全国儿童的21.88%。①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制定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措施。2016年2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②而阅读对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状况堪忧。“儿童文学的发展、普及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目前我国乡村超过一半的留守儿童存在阅读缺失,在没有父母和优质儿童文学书籍的陪伴下,乡村留守儿童的心灵饥荒是可怕的,应引起国家和社会的足够重视。”③本文通过调研劳务输出大省安徽省内国家级贫困县颍上县留守儿童阅读问题,提供可供参考的措施,为解决留守儿童的阅读问题贡献力量。

本次研究“留守儿童”的概念沿用段成荣、周福林在《留守儿童研究综述》中的解释,参考其基本的要素:外出父母的数量、父母外出的时间长度、孩子的年龄界定。④因此,本次研究中对于留守儿童的定义是:父母有一方在外务工时间超过半年并且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而留在户籍所在地的0-14周岁的儿童。本研究中“阅读”是指不包括教学课本、工具书、教辅的课外阅读行为。

二、论述视角

笔者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把留守儿童的阅读行为视作一种涉及几方的信息传播过程。信息的传播过程指在一定的传播契约背景下,传播者把所要传播的信息经过一定的媒介进行传播,传播的过程中有时伴随着噪音,受传者接受信息并进行效果反馈,从而完成整个的传播过程。⑤

在留守儿童阅读这一传播活动中,笔者所定义的传播这种行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传播,所定义的媒介是从广义上能使传受双方发生关系的凭借。在此论述视角下笔者定义了两种视角:以传播“读书功利性”观点为主导的传播过程和以提供物质书籍为主导的传播过程。

三、双重传播过程下的阅读现状

(一)以传播“读书功利性”观点为主导的传播过程

1.定义传播过程

在这一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所共同遵守的传播契约是:多读书以获得更高的成绩,即唯成绩论。传播者是父母、老师,传播所凭借的“媒介”是家长和老师重复的教诲和老师所留下的带有目的性的阅读任务。受者也即留守儿童,反馈则是唯一的,即成绩。

2.调研发现

笔者调研发现,问及“你认为孩子阅读的作用”(此题为多选,开放性题目)时,家长的回答100%为“对学习有帮助,能提高成绩”,只有17%的家长同时选择了“提高自身修养”的答案。同样,问到教师“你认为阅读对孩子的作用”时,回答也集中于“增加词汇量、利于写作”等类似答案。相应的,我们问及留守儿童“你认为阅读的作用”时,84%的儿童回答“能提高成绩,帮助学习”。以上证明了以“提高修养、增长视野”为主要目的的素质性阅读目的被传者(家长和老师)忽略,同时受者(留守儿童)也受到了功利性阅读观念的影响。

3.此类传播过程的后果

这种传播模式造成留守儿童失去了阅读本身的乐趣,同时,他们带着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直接寻找答案,把阅读视作一种负担。再者,唯成绩这一反馈效果使得在阅读过程中获得难以量化的素养的儿童自尊和自信心受挫,使本就贫瘠的阅读状况变得更加岌岌可危。

4.原因:家长受教育水平较低,应试教育存在弊端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主要由祖辈完成,而祖辈的文化程度低下,加之农活繁重,在家庭教育上难以发挥作用。祖辈本身认知有限,也使留守儿童的阅读局限于功利性。受国内应试教育的影响,成绩是硬性评判标准,所以尽管教师对于阅读的功能可能有全面的认识,但在实际操作中或者期望值是能借阅读获得良好的成绩。

(二)以提供物质书籍为主导的传播过程

1.定义传播过程

这一传播过程中的传播者是父母、老师、学校、政府,所传播的“信息”则为“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传播所凭借的“媒介”也即传者通过各种途径把书籍传送到受者手中,例如文化书屋、学校图书馆、自家书房等。在此种传播模式中间有噪音干扰“信息”和受者之间的接触,如家务活、网络的侵蚀、作业占用时间等。这种传播模式下,受者也即留守儿童的反馈是难以量化的,这是一种以传者努力增加受者“信息”的可获得性为主导的传播过程,对于受者的反馈是被忽略的,也是难以评测的。

2.调研发现

笔者发现,在这一传播模式下,囿于各个传播要素的缺陷,留守儿童阅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课外阅读时间短,课外阅读书目不足

从调研中笔者发现,留守儿童的阅读时间非常不足。留守儿童每周的阅读时间有41%在1小时以下,29%的留守儿童阅读时间不到2小时,20%的留守儿童阅读时间不足4小时,只有10%的留守儿童阅读时间在5小时以上。

笔者还发现,留守儿童阅读量非常小。对于纸质图书年阅读量,11%的留守儿童一年一本书都未曾阅读,26%的留守儿童一年的阅读量为1-3本,28%的留守儿童年阅读量为4-6本,20%的留守儿童阅读量在10本以上。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9-13周岁未成年人的人均课外图书阅读量为7.62本,0-8周岁儿童人均图书阅读量为6.34本⑥,即0-13周岁的未成年人的阅读数量平均为6.98本,根据笔者的调查结果,有80%的的留守儿童未能达到平均阅读水平。

谈及原因也即噪音,在笔者的问题“你认为影响阅读的因素有哪些”中得到的回答中,30%的留守儿童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过多导致没有时间阅读,24%的留守儿童认为课外书太少,14%的留守儿童认为农活家务太多。其余则是因为没有兴趣、家长老师不支持等,所占比例较小。

(2)图书获取渠道狭窄,阅读需求不能满足

针对“你获得图书的渠道”这一问题,留守儿童的图书主要来源以父母家人居多(27%),其次同学互借(26%)、学校图书馆(23%)、老师提供(6%),而其他文化设施的来源如文化书屋(2%)、公共图书馆(5%)等都占比较低。

笔者发现,囿于家长的教育水平和经济能力,能提供给孩子的书籍非常少。同学之间的情况是相似的,所以互借图书虽扩大了来源,但总量上是很少的。笔者在采访中得知,学校图书馆的藏书比较老旧,更新慢,并且每周开馆时间非常短。留守儿童获取图书最主要的渠道所能得到的图书其实是非常少的,阅读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3)缺乏阅读指导,影响阅读效果

针对问题“陪伴留守儿童一起阅读的角色”的调查显示:独自一人看书的占56%,和同学、朋友一起看书的占34%,由父母陪伴的只有5%,隔代或间接亲属陪伴阅读的占3%,由老师和图书馆管理员陪伴阅读的比例都是1%。因此,留守儿童在阅读时多数情况下独自一人或与同龄人一起,缺少成年人引导。同时,调研还发现,农村师资力量薄弱,老师一人身兼数职,无暇分身来关注儿童的阅读。只有11%的老师在回答笔者设置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阅读”时给出了具体答案,而89%的老师只是泛泛而谈,究其原因,除没有剩余精力关注儿童阅读外,教师本身素质的局限使得他们也难以给予学生阅读指导。家长方面,看护留守儿童的祖辈文化水平低下,难以给予帮助。

四、建议

留守儿童是一个数量极为庞大且极需关爱的群体。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曾出台多项措施,为他们献爱心、送温暖。其中针对阅读的活动有建设留守儿童阅读空间等,然而,使这些关爱服务形成体系,使之科学化、长效化、实效化还需要长期探索。⑦但在目前阶段,我们不能忽略留守儿童的生长和发展。在笔者看来,目前最切实可行的是建立以学校为核心的促进留守儿童阅读的机制。论及缘由,除去上述政府和社会的帮扶都处于不断探索阶段,难成体系,不具有连续性之外,更贴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也在阅读方面所能给予的帮助还太少。所以,目前有能力连续帮助留守儿童的对象,学校是最优解。

(一)转变思维:注重阅读的素质提升作用

首先,学校必须从思维上改变阅读功利化的现状。学校除了看到阅读对成绩的提高作用,更要重视阅读对提升素质的作用,制定一系列促进留守儿童阅读的改进措施。同时,学校也应与家长沟通好,让家长认识到阅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作用,开拓家长思维,从而推动家长从精神上和物质上支持留守儿童的阅读。

(二)具体举措

1.让阅读反馈可以量化,提升儿童积极性

功利化的阅读目的让留守儿童丧失了单纯享受阅读的乐趣,难以从中全面提升素质。要从根本上转变儿童思维,提升其阅读积极性,就必须让他们从阅读中获得的素质提升得到反馈渠道,而不是仅仅体现在成绩上。对此,学校可以定期举办一些活动,如朗读活动、演讲活动等,让他们从课外阅读中所提高的素质在参与活动的同时得到彰显。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阅读的积极性和热情。

2.促进“两定”阅读:定期、定形

为改善无书可读的现状,学校应尽可能提高留守儿童与书籍接触的可能性,如定期开放图书室,在学生中做好推广等。而定形则是把阅读以一定的形式固定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成为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比如在每个班级开辟图书角,放置适合各自年级阅读的图书,让阅读在他们的意识里成为一种固定符号。

3.丰富阅读指导

针对留守儿童缺乏阅读指导的问题,学校可以开设阅读课程。阅读指导的内容可包括“图书馆如何利用”等,引导留守儿童自主阅读。同时,面对留守儿童参差不齐的学习程度和各年级的文化水平,教师应做好图书推荐工作,减少阅读障碍。教师还应对留守儿童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如运用精读、泛读的方法,指导他们读写结合,使用工具书等。⑧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阅读互助小组,让留守儿童互相解决问题。

4.做好中间人:学会利用社会资源

在社会上有很多爱心资源苦于没有途径而难以实现其价值。而对留守儿童来说,学校应该承担起对接的责任,引进社会爱心资源,形成体系,这样也可以减少学校本身的负担。学校应指派相关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对接社会资源,如与大学生志愿者、爱心社会人士等合作,形成长效机制,丰富留守儿童可读的书籍,增加阅读辅导等。

注释:

①全国妇联课题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R].2013.

②建立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N].中国青年报,2016-02-15.

③朱羿.学者:乡村留守儿童阅读缺失令人担忧[DB/ OL].中国社会科学网,http://www.cssn.cn/gd/gd_rwxb/ gd_zxjl_1680/201508/t20150803_2104793.shtml.2015-08-03.

④段成荣,周福林.留守儿童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 2006(3).

⑤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课题组.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主要发现[R].出版参考,2016(5).

⑥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M].孙庚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⑦黄建伟.留守儿童,拿什么关爱你?[N].中国教育报, 2015-05-19.

⑧周坚宇.关于图书馆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阅读指导的思考[J].图书馆建设,2013(12).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本文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610357069)国家级结项论文。

猜你喜欢

图书笔者儿童
老师,别走……
图书推荐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班里有个图书角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性能相差达32%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