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沂蒙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内在关系
2017-04-11刘延宏刘云华
刘延宏,刘云华
(1.临沂市委党校,山东临沂276005;2.临沂市罗庄广播电视台,山东临沂276005)
试论沂蒙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内在关系
刘延宏1,刘云华2
(1.临沂市委党校,山东临沂276005;2.临沂市罗庄广播电视台,山东临沂276005)
就内涵规定性、形成时间、影响范围而言,沂蒙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着一定区别与差异。但从本质上讲又是一致的,二者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产生出来的先进思想文化,都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都具有强大的实践功能。在社会实践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和主线,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推进沂蒙精神的丰富与发展;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充分发挥沂蒙精神的路径作用与载体作用。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沂蒙精神的内在关系有较多论及,大多集中在二者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的共性方面,而对二者内在的契合性论述不够。本文从分析二者的共同点入手,较深入、清晰、全面地分析二者产生的主体与功能、本源与载体的关系,这对更好地推进我们对沂蒙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的认识,提供了新的认识维度;对于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沂蒙精神的激励鼓舞作用,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做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沂蒙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特定区域的具体体现和形象表达,是其重要的内容来源和建构前提。把沂蒙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关联研究并深入践行,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沂蒙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系分析
作为两个相对独立的文化体系,沂蒙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在根本上有着同质同源的统一性,然而就其内涵规定性、形成时间、影响范围而言,仍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沂蒙精神作为一种区域精神和先进群体文化,是基于沂蒙山区自己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传统、社会历史等因素,再现沂蒙人民特有的先进思想观念、豁达精神风貌、坚强意志品格、博大感情胸怀的真实写照,是沂蒙人民的 “实有”思想状态和 “应有”思想理念的统一体。它产生并形成于革命战争时期,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表现出相对的独立性、浓郁的时代性、深邃的历史性、鲜明的区域性等特性以及与其他革命文化相异质的特殊特点;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现阶段国家整体建设架构的文化精神,是国家精神和民族利益的最高表现,是全社会范围的主流价值形态,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取向与精神气质,其内涵是超越全社会不同地域、不同利益群体、不同阶层的共同利益诉求、价值理想和共同目标,概括了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部人群应当遵循的基本价值标准、价值评价、价值判断、价值取向、价值导向、价值实现等内容,适应了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文化领域的新变化、新要求,继承和融合了包括沂蒙精神在内的系列革命精神而逐渐形成的。它熔铸着我们全党的政治价值取向,体现着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凝结着中华民族的道德准则,反映着现阶段全体人民的精神追求和思想之“魂”。因此,沂蒙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现为局部和全局、个体和共同、一般和具体的关系:沂蒙精神是最早体现为沂蒙区域人民群众先进的观念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的是国家领域、社会整体和全部公民的主导价值观,是最高层次、最普遍意义的共同价值目标、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
沂蒙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上述区别的描述是外在的。从本质上讲,二者有着内在的契合性,这是基于思维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双重因素。从理论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沂蒙精神相互重合、相互影响,具备契合的内在规定性;从实践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沂蒙精神,都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现实的文化自觉发展,体现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应有的文化自信,彼此相互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沂蒙精神的契合,体现为内容、主体和客体实践等多个维度,并统合与实现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之中,充分体现了它们作为思想力量的先进性与科学性、人民性与社会性、历史性与现实性、地方性与民族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等方面统一的重要特点。
第一,它们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产生出来的先进思想文化。就产生的历史条件而言,二者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历经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同时期,在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文化结晶和经验理论,是长期实践发展凝练而成的具有鲜明时代特色、民族特色的先进群体意识和思想观念。就思想内容而言,沂蒙精神作为一种红色革命精神,首先来自沂蒙人民先进分子的努力奋斗,尔后逐渐被广大民众理解接受和认同,内化为广大民众价值化的精神力量,外化为沂蒙人民乃至更广泛范围民众的行动,因而是带有鲜明沂蒙地方特色的价值观念、道德理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其内涵一般表述为 “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它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次分别提出了不同的价值目标、价值准则和价值追求,特别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价值规范要求做出了明确要求。其构建和形成同样是在党的领导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相结合,充分汲取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文化领域和精神文明建设实践的经验教训,对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问题的认识逐渐深化,凝练概括地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可见,沂蒙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既立足于中华历史文化传统,又着眼于现实文化思潮需求,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产生的先进思想文化,都反映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前进方向,都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二者在内容、价值目标等方面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在内容上,沂蒙精神的爱党爱军,其实质是指沂蒙人民追求国家富强、民族独立的爱国主义的情怀;沂蒙精神的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强敬业奉献等内容更是保持了高度一致性。在对美好道德的追求上,沂蒙精神的根本要义在于追求一种大爱无私、忠诚为民的高尚品格,旨在提升社会思想境界,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国家与社会的德,以人为本,一心为民是其根本道德取向。
第二,都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力量。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所创立的现代思想文化,沂蒙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都坚持了唯物史观的群众观。“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历史首创精神只有在他们的历史解放中才能被最大限度地诱发和弘扬出来。这一点鲜明地体现在沂蒙精神的创造过程当中”。[1]沂蒙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充分展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体现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中起到的主体性作用。从历史发展的脉络来看,受到源远流长、世代相传的齐鲁传统文化熏陶的沂蒙人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在革命战争年代,万众一心跟共产党走,艰苦奋斗,不怕牺牲,无私奉献,建立了党政军民密不可分、水乳交融的亲密关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革命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沂蒙人民不等不靠,发扬主人翁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新创业,开拓奋进,以其艰苦卓绝的行动为沂蒙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拓展了沂蒙精神的新境界。1999年胡锦涛同志视察临沂时指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临沂人民为中国革命事业的胜利创立了光辉的业绩。解放后,临沂人民为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改革开放以来,把发扬革命传统同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沂蒙精神。”[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民群众的价值观,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主体。因为人民群众是推动改革开放、社会变革的主体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主义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理论的创造者和所有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直接来源上说,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基于人民群众在思想文化领域创造的一系列基本经验与理论成果,特别是人们对判断是非荣辱善恶得失等观念进行概括总结和提炼升华的结果,因此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造者。
第三,都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功能。马克思在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强调:“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3]57
同样,无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沂蒙精神,不仅作为思想理论的概念出现,而且还被自觉地运用到实践中,发挥了指导实践、推动实践的重要作用: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强大思想动力、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沂蒙精神作为推动临沂快速发展的红色精神,对临沂乃至山东经济社会发展 “起着灵魂支柱作用、旗帜引领作用、动力源泉作用”,既激励着人民奋发前进,又约束着群众遵章守纪、克己奉献,是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凝聚剂和向心力,助推了沂蒙人民、山东人民乃至全国人民不断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一个个新胜利。无论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沂蒙精神具有强大的政治优势,是推动沂蒙大地改革开放和建设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社会、个人价值行为取向的根本体现,体现了全国人民思想认识的最大公约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着时代的需要而产生,又因实践的需要而发展,对于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凝聚人民意志力量,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发挥着思想动力和思想指南的重要作用。从提升民族和人民的精神境界看,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支柱,是行动向导,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一个人、一个民族能不能把握好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发展起来的当代中国,更加向往美好的精神生活,更加需要强大的价值支撑。要振奋起人们的精气神、增强全民族的精神纽带,必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精神。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建设,形成广泛的价值共识和共同的价值追求,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凝聚起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思想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沂蒙精神都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 “精气神”,是被广大民众广泛认知认同的价值观念与理想追求,它们以真、善、美、富、强等价值准则告诉民众应该遵循什么、相信什么、追求什么,对于广大民众具有价值观的导向力、行为举止的规范力、思想道德的凝聚力、文化事业产业的引领力等丰富功能。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丰富发展沂蒙精神
1.丰富发展沂蒙精神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为主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国思想观念和价值观要求中居于最高层次,是规范统一全社会共同理想和奋斗方向的根本指导思想和精神力量。因此,沂蒙精神的进一步弘扬和发展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遵循和统领,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以及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要求,充分体现出思想观念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才能实现国家层面的价值导向与地域价值取向之间的协调统一,从而使带有地方特点的精神追求能适应更广地域以及不同社会阶层人群的思想需要,能照顾到当前社会思想意识的多层次和多向度,才能切实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同步同向提供坚实的人文支撑和思想保证。
2.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推进沂蒙精神的丰富与发展。沂蒙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爱国体民、民主公正、敬业友善等基因,根本上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同源同体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沂蒙精神起源于区域民众的文化创造,历史性、地方性特点显著,其内在的现代社会发展应有的平等法治、文明自由、竞争规则等理念因素还需要进一步培育和发展,因此,顺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就必须对沂蒙精神的内涵进行进一步的创造性转换和创造性发展,以使沂蒙精神注入新元素,更加凸显现代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提高其普适性。尤为重要的是,沂蒙精神作为基于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也必然要回归到大众的社会实践中去,才能实现其力量武器的应有作用。“它是 ‘活’的、有生命的,不是供人观赏 的‘文物’、不是 ‘古董’。它只能是实践性的,即通过人们的践行,通过 ‘知行合一’,才能本真地存在,才能不断地弘扬和光大”。[1]沂蒙精神的产生、发展,实际上是沂蒙精神和群众实践相互作用的一个过程,即沂蒙精神的大众化过程。沂蒙精神的发展过程不仅是用沂蒙精神去指导群众的实践,外化为群众实践活动的过程,还是通过不断地总结群众的实践经验,以新的理论观点丰富和发展沂蒙精神的过程。因此,在新的条件下继续弘扬沂蒙精神,才能根本地保持沂蒙精神理论的科学性、思想的先进性和品质的时代性。一要确保沂蒙精神必须和实践相结合,不断接受实践检验。沂蒙精神必须作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社会实践,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检验理论科学性,保持其生命力;二要确保沂蒙精神必须与时俱进,推进沂蒙精神的时代化。客观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新事物、新问题的出现,就需要对理论形态的沂蒙精神不断做出新的概括总结,把理论推向前进。当今就需要紧密联系现实,对沂蒙精神的内容进行深入梳理,到底哪些内容更容易被今天的人们理解和接受,哪些契合了时代性、体现了规律性,等等,有效实现沂蒙精神话语体系从历史的理论著述转化为群众现在的语言,切实发挥其启发现实、凝聚人心的有效力量。因此要实现沂蒙精神的大众化和时代化,还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相融合,这既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其自身价值的要求。
三、以沂蒙精神传承为路径与载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一个理论课题,也是一个实践课题,不但在于认知认同,内化于心,更在于付之实践,外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践行融入到当代中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沂蒙精神作为伟大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其饱含的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党群关系在今天对于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都有着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随着沂蒙老区的迅速崛起,沂蒙精神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又有了新的发展,比如艰苦创业、开拓奋进的内涵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爱党爱军、诚实守信的理念得到了深化拓展,等等,这些都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基础和现实土壤。因而,弘扬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重视对沂蒙精神的传承和发展,切实吸收运用沂蒙精神的新发展、新要求、新因素。
1.充分发挥沂蒙精神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作用。要把由党和政府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转化为社会公众内在的价值诉求和行为准则,获得社会民众的广泛认同和拥护。如前所述,一个重要路径就是把沂蒙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种融入不是合二为一,而是使二者结合起来,同步进行持之以恒的大范围、多层次的弘扬践行,在不同的层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在教育实施过程中要探索如何把通过弘扬沂蒙精神转化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的途径。弘扬沂蒙精神的有效性与高效性在于其鲜明的地方性、现实性和针对性,群众感到近在眼前,亲在身边。下一步,更好地把沂蒙精神作为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入口和途径,是一个包括个人、家庭、政府、社会等诸多因素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要把这些因素充分调动起来并使之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利因素,需要一个长期的探索、修正和完善的过程;要注重针对不同群体的认知特点、接受可能性、接受方式和接受程度进行科学而系统的研究;需要建立一个多层次的长效机制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各个机制相互支撑和相互作用,共同完成和达到把继承和弘扬沂蒙精神贯穿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去,发挥其独特的思想教育功能的目标和任务;要体现未来引领性,发挥沂蒙精神对某一区域发展趋势的价值判断上,并充分实现引领未来发展方向的区域性思想文化。
2.充分发挥沂蒙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全民族团结和谐力量的精神纽带,是体现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价值坐标,是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在沂蒙山区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熔铸和形成的沂蒙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临沂人民崇高的价值追求与自觉行动,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沂蒙人民认同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基础和心理土壤。将培育与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弘扬沂蒙精神相结合,更容易在沂蒙人民心灵中产生共鸣,在精神上聚集价值,在思想上形成共识,在行动上达成一致,从而成为沂蒙人民思想的指引、精神的追求、价值的坐标。
培养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把沂蒙精神、红色文化作为有力载体,沂蒙地区红色文化具有的内容生动、感染力强、潜移默化、强于说教的秉性,在核心价值观培养与教育方面更是独具优势。沂蒙红色文化蕴涵的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沂蒙红色文化蕴涵的价值观念、价值目标和精神境界,就是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的生动教材。 “沂蒙六姐妹” “沂蒙母亲” “沂蒙红嫂”的名字已响彻全国,她们感人至深的故事打动与感染了无数国人。临沂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广泛,易于开发,具有广泛认同性与适合性,可以说,临沂红色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深厚文化基础、文化资源、生动范例与素材。只要构建起科学、系统的红色文化教育内容体系,以红色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载体,就能让人民群众在认识、体验、接受中,迅速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
[1]何中华.沂蒙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J].临沂大学学报,2014 (02) .
[2]弘扬沂蒙精神加快沂蒙老区经济社会发展[N].临沂日报,1999-01-16.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李德顺.价值论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第2版).
[5]林国华.弘扬沂蒙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B/OL].http: //ly.wenming.cn/wenji/201406/t20140630_1237424.html, 2015-11-23.
[6]李昊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契合 [ DB/OL ] .http: //theory.gmw.cn/2017-03/16/content_23982080.htm,2017-03-16.
关键词:沂蒙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内在关系
G410
A
2095-7238(2017)06-0020-05
10.3969/J.ISSN.2095-7238.2017.06.004
2017-06-02
刘延宏 (1968-),男,山东省临沂市委党校基础理论教育部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为党史研究和党的建设;刘云华 (1968-),女,临沂市罗庄广播电视台编辑,研究方向为新闻传媒。
鹿风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