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研究

2017-12-13李洪深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权重

李洪深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济南 250103)

应用型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研究

李洪深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济南 250103)

应用型高校的内涵式发展需要推动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之间的相互促进。结合教师分类管理,高校明确不同类型教师的考核评价指标及指标权重,构建科学而个性化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促进教师资源优化配置,激发教师挖掘自身潜力,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实现应用型高校的战略目标。

应用型高校; 分类管理; 关键绩效指标

一、应用型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现状研究

现有的应用型大学教师绩效评价文献大多侧重教学业绩与科学研究的能力。李元元(2007) 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的内容包含教学、科研、师德等方面的内容[2];林晓枝(2011)提出师德绩效指标作为定性指标,教学和科研绩效评价这两个指标作为定量指标予以评价;龚建荣(2016)认为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教学业绩、科研业绩、实践与创新业绩等三个一级指标,层层分解到二级、三级,构成有序的教师绩效考核指标层次结构。刘岭(2007)认为,对高校教师绩效考核应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效果四个方面[3]。马欣研、庄莉婷(2007)认为,构建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包含教师工作的全部内容,既要注重定量指标又要注重定性目标,既要考虑结果性考核指标又要考虑过程性考核指标。[4]王丽梅、何喜军(2013)构建了基于发展的“阶段—类型—内容”的三维分类绩效考核体系,并提出了实施分类考核的对策。[5]

根据教师的个人差异,实施分类管理更有利于教师发挥自身优势与特点,致力于自身职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汪建利(2015)以黄山学院为例,按照职能将教师分为理论教学型、实践指导型、科学研究型等类型,从而设计适合的激励办法,构建了应用型高校教师多元化发展模式。[6]教育部文件(教师[2016]7号)文件指出,“坚持发展性评价与奖惩性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发展性评价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导向引领作用,合理发挥奖惩性评价的激励约束作用,形成推动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的有效机制。”[7]陈惠雄等(2007)提出“基于职称-职能配置定位的高校教师分类管理方案,不同类型教师的绩效评价均可以通过科研、教学绩效分来打通确认与计算,并通过合理定价来解决教学、科研的绩效薪酬问题。”[8]王滨等(2011)认为,“对教师进行分类管理和评价,有助于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9]美国高校的教师绩效评价大多包括教学业绩、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个层面,完成教学、从事科学研究、传授知识、培养人才、开展服务、回报社会[10]。不同类型的高校需要结合办学特点、专业领域、岗位职能的差异实施教师分类管理,实事求是制订个性化教师绩效评价方案。[7]应用型高校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确定考核的目标与定位,既要从组织视角出发,又要充分考虑“人本”要素,以教师的认知选择为基础,建立基于教师分类管理的绩效考核体系。

总体来看,国内外学者在评价指标的选取和设定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应用型高校的专业教师绩效评价大多以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及科研业绩等指标为主,未考虑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实施分类管理的应用型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采取科学的方法,合理地确定考核体系中各考核指标的权重。

二、应用型高校教师关键绩效指标体系构建

高校教师绩效管理的目的是要通过改善高校教师的绩效,来促进高校总体目标的实现。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体系首先是为实现高校组织目标而设定的战略管理工具,同时也是衡量各二级学院目标达成和教师行为绩效的关键指标体系。关键业绩指标是依据高校战略、教师行为与战略目标之间的价值创造关系、因素因果关系建立起来的指标体系。2016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紧迫任务。”并进一步指出,目前高校教师绩效评价问题突出表现在几个方面:“考核评价缺乏整体设计,对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重视不够、重数量轻质量的情况还比较严重;考核评价急功近利,考核结构的科学运用有待完善”;要求“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7]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绩效评价而言,问题可能更加突出。普通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尚缺乏顶层设计和整体改革,教师的绩效评价问题重重,更何况正走在转型发展路上的地方普通高校,其教师绩效评价问题不仅具有普通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问题, 而且还可能面临高校转型给教师带来的一系列挑战和困难。因此,地方本科高校转型中的教师绩效评价,不仅是高校转型发展的突破口,而且也将是高校转型过程中的紧迫任务。

高校绩效管理的基本流程是确定高校战略目标和阶段性(年度)目标,然后将总体目标分解到院系,院系再将团队目标分解到个人,最后再通过院系对教师的绩效跟踪与辅导,并不断提出工作改进计划,提高工作业绩。应用型高校建立的绩效考核系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学校总体目标、院系绩效、教师绩效。应用型高校的关键绩效指标来自于战略目标的分解,需要经过组织上下的充分沟通、协商,最终达成一致目标,既明确各类岗位的侧重点,又体现分类管理的内涵。应用型高校总体评价指标一般包括专业结构、师资队伍、实验实训条件、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应用研究等方面。

院系绩效确立的指导思想是与学校的定位与发展战略保持高度一致,是学校发展目标分解到院系的直接体现。根据鱼骨图法建立的院系整体绩效考核KPI指标体系构成图,设置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研工作四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下设若干个二级指标。

图1 院系关键绩效指标构成

教师的工作业绩与院系以及学校的发展战略紧密相连,强化其贡献度和创新性,通过评价引导教师更好地服务院系和学校战略目标,更好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应用性人才,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及其就业。高校以明确的价值导向引领教师自觉转型,将团队绩效与个人绩效衔接,激励教师根据学生以及社会需要改革课程、设计教学、服务企业,推动学校教学工作的质量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的开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应用型高校的实地调研,构建应用型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见表1),包括教学业绩、科研成果、社会服务三个一级指标,由一级指标分解为多个二级指标。表1中一级指标“社会服务”分解为科技转化、智库咨询、社会培训等三个二级指标。科技转化包括受企事业单位或有项目委托资格的项目负责人委托,进行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及其系统的研究开发;包括专利申请权转让、专利所有权转让、专利实施许可、非专利技术转让等。智库咨询主要包括被企事业单位采纳应用,并获得绩效的政策咨询、管理咨询、专业咨询、信息咨询等。社会培训指受企事业单位委托高校开展的定向、专项培训或高校安排的面向社会公众个人开展的单项培训。

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反映了应用型高校的变化,从注重科研向注重教学转变,从注重学术研究向注重应用型研究转变,从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取向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转变。教师绩效发挥对高校绩效的支撑作用,实现个人绩效、院系绩效和高校绩效的同步提升,推动总体任务与个人责任的完全对接和落地。

表1 应用型高校教师关键绩效指标体系

三、岗位分类管理下的关键绩效指标权重优化

目前实施分类管理的大多数应用型高校将教师岗位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教学为主型;第二类为教学科研型;第三类为科研为主型。许多高校由于具备社会服务能力的教师较少,对第四类社会服务型的岗位设置较少,这明显与应用型高校的战略目标与人才培养定位不匹配。为推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教育部提出要“强化评价引导,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7]教育部要求完善校内评价制度,建立适合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质量标准、内控体系和评估制度,明确教育质量的评价指标包括学生实践能力、就业质量和创新创业能力。应用型高校将服务企业、服务政府等作为教师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将先进技术转移、创新和转化应用作为科研评价的主要方面。因此,第四类社会服务型岗位的设置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以上四种分类标准是基于应用型高校的基本特征、目标定位和发展阶段。在科学研究方面,侧重与地方、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应用性研究,提倡科研与教学的相互促进和良性循环;在社会服务方面强调解决当地生产建设和实际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教师绩效评价的每一个具体指标,应根据教师岗位分类管理设置不同的权重,既要考虑高校总体规划目标,又要考虑教师工作的特点。评价指标权重的科学、合理是对教师绩效进行客观、准确评价的前提。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确定不同岗位教师绩效指标的权重,建立相应的应用型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标准。具体步骤如下:

(一)建立系统的速阶层次结构

根据应用型高校教师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将待解决的问题分解成若干要素,建立一级指标,一级指标分解为二级指标,最终构建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教学业绩、科研成果、社会服务三大层面。一层为目标层:考核指标体系层;第二层为准则层:一级指标层包括教学业绩( A1) 、科研成果( A2) 、社会服务( A3) 三个方面; 第三层为方案层:二级指标层( B1—B11)。

(二) 建立判断矩阵

选取了9名专家参与问卷调查,每个专家独立进行调查,最后得到9份问卷。采用1-9标度的专家赋值法对同一下层中的各元素进行两两比较、判断确定下层元素对上层某一元素的相对重要性(见表2),分别构造每层指标的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对于调查结果,采用接近多数为准的原则取值,并对参与的专家充分信任,对可信程度上的差异忽略不计,对得到的判断矩阵无差别化对待。将得到的九个数值进行统计,首选的九个值中的高频率相同值。调查结果经处理后得到如表3-9所示的判断矩阵。

表2 重要性标度含义表

首先构建一级指标对应用型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判断矩阵。根据应用型高校的分类管理原则划分的四种类型,分别构建教学为主型(表3)、教学科研型(表4)、科研为主型(表5)、社会服务型(表6)的一级判断矩阵,从而确定不同类型教师的一级指标的权重。

表3 教学为主型一级判断矩阵

表4 教学科研型一级判断矩阵

表5 科研为主型一级判断矩阵

表6 社会服务型一级判断矩阵

其次构建二级指标判断矩阵。经文献查阅和专家评估,二级绩效指标不再区分教师类型,分别构建教学业绩(表7)、科研成果(表8)、社会服务(表9)的二级指标判断矩阵,从而确定二级指标的权重。

表7 教学业绩二级指标判断矩阵

表8 科研成果二级指标判断矩阵

表9 社会服务二级指标判断矩阵

(三)计算各指标的权重比例

经计算,对表3所示的判断矩阵PA1求特征值和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

即: λmax= 3.0092;PA1矩阵的特征向量ωA1=(0.9541,0.2625,0.1445)。

通过对以上特征向量进行归一化整理,则可以计算出教学为主型岗位中“教学业绩”指标权重为70.10%,“科研成果”指标权重为19.29%,“社会服务”指标权重为10.61%。

同理可得表4(PA2)、表5(PA3)、表6(PA4)对应的矩阵的特征向量及最大特征值:ωA2=(0.8527,0.4881,0.1862),λmax=3.0183,计算出教学科研型岗位中“教学业绩”指标权重为55.84%,“科研成果”指标权重为31.96%,“社会服务”指标权重为12.20%。

由ωA3(0.2625,0.9541,0.1445),λmax=3.0092,计算出科研型岗位中“教学业绩”指标权重为19.29%,“科研成果”指标权重为70.10%,“社会服务”指标权重为10.61%。

由ωA4=(0.3715, 0.1506, 0.9161),λmax=3.0385,计算出社会服务型岗位中“教学业绩”指标权重为25.83%,“科研成果”指标权重为10.47%,“社会服务”指标权重为63.70%。

(四)一致性检验

PA1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即: λmax= 3.0092

对照表10,可以查出RI=0.52,当CR<0.1 时,就认为矩阵满足了一致性要求。

因此,PA1矩阵通过了一致性检验。同理可求其他矩阵的一致性比率分别为:

CIA2=0.0092,CRA2=0.0177;CIA3= 0.0046,CRA3=0.0088;CIA4= 0.0193,CRA4=0.0371;均满足一致性检验要求。

表10 随机一致性指标值

同理,可以计算出表7(PB1)、表8(PB2)、表9(PB3)中各二级指标分别所占的权重比例,最终形成表11应用型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指标权重。

表11 应用型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指标权重

结语

应用型高校在办学定位、师资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上进行主动变化与调整,适应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满足信息社会涌现的新的需求,更好地服务和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于畅(2015)提出,高校应根据各自的办学目标,依据研究领域、岗位设置及职称等级实施分类,确定不同类型教师的考核评价指标及考评体制,使教师能够明确工作职责和努力方向,并以此为基础设置教师奖惩、晋升、资源配置等政策措施,激发教师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11]潘懋元等人参照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提出地方本科高校应定位为应用型本科,面向行业设置专业,为地方培养应用科学理论从事高技术要求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12]应用型高校要注重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融合,围绕本地区产业提升,加强应用性研究,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应用型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根据应用型高校的战略定位,通过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分解设计教师关键绩效指标。结合应用型高校教师分类管理的实际,针对四种不同类型岗位构建教师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确定相应的指标权重,形成多维度、多层次的绩效评价体系。应用型高校将教学型、科研型等岗位分别和教授、副教授、讲师的具体职称和职级匹配,具有不同层次的工作职能,明确具体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双师型”、“双能型”教师在业界的实际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推动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方面的个性化优势发挥,为不同偏好的教师提供了自我发展的动力机制使其转化融入到人才培养过程和社会服务中去,解决高校在实践教学、应用研究、服务社会能力等领域的师资匮乏的问题,为高校优势与特色打造奠定基础。同时,应用型高校应加强对教师社会服务工作的引导和培育,重视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创造经济效益,同时注重为政府和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咨询和培训服务,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创造业绩。

[1]程未.强化分类评聘机制,推动高校教师评价科学化[J].中国高等教育,2013,(4):58-60.

[2]李元元,等.高等学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7,( 7) : 59-65.

[3]刘岭.高校教师教学工作绩效考评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D].重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2007:15.

[4]马欣研,庄莉婷.胜任特质理论在高校教师评价中的运用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7,(4).

[5]王丽梅,何喜军.高校教师分类考核体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7).

[6]汪建利.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师分类激励机制:以黄山学院为例[J].黄山学院学报,2015,(5):117-119.

[7]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10/s7151/201609/t20160920_281586.html,2016-08-29.

[8]陈惠雄,胡孝德.基于职称-职能配置定位的高校教师分类管理模式研究[J].高教探索,2007,(5): 118-121.

[9]王滨,肖瑶,陆萍.处于转型期的高等学校岗位设置与教师分类管理研[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11,(6):19-22.

[10]马敬华.美、英、加三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比较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5,(8): 125-127.

[11]于畅.基于分类管理的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机制[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39-141.

[12]潘懋元,吴玫.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J].复旦教育论坛,2003,(3):5-9.

ResearchonTeacherPerformanceEvaluationofApplication-orientedUniversity

LI Hong-shen

(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andong Youth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Jinan 250103,China )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pursue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to promote the mutual promotion between teaching, research and social services.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implement teacher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identify the evaluation index and index weigh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teachers, and establish a scientific and personalized teacher evaluation system. The teache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classified management optimizes resource allocation, stimulates teachers to exploit their potentialities and promotes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o as to achieve the strategic objectives.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classified management;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C939

A

1008-7605(2017)06-0007-05

2017-05-21

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OKR体系的应用型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研究”(ZZ2017005);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科研计划项目“基于KPI的A高校教师绩效管理体系研究”(2015ZD09)

李洪深(1975-),男,山东泰安人,中国海洋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副教授, 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以分类管理为基础的绩效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高校的理念和价值追求,对学校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1]高校教师分类管理有利于实现教师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自主发展、全面发展,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人才,从而提升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责任编辑:翟瑞青)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权重
权重常思“浮名轻”
为党督政勤履职 代民行权重担当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基于局部权重k-近质心近邻算法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层次分析法权重的计算:基于Lingo的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