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7-04-12许川月陈黎明

中国临床护理 2017年2期
关键词:患肢肢体综合征

许川月 陈黎明 江 莹

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Effects of integrate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motor function and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with shoulder-hand syndrome after stroke

许川月 陈黎明 江 莹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2月就诊的12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护理。比较2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干预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3.639,P=0.003),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康复护理有助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康复护理;脑卒中;肩手综合征;运动功能;生活质量

脑卒中是临床上中老年常见脑血管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进展快、恢复时间长、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1]。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是指脑卒中发生后3个月内患者出现的肩部、手部疼痛,伴有同侧肢体运动障碍的一组症候群,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上肢并发症。该病引起的疼痛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康复治疗是该类患者治疗的重要部分,对预后具有重要影响[2]。我们将综合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中,以期达到提高患者患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目的。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确诊。其中出血性脑卒中38例、缺血性脑卒中82例;左侧偏瘫61例,右侧偏瘫59例。将12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47~83岁,平均年龄(53.87±6.43)岁,病程11~25天;高中及以上学历3例,初中学历13例,小学及以下学历44例。干预组: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54.25± 5.45)岁,病程10~25天;高中及以上学历5例,初中学历12例,小学及以下学历43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如改善血液循环、营养神经及对症支持治疗等。对照组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护理、安全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康复护理。

1.2.1 康复治疗

①温度刺激治疗。准备冰和水比例为1∶1的冰水,将患者的手浸入冰水桶中,浸泡1 min后拿出,30 s后再次浸泡,反复3~5次。若患者患肢痛感强烈,可予患者关节腔内注射利多卡因、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等药物或口服泼尼松。②超短波刺激治疗。使用频率为39MHz的超短波,将电极贴在患者患肢肩部,治疗时间20 min,1次/d。③电针刺激治疗。在阿是、天宗、手三里、合谷、曲池等穴位进行电针刺激治疗,电刺激频率200 MHz,治疗时间20 min,1次/d。

1.2.2 功能锻炼

①肢体摆放。患者患肢腕关节始终保持背屈位。患者仰卧时,患肢肩部上抬前挺,掌心朝上,手指分开,自然伸展,下方放置厚度适中的软枕;患者健侧卧位时,将患肢置于软枕上,保持上肢处于前伸位,指、腕、肘关节自然伸展,从而防止上肢下垂而导致垂腕;患者患侧卧位时,将患肢置于前伸位,避免受压,前臂外旋,手指分开,掌心朝上;患者坐轮椅时,将患肢放置于搁板上,也可使用吊带以防止肩关节脱位及腕关节的过渡牵拉。②运动训练。患肢的功能训练应遵循被动运动-辅助主动运动-主动运动的顺序进行。被动运动包括直臂上举前伸,肩关节的屈伸、内外旋、内外展,肘关节的屈、伸,腕、指关节的活动及背屈。辅助主动运动包括协助患者做肩关节的内收和外展,肘关节的屈、伸,前臂旋前、旋后,腕关节旋前、旋后,指关节的屈、伸及精细动作训练。被动运动和辅助主动运动,2次/d,20min/次。主动运动包括早期对患肢的负重练习,指导患者用患肢进行日常生活动作的练习,2次/d,每次不少于30 min。指导患者练习医疗体操。

1.2.3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脑卒中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案、疗程等,使他们对疾病有基本认识,做好长期坚持治疗的心理准备,减轻心理负担,减少焦虑情绪,配合治疗。在患者的日常护理中多与患者沟通,热情、耐心回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积极帮助患者解决问题,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心理疏导。鼓励患者家属多与患者进行沟通,鼓励和支持患者完成康复治疗项目。

1.2.4 饮食护理

大部分患者因身体不适和疼痛而导致食欲差,进食减少,不能通过饮食补充足够的营养。指导患者家属根据患者的口味为患者准备高蛋白、高纤维的饮食。鼓励患者进食,对积极配合的患者给予表扬。

1.3 评价指标

①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评定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估[3]。Fugl-Meyer评定法的运动部分是在Brunnstrom评定法的基础上建立的,侧重于对运动模式的评定。运动功能总分100分,<50分为严重运动障碍;50~84分为明显运动障碍;85~95分为中度运动障碍;96~99分为轻度运动障碍。②生活质量。采用简易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共36个条目,每条目得分相加,总分145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2组患者干预前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分,±s)

表1 2组患者干预前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分,±s)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60)67.12±11.11 78.24±11.02干预组(n=60)66.97±13.22 87.35±15.30t值 0.127 3.639P值 0.956 0.003

2.2 2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后,干预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2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分,±s)

表2 2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分,±s)

项目 对照组(n=60)干预组(n=60)t值P值生理机能37.26±15.32 61.22±13.83 6.291<0.001生理职能32.14±15.31 65.57±15.02 8.398<0.001健康状况38.46±6.21 54.68±16.79 4.753<0.001社会功能42.04±14.61 72.63±16.16 7.482<0.001精神健康51.54±14.13 77.77±17.13 6.370<0.001情感智能34.67±11.61 52.46±15.36 5.231<0.001躯体疼痛55.28±15.73 65.56±13.21 2.409 0.002

3 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日益人口老龄化,脑卒中发病率亦呈现增高趋势[3]。患者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以肢体功能障碍为代表的并发症影响最大[4]。肩手综合征是常见的上肢功能异常,一般于脑卒中后1~3个月内出现,发生率在10%~70%,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不便[5-6]。其发病原因较多,如患者早期不正确的摆放姿势(患肢长时间下垂导致体液回流不畅、关节过度牵拉等)、不正确的运动方式、中枢神经及血管损伤导致肢体恢复速度慢、炎症发生等[7]。另外有研究[8]表明输液时体液渗漏也与本病发生有关。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可出现焦虑、抑郁,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综合康复护理是一种针对神经系统疾病导致肢体运动功能损害患者进行的全方位康复护理,其综合性体现在为患者提供康复治疗、功能锻炼、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各个方面的护理干预。姚慧娟[9]的研究表明,综合康复护理有利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康复及预后。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与秦娟汝[10]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表明综合康复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正确旋转患肢,可以减轻患肢水肿,减轻疼痛感;被动运动-辅助主动运动-主动运动的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循序渐进地运动,改善关节活动度,减轻关节痉挛和僵硬,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静脉回流及炎症消退;电针刺激、超短波治疗等促进静脉回流,减少水肿程度。刘结梅等[11]认为对肩手综合征治疗的关键在于减轻水肿、疼痛和僵硬。

综上所述,综合康复护理有助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1]汤治中,徐应乐,易进科,等.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对肩手综合征患者肩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陕西中医,2013, 34(7):882-883.

[2]梁旺颜.量化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康复治疗的效果观察.中国伤残医学,2014,22(2): 200-201.

[3]郑入文,席宁,任毅.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中医治疗现状.现代中医临床,2014,21(1):54-56.

[4]张艳,马婕,陈剑苹.抬高患肢和被动运动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护理学杂志,2014,29 (23):69-71.

[5]陈晓君,吴美芳,李倩云.量化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19(5):562-564.

[6]崔韶阳,王曙辉,许明珠,等.肩三针结合康复训练对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疼痛及运动功能影响.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11):92-94.

[7]方杰,潘翠环,苏久龙,等.上肢漩涡浴与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 28(2):160-162.

[8]范春艳,耿韫.早期肢体锻炼对预防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观察.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2):51-52.

[9]姚慧娟.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齐鲁护理杂志,2014,20(7):9-11.

[10]秦娟汝.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20):2762-2764.

[11]刘结梅,黄国志.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及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卒中与神经疾病,2015,22 (3):138-140,143.

10.3969/j.issn.1674-3768.2017.02.009

2016-05-05)

515800 广东汕头,汕头市澄海区人民医院内二科

许川月,E-mail:congcong5055@163.com

猜你喜欢

患肢肢体综合征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Chandler综合征1例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考前综合征
肢体语言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预防和控制
肢体写作漫谈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