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对外科ICU院内感染的影响

2017-04-12廖亚显刘小红

中国临床护理 2017年2期
关键词:泌尿道缝隙导尿管

罗 艳 廖亚显 刘小红

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对外科ICU院内感染的影响

罗 艳 廖亚显 刘小红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对外科ICU院内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月外科ICU 100例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外科ICU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的情况及患者对医护态度、医护水平的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腹腔内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对医护态度、医护水平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外科ICU院内感染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

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ICU;院内感染

院内感染是指在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近年来,院内感染发生率不断增加,尤其集中在外科ICU[1]。外科ICU的患者一般手术治疗后仍有严重生理失调或器官功能严重衰竭,患者没有脱离危险期,需要严格的环境进行进一步治疗与监测[2]。疾病本身的损伤、手术创伤再加上气管插管、留置导尿管等侵入性操作大大增加了患者感染的机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恢复与预后。控制和预防外科ICU院内感染十分重要,故寻找一种可靠的护理模式是降低感染发生率的重要举措之一[3]。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是指尽最大可能找到影响患者恢复的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不漏过任何危险因素,从而使患者尽快健康出院[4]。相关研究[5]显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中取得一定的效果。我院外科ICU将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用于预防院内感染,取得一定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月在我院外科ICU的100例术后患者。所有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奇数者为对照组,偶数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21~74岁,平均年龄(51.14± 7.76)岁;脑肿瘤术后6例,脑梗死6例,肝胆管癌术后13例,结肠癌术后7例,胃癌术后6例,急性重症胰腺炎5例,多发创伤术后7例;伴有基础疾病的患者27例,无基础疾病的患者23例。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0~73岁,平均年龄(50.14±8.76)岁;脑肿瘤术后5例,脑梗死5例,肝胆管癌术后12例,结肠癌术后8例,胃癌术后7例,急性重症胰腺炎6例,多发创伤术后7例;伴有基础疾病的患者29例,无基础疾病的患者21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外科ICU常规护理,包括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管道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

1.2.1 成立无缝隙护理管理小组

无缝隙护理管理小组由外科ICU的8名护理人员组成,包括护士长1名,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2名,护士2名。护士长担任组长,主要负责组织与管理;副主任护师和主管护师担任副组长,主要负责指导与监督;其余的护理人员负责保质保量地完成手头的工作,主动提建议。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是无缝隙护理管理小组工作目标。

1.2.2 分析原因

我科院内感染主要为腹腔内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每周利用早上交班时间由组长组织1次相关主题的讨论。①腹腔内感染。外科ICU患者自身感染中占有大部分比例,患者经历了创伤、休克、肠缺血、门脉高压、肝硬化、长时间禁食,体质虚弱,免疫力较差,再加上患者一般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且复杂多样,使得寄生在肠道的正常菌群或其他菌群均容易通过相对完整的黏膜上皮组织侵入腹腔而引起感染,②呼吸道感染。外科ICU的患者一般不能自主呼吸或自主呼吸不足,需要使用呼吸机,故患者口腔问题是导致呼吸道感染的源头,也是最基本的原因之一。再加上ICU的密闭环境,呼吸机的每个部件也是导致呼吸道感染的因素。③泌尿道感染。外科ICU的术后患者一般留置导尿管,留置导尿管是一个侵袭性操作,对机体有一定的损伤,易导致患者发生泌尿道感染,且尿液中物质丰富,适合细菌滋生,各种综合因素加大了患者出现泌尿道感染的可能性。④皮肤软组织感染。外科ICU患者体质较差,其伤口愈合较慢,也更容易被感染。长期卧床的患者,背部及骶尾部血液循环不良,容易发生压疮,引起感染。

1.2.3 无缝隙护理

1.2.3.1 营养支持

ICU患者体质虚弱,易受到病菌的侵扰,故加强营养支持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护理措施之一。护理人员通过肠内或肠外为患者补充营养。避免营养液污染、变质,现配现用,尽量不超过24h。保持容器清洁、无菌,保证营养液品种多、营养丰富。

1.2.3.2 预防腹腔感染

腹腔感染一般是自体感染,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正确掌握抗生素的应用指征。

1.2.3.3 预防呼吸道感染

①口腔护理。患者取半坐卧位,用氯己定溶液每天行口腔护理。②环境管理。采用涡轮增压发动机进行24h空气净化,维持房间温度24℃、湿度50%~70%。同时使用湿热交换器联合微泵持续湿化气道。③呼吸机管理。定期更换呼吸机螺纹管和湿化器无菌液。及时清理冷凝水,避免冷凝水逆流。

1.2.3.4 预防泌尿道感染

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每天用0.05%的碘伏消毒外阴及尿道口周围3次。患者大便后清洁会阴部,同时对尿道口进行擦洗。尽量缩短留置导尿管的时间。

1.2.3.5 皮肤软组织感染的护理

对手术切口和深静脉穿刺部位,每天进行常规消毒并更换一次性无菌敷贴,观察切口或穿刺点周围皮肤是否有红、肿、热、痛,如发现有感染现象及时进行细菌培养,有效应用抗生素,快速控制感染。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应协助定时翻身,减轻局部受压,避免压疮发生。

1.2.4 总结反馈

每月进行1次总结,由组员轮流发言,对护理计划的实施及完成情况进行汇报和讨论,发现护理中存在的优、缺点,优点保持与完善,缺点积极改正。

1.3 评价指标

比较2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的情况;同时采用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从医护态度、医护水平方面了解患者满意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法,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2组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具体见表1。

表1 2组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比较 例(%)

2.2 2组患者对医护态度、医护水平的满意情况比较

观察组对医护态度、医护水平的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2组患者对医护态度、医护水平的满意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外科ICU是院内感染发病危险因素聚焦的科室[6]。从整体上分析是因为ICU患者体质较差、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机体产生的抗体减少。另外,机体固有屏障功能发生障碍,导致了机体抵御感染的能力降低[7]。从局部分析,一方面因为外科ICU多数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气道分泌物排出困难,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机会;另一方面患者长期卧床,再加上各种导管置入,增加了泌尿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的可能性;其次,ICU患者预防或治疗性应用多种抗生素,增加了产生耐药菌株的机会,从而加大了患者难治性感染的可能性[8]。因此,预防外科ICU院内感染的发生十分重要。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强调对临床护理中出现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从而有效解决了临床中出现的护理问题[9]。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腹腔内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对医护态度、医护水平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可能是:营养支持提高了患者机体免疫力;抗生素的规范应用有效避免了二重感染和耐药菌的产生;加强环境管理、口腔护理可以预防呼吸道感染;做好尿道和导尿管的消毒,可以有效降低泌尿道感染的发生;密切观察手术切口和穿刺点的情况,及时更换敷料,协助患者定时翻身,可有效预防皮肤及软组织的感染。刘小华等[10]曾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对外科ICU院内感染的应用价值,发现给予一定的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概率,与本研究中部分结果相一致。

总之,采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外科ICU院内感染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从而有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

[1]吴焕成,梁海乾,孙洪涛,等.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5,9(6):14-17.

[2]刘海玲,汪晶,马蓉,等.浅析外科ICU医院感染临床特点和护理措施.中国保健营养,2015(7):122,125.

[3]王磊.外科ICU腹腔感染患者行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0):46-47.

[4]徐琼英.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急诊科应用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0):14-15.

[5]裴华.无缝隙护理模式对急诊内科患者身心恢复的影响.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9):90-91.

[6]魏绪霞,陆平兰,黎利娟,等.外科ICU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新医学,2014,45(11):718-723.

[7]江淑芳,周健,彭美玲,等.ICU护工在医院感染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中国临床护理,2015,7(2):163-166.

[8]陈亚.控制ICU院内感染的护理措施.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2):85-86.

[9]涂丽琴,刘玉兰,彭先芬,等.ICU院内感染调查及护理对策.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9(4):337-338.

[10]刘小华,白丽,张海霞.ICU患者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吉林医学,2012,33(11):2431-2432.

The effect of seamless nursing management mode on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surgical ICU

LUO Yan*,LIAO Yaxian,LIU Xiaohong.ICU in Department of Surgery,The People's Hospital of Maoming City,Maoming 525000,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eamless nursing management mode on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surgical ICU.MethodsTotally 100 surgical ICU patients receiving operations in our hospital between December 2014 and January 2016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each of 50.Both groups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care,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additionally provided with seamless nursing management.The nosocomial infection was record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2 groups.Patients satisfaction to the medical staff and service was evaluated using a self-made questionnaire.ResultsThe incidences of abdominal infection,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urinary tract infection and skin soft tissue infe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to the medical staff and servic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The seamless nursing managemen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surgical ICU,improve patients'satisfaction and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Seamless nursing management mode;ICU;Nosocomial infection

10.3969/j.issn.1674-3768.2017.02.015

2016-06-29)

525000 广东茂名,茂名市人民医院外科ICU

罗艳,E-mail:luo19820606@163.com

猜你喜欢

泌尿道缝隙导尿管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一例公猫下泌尿道综合征的诊疗
抗反流尿袋对脑卒中留置导尿管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
儿童再发性泌尿道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雨的缝隙
一种带宽展宽的毫米波波导缝隙阵列单脉冲天线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从文本的缝隙挖掘弦外之音
气囊硅胶导尿管留置导尿204例护理体会
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并发泌尿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