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学生网络文化素养与综合素质提升路径

2017-04-12张秀敏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9期
关键词:网络文化文化素养综合能力

张秀敏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网络宣传、课程设置、图书馆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用以发现和纠正大学生的网络失范行为,以避免网络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对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方式、情感宣泄形式、文学素养水平等诸多方面造成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网络文化;大学生;文化素养;综合能力

此论文为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大学生网络文化与素质教育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GH11084。

G64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文化已经越来越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生事物的“敏感人群”, 网络文化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熏陶感染作用,成为塑造青年学子时代精神风貌的重要影响因素。然而我国网络文化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其生态系统尚不完善,规范的缺失、监管的疏漏使其处于失衡状态。网络中的有价信息和有害思想并存,对这些涉世未深、社会经历尚浅的青年孩子们的文化素养及综合能力都造成了一定地不利影响。

一、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负面影响

1.网络交际虚拟诱人,大学生深陷而不能自拔

网络中,社会真实空间的交往被电子网络虚拟空间的交往所取代。人们的身份是一串没有实际意义的字符,但这样表面的“安全感”很容易让大学生们敞开心扉,尽情倾诉现实中难以表达和抒发的情感。一方面,单纯的他们错误地以为:网络是轻松愉快的,网络中的“真心人”会安慰、陪伴和鼓励他。但这样的“情感”很脆弱,一旦“真心人”“消失”,他们就会陷入孤独和沉默,严重的甚至会抑郁。另一方面,由于网络交际中没有社会角色的义务,没有道德伦理的规范,也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政府管制和教师监督,他们可以对自己的言行不承担任何责任,因此容易出现攻击、戏弄和欺骗他人的现象。长此以往,对大学生的人格发育是非常不利的。

2.导致当代大学生面对面人际交往障碍

网络环境下,学生及师生之间的直接面对面交往的机会减少。由于网络文化的虚拟性特点,极易让大学生淹没于其中,减少与社会、家庭沟通的机会甚至不愿与老师、同学沟通,从而导致大学生人际关系日趋冷漠。甚至部分大学生离群索居、自我封闭,宁愿在虚拟化环境中体验虚幻情感。网络的虚拟性导致一些青年学子过度迷恋网络,他们长时间使用聊天工具、社交网站、博客等,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虚幻的网络世界,逃避现实,疏离近距离沟通,对周围人群冷漠,从而造成对现实社会的人际交往障碍。

3.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当代大学生乃当今社会人才的主力军,他们的身心健康不仅直接影响其能否成才和他们个人的发展而且影响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在大学阶段,大学生生理趋于成熟,性意识进一步发展、情绪情感日益丰富,而心理方面,也在慢慢向成熟、社会化方向转变。在网络世界中,信息量虽大,但是质量上良诱不齐,其中不乏消极的、反动的、颓废的、情色的、暴力的内容。网络游戏可创造出一个极其仿真的虚拟世界,网络游戏的特点,常表现在用仿真的模拟来满足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愿望。游戏者常常从这个虚拟世界中获得一种满足感、成就感,于是自制力不强的青年学子常常会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企图逃避现实的压力与痛苦,久而久之,不少学生上网成瘾导致学业荒废;另外,缺乏诚信和责任的网络爱情极易流于形式,伤害对方。这些信息的垃圾场不仅会使大学生扰乱作息、荒废学业,而且也会极大地危害大学生心理健康。

二、 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1.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思政教育功能,建设网络德育平台

互联网的兴起,带来了全球信息资源不可逆转的网络化发展趋势,为现代教育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可以通过校园网络形式开展。开辟网上德育阵地,开发家庭—学校互联平台,通过网络促进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学校与家庭的交往,实现家校互动、师生互动、亲子互动。变传统的口头说教为迅捷的精神沟通,增强德育教育的情境性,实效性。不仅为我们突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方法与工具,而且也为我们将先进的教育思想、方法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有效运用网络这一互动媒体,既可以完善校园网络管理体制,在网络环境下将“管理育人”与“服务育人”相结合,又可以引领大学生吸收健康的思想,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管理,以增强大学生校园网络文化的吸引力

完善校园网络管理既要构建和谐的校园网络,以保障大学生网络生活的健康场所,还要增强校园网络文化的趣味性和亲和力。一方面,学校要加强网络方面相关建设和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健全工作机制。学校应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和相互配合的基础上,校党委宣传部具体负责校园主网站建设与维护、网上舆论引导、网络信息监控、网络文化建设等工作,并对各二级网站的内容进行日常监督、协调、管理。另一方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始终贯穿“和谐”这一主线,通过校园网络开展具有不同主题的、内容健康、格调高尚、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3.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优势,提升大学生文化修养和水平

高校图书馆不仅只是一座物理性质的文献信息资源存储空间,一个安静的读书场所,更应该成为大学生情感交流与精神享受的心灵栖息地,成为大学生提高文化素养的重要阵地。各高校可充分利用图书馆优势,举办圖书展览、开辟宣传专栏、召开读者座谈会、开展书评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够转移大学生们投向网络的“目光”、充分使用纸质图书,而且还能了解如何搜索、查阅和使用网络文献和网络期刊资源。

4.充分利用网络新阵地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弘扬健康行为文化,探讨网络化背景下的学生行为规范

要利用网络新阵地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弘扬健康行为文化就必须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规范,首先,可以通过校园网络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和引导,并且在对其进行监控和引导时,应运用文明的网络伦理规范来引导和教育学生,从而使学生形成文明上网的气氛;其次,学校可以借助于先进的网络技术更好地管理班级事务和学生个人行为。总之,在互联网时代,要使大学有良好的校园文化,就必须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充分利用网络媒介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让文明上网成为大学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参考文献:

[1]鲁全信,杨绍安.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认同危机及其消解路径[J].学术交流,2014,(03).

[2]孙秀玲,孙熠.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研究[J].高校辅导员,2014,(05).

[3]张童童,田宁.网络文化对90后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探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2,(06).

猜你喜欢

网络文化文化素养综合能力
浅谈当代网络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
初中作文教学方法简析
网络文化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与对策
项目教学法在建设项目LCM课程实训中的创新应用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引领的路径探索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文化素养的提升
浅议网络文化视域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