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核心素养落地
2017-04-12管蔚琪
管蔚琪
摘要:顾丽娟老师是一位科研型的英语教师,她努力践行课堂教学“斯格模德第二线”,她开创的“可视化”学习方式带给学生自主学习第二线的成长。她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倡导“双线”理念,“基准线”和“升位线”双线交织运作,不断回望教育教学的起点,体察研究的落脚点,反思教育教学的原点,在实践研究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让核心素养落地。
关键词:双曲线;可视化;体验;开放;视觉;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2B-0016-03
在顾丽娟老师近20年的教学实践中,从埋头教学,到站在学科高点又扎根儿童本位,一路走来,她的课堂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努力践行开启课堂教学“斯格模德双曲线”,她的学生学习管理“以生为本”,凸显出“可视化”理念和学习方式,让学生学得主动、轻松、有意思是她的主张。
一、在课堂教学中开启“斯格模德第二线”
查理斯·汉第认为人的成长发展相当于一条曲线,慢慢上升到中年期然后急剧下降进入退休期。他建议,最好在第一条曲线还在上升的时候就开始另一条新的曲线,理想的人生应该是由一系列重叠的曲線组成,这就是查理斯·汉第提出的“斯格模德曲线”。他指出,不断成长的秘诀,就是在一条斯格模德曲线走下坡之前,开始一条新的曲线。[1]
顾老师认为,学生基于课堂的学习成长也相当于一条曲线,教师应该开启学生课堂学习的“斯格模德双曲线”。语文教学中也提到过“双线”,指向的是“教材教学线”和“教学实践线”。教材教学线,又称子线结构,以学习语言和语言规律为主。实践教学线,又称午线结构,以学生的语言活动和语言实践为主,即运用语言规律进行语言活动实践,获得切身体验。[2]在英语教学中,顾老师认为,第一线是学生通过在课堂教学情境下,师生形成的学习共同体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学习和掌握;第二线是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的过程中,情绪体验、思想认识、价值观点的生成,甚至是产生矛盾怀疑、否定的心路历程。这双曲线交织一起,与叶澜教师提出的“让学生在课堂上焕发生命的活力”是同质的。如果第一线指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第二线就是指向情感态度价值观;如果第一线指向语言能力,第二线就是指向文化品格、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因此,顾老师认为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开启“斯格模德第二线”,并基于实践提炼出以下四点要素:
1.层与度谐和:充分存在融入。课堂上,学生对于语言知识与能力等的学习是外显的,而思维情感体验方面的成长是相对比较内隐的,因此,学习活动的展开必须充分。活动设计要基于学生的需求,并且要有一定的梯度和支架。太过简单,太过匆匆,无以对学生形成足够程度的刺激;太过跳跃,太过肢解无以让学生自主建构体系,所以说活动设计的层与度的谐和很关键,没有学生的充分融入就不可能在孩子心里积淀“第二线”能量。这种推进活动的层次把握、火候把握是关键要素之一。
2.知与行调和:完全投入体验。Learning by doing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转变以知识为核心的教学模式,采用活动式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做事情”,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3]译林英语教材的一些固定版块如Fun time、Checkout time都设计有体验操作活动,让这些版块发挥最大优势是开启“斯格模德双曲线”的又一途径。语言与经验是同步的,孩子的内心是复杂的心理图式的建构、重构的过程。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可以通过体验产生切身经验进行突破,让学生的内在经验与语言形式在同一时间对接。
3.质与觉融合:时时开放创新。凡事都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律,生活如此,课堂更是如此。顾老师觉得从另一个角度讲,所谓的语言知识,包括所了解的语言文化信息等,都可以算作物质的存在(质),而当这些存在触动心灵、催生意识、引起反省、产生智慧的时候,就是“第二线”的目标达成了,也就是说能够让学生获得精神层面的营养(觉)的教育教学活动是最关键的要素。而这是需要教师解放思想,蹲下来与学生对话交流,带着觉知设计开放教学。
4.近与远递推:螺旋整体推进。从“关联”的角度看,一节课堂的每一个环节的设计,与最终预设的目标要求的达成都是有关系的,课堂是一个围绕着核心目标的动态整体。每一项活动的达成都是指向核心目标的,不同的是,有的离核心目标比较远,有的离得比较近,由远及近逐渐递推,一层一层滚动指向核心目标。“斯格模德双曲线”的开启,直接表现了顾老师的理念指向,直接表现了她所引领的教研团队的课程意识。意识决定目标,目标决定内容,依据内容设计活动环节,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一步一步达成目标,由近一点的目标逐渐推进指向课堂的核心目标。
第二线在课堂中的凸显,往往在课堂的高点。如果说一个人英语水平的进步,很多时候有“蓦然回首,已跨越一大步”的特点,顾老师认为第二线的目标达成,也是如此。课堂中,语言知识技能在情境中在任务中内化掌握的同时,情感思绪、体验想象等沉淀于内心,这就是“斯格模德双曲线”的开启,也是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
二、“可视化”:开创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二线
顾老师的课堂教学有着她的理念与定位,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方面也有她的独到之处。她将培养学生学习管理的理念可视化,积极探索减负增效的教学新思路,致力于学生自主学习“可视化”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享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鲁道夫·阿恩海姆认为:“视觉的一个很大的特点,不仅在于它是一种高清晰的媒介,而且还在于这一媒介会提供出有益于外部世界中的各种物体和事件的无穷无尽的丰富信息。”鲁道夫·阿恩海姆之所以这样说,是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人的视觉具有选择性。人在“看”的时候,他/她会将所看见的景象与原有的视觉形象(由于人类视觉具有抽象思维的特点,因此视觉意象其实已经沉淀了个体的情感与观念)进行比较、印证,通过相似性或相异性的比对使抽象思维能力进一步得到加强。[4]
1.线性传递——“可视化”规范视听
言语表达是线性的,它要求学生逐字逐句来审读和倾听,必须按照语法规则和使用习惯来排列。顾老师强调,学生刚接触英语学习英语语言,从视觉角度看,黑板板书教学词汇要比PPT呈现的学习效果更好。如,學生在观察老师书写cat、cap、can、cab等单词时,他们可能想象语文书写也是从左边往右边开始写,同样也写在一条直线上的,当然他们还会发现很多不同。当他们发现前两个字母都是ca时,他们大脑中慢慢建构起ca-的音图,并且和它的音的印象联系起来,当ca-d出现时,学生们通过刚才建构起的“模因”复制ca-的发音,通过“模因”变异,从拼音中的d模仿复合成英语中的d,于是创造性地体验着读出新词cad。
同样,初学英语时往往要求学生听写单词,教师故意通过夸张的口型、极慢的语速,呈现单词发音cap。学生通过观察口型,结合听觉意象,大脑中出现之前学习过的ca-音图,根据视听之间的线性传递(也叫线性位移),学生能够听音写词,同样能够看词读音。“可视化”视听能够大大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词汇的效率。
2.平面位移——“可视化”动态句式
位移意象图式在英语组合序列中有着强烈的结构组合作用,这样的位移意象结构组合图式,在英语中是普遍存在的,是基本的语用范式。在顾老师的教学中,利用位移意象图式进行教学是常态,学生通过体验位移意象的规律性前移,组织语言序列,理解语言序列,科学有序进行视觉化思考,从而充分唤醒学生的隐默知识,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学力。
3.立体合作——“可视化”创意篇章
在话题描述或者表演等活动中,学生之间的创意合作也是“可视化”的表现。学生在组内协商内容、分工合作、又导又演其乐无穷。语感好的学生突出表达,动作表现强的学生突出表演,安静内敛一点的学生装饰黑板和背景,机灵活跃的学生突出组织协调……总的说来,孩子自组织能够最大化地表现个性优势,最强化地表现团队创意。
在顾老师的Ones weekends写作课中,学生进行了5次小组合作活动:①各个组员周末活动的讨论,汇集大量有关词汇(板书关键词),为写作积累;②四人小组合作,找出范文中的亮点(圈、点、画),学习用关联词,频率词和高级词汇使作文更具逻辑性,更流畅,多元化。③写前四人小组合作,学生这时候通过思维导图、关键词、框架设计等形式,按照分工要求作讨论。④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写作策略,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其中3人各写一个段落,1人负责朗读检阅)完成一篇习作。⑤小组合作修改文本(朗读自查符号标记修改)。每一次合作学习都能找到其视觉化的形式(见画线部分),学生在大量输入的基础上,逐步建构写作的技巧和策略,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学生不断地主动地反复梳理,使得写作策略在过程中多次再现、内化,直至掌握并在写的实践中运用。
重视视觉形象能够使我们对世界的描写具体生动,形象可感,视觉“这一媒介会提供出有益于外部世界中的各种物体和事件的无穷无尽的丰富信息”。在写作中开放视觉还意味着嗅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全面开放,也就是说意味着生动、丰富的文学现场的开放。[5]当然,由于视觉具有思维能力,在写作中重视视觉形象,还能使人的思维活动更加活跃,创意篇章在合作中开展得更为深入。
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合作意识……这些当然指向语言学习过程中的第二线,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
顾老师的课堂追求“斯格模德第二线”,促推核心素养的落地,顾老师开创的“可视化”学生学习方式带给学生第二线的成长。在学校教科研管理工作中,顾老师同样倡导“双线”理念,她将扎实的常规研究工作作为“基准线”,将研究问题反思、经验提炼、观点梳理作为“升位线”,双线交织运作,同时不断回望教育教学的起点,体察研究的落脚点,反思教育教学的原点,在实践研究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让核心素养能够真正落地。
参考文献:
[1]蒋惠琴.开启“斯格模德曲线”的第二线[J].江苏教育·教育管理,2013(11).
[2]刘晓婷.以双线自主活动教学促进语文教学方式的改变[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12).
[3]桑晓宁,孔广文.理解新课程标准 实践新课程理念[J].小学英语教与学,2012(10).
[4]汪振城.视觉思维中的意象及其功能[J].学术论坛,2005(2).
[5]连子波.视觉思维与写作教学[J].课程平台,2012(4).
责任编辑:赵赟
Abstract: Ms. Gu Lijuan, as a teacher researcher, strives to implement Sigmoid Curve No. 2 in classroom teaching, who creates the learning style of visualization to bring students the second curve growth in autonomous learning. In the administration of science research, she advocates the idea of two curves, that is, interweaving functioning between the basic curve and the rising curve, constantly looking back on the starting point of education, personally inspecting the foothold point, and reflecting on the original point of teaching. To realize the formation of students core accomplishment, she tries to cultivate students linguistic competence, cultural characters, thinking quality and learning ability in practical research.
Key words: two curves; visualization; experiencing; opening; vision; core accomplish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