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Echo:智能家居未来?
2017-04-11上海国资孙一元整理
文‖《上海国资》记者 孙一元 整理
亚马逊Echo:智能家居未来?
文‖《上海国资》记者 孙一元 整理
网络零售巨头亚马逊推出的智能音箱Echo,被视为科技业近些年最大创新。
2014年11月6日,亚马逊在官网低调地宣布发布Amazon Echo家庭智能音箱;虽然没有发布会,更没有亚马逊CEO杰夫·贝索斯的站台,但Echo和它内置的智能语音助手Alexa却越来越受欢迎。2015年,Amazon Echo一举占据整个音箱市场销量的25%。
Echo的研发起自于2011年,当时它是亚马逊硬件研发中心Lab126的D项目。不过在Echo发布之前,亚马逊最重要的产品却是B项目Fire Phone。
2014年7月,当Echo还正处于开发冲刺阶段时,Fire Phone在万众瞩目中出现在亚马逊的发布会上,一时间风头无两。颇具戏剧性的是,不久之后Fire Phone宣告失败。在此之后,亚马逊才将所有的重心转移到Alexa和Echo上来。
据负责Alexa机器学习的首席科学家Rohit Prasad说,Alexa的灵感来源是《星际迷航》中的计算机;受前者启发,亚马逊想创造一种全新的计算机交互体验:脱离于屏幕之外,更接近于人类之间的正常语音交流。
于是,Echo最终成为一个可以进行语音输入和语音输出的智能音箱,没有配备显示屏。这就意味着,Echo所有的工作都要通过语音交互来实现。
如今,通过语音交互,Echo已经能够实现包括播放音乐、设定闹铃、查询信息、Uber打车、一键下单、在线订购披萨、控制开关等多方面的功能。
语音识别
在Echo的研发过程中,有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是如何在家庭场景中实现让Echo进行语音识别。这里所说的语音识别不是简单地知道人们在说什么,而是在声音嘈杂的家庭场景下,如何分辨出人们是否在对Echo讲话。
这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Echo团队却调用了亚马逊积累已久的机器学习技术,专门写出了一个算法软件,才最终解决这个问题。
问题解决之后,Echo的语音识别功能可谓强悍:在一个播放着摇滚音乐(或者有人在谈话)的房间里,用户如果说出了Alexa这个词汇,即使很吵闹,即使人耳也听不清楚,Echo会通过算法,自动对房间中的诸多杂音进行识别和屏蔽,以实现对Alexa这个唤醒词汇的敏感反应。即使用户在25英尺(7.62米)之外发出命令,Echo也能够准确识别。
识别之后,如何理解用户的语音命令?亚马逊又设计了“关键词识别”系统。使用Echo,如果你说:“Alexa,播放周杰伦的歌”,她就会自动搜索周杰伦的歌曲并使用Echo内置播放器播放。问她,“Alexa,今天天气怎么样?”她会冷静地告诉你今天热成狗了。Alexa究竟是如何做到这些的呢?如果拆下Echo的外壳,你会发现里面除了几个扬声器、麦克风和一台微型电脑之外什么也没有。这些东西做不到Alexa做的那些机灵事。她真正的智慧来源于互联网。是亚马逊在云端赋予了Alexa聪明的大脑。
用于处理这些语音请求的设备叫做“Alexa语音服务(AVS)”。亚马逊就是通过它来把语音转换成可以执行的命令。AVS不仅是一个“语音转文字”的设备,它是一个完全可编程的设备,在得到亚马逊的许可后,任何人都可以利用AVS来做一个自制Echo。
智能家居和第三方开发者
在Echo的改进过程中,亚马逊一直非常注意聆听用户的声音。在发售初期,亚马逊只邀请了一小批Prime会员来试用Echo,当然这批用户需要给出反馈意见。后来直到2015年7月,Echo才正式开放购买。
事实证明,这种方式非常有效,而且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本来,在Echo团队最初的产品规划中,他们并没有打算让Alexa来控制家庭中的灯、风扇等电器设备;在Echo最初发布时的介绍视频中,这项功能根本没有被提及。
但是通过早期用户的反馈,Echo团队发现消费者对这项功能很感兴趣,而且它正好契合了智能家居的发展趋势。
于是,2015年6月,亚马逊推出了语音服务Alexa的开发包,正式开放Echo。设备制造商可以利用亚马逊提供的AlexaAPI,让自己生产的设备能够支持Alexa。
同时,亚马逊在自家电商网站上开辟出一个名为Alexa智能家居的板块,所包含的设备包括灯泡、电风扇、空调、摄像头等。
除了智能家居,亚马逊还为许多第三方开发者提供了开发工具,以方便它们将设备和服务整合到Alexa的人工智能技术中。一个典型的例子是Uber。
2016年2月,Echo增添了一项新功能;用户可以直接通过语音来让Alexa叫一辆Uber汽车,整个过程中用户完全无需掏出手机。当然,要激活Uber功能,用户还需要提前设置。
但是,靠售卖Echo来赚钱并不是亚马逊的主要目标。正如Kindle的任务是卖电子书那样,Echo的长远任务同样也是让用户在亚马逊上买买买,而且不仅仅是音乐服务和Audible,Alexa还具有语音下单功能。
成功原因
有数据显示,Alexa智能助手所支持的第三方服务数量已经从2015年9月的区区14个增加到了2016年5月的950个。
在Echo之前,苹果和谷歌都推出智能语音产品,但都不太成功。Echo比苹果、谷歌的产品晚了两三年,但推出后仍能赢得市场,证明亚马逊开发的Echo是成功的。
知乎用户“企鹅智酷”认为,Echo成功的原因至少有三:一是围绕语音交互设计产品;二是定位于家庭,找对了产品的消费环境;三是开放系统,为产品赢来源源不断的第三方服务。
如何让用户使用语音服务?苹果、谷歌采用了相同的方案。它们将语音服务整合进手机系统,通过高使用频率的手机来带动用户使用语音服务。但事实上,这个方案是存在问题的。智能手机拥有非常成熟的输入方案。大多数人的人机互动方式会选择输入法。因为输入法便捷、高效又准确。研究机构CreativeStrategies调查了300名手机用户,发现62%的安卓用户很少或偶尔使用语音助手,iPhone为70%。为了“强迫”用户使用语音,亚马逊Echo使用了更取巧的方案——只提供语音一种交互方案。除了扬声器和麦克风,Echo没有其他交互接口。(亚马逊最初还提供遥控器,用户可以用它来语音操控Echo。但遥控器的使用率很低,很快就被砍掉了。)Echo对交互的限制保证了语音交互的纯粹性和持续性:用户只能使用语音,不会被其他输入方式带走。习惯养成之后,用户会持续不断地用语音与设备互动。
不过只提供语音交互也有一种风险,如果体验不好的话,用户可能会直接放弃使用。苹果和谷歌把语音服务装载在手机内,希望通过手机的高频使用来推广语音服务。但问题是,手机作为个人设备,大多数情况下是在公开场合下使用的。公开场合下用语音对手机发号施令,很容易让人犯尴尬症。CreativeStrategie还调查了手机用户在公开场合下使用语音助手的情况,结果发现安卓用户中,只有12%会在公开场合下使用语音助手;iPhone的比例更低,只有3%。
在“企鹅智酷”看来,当亚马逊开放系统,为第三方开发者提供了开发工具时,Echo产品也赢来源源不断的第三方服务。
目前,亚马逊正在对智能音箱进行升级,准备推出数字电话功能。谷歌也在进行类似尝试。在通信业务上,亚马逊和谷歌都已经有了基础产品,完全可以叠加到智能音箱当中。比如谷歌过去曾涉足电话一号通、Hangouts企业视频通话等业务,另外亚马逊最近利用去年收购的企业,推出了全新的视频会议系统Chime。
不难看出,智能音箱可能成为互联网巨头将多种服务推广到家庭环境中的落地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