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大名助》看我国社交服务类节目的发展趋向
2017-04-12杨晓
□杨晓
从《四大名助》看我国社交服务类节目的发展趋向
□杨晓
我国社交服务类电视节目是在电视的娱乐和服务功能不断被发现的大趋势下产生并得以发展的。《四大名助》是我国社交服务类电视节目在新时期的探索,本文从这档节目出发,分析其创新点,同时反思其不足,从而展望新时期社交服务类电视节目发展的大趋势。
《四大名助》;创新;反思;展望
社交指社会上人与人的交际往来,是人们运用一定的方式(工具)传递信息、交流思想以达到某种目的的各项社会活动。服务即为社会或他人利益办事。社交服务类电视节目就是基于以上两个概念的融合,顺应时代的发展而产生的。过去,电视的功能更多地集中在宣传和教育这两个方面,随着近几年观念的转变,电视从过去的重视教化功能开始向兼顾娱乐和实用功能转变,如今的社交服务类节目逐渐被重视与强化。东方卫视的《四大名助》是新时期我国社交服务类电视节目探索的典型。
一、节目概况
(一)节目主持人情况
由孟非跨平台主持的国内首档爆笑减压节目《四大名助》于2016年1月7日在东方卫视开播,总共播出四季,取得了不错的收视率。除孟非作为主持人外,另外三名主持人中,尉迟琳嘉、谢依霖两人相对比较固定,另外一名主持人则不是每期固定的,第一季是王祖蓝等人,第二、第三季是姜振宇。开播前节目组称“首发名助”,这和“非诚合伙人”机制很类似,嘉宾们一开始是以“实习名助”身份参加,能否转正还要观众说了算。但是这档电视节目邀请不固定的名助一开始是考虑到明星的效应,明星的经历或者其解决烦恼的能力等是比较弱化的。在第二、第三季,考虑到该节目更加倾向于情感调节,所以加入心理分析专家姜振宇,同时也考虑到其颜值。
(二)节目环节设定
《四大名助》节目开始是主持人以一种夸张恶搞的方式演绎阅读苦恼者的来信,然后请出苦恼者,苦恼者出场介绍自己并诉说自己的苦恼。接下来是在主持人的把控下,让苦恼者和苦恼制造者进行对话交锋。在交锋的过程中,主持人和心理专家看出问题的全貌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由现场观众投票决定苦恼者的苦恼是否成立,投票投出苦恼王,由苦恼制造者发表“获奖感言”,并作出改变的姿态。苦恼不成立,双方都要表态。
(三)观众定位
该节目观众的定位是80后、90后群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苦恼,他们需要以自己的方式排遣这些苦恼,需要寻找共鸣,《四大名助》正好满足以上诉求。正如孟非所言:“我们不解决烦恼,只是烦恼的搬运工,烦恼和快乐都需要找人倾诉,在呈现的过程中就完成了意义。”
二、节目的创新探索
深入研究《四大名助》,可以发现其在节目的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很多的创新点。比如主持人的明星化、节目形式新奇、呈现方式的舒适性、苦恼者的“奇观性”、与观众互动方式新颖等。这些创新点都能在电视娱乐节目娱乐性的元素中找到依据。朱礼清先生把电视娱乐节目的娱乐性元素分析归纳为奇观、故事、游戏、明星、谐趣、仪式、互动、包装。①通过分析《四大名助》节目的整体环节及表现形式,可以发现它确实有一些明显的创新点。
(一)特色化的主持人
这档电视节目由明星主持人孟非主持,他在这档节目中主要负责掌控整个局面。孟非因主持《南京零距离》而成名,还曾主持江苏卫视的《绝对唱响》《名师高徒》等重要电视节目。特别是孟非主持的《非诚勿扰》使他有了“国民月老”的称号。他的主持风格个性鲜明,已经具有较高的人气。另外两个常驻主持人同样是明星,他们是谢依霖和尉迟琳嘉。在以往的综艺节目中,“Hold住”姐谢依霖“放得开、敢说、能说”的主持特色受到广大年轻观众的喜爱。在《小时代》系列电影中,谢依霖也有比较突出的表现,因此集聚了更高的人气。尉迟琳嘉在央视《挑战主持人》中取得了九连冠,并在其他电视节目中有着不错的表现。他们主要负责读信,重新夸张演绎苦恼者的苦恼,让苦恼者和苦恼制造者之间的问题得以更加生动地呈现。这种夸张的表演形式不仅增添了节目的看点,而且增强了节目的娱乐性。②最后是心理咨询专家姜振宇,他负责分析苦恼者和苦恼制造者的心理。
(二)节目形式新颖
《四大名助》可以使苦恼量化,由观众投票决定苦恼是否成立,主持人、嘉宾也和现场的观众即时地互动。节目以一种戏谑调侃的方式,让苦恼者和苦恼制造者进行交锋,让他们的问题更加清楚地显现。互动、谐趣这两个元素很自然地融入到节目的各个环节中。
(三)呈现环境的舒适性
《四大名助》中,主持人和嘉宾都是席地而坐,在拉近与观众的距离的同时,也拉近了苦恼者与主持人之间的距离,营造了一种轻松舒适的谈话环境。
(四)苦恼者的“奇观性”
奇观是指奇特的、奇异的景象或者罕见的事情。③好奇心是观众与生俱来的一种心理能力,新奇的事物于他们而言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奇观也顺利成为一档电视娱乐节目的重要元素。《四大名助》中,有人控诉自己的哥儿们抠门省马桶水,每天憋尿到单位解决;老公为了睡觉,让临产老婆忍着先别生,等等。
三、对节目不足之处的反思
《四大名助》开播以来,研究者多看到其突出的创新点,从前人的研究成果来看,多数人对其持肯定态度;但是也要正确地、辩证地看待这档电视节目。虽然该档电视节目的创新点较多,比如纳入了很多电视娱乐节目的元素,这些元素能够让其有不错的收视率,但是它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苦恼者选择的刻意性、极端性(如抠门哥、整容女等)、过分娱乐化、问题解决环节仓促等。
(一)苦恼者选择的刻意性、极端性
苦恼者的“奇观性”这点虽然对收视率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由于苦恼者的选择过分极端化,节目的内容会逐渐偏离社交服务类电视节目贴近人民、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初衷,难以让观众的有共鸣。比如有两期节目出现了两个“抠门哥”这样的奇葩嘉宾(也是苦恼的来源者),其中一个“抠门哥”为了节省马桶水,每天憋尿到单位解决。另一个“抠门哥”去外边请客吃饭都只吃“霸王餐”,看电影都是秒杀的。现实生活中这样极端的人是非常少见的,观众看这样的节目时,只会把类似“抠门哥”这样极端的人当成奇葩来看,久而久之观众会感到审美疲劳。
(二)过分娱乐化
《四大名助》虽然是一档社交服务类节目,重在服务,帮助苦恼者解决苦恼,但其也不可避免地杂糅了很多情感因素,比如亲情、爱情、友情等。苦恼者的苦恼也多是情感的困惑,不论是与亲人、爱人间的关系,还是与同事、朋友间的关系,这些必然需要考虑与观众的情感共鸣,然而过分的娱乐化必然导致其教益性差和与观众的共鸣性差。
(三)问题解决环节仓促、被弱化
节目中,由观众投票决定苦恼能否成立后,苦恼者表明诉求,苦恼制造者表达自己改良的意愿,结尾仓促。同时,现场心理专家的分析点评比较单薄,有一家之言之嫌。
四、展望:游戏化、环节融合的趋势
在高收视率指挥棒的指导下,我国社交服务类电视节目虽取得较大发展,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一是节目形式比较单一,同质化严重。比如相亲类电视节目、东方卫视的《中国式相亲》开播以来制造了很多话题,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收视率不错。随后其他电视台也开始对其进行模仿,比如湖南卫视的《为你而来》等。二是节目内容庸俗化,价值导向歪曲。相亲节目进入3.0时代的代表《中国式相亲》,主打有中国特色的相亲,但扭曲的价值观依然存在,比如第一期的一号张禄家庭,二姨对媳妇的要求就是干活;二号赵浩然家庭,妈妈是营养师,称不要手冰凉的女孩,因为手凉的女孩宫寒,生的小孩不健康,等等。这些极端的价值取向都远离节目的初衷。在节目形态融合的大趋势下,社交服务类电视节目也在不断探索自己新的出路。《四大名助》虽然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它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创新和升级。
通过研究《四大名助》,不仅可以给其他生活服务类节目提供一些思路,同时还可以透视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发展趋势。
(一)游戏化、模式化的必然要求
这也是电视节目娱乐性的要求,游戏化也是娱乐化的一个重要表现。罗兰·巴特的游戏理论认为,读者玩弄文本,就像一个人在玩游戏。在文本中和在游戏中一样有规则,为的是建立一个能享有自由和自我控制的空间,读者可以体验到自由和控制的双重快乐。④简而言之,就是让观众更多地参与到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不仅让他们参与到意义的解读环节,还要让他们参与到意义的生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观众能够获得更多、更大的快乐,而能够让受众获得快乐也是以受众为中心的一个要求。
《四大名助》游戏化的表现主要体现在观众投票决定苦恼者诉说的苦恼是否成立,引入一种苦恼者和苦恼制造者之间PK的模式,人为预设一个二元对立的情景,让现场观众成为苦恼是否成立的裁判。这种模式借鉴了网络综艺节目《奇葩说》的跑票制模式,让观众裁定谁输谁赢。这样的游戏模式充分调动了受众参与的积极性。
模式化是一档电视节目成熟的重要表现,模式化确实有其不可忽视的先进性,它是一档电视节目的标签,在赢得一批固定观众的同时,也使节目在制作和传播方面更加有章可循。然而模式化也不全是优点,在观众更加多元且善变的情况下,观众会更容易出现审美疲劳,进而使一种节目形式的生命周期变得更加短暂,不利于一个电视节目的持续发展。在模式化大的框架之下进行节目形式的创新,不时改变节目的呈现方式,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节目环节融合的必然趋向
无论是对于电视节目还是对于如今时代背景下的网络综艺节目而言,节目形态的融合都是一种大的趋势。《四大名助》尝试的是电视节目环节的融合,它属于节目形态的融合,这也是节目形态融合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指一档新的电视节目把其他一档或者更多档电视节目较好的环节,融入或者创新后加入到新的节目中。
《四大名助》这档电视节目在创新基础上融入了《奇葩说》的跑票制,让观众裁定谁输谁赢。《奇葩说》先抛出一个话题,让现场观众预先投票确定正反方的投票数,在辩手辩论的过程中,投票机制不关闭,由跑票的多少确定输赢。《四大名助》对跑票制加以改进,固定投票总量,规定一个标准(即一定的票数),达到标准即苦恼成立。现场每个观众都有赞同与不赞同(二元对立)苦恼成立的权力。《四大名助》还借鉴了天津卫视情感服务类电视节目《爱情保卫战》双方激烈交锋争辩的环节。《爱情保卫战》在短片简短介绍完双方的情感困惑后,请出嘉宾,并在主持人的引导和把控下,让双方陈述,交锋各自的困惑,使问题全面显现。《四大名助》引入这种机制并加以创新,《爱情保卫战》的语言风格是严肃认真的,《四大名助》更多的是通过戏谑的方式进行爆料,谈话的气氛也是轻松愉快的。
五、结语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节目正在朝着受众中心的方向大步迈进。传统的电视媒体虽然正在面对着受众老龄化等方面的挑战,但是它们正在进行积极的探索,社交服务类电视节目产生发展以及今天的创新探索都是重要的表现,这些积极的探索也体现了电视节目娱乐和服务于观众的要求。在这过程中要注意多思考,把握一定的规律,才能避免走弯路。
注释:
①③朱礼庆.娱乐的本性[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3:93.
②王世男.社交生活服务类电视节目的创新发展探讨——以《四大名助》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6(19).
④[美]约翰·菲斯克.电视文化[M].祁阿红,张鲲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333.
(作者系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