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手机APP 数据分析下的“长方体(二)”单元练习课的教学思考

2017-04-12楼娇英张秀秀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正方体正确率长方体

□ 楼娇英 张秀秀

智能手机APP 数据分析下的“长方体(二)”单元练习课的教学思考

□ 楼娇英 张秀秀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分析也应运而生。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借助相关手机APP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多方位的研究,以“长方体(二)”单元练习课为例,提出了一些基于大数据分析下的数学单元练习课教学的策略。

数据分析 单元练习课 思考

单元练习课是针对一个单元所有知识点开展的练习,其知识含量较大,涉及面也较广,要想在40分钟内将所有内容面面俱到地开展练习,显然教学过程只能蜻蜓点水,教学效果低下。因此,找准单元学习的核心,根据学情来确定合理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就变得尤为重要。

如何能快速定位单元学习的核心?一些相关手机APP作为一种教学载体,能实现为“学为中心”的教学提供有效的学习平台,为教师开展“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提供真实有效的教学资源。

一、课前借助APP数据,为学情分析引路

辅助教学所用的APP如果提供的教材有人教版、西师大版、冀教版、沪教版、青岛版、北师大版等多个版本,不仅能快速找到单元练习的立足点,而且能高效地实现教学整合。下面以图形与几何知识板块的“长方体”为例,进行分析。

(一)各版教材,内容编排不同

人教版、北师大版、冀教版这三个版本的“长方体”知识都在五年级学习,但单元教学内容编排不同。人教版将知识内容都编排在一个单元内,而北师大版、冀教版分为两个单元学习。同样的学习内容不一样的学习编排,这就使相应的APP要针对每节课内容录入相应的练习,从而使它就拥有海量的题库,这样,也给教师提供丰富的教材资源。

表1

(二)同一单元知识点,掌握程度不同

通过对比发现,同一道题目,全国平均正确率却不同,人教版全国正确率67%,北师大版全国正确率50%。这与教材编排、教学的内容有密切的关联。显然,这样拥有多个版本教材资源的APP更有利于让教师看到版本与版本之间、知识与知识之间、习题与习题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实现最大化的“资源整合”,提升教学效益。

这样的网络资源,不仅方便查找学习资源,有利于教师分析各版本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为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提供了依据;而且也能快速聚焦单元练习的课堂核心,确定单元练习课的教学方案。

二、课中找准课堂核心,为教学指引方向

新授课关注知识的建构过程,突出教学重点;而单元练习课却更关注学生思维的提升,突破教学难点。如北师大版“长方体(二)”这个单元,教学内容包括体积和容积、体积单位、长方体的体积、体积单位的换算、有趣的测量等,单元练习前通过相关APP载体进行教学前测,我们从实验班“学情报告”中获取了教学前测的平均正确率(如下表)。

平均正确率教学前测体积和容积体积单位长方体体积体积单位换算有趣的测量70% 60%65% 70% 40%

从数据分析中发现,“有趣的测量”前测平均正确率只有40%,掌握情况明显低于其他四个教学内容,这一课的知识点成为整个单元的学习难点。因此,这个单元的练习课我们把“有趣的测量”独立安排了一节练习课,练习中应该细化教学,以期达到知识点的理解与巩固;其他四节课的学生掌握情况属于中上水平,把它们整合成一节课,在掌握双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上发展学生的思维。

学生学习的难点,一般体现在学生认知障碍和题型变化上,单元练习课的难点主要是题型的变化。在教学设计时,通过题型的变化,在引导学生掌握解题策略的同时,突破知识的难点,提升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如“长方体(二)”单元练习设计的核心内容:

1.已知水面高度,求不规则图形的体积。

一个正方体容器棱长4分米,向容器中放入一块石头,这时水面上升0.5分米,石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2.已知不规则图形的体积,求上升水面的高度。

一个正方体容器棱长4分米,向容器中放入一块体积是4立方分米的石头,这时水面上升是多少分米?

3.已知不规则图形的体积,求原来水面的高度。

一个正方体容器棱长4分米,先向容器中倒入一些水,再放入一块体积是4立方分米的石头,这时容器中的水刚好满了,请问原来水面是多少分米?

4.已知不规则图形的体积,求倒入水的体积。

一个正方体容器棱长4分米,先向容器中倒入一些水,再放入一块体积是4立方分米的石头,这时容器中的水刚好一半,请问倒入多少升水?

5.已知不规则图形的体积,求石头的体积。

一个正方体容器棱长2分米,先向容器中倒入5升水,再放入一块石头,这时容器中的水深15厘米,石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本节课是利用等积变换,通过设计一组聚焦思维的“题组”,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探索、合作交流等数学学习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真正的锻炼,学习能力得到真正的提升。这样把相关知识重新整合,逐步形成知识网络,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有梯度的习题训练,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升。

三、课后整合习题设置,为优化练习提供路径

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大部分的学生对其理解往往只停留在表面上而没有去深挖它的内涵。我们在设计练习时,可以把比较枯燥的数学学习内容系统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活动,学生也能较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识的内涵和外延。APP的运用,教师深深地感受到数学化的便利,更新了教师教学的理念,构建了数据分析的观念。

通过相关APP的数据,不仅能很快定位单元知识的难点,而且也找准课时的难点。从“有趣的测量”图中可以看出,此题全国平均正确率只有16%,而本班教学前测平均正确率更少,只有6%。结合数据,并从相关APP查阅每个学生解题的答案。综合分析,新课教学有一部分学生已经突破这个难点,但大多数学生还未真正掌握,不能快速、正确解答。如果APP能随时查阅每个学生解题的时间、答案、正确率,就可以帮助教师进行个性化教学,教师也不需要重复劳动,不仅能定量把握单元知识的难易度,合理确定内容、课时,而且能在丰富的题库中整合资源,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

练习课后,教师从各版本教材的相关教学内容中送取全国平均正确率高于40%的题目,设置为作业A;把这些作业“提高难度”,设置为作业B;从各版本教材中提取全国平均正确率低于40%的题目,通过“同类替换”设置为作业C。通过A、B、C三个层次的作业设置,进行分层练习,以期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提升。但对于完成作业的每个学生来说,教师都及时地给予表扬,以提高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样一节基于相关APP基础上的单元练习课,无论从知识层面还是学生层面,更能凸显其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好地发挥练习课的功能,真正实现“以学定教”的教育本质。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运用信息技术记载和积累的学生学习数据将不断增多,在大数据环境下,围绕学生个性发展进行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力求为每一位学习者提供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服务。

[1]汪晓东,张晨婧仔.“翻转课堂”在大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8).

[2]姜强,赵蔚,王朋娇,王丽萍.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自适应在线学习分析模型及实现[J].中国电化教育,2015,(1):85-92.

[3]徐鹏,王以宁,刘艳华,张海.大数据视角分析学习变革——美国《通过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促进教与学》报告解读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6):11-17.

(浙江省衢州市巨化第一小学 324000)

猜你喜欢

正方体正确率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给正方体涂色
拆拼长方体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门诊分诊服务态度与正确率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多少个小正方体
数小正方体
拼正方体
抓不变量巧解题
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