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使作文深刻

2017-04-12黄灵芝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4期
关键词:以小见大深刻

黄灵芝

摘要:如何使作文深刻,教师可以教学生通过以小见大的方面来显示事物的本质和探因果的方面来写出事物中的道理,从而要自己的文章深刻有自己的亮点,来夺取语文考试的半壁江山。

关键词:深刻,以小见大,探因果

中图分类号:G633.3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发展等级包括了: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对于学生来说,我觉得深刻更容易让学生入手。所谓深刻,就是我们在写人、记事或者认识问题的过程充分展示人物的性格、品质,揭示事物的本质意义和认识问题的本质。而且高考作文的深刻具体的要求体现在:透过表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启发。所以如何让学生能够把作文写深刻,是教师作文教学的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那为什么学生从深刻入手比较容易呢?因为高考作文是对考生思想素质、认识素质、思维素质和表达素质的综合考查。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是越来越重视考查“理性和分析能力”, 例如2015年全国卷的语文作文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学生就事论事,那么学生要想取得高分就只能把文章写得深刻,才能让自己的作文分数达到高分。进一步体现了深刻这一要求。而且对于语文素质比较薄弱的学生,深刻这一等级更能够成为学生作文的亮点。所以教师在作文发展等级的深刻这一方面着手,让学生得语文考试的半壁江山。那么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如何让学生的作文主题深刻呢?如何教会学生选择让文章深刻的素材呢?虽然让文章主题深刻的方法很多。但是对于普遍的学生来说,哪些方法更容易让他们入手呢?学生怎样才能够真正做到摒弃浮华空泛,崇尚深刻透彻呢?我觉得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以下的方法使自己的文章深刻:

一:以小见大,因事显本质

“以小见大”就是“窥见一斑而知全豹”“一叶知秋”。有的是把典型的小事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上去思考,然后学生可以通过写一个人的变化或者一个家庭的变化或者一件小事情的苗头,然后层层剥笋,去挖掘这些小事的本质原因,然后让作文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具有深刻现实意义,让学生的作文耳目一新。而且学生的作文从一些的小的事情上入手,他们更加能够熟悉和掌握,而且小事情角度小,他们进行议论更能够使他们作文的举例论证不会偏离作文的主旨,使主题更深刻。

从一个人的变化,一个家庭的变化认识到社会的变化进行论述,层层挖掘这些小事情的深层本质。行文中以问引论,追根求源,把隐藏在事物内部的本质揭示出来。但是学生在平时的写作经常误以为一定要写一些很大的事情才能够让自己的观点得到评委的认同所以无限的夸大事情,那么反而成为了这篇作文的败笔。例如:高中的学生经常会通过写在一个月黑风高狂风暴雨的晚上,我生病了,爸爸或者妈妈背我去看病,这一事情来表现父母对他们的爱。然而这样写一点都不能够真实地体现出父母的爱,不能够给人真情实感,不能够打动评委。这会成为学生作文的败笔,作文低分的原因。如果学生能够在平常的一些小事写起,那么更加能够体现真情实感。例如09年的福建高考满分作文《这也是一种爱》中儿子考试失水准了回到家后,父子在吃饭的情景,儿子的担心父亲的责骂,但又期盼父亲的关心,但是父亲并没有说什么而只是说了一句:“你想些什么?我明天去买。”这简单一句话,却包含着无限的父爱。这篇高考满分作文写的都是平常生活中的小小的事情,却是得到了评委的好评。

所以教师在平常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扑捉生活中的小事去挖掘它的本质,使自己的文章既能够有真情实感,又能够让自己的文章深刻,成为自己文章的亮点,从而得到评委的好评。总之学生只需要下一番“寻常中显本质、微尘众见大干”的功夫,就会取得语文的半壁江山。

二:探因果,寫事例显道理

写议论文,少不了论据,而且在这个如此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随便举一个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那么无疑与儿戏一般,而且学生经常是“材料+结果”的形式来论证观点,或者学生只是把几个论据堆砌起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样写可以吗?这样用材料有没有论证效果呢?显然这些文章缺少的是使文章深刻的说理透彻的重要一环,没有什么论证的效果。那么这些的文章按照高考的评分标准只能够是属于二类文。然而高考中这种运用事例论证的作文在高考中比比皆是,这样严重影响语文得分。教师在平常教学中应该怎样教会学生通过这些纷繁复杂的事例去表现这些事例中的道理,然后让自己的文章深刻呢?

我觉得在时间紧迫的考场上,学生通过探因果的方法去挖掘事例的事例中的道理是最适合普遍学生的。那么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上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意识,有了分析意识后就要让学生学会抓住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的原因,从而有力去挖掘这些现象中所蕴含的道理,让自己的文章深刻透彻。那是因为世间万物都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这种因果关系是事物产生和发展的最本质的关系。所以,学生在分析和认识事例过程中,找到了这些事例中的因果关系,那么就能够反映出其中的道理,就有了反映事物本质的发言权,从而有力证明了自己的观点,作文就具有了深刻这一亮点,从而吸引评委的眼球,取得作文的高分。例如:《磨难,能历练了人生》中,原文:“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这篇文章是把材料堆彻起来,然后“材料+结果”,没有对事例材料进行分析,不能够有力证明“磨难,能历练人生”这一观点,只是把这篇作文作文二类文进行评改,那么学生就会在作文这一块失去很多分。如果学生把则材料修改为:有时候磨难,恰恰能够历练人生,绽放光彩。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压打,顽强抗拒厄运,经受住了磨难,历练了人生,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经受住了磨难,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历练了人生,才成为一代“史圣”。同是举一样的例子,但是修改后的表述却能够深刻透彻把“磨难,能历练了人生”这一观点有力证明了。那是因为将这些例子不断探求例子中因果关系,从而挖掘出例子中蕴含的道理即学生所需证明的观点。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师中应该要让学生有剖析事例的意识,然后层层挖掘事例中的因果,让作文中所举的事例深刻透彻证明自己的观点。

生活中给我们的事例很多,有非凡的,有平凡的,那么在这些纷繁复杂的事例中,我们应该学会摒弃浮华空泛,崇尚深刻,选择那些能够深刻表现自己真情实感的事例,学会从这些事例中深刻体现自己的所要证明的观点,让自己的作文深刻,有亮点。无论是以小见大的方法,还是探因果的方法,我们只需在紧迫的考试时间中学会怎样让自己的文章深刻,夺取语文试卷中的半壁江山,成为语文考试的胜利者。

猜你喜欢

以小见大深刻
往事并不如烟
赤峰山金红岭有色矿业宣传思想工作“以小见大”浅析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一片树叶启情思
浅谈作文立意
网络思维:超越“深刻”的“浅薄”
语言品析,让生本对话走向深刻
如何恰当合理地以技巧升华情感
论中国尚简的文化艺术传统
数学概念的教学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