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语言的任意性与象似性

2017-04-12孙嘉瑜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8期
关键词:索绪尔语言学家能指

孙嘉瑜

摘要: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一直是语言学家研究的焦点,对于语言的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定义及其之间的关系受到各个语言学家的关注。 本文将对此两种观点进行分析。

中图分类号:H0

一、索绪尔语言符号任意性(arbitrariness)的内涵

1. 语言的任意性的定义

索绪尔(1916: 67) 曾经指出:“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 ...语言符号是任意的。”他认为所指和能指不是指事物和名称, 而是概念和音响形象, 即现代语言学家一般认为的语义和语音两个层面。在作了定义之后, 他( 1916: 69) 又进一步解释说: “能指是没有理据的, 即对于实际上与它无任何自然联系的所指来说是任意的。”也就是说语音和语义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如汉语中用“gou”与它所指的对象“狗”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是任意的。此外, 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本身也是任意的。能指的任意性指的是不同的语言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来指代同一概念, 如: 汉语中的“天”, 在英语中叫“sky”, 在法语中叫“ciel”, 在德语中叫“Himmel”, 在西班牙语中叫“cielo”。这种不同的符号形式对应于同一内容的现象是无法解释的, 这些最初的符号能指一经产生便经久不衰, 保持了永远的不可论证性。因此语言中大部分词是无法论证的, 是没有理据的。所指的任意性表现在语言中概念不是一一对应这一现象上, 不同的语言对概念的划分不尽相同, 这种划分是没有理据的, 任意的。如: 英语可以用uncle表示汉语中的“叔叔”、“舅舅”等概念, 汉语中的“山”这一概念英语却同时可以用mountain和hill来表示。从这个意义上讲, 索绪尔的任意性是绝对的。

二、语言象似性( iconicity) 理论

1. 象似性理论

皮尔士对符号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根据他(Clarke, 1991: 63)对符号的分类, 符号可分为类象符(icon)、指示符(index)和抽象符(symbol)三种。类象符指符号与其对象有共同性质, 二者在某些方面有相似性, 如tick- tick代表钟表的声音, 因为它在听觉上类似钟表的声音。再如汉字中的日、月、山等象形字。指示符是指可以作为客体标记的符号, 它与其所指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或相关性。如水银柱的升降与温度高低间的关系。抽象符指的是那些能以直观的方式表示比较抽象的内容的符号, 它与其所指本无关系, 靠习俗约定建立起来的, 如语言符号。

三、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关系

通过对任意性原则及象似性理论的内涵可知, 首先, 就任意性问题, 索绪尔当初下定义时, 指的只是单个语言符号内部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 他所说的

任意性既不包括拟声词和感叹词, 也不包括复合词和派生词。因而, 他是从单个符号的角度而不是从符号组合的角度来论述任意性的, 而国内外一些语言学家恰恰是从这个角度来考察象似性, 并以此对任意性原则提出质疑甚至加以否定。

其次, 语言是由语音、词汇语法和语义三个层次构成的符号系统。从考察的层次看, 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性指的主要的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和语义这两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而语言学家所强调的象似性都是从形式和内容这两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来考察这一问题。也就是说, 主要从词法和句法两个层次间的关系来讨论

象似性。第三, 认知语言学家对象似性的研究主要是建立在Lakoff和Johnson体验哲学的基础上, 采取的是Peirce的三元符号模式, 考察作为整体的符号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关系。而索绪尔的理论采取的是二元符号模式, 他所说的任意性原则是针对语言系统内单个符号的能知和所指之间的关系而言的, 他所说的可论证性、相对有理据性等, 仍然局限在语言的封闭系统内, 并不涉及人类的认知, 也没有阐述语言符号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从他的整体语言观来看, 这也可能正是他要避免的。因而, 索绪尔所说的可论证性、有理据性, 与当今认知语言学家所说的象似性有本质上的区别( 朱长河, 2005) 。皮尔士的符号三分法不否认单个符号的任意性。他承认语言符号属于抽象符号, 是靠约定俗成建立起来的。但语言符号是一种抽象的音义结合系统, 它可以指称客体, 但不可能对客体进行毫不走样的复制。他对象似符的三种分类也不否定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这种符号是否具有象似性与索绪尔的任意性原则是否成立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王德春, 2001) 。另外, 索绪尔当初明白承认任意性有绝对和相对之分。他所说的相对性存在與复合词和派生词结构中的不同成分之间, 如英语中由自由词根组成的复合词blackboard、classroom等的形成是相对可以论证的, 以及派生词如satisfy、satisfaction、satisfactory、satisfied等是有一定理据, 可以论证的。索绪尔并没有否定这一点, 但其构成成分如blackboard中的black和board, classroom中的class和room以及派生词的词根却是不可论证的, 因而

是任意的。后来的语言学家主要从句法上探讨语言符号的象似性, 这种研究方法是完全可行的, 也是必要的, 它可以帮助人们从多层次、多角度来了解语言符号

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因而可以看作是索绪尔相对任意性理论的拓展和贡献, 而不是否定。

四、结论

通过对任意性原则及象似性理论的分析可知, 任意性是对单个符号内部的两个要素能指和所指( 语音与语义) 关系的描述, 象似性是对语言符号与语言符号

( 复合词、派生词) 之间关系或是语言符号与外部世界( 语言结构与概念结构) 的关系的描述。任意性和象似性共同作用于语言系统的不同层面上, 对符号组合来讲, 象似性是普遍存在的, 但就单个符号而言, 任意性是普遍的。象似性理论可以看作是对索绪尔任意性原则的补充和发展, 二者是对立统一的, 不能彼此否定。从宏观上讲, 从对任意性原则的强调到对象似性理论的关注是语言研究范式由结构主义向功能主义转变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沈家煊.句法的象似性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 (1).

【2】王德春.论语言单位的任意性和理据性———兼评王寅《论语言符号象似性》 [J].外国语, 2001, (5).

【3】 王寅.1999.论语言符号象似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 (5).

【4】 熊学亮.2003.语言学新解[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5】 许国璋.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88, (3).

【6】 赵艳芳2001.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索绪尔语言学家能指
言语行为对跨文化交际行为的影响
《解忧杂货店》中的后现代时间观
基于象似性的英语词汇学习
试论索绪尔语言思维观中客观世界的消解
皮尔士与索绪尔符号学异同辨析
The Roles of a Linguist
索绪尔语言学思想常在常新
语言与文字:艺术视野下的文字与图像关系研究之四
“任意性”是索绪尔语言学的必要前提吗
什么是“标准”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