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柔性管理在中职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
2017-04-12王小玲
王小玲
摘要:本文探究了柔性管理的内涵,阐述了在中职校学生管理中实施柔性管理的必要性,再结合现实,具体探讨了柔性管理在中职校学生管理过程中的运用,以具体的建议、措施为中职校学生管理实行柔性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柔性管理;中职校;学生管理
G717
当前,随着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党和政府非常重视职业教育,要求中职校要创新办学模式,以技能型、实用型为培养目标,在用人单位与学校之间加强“无缝对接”。当前中职校遇到很多挑战,比如过去主要是依靠制度约束的刚性管理,而且封闭式的办学模式传统单一,如今应向依靠激励的人文关怀的柔性管理转变,向着多层次的办学模式转变。在中职校的学生管理过程中,笔者认为应该提高管理效率,以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即大力实行柔性管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在实施柔性管理的过程中还面临着很多难题,需要更多的学者对该领域投入研究,为在中职校实行柔性管理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一、柔性管理的内涵
柔性管理是一种管理的方略,在本质上是对“稳定和变化”进行把控,属于现代管理学的范畴,是为了让组织意志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变成人们心目中的潜在说服力所采用的非强制方式,而这些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礎上实施的。对于中职校的学生管理而言,为了达到学校预期的管理目标,柔性管理就是让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变成中职校学生心目中的潜在自觉行为,自觉地接受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约束管理,而这些是在研究中职校学生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硬的工作方式,这些工作方式具有以下特征:
(一)具有激励的有效性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大家很熟悉,柔性管理之所以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高层次需要,是因为其更注重个体精神上的需要的满足,所以就显得更为有效。相对于凭借制度约束执行的传统刚性管理而言,柔性管理更具有独特的优势,主要是因为其方法重点采用引导、激励等。
(二)具有内在的驱动性
柔性管理主要是依据人内在的心理活动过程,激发内心深处潜在的力量、积极主动性和创造精神,而不是依赖权利和制度的约束力和影响力。一旦学生认同学校的规章制度甚至内化为其自觉认识,学校及教师的目标就可以自发地转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目标,自我约束力和内在驱动力就自然产生了。
(三)具有影响的持久性
要把外在的条文规定转变为人们内在的组织承诺,甚至最后形成个体的自觉行为,这种转变过程是需要时间去完成的。尽管有着各种因素的影响,短时间内难以协调学生目标与学校目标之间的差异,但是只要努力去执行,一旦协调一致,对学生的影响力就能变得持久而强大。
二、中职校学生管理实施柔性管理的必要性
(一)社会的发展及中职校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
社会已经发展到知识经济的时代,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伴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工业社会的那种标准化特点逐渐隐退甚至消失,而多元化和独特性特色正日益膨胀,由此引发了社会和个体的双重变革。首先,社会的人才需求模式转变,多层次、多元化的人才需求格局取代了以往的人才需求模式,而以往的人才需求模式是相对固定的,而且素质趋于同一。接着,个体的主体意识增强,变得注重全面发展,尤其是关注精神需求的满足。因此,在社会发展的引领下,客观上来说社会对柔性人才有需求,而主观上个体又有柔性化的自觉追求,于是引发了教育方式的变革,学生管理的模式也发生与之相应的转变,即转变为柔性管理。同时,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的办学思想指导下,中职校需要寻找“平衡点”以期实现用人单位与学校的“无缝对接”,这就需要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就业的需求和满足学生的学习这三者之间实现动态的平衡,加大力度实施柔性管理能有效促进学生就业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因而中职校的应对能力和办学效率也得以有效提高。
(二)和谐校园创建及中国教育梦实现的需要
目前的大背景是举国上下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筑中国梦,这不是一个空洞的目标,而应落实在日常工作实践中,因此中职校的最终目标和主要工作就是要创建和谐校园和实现中国教育梦。为达到此目的,就要从学生的主体需求出发,本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把满足人的发展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目的,也是作为构建和谐校园及实现中国教育梦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具体的教育实施过程中,关心、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要承认并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别,因材施教以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和期望,要把人的尊严、自由和幸福与终极价值联系起来,所以要努力探索柔性管理策略的实施方法以强化柔性管理这一理念,最终达到“个性化、人性化的管理”,这是和谐校园和中国教育梦的理想。
(三)“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贯彻需要
中职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差,组织性、纪律性也相对较差,对学校的规章制度有抵触情绪,又正值青春期,对教师的批评常有逆反心理,因此教师也往往不信任学生,因而遏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而且,学生来源组成复杂,可以这么说只要具备初中毕业生资格,只要其愿意,中职校的大门都向其敞开,因此这些中职生在学习目的、阅历经验、年龄等的各方面都差异巨大,为了适应多层次(不同学制)、多系统(不同专业)的需求,再加上这些中职生毕业时就业升学的不同需要,势必需要柔性化的教学生活管理,要相信依靠学生,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引导学生成长,促使其创新能力得以发展。
三、柔性管理在中职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
(一)加强与学生沟通交流,建立有效师生关系
认知情感对人的行为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通俗地说,柔性管理的本质就是充分挖掘情感用以凝聚人心。中职生处于情感很不稳定阶段,渴望被尊重和理解,在教育管理学生的过程中,要把学生放在中心位置上,及时地沟通交流以便掌握情况,充分挖掘其深层次的动力因素,以帮助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善于激发学生,帮助其树立积极向上、乐观通达的人生观。在班主任工作过程及平时教学管理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如何快速地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呢?有效的师生关系是关键。其中班主任是面临和解决问题最多的学生管理者,就班主任而言,首先要起榜样示范作用,通过其自身人格魅力和渊博专业的知识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这样学生自然能够因亲其师而信其道;其次,要对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出现的问题,理性平等地对待,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使得学生能够通过正当途径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以平等为基础必须贯穿其中,否则学生根本就不会信任教师。
(二)致力于创建和谐的班级文化和校园文化
班级体是学校的基本单位,对学生的管理也主要集中在班级层面上。为了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创建一个和谐的班级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要实现柔性管理也需要通过和谐班级文化来支撑。新的班集体产生之初,班主任应在新班级上多下功夫,趁新生的认知、情感、行为模式还未定形,“先下手为强”,率先在教室环境的布置上精心考虑,以实现班级环境的规范化和美化,其次精心挑选出一批精干负责任的班干部起带头示范作用,注重打造班级的軟实力,使学生的价值观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构建出一个和谐生动的班级文化。同时,不能忽视校园文化的建设,这是一个更为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是创建和谐校园的灵魂所在,是校园凝聚力形成的基础,主要从政治文化、道德文化、学术文化和文体活动上去着手,努力建设体现时代特征和校园特色的校园文化。
(三)刚柔并济,促进学生完成学业,全面发展
强调柔性管理,但并不意味与刚性管理是完全对立的,全盘否定刚性管理。两者只是不同的管理风格,两者可以互相补充和完善,以期达到刚柔并济。所以对中职校学生实施柔性管理,应先建立一套严格的可以制度化的管理基础,有着健全的规章制度,切实地保证每一个学生能有效地完成每一个阶段的学习目标,最终成为社会的适应人才。“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特色”是中职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所以,我们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要围绕职业能力的培养这一核心,大力加强学生的各种非专业能力的培养,不单纯是多拿几张技能证书、技能竞赛获奖、专业课成绩突出,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全方位地促进学生的非专业能力,尽可能地使其全面发展,以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中职校培养目标。
以人为本是柔性管理的核心,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在中职校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就是要实施柔性管理,从根本上说这不仅是社会经济和科技大发展的需要,更是培养新型人才和中职校自身成长的需要。在学生管理领域实施柔性管理,可以让中职校的办学达到增益加成的功效。因此我们应该把柔性管理的理念刻入骨髓,对柔性管理的新途径和新办法进行持之以恒的探索,在学生管理中不断总结、提炼、升华,从而创建出一个生动和谐的校园组织文化,最终提高中职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曾建新,万建军. 论组织的柔性及柔性管理的内涵[J]. 株洲工学院学报,2004,(5).
[2]华勇. 以柔性管理思维推进和谐校园建设[J]. 江苏教育研究,2008,(16).
[3]马青,邬志辉. 论理想的现代学校管理[J]. 当代教育科学,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