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2017-04-12罗英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4期
关键词:贝多芬创设情境

罗英

中图分类号:G633.3

情境教学,旨在教学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教学效益。

情境教学不是现代教育的产物,也不是从国外引进的“洋 玩意儿”,它是我国源远流长的教学长河中的一个教育魂宝。 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诲人不倦,循循然善诱人,强调“启发”教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愤悱”之机就是一种教学情境,在这种情境中去启发学生, 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明确指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人的感官即是知识 的入口处,也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有利于抽象知识的具体化,增进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活动成为自觉的活动, 使学习能在某种感情的驱使下顺利进行,促成学生“乐于学 习”。而这一切,则需要我们教师在备课时精心构思,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下面,我们就“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作一点探究。

一、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随着新教材改革浪潮的来临,语文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 观,即: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广,学生虽年少,生活阅历也不丰富,但他们对社会生活都有所认识,有所了解,对生活充满着渴望,同时也从学校、社会、家庭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写的生 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增进对文章的理解。

例如:学习《童趣》一文时,先让同学们闭上眼睛听一首歌:“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听了这首歌,同学们肯定会想到充满欢笑、无忧无虑的童年,然后请 同学把自己童年的快乐讲出来与大家一块分享。最后, 师总结:每个人在自己的童年都会获得一份礼物,那就是童年给我们的感受、启示,清代文学家沈复在这篇“童趣“里为我 们讲述了充满趣味的童年时光,尤其是那份“物外之趣”更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这样,联系生活创设教学情境,把课文所写的生活与学生贴近了,唤起学生的感情共鸣,激发学生自觉学习,也为本单元的写作训练——童年趣事,积累了素材。

二、运用食物演示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一条规律。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既能帮助学生明白事理,也能增进学生的实践体验,有利于语言表达。

例如:在教读冰心女士的《小橘灯》时,导入新课:生活 中,我们见过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灯,今年我带来一盏“小 橘灯”,它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呢(展示小橘灯)?

当分析“我”和小姑娘第二次见面的有关文字时,提问:“谁来说说小橘灯的制作过程? ”并当场请几个同学做“灯”,当然,心灵手巧的同学将先完成,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进行细致描写?答案不言面喻,意在突出小姑娘的聪明能干。

这样,通过食物演示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新颖、独特,

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

三、借助图画再现情境

有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语文教学中,若能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例如:在教读周敦顾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 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厌” 时,我利用投影仪,展示自制的“莲花图”,在学生仔细观赏中,师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品味其“君子”风度,从 而理解作者托物言志的情怀。

又如:教读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故事情节的复述,当学生口头复述 后,教师进行了小结时,则可将大致情节变成一幅图画,既直 观形象,又可让学生明白文章的写作意图:在人生道路上,不 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一 个地认真地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图如下)

古人云:教无定法。只有我们在教改中大胆尝试,语文课上才会有活力。

四、播放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所以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把音乐语言与语文文字沟通起来,那将能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教读《音乐巨人贝多芬》。先简介贝多芬的生平及《命运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后,让学生聆听贝多芬的伟大乐章《命运交响曲》走进贝多芬的心灵,与这位巨人展开心灵的对话,再品味精妙的语句,从而明白,贝多芬不仅是一个音乐家,他是心的英雄。

五、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文中的“事”好像就是自己做的,文中的“话”好像就是自己说的。这样,对于教材内容能很快进行理解。在教学中,比较常见,也易于操作的, 莫过于“分角色朗读”,这样朗读,学生可以听到各种人物的不同声音,增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如:在学习节选自《资治通鉴》中的《孙权劝学》时,若恰当安排分角色朗读,再结合文意,则可让学生明白:孙权“钱学”时语重心长、谆谆教诲;鲁肃敬才、爱才,吕蒙在学有所成时,对鲁肃的指责中略带自豪的表情,跃然纸上,从而也让学生明白“开卷有益”的道理。

当然,除了分角色朗读外,还可根据课文内容,组织学生装扮成剧中人,在分角色朗讀的基础进行表演,但这对道具、学生素质等要求要高一些,也不易操作。

六、教学情境的优化

我们创设教学情境中, 涉及到各种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要求最优秀、提高教学效率,则需要从实际出发,灵活地、 综合地运用这些具体方法。既做到“花费少”,又要做到让学生“最大可能地提高”。据此,教学情境必须灵活、综合地运用。

总之,教学情境多种多样,而它最直接地体现了直观教学原理。它给教学创造一个氛围,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知、理解,运用所学知识,从形象的感知到抽象的理性的感情,缩短了认识的时间,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而在愉悦中完成教育学的双边合作和教书育人的统一。

猜你喜欢

贝多芬创设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贝多芬只有一个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没良心”的贝多芬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赏析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