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研究

2017-04-11邵西梅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青年新媒体时代

邵西梅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济南250014)

新媒体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研究

邵西梅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济南250014)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爆炸式”的网络信息资源促使青年群体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的内容和形式出现新的变化,微博、微信等已经抢占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话语阵地,青年群体的社会生活逐渐被 “微时代化”。如何全面正确看待并且合理应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出现的新变化,在新媒体时代坚守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 “主阵地”,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非常重要的课题。

随着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的广泛应用,青年通过手机、网络等传播渠道自由便捷的进行沟通交流,鲍德里亚所描绘的 “拟像社会”已到来。新的社会交往方式、新的信息传播途径以及新的社会活动空间,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提供了新的领域。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新媒体新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所以,在新媒体时代加强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创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这一问题,很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王颖等认为,随着舆情传播方式的变革,高校青年学生的思想行为方式也发生了变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要站在舆论传播的高点,发挥主流价值观的引领作用。[2]胡永嘉等认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在一个时期以来相对滞后,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方面,不能完全适应青年个性化成长发展的需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针对性和亲和力,需要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以满足学生成长的期待。[3]赵宏仁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途径,认清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的西方霸权、物化环境等挑战,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观培育引导,从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影响力。[4]学者们的研究观点和思想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基础,本文拟在学者们研究的基础上,扩大研究视域,不仅仅将青年囿于高校范围,而是着眼于整个社会的青年群体。

一、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基本内涵

话语是指人们在特定的语境中,用一定的方式与他人进行思想交流、传递情感并试图获得反馈的主要途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人们的言语或所说的话。话语一经产生,就成为影响他们的重要工具,传递着一定的价值理念。话语与权力是紧密相连的,两者不可分割。福柯认为,话语是一种特殊的权力关系,谁掌握话语权就意味着谁有发言权。[5]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是指针对青年群体展开的以意识形态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政治语言符号系统。根据话语主体和对象的不同,话语体系也是分为不同层次的。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其话语主体为国家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者,话语对象是全国人民,重在强调话语的系统性、逻辑性和严谨性;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其话语主体主要是从事意识形态教育的教师或者青年骨干,话语对象是广大青年群体,话语特点除了注重系统性、逻辑性和严谨性之外,还需要注重体验性、生活性和现代性。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在现实中的具体应用,需要根据话语对象的特点和面临的问题挑战,进行有效地创新转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把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丰富内涵,掌握有效的话语权,才能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收到良好的效果,才能赢得广大青年。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爆炸式”的网络信息资源促使青年群体思想政治话语表达的内容和形式出现新的变化,如微博、微信等已经抢占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话语阵地,青年群体的社会生活逐渐被 “微时代化”。如何全面正确看待并且合理对待青年群体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出现的新变化,在新媒体时代坚守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 “主阵地”,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新媒体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面临的挑战

信息传播途径的多元化使得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话语内容和表达方式日益多元化,这种多元化的话语表达给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创新发展机遇,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快捷的移动终端及开放的交流软件,拓宽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平台,使话语双方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同时,提高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从网络中搜索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了解青年的思想动态及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等。但同时也面临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霸权地位被削弱,青年的主流价值观受到侵蚀等挑战。

(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霸权地位被削弱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新颖性直接决定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传统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其内容大多来自于较权威的渠道,如教材、课堂、先进典型等。这些教育内容理论性、系统性较强,并且对教育者来说具有很强的可控制性,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根据自己想要达到的教育目标,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对教育对象进行集中、持久的教育。[6]而且在话语传播方式上多是由教育者主导的辐射式传播,讲究说理的全面性及宏大叙述,呈现单一单向性特征。

现代社会是一种多元的社会,是在严重分化基础上由差异化的个体组成,差异个体之间身份地位平等,并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包容,社会评价标准趋向多元。现代社会中的青年群体个性化诉求日渐增强,对问题的判断并非人云亦云,而是喜欢用自己的切身体验来判定 “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并以此来表达情感,交流思想,这体现为一种 “实践的理性”。尤其是以网络技术、传输技术及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青年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在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信息内容通过网络平台以裂变式的传播速度实现了信息的快速共享,青年对于信息内容的选择更加多元和自由,他们可以自由的选择 “言论导师”、学习内容。青年对于一些公共事件的发生及事后处理的过程也非常关注,他们不仅仅希望通过传统的媒体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且更乐于通过新兴媒体来表达自己的认知和观点,在青年群体的广泛使用下新兴媒体被主流化。传统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生成逻辑和内容体系被打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丧失了话语内容的优势,话语霸权地位被削弱。思想政治教育者如果不能快速掌握新技术,了解新内容,很可能处于信息获取的劣势地位,不能准确的掌握工作对象的需求和想法。

(二)青年的主流价值观受到侵蚀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根本属性是意识形态性,[7]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话语是一种意识形态教育实践中的语言符号,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在新媒体环境中,青年的话语形态多元化,话语信息内容复杂,以娱乐、商业为代表的网络舆论场与以时政观点、学术研究为代表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舆论并存。尤其是西方国家利用其技术上的优势,对我国青年进行西方价值观、政治思想以及生活方式的宣传,妄图对我国青年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和控制。青年是西方重点的争夺对象,他们的网络代言人利用新媒体平台,散布一些不实言论或蛊惑性话语,使青年茫然陷入他们设计的陷阱,甚至背弃应有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担当。正如学者所言,由于集中、垄断、不平衡、不平等的国际传播秩序,导致信息产品或者文化产品单向流动,内含于产品中的价值观念和政治观点随之倾销给对象国,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对象国的精神结构、观念以及信念。这样的媒介话语已经不单是具有携带意义的语言,而是一种权利的运作方式,是一种抹平文化差异的话语权力。[8]这种话语的权力通过网络被无限放大,同时由于代际间存在不同的 “话语结构”和 “视域”,使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在交流、沟通、理解上产生了鸿沟,强化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所面临的挑战性。

三、新媒体时代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话语创新的路径

(一)尊重青年的话语表达权,构建话语主体间共享互动模式

所谓话语主体间互动共享模式,是指突破过去传统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对立,突破在过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的话语霸权地位,试图构建一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之间地位平等并且互为主体的对话交流模式。在过去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中,青年大都处于 “失语”的境遇。新媒体时代所带来的平等、开放、自由的多元空间,使青年的话语身份得以转变,从过去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被动接受者逐渐转变成话语的主动制造者、发起者、积极传播者。由此,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话语也应随之发生变化,从过去的 “独白”向 “对话”转变,在教育 “双主体”的话语沟通交流中,尊重青年的独立人格,尊重青年的话语表达权,吸收时尚因素,避免高高在上的态度,以及因循守旧的思维,充分运用话语情感感染青年,使得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富含活力、富有特点,从而提升情感式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吸引力,真正与青年平等对话,实现有效的双向交流沟通。

(二)整合话语内容,强化主流话语传播

开放的网络空间以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为多元话语的产生提供了平台。新媒体环境下的话语内容及表达良莠不齐,主流话语受到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是我们立国立党的根基,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本源话语和主流话语。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应该本着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话语体系下,做好思想阐释和语言运用,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突破“失语” “僵化” “边缘”的窘境。结合青年的话语特点,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为主导,主动将青年话语引导到充满正能量的方面,给青年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出当代青年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一面。科学合理评估预测新媒体的发展势态,及时有效的关注信息传播渠道,正确全面引导青年群体对新媒体技术的认知,同时要加强对青年群体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努力积极构建符合青年群体思想动态、心理需求和行为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流话语体系,引领广大青年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传播者、坚定信仰者和模范践行者。其他媒体,如党刊、党报、广播、电视台、网站等,利用他们在青年群体中的影响力与权威性,积极构建传播正能量的话语体系,用青年群体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将主流话语内容渗透于各种话语媒体中,构建特定的 “话语场域”,深刻有效的影响和塑造青年。

(三)结合青年实际,增强话语亲和力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讲,其最核心的任务是把一些概念化、抽象化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受教育者认可并接受的行动指南,实现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之间有效的沟通交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话语多为文件话语或者书面话语,这两种话语的内容和表达形式较为规范,理论性表述居多,有利于理论阐释的系统性和严谨性,但是对受教育这缺乏吸引力。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工作中,需要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性,把文本语言还原为生活语言,把抽象的理论转换为鲜活的语言,使广大青年接受认可。毛泽东同志在 《整顿党的作风》中提到 “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空洞的理论是没有用的,不正确的,应该抛弃的。”[9]教育既是生活,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需要从书本到生活,从字面到手脑相长,用丰富的生活化的语言。[10]教育者主动拓宽主流话语传播的途径,灵活应用QQ、微信、APP等传播载体,把主流话语融入青年喜欢的活动中,将大理念换成微话语,大道理融成小故事,形成活泼生动的主流话语场域,从而主动释放主流话语的丰富内涵,积极与青年文化因素相结合,促进青年的吸收接纳。同时,鼓励青年用自己熟知的流行时尚话语对主流话语的基本内容和精神进行诠释和创新解读,从而增强主流话语的亲和力。

新媒体时代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创新应该遵循新媒体更新发展规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以及青年群体的成长规律,尊重青年的话语表达权,整合话语内容,强化主流话语传播,结合青年实际,增强话语亲和力,运用新媒体技术使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变得 “鲜活起来”。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6-12-09.

[2]王颖,杨转珍,侯广斌.新媒体语境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问题探析 [J].理论导刊,2016(12).

[3]胡永嘉,张真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改进研究[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05).

[4]赵宏.意识形态安全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困境与突破 [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02).

[5][英]约翰·斯道雷.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 [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121.

[6]杨立淮,徐百成,“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 [J].中国青年研究,2011(03)

[7]毕红梅,付林溪.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探析 [J].思想教育研究,2015(05).

[8]熊伟.话语偏见的跨文化分析 [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196.

[9]毛泽东选集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17.

[10]吴宏亮.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 “三个转换”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06).

[11]邵西梅.“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6(06).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新媒体时代;青年

G416

A

2095-7238(2017)06-0029-03

10.3969/J.ISSN.2095-7238.2017.06.006

2017-06-2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14AKS003)、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13CKSZ02)阶段性成果。

高学栋

猜你喜欢

青年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自我实现角度窥探青年自我实现的困境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