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营利组织的诚信建设研究综述

2017-04-11李宗霖

市场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内部监督非营利诚信

◇李宗霖

非营利组织的诚信建设研究综述

◇李宗霖

近年来,非营利组织的丑闻一次次被推上舆论的高峰。非营利组织公信度的急剧下降,让人们不得不正视非营利组织的诚信建设。对此,国内外学者进行了不少研究,通过文献梳理,发现诚信危机的形成可以从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市场经济发展结果等多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并通过构建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综合性监督机制,以及加强组织自身的文化建设来推进非营利组织的诚信建设,提高其公信力。

非营利组织;诚信危机;诚信建设

二战后,战争给社会造成了空前的灾难以及巨大的损失,国家间的矛盾仍然存在,并可能激化,第一部门和第二部门的存在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活动与公共需求的平衡需要。于是,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应运而生,如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等。三大部门各司其职、分工合作,促进了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非营利组织因为其特有的公益性质,以及对社会生活的补充作用,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信赖。但是非营利组织在稳步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例如美国劝募会丑闻和中国红十字会丑闻等。以权谋私、贪污腐败、弄虚作假的事件时有发生,诚信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

美国莱斯特·M·萨拉蒙教授是研究非营利组织领域的权威人士,在其著作《非营利部门的兴起》中,萨拉蒙教授认为非营利组织也是存在缺陷的,并不是德行完美的组织,应该剥去其“德行完美神话”的外衣。

霍科斯对非营利组织的诚信问题进行了研究,他认为非营利组织滥用减免权利,导致贪污腐败现象层出不穷;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导致市场中的不公平竞争;甚至涉足党派政治,以至于变成特殊的利益集团,存在设置骗局、引君入瓮等失信行为。

Rochester对非营利组织的责信方面进行了研究,他认为非营利组织存在效率低下、成效不高、公器私用等诚信问题,并于1995年指出非营利组织的责信若要能具体落实,必须包括财务责信、程序与规则的责信、确保工作品质与成效的责信、适当处理优先顺序的责信四个方面。

2.国内研究

国内学者致力于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成果丰硕。但目前专门对非营利组织诚信建设研究的学者不是很多,因此著作很少,但多数关于非营利组织的著作中都有涉及非营利组织监管的问题。

周志忍、陈庆云在《自律与他律——第三部门监督机制个案研究》一书中从自律与他律的角度论述了非营利组织监管问题。王名、刘培峰的《民间组织通论》肯定了民间组织的作用,论述了非营利组织监管问题,并从完善民间组织的管理和治理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权力的转移——转型时期中国权力格局的变迁》也涉及了非营利组织的监管问题,康晓光开创性地从权力变迁的角度论述了非营利组织的监督。

论文方面,国内学者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成果颇为丰硕,在2008年达到一个顶峰后,近几年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有所下降。根据中国知网数据库显示,以“非营利组织”为主题的论文有13705篇,以“非营利组织+诚信”为篇名的论文仅有19篇。

问延安在《我国非营利组织诚信问题成因探讨》中主要从自律与他律两个方面展开讨论,探讨了非营利组织诚信危机的成因,提出通过重建社会信任度、健全组织激励机制、加强政府的监督管理、实现组织间的互律等方面进行非营利组织的诚信建设。

曾维和在《浅议非营利组织的诚信建设》中总结了非营利组织的诚信危机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建立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管相结合的综合性监督机制。

李严的《非营利组织的诚信建设》在分析原因的同时,提出诚信建设的途径,在提出综合性监督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中国非营利组织的信用文化”的观点。

二、非营利组织诚信危机的成因

近年来,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正处于上升阶段,但群众与媒体频频爆出的丑闻,严重影响了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究其原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外部因素的影响

(1)法律法规不健全。谭楚坤认为有关非营利组织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现有的大多都是奖励性的条款,缺乏惩戒性的法律法规来约束非营利组织的违规违法行为。问延安认为法律不健全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立法内容上,缺乏实施细则,导致非营利组织注册受限,大量民办组织难以取得合法身份,在具体的法律规范上,非营利组织也没有具体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作支撑;第二,立法缺失,非营利组织的法律体系中缺乏对其制裁制度、监督报告制度、评估制度等方面的法律规范,从而导致其失信行为。

(2)监督问责机制不健全。纪丕霞、赵永厚认为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政府监管不健全,政府对非营利组织采取“双重管理”体制,但事实上民政部门却难以落实,既没有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业务部门又没有精力管理民间组织活动,导致监管失效;第二,社会监督不到位,我国缺乏独立的机构和组织来监管非营利组织,媒体的监督也有限;第三,缺乏有效的公众参与途径;第四,缺乏一套完整的评估监测体系。刘春湘、谢锋在此基础上还认为非营利组织的外部评估制度和问责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信息公开渠道,导致公众处于信息盲区。

(3)社会公共责任的缺失。曾维和认为,公共责任的缺失主要在于公共责任的不明确,非营利组织应该如何规范、如何自律、对谁负责等问题难以界定,导致确保其承担责任、规范其行为也是一件复杂的事情。问责机制建构和实施的困难导致了非营利组织社会责任的缺失。从而损害公共利益。

(4)信息沟通渠道不健全。问延安认为我国非营利组织缺乏适当的公开渠道,现阶段公众获取信息的来源大多来自媒体,但媒体对于新闻事件往往存在夸大、片面报道的成分,导致公众无法正面看待问题,信息的不对称不利于非营利组织取得社会信任。

2.内部因素的影响

(1)人力资源方面。朱珊珊认为,非营利组织工作的特殊性要求非营利组织从业人员应该具有特殊的使命感,对其自身素质也有较高的要求。但是我国非营利组织人事行政化严重,拉关系、走后门现象层出不穷,员工素质低,缺乏专业知识与职业道德。

(2)内部治理制度方面。刘春湘、谢锋认为,内部治理制度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是组织管理机构不健全,我国接近一半的非营利组织缺乏正式的决策机构;第二是财务制度不健全,非营利组织没有专门的财务规范;第三是自我评估机制不健全;第四是组织成员激励制度不健全。问延安也认为组织内部这四个方面的问题导致了政府和社会公众对非营利组织的信任度低。

(3)组织文化建设方面。纪丕霞等人认为,组织文化是组织的灵魂,我国非营利组织缺乏组织文化的建设,导致组织成员对组织使命缺少认同感,从而导致行为的偏差。

3.市场经济发展结果的影响

(1)道德失范。李严认为,我国非营利组织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受市场经济影响,导致非营利组织人员片面的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从而做出许多违背道德的事。周伟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经济人”的假设使人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可能抛弃一切道德规范。非营利组织在此背景下产生与发展,自然会追求利益最大化,假如人们在讲诚信中获得的好处大于不讲诚信,那么人们就会讲诚信,反之,人们就会放弃讲诚信。

(2)消费者维权意识淡薄。李严在文章中指出,非营利组织提供的准公共产品是一种无形的、免费的服务。因为不是具体产品,所以不能用质量的好坏来衡量,免费的特性更是导致即使提供的服务是低劣的,由于非营利组织的公益性,人们不会计较免费的低劣服务,更不会想到需要维护自己的权益。

三、非营利组织诚信危机的途径

通过对非营利组织诚信危机的成因分析,可以看出解决其诚信问题的迫切性。从国内外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督来看,大致分为两种,即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共同组成综合的监督机制,推进我国的非营利组织诚信建设。除此之外,健全法律制度和构建文化建设也是刻不容缓。

1.建立综合性监督机制

(1)内部监督。在这方面,李严和曾维和的观点不谋而合,都认为内部监督是非营利组织非营利性的基础,并提出内部监督包括董事会监督、监事会监督、规章制度监督、信念和使命的监督。四种监督机制上到最高决策者,下至组织活动执行人员,对非营利组织的方方面面都起到了监督作用。在此基础上,朱丹提出建立组织工作绩效评估机制,发挥第三方独立评估机构的作用,从而掌握更多信息,还要加强组织透明度,降低组织失信的风险。

(2)外部监督。李严和曾维和认为外部监督主要包括政府的监督、独立第三方评估、非营利组织同行的互律、媒体的监督、捐款者与公众的监督五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朱珊珊认为,还要完善问责制度,以及完善信息公开渠道,防止政府部门的不正当干预行为,保障非营利组织的合法权益。刘春湘、谢锋提出道德法律化,即将最重要、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纳入法律体系,将法律至上意识升华为更深层次的道德义务要求,从而约束组织成员的不道德行为。因此要完善道德立法,让法律法规来规范非营利组织及其管理者。

内部监督是非营利组织非营利性的基础,外部监督是内部监督的完善和补充。两种监督类型各自有利有弊,单靠一种无法发挥其监督作用,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要相互结合、相辅相成,从而对非营利组织起到监督的作用,才能保证其诚信建设顺利进行。

2.构建非营利组织的信用文化建设

(1)加强非营利组织的文化建设。文化是一个组织的核心与灵魂,没有文化的组织就没有生命力,组织文化反映了组织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行为规范。纪丕霞、赵永厚提到,非营利组织文化的核心是诚信,组织文化可以体现非营利组织的公益宗旨、奉献精神、服务意识。通过加强文化建设,可以形成组织文化,组织成员认可组织文化并达成共识,价值观念影响组织成员的行为,最终保证组织宗旨的实现。

(2)提升组织成员道德水平。诚信是我国的传统美德,要从根本上解决诚信问题就要从个人的思想入手。朱丹认为,要加大诚信道德的宣传力度,树立诚实守信的典型个人和企业,让诚信观念深入人心。另外还要让组织成员认识学习组织的性质和使命,以增强对组织的认同感。

(3)加强信用文化建设。李严提出,通过借鉴美国独立部门IS(Independent Sector IS)的经验,制定非营利组织的道德伦理守则,提高道德标准,积极开展各种高道德标准的行动,用实际行动来维护公众对慈善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猜你喜欢

内部监督非营利诚信
加强国有企业内部监督的有效措施探讨
企业会计内部监督问题及对策探究
非营利组织为有需要的人量身定做衣服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台湾城市更新中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及其启示
“营利性与非营利”不能再混沌下去
案管中心与检察院内设相关部门衔接机制论要:以强化内部监督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