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ZBrush影视超写实角色型态艺术表征

2017-04-11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型态影视绘画

兰 德

(合肥学院 艺术设计系,合肥 230601)

ZBrush影视超写实角色型态艺术表征

兰 德

(合肥学院 艺术设计系,合肥 230601)

在传统绘画行为和计算机技术主导下,以ZBrush为代表的3D数字软件绘画作为新时期影视角色型态创作的范式,极大地强化了影视超写实视觉画面在观众自我感知意识内的视觉冲击,影响着当今影视创造的动态。在看似“潮流”的新景观背后,依旧遵循了传统绘画超写实艺术的表达语境和创作特质,并弥合了自身多元化、科技化、团队化新创作个性,使软件工具和智能互动的优势支撑显得尤为强势,由此衍化的现代超写实绘画艺术个性化艺术表征也引发更多人的审美思考。

ZBrush; 超写实; 影视艺术; 角色型态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新兴产业的快速崛起,计算机和软件技术逐渐趋于成熟,数字软件开始在影视艺术的创作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各种奇幻而又真实的场景、角色不断“刺激”着观众的视觉神经,大众对数字写实影视创作更加期待。Pixologic公司所开发的ZBrush软件应用而生,为艺术家展现3D 超写实角色外貌、表情、动作造型等型态设计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从《加勒比海盗》(Pirates of the Caribbean)中的戴维·琼斯(Davy Jones)到《阿凡达》纳美人(Avatar)等等,这些经典影视中的高难度、超写实角色型态的塑造几乎都来自于ZBrush软件的创作,它的诞生代表了一场数字绘画创作的革命。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我国影视行业对ZBrush优秀创作性能认知的浅显和滞后,特别是利用ZBrush软件创作出来的优秀超写实角色应用案例明显缺乏。由此,比照与传统架上绘画和摄影、影像技术的创作异同,进而总结个性的艺术风格和实现手法,无论是对我国现代超写实数字艺术审美的理论思考,抑或是影视角色技术制作的现实表达都将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一、数字写实绘画使命:传统与现代思维的激荡

在人类绘画艺术发展的长河中,人们总是在不断地探求各种适合创作表现的形式语言,出现了水墨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借以折射或表达特定时代的人文世俗、社会环境面貌以及绘画者自我的思想情感。为了更真实的表达出创造者思绪中的情景,超写实绘画应势而生。超写实绘画艺术是指“创作者把所描绘对象和人们日常的生活见识结合起来,对其外形轮廓、内在质感、细节肌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刻画表达的一种视觉艺术表现形式。”[1]作为对现实与未知世界“真实”型像再现的追求,超写实绘画最终以生动、逼真的视觉画面,让受众从主观意识上相信视觉内容的真实存在,超写实绘画艺术是人类智慧文明的结晶。也正是这一艺术特质的多维驱动,使得超写实绘画得以不断传承并创新发展。早期主要以素描、油画等架上绘画的艺术形式反映出来,直到1839年代第一台照相机的诞生孕化出摄影、摄像技术把超写实表现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毋庸置疑,摄影、摄像技术可以瞬

时记录现实世界物象的物理特征,甚至可以实现动态画面,再配合声音、色彩、光线等表现要素,将人们对物象的写实表现达到一个新的顶峰,使观众对角色的感知更加立体和直观。不可否认,这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一些艺术家们对传统超写实绘画坚定的信仰,“超写实绘画艺术是否被排斥出艺术舞台一时成为艺术和评论界讨论争执的焦点。法国学院派的画家德拉罗修甚至惊叹:‘从今天起,绘画将寿终正寝’。”[2]但这一转向的出现并没有影响人们对超写实绘画艺术发展的自觉与探索。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更多艺术家已经认识到写实主义绘画和摄影在个性情感、材料质感的表现上的区别,并质疑和排斥后者对现实世界过于轻巧的原本复制、拷贝的艺术价值,以安格尔为首的一大批学院派大师们就宣称:“艺术作品产生于智慧以及对于艺术的学习,照相术永远无法相比”[3]。到上个世纪50-60年代后,计算机技术开始正式应用到绘画艺术领域。数字绘画艺术在存储方式、传播过程以及材料成本等方面都溢动着传统绘画艺术所不可替代的优势,为现代艺术注入了新鲜血液,拓宽了写实绘画艺术的表现语境。自然,凭借其多元化、科技化、团队化的现代创作个性,数字绘画写实艺术完成了同影视艺术的相互依附和共谋,并在艺术化和商业化之间寻觅到新的平衡和突围,以燎原之势扑面而来。

二、ZBrush作品风格表征:趋于更细腻、逼真的超写实趣味

不可否认,以ZBrush为代表的数字绘画软件便是其适时孕化催生的结晶。它对影视写实角色型态的表现依然受到传统绘画方法的熏染,继续遵循具象、夸张和意象几种写实方法的艺术呈现,更增添了自身浓厚的技术模拟特长,更易于表现虚拟环境中角色静态和动态存在的合理性,使角色性格更加鲜明,艺术风格更具延展性和视觉张力。

(一)具象性写实

在超写实绘画艺术表现中,具象性写实方法就是按照现实生活物象的真实面目(包括构造、纹理、色彩等各种细节)特征对创作对象进行细致刻画,但具象性写实决不能是照着对象“纯客观”地抄袭和复制,重点在突出其特征基础上的“概况”和“归纳”性绘画。具象性表现是写实绘画艺术创作中最接近现实客观存在性,也是最容易让受众产生视觉真实感的一种写实方法。正是早期艺术家们对“具象”的着迷,才竭力向着更高水平的超写实艺术形式探索,由此催生了摄影、摄像技术的产生。固然,自然界为影视角色型态的具象性写实提供了最直接、最易感知的素材,然而作为艺术创作来说,还需要借助理想化色彩、光线、质感、气氛等来渲染,靠即时或一次成像很难实现和架上绘画那样的艺术创作美感,“光学机械”下的现场真实性甚至会破坏这种艺术气息,大多数情况下不得不反复地进行拍摄和矫正。影视创作者们必须根据不同的时间、气候、天气等选择最佳的拍摄契机,还不得不考虑角色演员自身的状态。尽管随着各种化妆和摄像技术的革新有所改变,但也不能轻易改变一些不可逆转性的拍摄壁障。比如,好莱坞演员保罗-沃克(Paul Walker)搭乘好友驾驶的跑车,因车速太快不幸发生意外事故死亡,就使得影片《速度与激情7》一度停拍,但为了不影响影片上映,只能由保罗-沃克的两个弟弟“科迪(Cody)和卡莱布(Caleb)担任替身演员,替哥哥完成《速度与激情7》中未拍摄完的戏份”[45],但保罗-沃克的气质风格在影片难以再现。因此,以摄像为主的影视角色型态表现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被动选择的写实表现。

ZBrush软件的数字化虚拟表现特性让传统架上绘画和影视拍摄摆脱了各自的桎梏,实现了艺术表征的强力弥合,把角色型态具象性写实手法推向一个新的宽度。一方面,摄影、摄像记录的照片和影像成为原始素材,创作人员不在单纯拘泥于拍摄条件的不足,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反复复制和比对,应用于多种场景和情景。另一方面,充分结合艺术创作者对角色型态的理想化艺术效果要求,无需采用人工化妆的繁琐手法,通过虚拟技术调整即可展现常规无法拍摄的色调、纹理和质感等。在影片《博物馆之夜》中,创作团队真实再现了一头巨大的消失已久的霸王龙化石,当霸王龙逼真的具象化写实型态出现在荧幕时,观众为之震撼。霸王龙身上超过400块以上的骨骼,每块骨骼都由三维软件制作出来的,“尤其是出现在特写镜头中的头骨,由于是特写镜头,更需要有令人信服的细节,设计师使用了ZBrush来完成所有骨骼上细节部分的写实表现。”[5]因此,鉴于具象性写实手法基本忠于现实原型的特点,在表现科普、史记或是其他反映客观现实存在的角色型态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二)夸张性写实

相信很多人都看了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电影《阿凡达》(Avatar)后,对各种奇异幻想的CG角色还记忆犹新,这其中就有ZBrush软件参与制作了这些夸张且令人信服的超写实角色型态。夸张的写实法同样是在尊重角色造型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对创作对象的部分和全部特征进行变形或夸大处理,但夸张后的型态仍旧较好地保持其外观细节的细致刻画,以更加生动的强化角色性格特征,取得真实的视觉效果。因此,我们不应该把夸张和写实对立起来看待,“写实与夸张在作品中不能独立于对方而存在”[6],夸张只有建立在客观写实基础上才能获得感官上的信赖。在影片《阿凡达》中我们可以看出潘多拉星球居民纳美人造型的夸张变形设计总体上还是遵循了人类的造型特征,将体型普遍增大,四肢纤长,直立的时候手腕的长度超过了髋关节,以适合攀爬与行走。腰肢纤细,体型偏瘦,但肌肉十分发达,增添了一种力量的美感,表现出纳美人所处的一种原始生存状态,既和谐自然又显得个性十足。相比其他3D数字软件,ZBrush对角色的这种变形实现起来更轻松,并通过增加大量的表面细节,如发蓝色荧光带有花纹的皮肤、清晰凸见的血管神经、逼真的伤疤等等,让观者享受到的是传统绘画和现实摄像所无法体现的视觉大餐。ZBrush接近于架上绘画的手操特性让创作者在主观思维创作意识的自由支配下,对角色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型态实现随意性的夸张,可以直接利用摄影、摄像的高清素材,轻易实现超写实的高精度细节表现。型态动作或借鉴真人表演,通过捕捉无限接近或达到真人的行为特征,从而更符合“夸张”的“神似”而不是“形似”的美学规律。鉴于ZBrush在数字绘画技术上的一次次颠覆性突破,在现代影片一些夸张性角色的型态塑造中性能表现愈显强势,应用需求也越来越广泛。如绿巨人浩克(The Hulk)、神偷奶爸格鲁(Gru),无敌破坏王拉尔夫(Ralph)等等优秀角色的塑造就是最好的说明。

(三)意象性写实

意象理论在中国起源很早,《周易·系辞》已有“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之说。“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7]因此,意向之法,相较于具象和夸张,重在寄托主观情思,往往以寓意、比拟手法来实现二者的关联性,强调艺术形象所体现的精神面貌和内涵气质,有更高审美价值的同时表现难度也更大。通过意象手法创作艺术形象,在绘画、文学、戏剧等艺术作品中均有其独特表现之法,但就技术层面而言,在以往的影视表现中处于乏力的境地,主要问题在于通过意象性创作的艺术形象在现实物理世界中是无形的、不存在的,传统化妆技术和影像技术很难表现出人脑思维感官中构思的写实化角色视觉型态,而数字技术使之成为了现实。ZBrush 软件在意象性角色型态写实创作上有着更独特的优势,可以任意打散、嫁接、组合角色模型,融合材质的质感、纹理以及毛发、布料等物理效果的模拟,赋予角色更加细腻的细节,使之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触动人们的视觉神经。特别是观众看惯了平淡的动画角色形象容易觉得乏味,角色越远离“现实”就越显得有趣,特别是影片塑造的一些具有特殊技能、伸张正义的怪物、怪兽等角色甚至成了年轻人心目中崇拜的明星。

同时,在意向性写实角色的塑造中创作者有更多自我表达的自由度,通过给予角色的特质与观众的潜意识碰撞、交融,以此触动观者对角色内涵灵性的感知,呈现更深刻的内心感受和更深入的主题思考。“未来数字角色的造型不管其外形多么新奇,技术多么先进,它的发展主流必然是服务于创作者更细腻、准确、丰富的人性思想与情感交流。”[8]正如电影《阿凡达》(Avatar)中,纳美人辫子末尾添加的那根神经纽带,就是意向性写实非常成功的例子,甚至是纳美人设计中最核心的设定。纳美人在与潘多拉星球上的动植物交流时,靠神经纽带与之相连进行沟通。传达了潘多拉万物一体在纳美人身上的体现,领先、完美于人类的特点,也是创造者对人类能够热爱自然、拥抱自然的期待。因此,当奇异逼真的外形和娱乐性走到了顶峰,若有更丰满的人性与情感的关怀的创造更能赢得人心。

二、ZBrush软件个性表征:趋于更快捷、高效的写实操作性能

凭借计算机技术和手绘表现二者强力优势的完美弥合,ZBrush的出现逐渐消解了传统架上绘画和摄像技术在写实角色型态塑造中的不利表现,并从尊重创作灵感和工作习惯出发,将艺术家自由空间拓展到新的维度。2017年6月迎来了Pixologic公司Zbrush 4r8新版本的问世,它将是ZBrush 4r系列的最后一次更新,与之前的版本相比又做了很多重要的技术补充。对ZBrush数字软件来说,它每一次技术层面的革新都是基于创作者自由绘画式创作的需求,无论是具象、夸张还是意象性角色写实型态的表现趋向于更游刃有余的处理。剩下审美的成功与否,关键就取决于创作者们自身艺术素养的比拼。因此,ZBrush的个性再次让软件重新回归到为艺术家艺术创作服务的本源。

(一)绘画式3D创作

正如上面所述,ZBrush与其他数字角色软件工具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创作过程又恢复到传统绘画式艺术表现的方式,这得益于ZBrush大部分的功能开发由专业艺术家亲自操刀。首先,ZBrush软件的绘画式创作集合了大多数字软件的可反复编辑、修改、随时存储等操作优势。创作者无需考虑创作过程中所花费的成本,可有效避免材料的消耗和浪费,这尤其对于商业化影视角色创作来说非常重要。其次,作为一款非常高端的数字绘画雕刻软件,得益于现代计算机与数字技术的不断应用,ZBrush传承于架上绘画的操作范式,又在空间、维度和性能上大大超越了传统绘画。使许多刚接触数字绘画的艺术创作者无需花费过多时间,就能够理解软件的菜单、命令和表现流程,轻松的驾驭它,从而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作品艺术效果的提升上。相较于传统架上绘画,ZBrush4r8软件开发、升级了更多实现丰富效果的笔刷,Multi Vector Displacement Mesh系统通过各种各样的矢量置换模型构建自定义笔刷,并可以实时切换这些笔刷,轻松的制作出发丝、皱纹等细节,即使在角色模型面数高达十亿多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很流畅的操作,成为雕刻超写实角色型态的利器之一。另外,更令专业创造者雀跃的是ZBrush很早就实现了多边形即时着色技术,在制作的过程中只要摄影、摄像原始素材充足,就能很快完美拷贝出角色的各类材质。将艺术家从传统UV展布这样繁琐的技术约束中解放出来,在模型表面直接绘画,再后期添加UV将绘画作品轻松转换为纹理,甚至在绘画过程中还可以随意更改模型的UV或几何体而不影响和丢失已经在模型表面完成的绘画,保证了绘画的顺利进行。而强大的BPR实时渲染让创作者随时可以看到自己模型最终的效果,可以说ZBrush最大的限制只在于艺术家自身的想象力。

(二)优化建模

目前,“在众多的3D数字模型制作软件中,普遍采用的建模方式有多边形(Polygon)建模和曲面(NURBS)建模两种。但对于影视所需要的结构复杂、细节丰富的角色型态来说,无论是多边形(Polygon)建模还是曲面(NURBS)建模,都在解决运算量过大的问题上而显得力不从心。”[9]但ZBrush软件建模方式上另辟蹊径,采用了Z球(ZSphere)技术,将现实和想象中各类复杂角色的型体简化为一种链状层级结构,首先架构出其基本形态和动势,用若干个相互连接的圆球随机堆积,大大加速了模型造型建造和调整的速度,并提升了创造的乐趣。在基本型态确定后,通过应用自适应蒙皮(Make Adaptive Skin)技术在角色模型表面生成面片,就可以直接在上面精细雕刻了。接下来,ZBrush将根据不同精细度的细节需要分为若干绘画阶段,通过调节模型细分(Divide)级别来实现,极好地保持绘画的整体性和绘画效率。终极的表现,可以利用高精度几何形(HD Geomerty)功能,使模型轻松细分到十亿多个面,小到皮肤毛孔都可以精细地表现出来。此外,ZBrush为创造者提供了尽可能多的发挥空间,可以自主设定、创建个性的阿尔法笔刷或者提取真实几何体中的灰度信息,实现更多的微小细节。因为如此高面数的模型直接投入项目是不实际的,它的运算量太大,ZBrush将高精度的模型信息直接烘培在一张贴图上,利用法线贴图(Normal Map)和置换贴图(Dis Place-ment Map)技术赋予低面数的模型,既保证了模型的细节显示,又提高了运算和实现速度。特别是到新版ZBrush 4r8扩展了很多多边形建模的新特性。实时布尔功能可以让你立刻看到布尔的预览效果,即使是数百万面的模型也是如此,它甚至可以和ZBrush中的纳米模型(Nanomesh)、阵列模型(Arraymesh)联用将Alpha变成了真正的矢量雕刻,还可以一边雕刻模型一边预览Boolean结果。这一系列全新的建模范式,让角色写实型态的创作只能用“不可思议”来形容了。

(三)交互处理

ZBrush在不断发展自己特色功能的同时,还将软件开发成一款综合开放式的平台,具备了和其他数字软件良好的智能交互功能,能够充分兼容对方的操作特性,并利用其优势提高超写实角色型态的输出品质。ZBrush可以通过导入方式直接打开3DMax、Maya、Modo、C4D等常用3D软件制作格式的模型文件,并在其平台上实现进一步雕刻,这样就省去前期重新制作的大部分时间。以Marvelous Designer3d软件应用为例,这款软件本来是专门为服饰设计的一款专业软件,能够实时布料解算,模拟服饰在角色身上的效果,只需几分钟就可以设计出一套漂亮的3D模型的衣服,对于衣服款式和衣纹的创建、处理是他独有的强项,ZBrush软件只需把这部分工作交给专业的Marvelous Designer处理即可。像这样的交互还有利用UnfoId3D软件展开模型UV,利用Adobe Photoshop进行纹理、色彩的绘制,从ZBrush4r7开始Zbridge功能实现了无缝连接ZBrush与KeyShot 5,利用KeyShot进行光影表现与全域光渲染产生高质量的图像等等。另外,不同于其他软件的浅交互特性,ZBrush开发的GoZ bridge互动工具,只要提前设置好和其他软件交互的路径,就可以在后期做到自动识别,直接在软件之间来回穿梭绘制,真正实现无缝互导、效果更新的操作,免去了每一步都要通过手动来回导出、导入那样繁琐而又迟缓的步骤,其效率和效果得到震撼性的提升。

四、创作余响:我国影视艺术创作的理性省思

鉴于ZBrush在超写实模型创作中的出色表现,我国影视艺术创作应该通过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探索适合我国文化特色的超写实数字艺术发展的方向和路子势在必行。

第一,积极开发、利用好数字技术新特性。毋庸置疑,时下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从方方面面改变着人视听、认知与行为的方式。数字化影视虚拟技术的应势而生,所表现的种种艺术倾向与审美特征,为我们展示了当代艺术形形色色、奇异幻想的风格样式。近年来,我国电影制作中3D技术的自身开发、应用能力还远远落后于国外先进水平,不管是放映设备还是拍摄制作设备、技术大都来自于国外。我们也要看到影视艺术创作不在是几个人的行为,趋向于更加庞大、高效、精密的团队合作。因此,为了节省制作时间,提升制作效果,创作工具的优化、创新仍是一个重要环节。纵观艺术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创作工具创新的历史和过程,只有创新才能为艺术输入新鲜的血液和生命力,才能引领艺术发展的潮流。

第二,承载中华文化传播的使命。近年来,在政府和民间的推动下,中国影视“国际化”创作的相关活动日渐频繁,目的是为中国电影提供展示自我、促进合作交流的舞台,让中国故事乃至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获得更多外国观众的了解和认同,出发点本身是好的。然而,部分合作方式却依然更多的是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始终停留在“搭便车”的商业化概念营销和炒作的阶段,未能参与到艺术创作的核心环节。因此,在现代影视角色艺术创作中,我国艺术创作者在应首先担负起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命,敢于不断碰撞并探索新的艺术境界,不断拓展艺术表现手段与技艺的衍化,实现“自身”与“艺术”双重价值的体现。

[1]麻云志. 探讨超写实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及影响[J]. 艺术科技,2016,(07):233.

[2]欧鸿君. 试论新摄影时代中写实绘画如何发展 [J]. 大众文艺,2011,(04):61.

[3]欧鸿君. 影像艺术与写实主义绘画语言比较 [D]. 西安美术学院硕士论文,2008,(03):01.

[4]新浪娱乐. 保罗-沃克两弟当亡兄替身 完成《速激7》 [EB/OL].http://ent.sina.com.cn.2014-04-16.

[5]阿建. Zbrush的行业应用 [EB/OL].http://blog.sina.com.2009-05-07.

[6]吴昊. 写实与夸张-中国写实油画造型语言研究 [D]. 郑州大学硕士论文, 2014:10.

[7]钟乃元. 论初唐流贬岭南诗人的生命体验及其诗歌创作 [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6).

[8]刘跃军,林强. 后《阿凡达》时代的计算机数字角色造型分析 [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06):10-17.

[9]王超杰. 初探三维雕刻软件ZBrush在生物角色建模中的应用 [J]. 美术教育研究,2011,(08):175.

ZBrushArtFormsofSuper-realismVisualCharacterShapes

LAN De

( Department of Art and Design, Hefei University, Hefei 230601, China )

Dominated by the traditional painting behaviours and computer technology, the 3D digital software painting, a normal form of creation for the new period visual character shapes, represented by ZBrush, extremely strengthens the visual impact of the super-realism visual pictures on the audience's self-perception, thus influe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today's visual creation. With a fashionable new look, it still follows the expression context and creation features of traditional painting's super-realism art, meanwhile it shows a new creation personality of multielement, a new usage of scientific technology and teamwork as well, which distinguishes its advantages of software tools and intelligent interaction, and the individual art forms of the modern super-realism painting thus developed awakes the aesthetic thinking of more people.

ZBrush; super-realism; visual art; character shapes

G642.0

A

1008-7605(2017)06-0108-05

2017-05-08

省教学研究项目“项目带动教学——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下动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2016jyxm0871);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大学生数字新媒体设计创客实验室”(2016ckjh156);“动画专业特色(品牌)专业”(2016tszy070);合肥学院社科联研究课题重点项目“应用型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合肥学院14届‘WORKSHOP’开展为例”( 2016SKLA08)

兰德(1980-),男,甘肃武威人,安徽省合肥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动画。

(责任编辑:翟瑞青)

猜你喜欢

型态影视绘画
影视展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美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模式、组织型态与经验
万代FW GUNDAM CONVERGE《机动武斗传G高达》恶魔高达最终型态
影视风起
影视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