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信息服务工作体系与方法
2017-04-11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济南 250300)
论高校信息服务工作体系与方法
宋天苏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济南 250300)
依托高校学术信息资源体系建设,从信息服务对提高学术信息资源利用角度出发,分析细化信息服务项目对学术资源使用的影响因素,通过提炼实践工作经验,建立符合高校学术信息资源管理规律的工作方法。从关注教学科研是学术信息资源建设的推动力角度,对学术信息资源工作内容和经验进行归纳推理,根据高校学术资源对使用的密集性和专业性要求高的特点,阐述明确学术信息资源的服务对象、提升学校信息资源的综合评价是学术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信息服务; 学术资源;参考咨询
信息资源的掌握与整理对学术研究和教学科研具有工具性价值,在既往的研究里,自90年代提及信息服务概念之后,图书馆界对信息服务方式、内容进行了多方面改进,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高校学术信息资源整合与信息服务进入了研究视野。既往研究主要侧重于从工作实践角度探索构建高校学术信息资源的具体服务内容,例如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依托高校学术信息资源体系,全面进行系统科学研发教育、接受学科材料综述等学术训练;教师通过频繁使用学术资源信息体系知晓学科动向,参与学术讨论,争取业内认可;高校教育管理者通过对本校学术资源的整理积累,找准学校发展定位,确立办学理念,培养校园文化,传递本校学术资源成果,等等;而对于高校学术信息资源统一纳入大信息服务概念和建立工作体系研究不够。本文则从高校学术信息资源体系建设入手,从信息服务对提高学术信息资源利用角度出发,分析细化信息服务项目对学术资源使用的影响因素,建立符合高校学术信息资源管理规律的工作体系和方法,从而优化学术资源管理水平,使得用户服务对象更加精准,数据来源存储更加丰富,更能体现高校各类信息资源聚合下的鲜明特色。
一、高校学术资源的来源及使用情况
高校是学术资源的聚集地,表现形式不拘一格。各类学术资源,按信息资源的存在状态分之为潜在的信息资源和现实的信息资源两大类。潜在的信息资源是指个人在学习、认知和实践过程中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资源,其特点是只能供个人所用;现实信息资源是人类获取并表述出来的,能够为公共所利用的信息资源。现实的信息资源依据其载体可分之为体载信息资源、文献信息资源、实物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四种类型。[1]学术资源的主要信息服务代表是图书馆,它承担了教师、学生经常性的学术资源信息服务和科研查新情报信息资源服务,而档案馆与网络信息中心则承担收集教学学术信息、高校管理重大活动信息资料、研发成果和创作作品的任务。学术资源是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学习工具,其使用特色可以概括为全面、权威和便捷,对检索质量有更高的要求,对信息服务方式有更加迫切的需要。学术资源利用频次大幅增加,但学术资源的可利用程度表现不尽人意,学术资源质量与信息服务水平都尚待提高。
学术资源的使用效果,最突出的表现在于图书馆对学术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实证中图书馆对学术信息资源的统计数据反映更为直观。重点高校图书馆门户系统设计思想是“教师和学生用户自我定制,学科馆员代为检索与自主检索相结合,检索结果个性化主动推送”。通过学术信息资源一站式检索系统、学科化信息服务系统、MyLibrary个性化互动服务系统、学术信息资源使用评价统计分析决策系统,来完成系统设计思想的实现。[2]对于一个处于不断发展中的图书馆来说,可以依赖数字资源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路径,把握各阶段的特征进行数字资源用户的有效服务, 并为图书情报机构调整资源建设方向和服务内容提供依据。[3]图书馆采用的信息统计分析系统收集不同读者的信息资源使用情况,通过数据分析,掌握信息资源使用的现状与趋势。
二、信息服务对学术资源利用的影响
推广传播学术资源是信息服务促进学术资源收集利用的重要手段。信息服务涵盖内容广泛,对学术资源利用的影响体现在资源收集管理、资源利用条件、接触资源媒介和信息服务指标等方面。图书馆是高校学术资源信息服务主要提供机构,资源建设发展趋势在此体现明显,资源类型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电子资源的采访比例增大,多媒体资源、网络资源与研究数据等非文本资源受到图书馆的广泛关注;资源描述聚焦于元数据,并关注元数据的创建、引用及标准化;资源组织继续朝着构建机构仓储的方向发展,通过强制存储、联合许可等方式深化资源存储政策;资源数字化的对象逐渐丰富,图书馆纷纷引进新兴技术与工具,以进一步开发和实现可用的数字化模型。[4]
数据处理技术手段与知识管理全面结合,使得集中大规模数据处理成为可能,趋势性预测研究大大便利了科研工作者获取动态发展情报,学术资源的提供者致力于向服务对象提供较高水平的资源检索系统和权威的知识分析结果,满足教师深度科研需求,体现了信息服务对学术资源利用的积极影响作用。信息服务在满足学生用户群体方面表现更加抢眼,重视移动终端服务和使用体验,促进学术资源的可利用,随时、高效、便利地检索各层次学术资源,对不同科研学习阶段的学生都有启发和提高科研兴趣的导向性作用。信息服务不仅传播学术资源,还深深地影响着学术资源自身的组织与收集整理,在这个过程中,还应当注意保持学术资源体系独立的学术高度,防止过度受外在现象或潮流的影响,保持学术资源的全面权威性,这是资源体系价值存在的基础。
三、高校学术信息资源信息服务工作的架构
信息服务对学术资源体系完善有促进和推动效用,保证资源利用的有效运转。在校内信息资源统一管理趋势中,信息服务工作应纳入信息资源建设平台管理。图书馆承担学术资源的信息服务工作有先天的优势,教师学生既是读者用户也是信息服务对象,是信息服务工作的天然归属。在学术信息资源服务工作体系中,应把握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信息资源的组织标注统一,兼顾资源的来源多样;二是注意学术信息资源检索系统的建设;三是注重所提供的学术信息资源符合信息服务用户多类终端形式。建设学术信息资源信息服务工作体系应当始终使信息资源管理与信息服务工作同步展开,加强两项工作之间的密切联系,工作部署分期分目标完成,充分运用数字信息技术手段盘活学术信息资源,用知识管理的眼光战略,将信息资源管理机构中知识仓储等资源的开发利用集中展现。
(一)门户网站与信息导航
学术信息资源整合通过门户网站对外发布,功能定位服务于教师学生信息资源检索、全文获取、下载、分享、参考、咨询等项目;信息导航的设置方便用户粗略浏览检索,检索项目的设置是以学校自身信息资源的标注整合方式以及可以开放获取的范围为根据。数字网络环境下,用户需要更加多样化的资源,引导他们将自己在资源查找的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形成的隐性信息需求显性化,发现他们所需要的、图书馆外的其他资源。图书馆在资源组织和聚合方面的各项努力,其根本目的也正在于此。现有的发现系统已经实现了一些基于资源聚合的资源发现功能。[5]资源发现可以根据情况选择独立建设或者向信息服务商定制符合学术资源管理的系统。检索系统是信息服务门户网站的核心地位,它可以将学术信息多方面、多角度、国内外及历史延展等作充分展示,对学术研究的启发和拓展作用明显。门户网站的建设水平直接反映了信息资源的管理实力,在学术信息资源体系建设过程中,以门户网站为依托,可以带动多样化资源的补充完善。
(二)学科服务与资源配置
重点特色学科由于教师团队科研积累较好,综合实力强,已有信息资源较为丰富。作为信息服务内容之一的学科服务应当深挖重点学科前沿趋势,知晓国外相关方向进展,对学科影响力研究更为深入。积极投入学科科研团队信息服务,及时将有关信息资源整合,形成本学科领域有竞争力、有权威性的信息汇聚。保持学科平衡,重点特色学科带动学科群发展一直是高校办学的思路,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科,学科信息资源应该给予更多关照。学术信息资源服务应补足学科发展过程中信息资源的缺漏,对学科差距应从人才结构、资源储备、学术影响等多方面进行信息收集分析,成为学校发展的智库数据信息分析机构,为学科发展调整提供可靠信息依据。
(三)信息定制与移动服务
以用户为中心的学术信息资源服务理念,使得专业学术信息推送与教师学生选择性信息定制相结合,既满足个人对学术动态的及时关注,也需要信息服务部门有针对性的信息推广。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能根据用户的兴趣特征、需求偏好,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这类定制服务主要包括服务内容定制、服务界面定制和服务方式定制。服务内容定制是指用户可以选择常用的数据库、电子期刊、搜索引擎以及搜索的专业范围等,服务内容不再是千篇一律,而是各取所需;服务界面定制是指用户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或审美角度,选择不同的系统;[6]服务方式定制是指随着教师学生对信息服务的便利和快捷的要求,重视信息终端与数字信息技术相结合,将文字、视频、图片等表现形式的信息通过网络流量传输给用户,在一定的时空内,快速完成对检索信息的计算和信息内容的优劣筛选。
(四)空间环境与用户体验
科学合理舒适的空间环境对教师学生分析利用学术信息资源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图书馆为此已经做出了积极改良。为应对到馆读者人次急剧下降的趋势,在图书馆使用方面,从借阅书架读者座位扩展延伸,将阅读、科研组交流汇报、读者沉思等活动给予建筑空间上的关照。优雅静谧空间环境很容易让读者进入学习研究的状态,还可获得学科信息服务的帮助,体现了信息服务的优势。在学术资源建设的同时,空间环境的改良能够吸引读者对现场使用信息资源的体验。无论是内容管理、空间功能设置还是服务手段实施,图书馆都已从立足于图书馆结构和自身视角转向立足于用户的场景与背景,在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不再划分“传统的”馆藏空间和“新兴的”功能空间,而是侧重空间给用户带来的体验和学习工作效果。[7]大学的学术资源丰富量级很大,也唯有在这里可以有宏大的建筑空间和适宜的学科团队满足学者、教师、学生多层次的教学科研需求。
四、开展信息资源服务的工作方法
在高校学术信息资源平台搭建过程中,将图书馆学术信息资源与管理部门信息资源整合,根据信息资源管理和部门工作方法数字化与纸质化资源平衡原则,设立统一信息资源管理的协调部门负责具体事宜。知识数字化管理需要建立数据收集存储分析系统,资源采集筛选分类标注都需要有专业信息服务工作人员操作,用自动化设备替代下来的人员投入到信息分析和信息服务工作中去,加强信息服务工作的研究力度。信息服务工作监督评价体系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问题,信息服务评估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21世纪后,评估客体主要是有关电子资源、信息检索系统、信息服务方式等。[8]细化的信息服务评价监督可以分布到学术资源体系的每个工作环节中,信息服务摆脱了模糊没有界限、无法绩效评估的状况,评价监督系统对于信息服务工作人员有着重要的激励和尽职督促作用。相比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学校更倾向选择符合高等教育规律的信息服务工作方法,教学和研究始终是高校不变的主题,怎样使信息资源有效利用最大化,推动学校科研实力的提升,是高校信息资源服务需要破解的课题。
(一)合作共享,开放开发资源
在学术信息资源来源中,自建机构知识库和购买于数据库服务商占信息资源的大部分,随着网络信息资源的逐渐增多以及合作共享、公共获取知识信息理念的得以实践,学术资源聚集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也都加入到信息资源合作开发项目中来。例如集中教学优势资源,将教学成果内容数字化,形成在线网络课堂教学平台,高校之间可以彼此进行优势教科的展示和交流。共享开放信息资源,一方面可以通过文献传递或其它周转方式,使得教师、学生获取完整信息,不再是只获取信息资源的简单描述,另一方面可以使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之间打开信息壁垒,使信息资源发挥效率、实现价值。高等院校中的信息资源管理机构可以主动参与信息共享开发项目,及时调整信息资源管理结构,积极为教学科研提供可靠权威的信息服务。
(二)以项目带动研究开发
单纯的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教学实践型大学的需要,案例教学、实践课堂教学和创业课堂教学等不拘泥于传授知识的形式更为学生所接受。学生参与科研课题项目研究,可以使学生得到系统的学术训练,重视信息资源对科研项目研究的作用,检索学术信息、撰写科研报告、学术会议论文等项目研究中的诸多环节,都让学生体会到,学术信息资源利用对其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高等教育的初衷,提升学生科研探索的能力和培养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学术资源信息服务在科研课题项目中尤为重要,目前学科馆员设置和工作内容重心放在科研信息服务方面,帮助指导科研人员对信息资源的利用,同时培养、锻炼专家型学科馆员。
(三)通过阅读加深思考力度
手机移动碎片化阅读是学生日常行为方式,手机或移动终端设备要求内容简单,色彩鲜明,图片直接表达,接触阅读较为容易,但深入阅读不足。然而知识性阅读是需要难度的,碎片化阅读可以满足信息量但知识性信息不够。学术信息资源服务需面向学生进行阅读推广,让学生适应专业学习和全面发展的需要,启发学生有科研目的地阅读文献,利用学术信息资源做课题研究,培养学生发现、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思考力度。阅读推广对学术信息资源的利用还有积极的发现作用。阅读训练是学术训练的基本功,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弥补教学课堂的缺失。
(四)创造信息分享机会
图书馆在改造空间、增加读者服务内容的工作中,专门设置研修室、小型会议室,提供讨论会、交流会空间,来满足微课堂、项目进度汇报交流、学生阅读兴趣小组等信息分享空间的需求。学术信息在交流过程中得到互补和增长,讨论交流的形式不拘一格,在思想学术观点碰撞过程中,观点得以补充修复,思路更加清晰,实验过程更加合理。在信息聚合爆炸的时代里,信息共享交流是有效利用学术信息的手段。学术信息资源服务不能止步于静态资源服务,要关注学科前沿信息发展动向,捕捉科研发展前景和空间,创造条件让教师、学生在学术资源的利用中得到学术造诣的提高,体会科研的乐趣。
数字化的信息服务是学术信息资源服务的重要工具,既适应当下也面向未来。在数字媒体中,信息表达的方式主要有数字文本、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流式传输的信息密度大,内容丰富。这就使得信息服务具备一定的交互性和灵活性。信息服务提供者和接收者可以通过网络互动、即时视频达到信息流动的交互性。交流内容经过设计能授权信息接收者决定如何利用其时间,灵活选择流媒体信息的服务。[9]信息资源的快速交互带给教师、学生用户信息服务的高品质体验,学术信息资源体系的建立不仅是对现有资源的完全整合,也伴有资源服务平台的搭建和信息资源质量的提升。信息服务学术资源体系建设可研究空间大,是实践性强的理论问题。因此,符合信息服务规律的创新性工作体系与工作方法的建设,可以消化信息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利用反馈总结信息,改进信息服务工作环节,争取信息服务工作效益最大化。
[1] 代根兴,周晓燕.信息资源类型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03).
[2] 陈斌. 高校图书馆门户建设体系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3(05).
[3] 陈亚召.对数字资源成熟度的定义及其用户服务绩效的评价[J],情报资料工作,2009(01).
[4] 江洪,於维樱.国外最新图书馆资源建设与信息服务战略研究——种基于战略规划文本的分析[J].图书馆建设,2012(08).
[5] 彭佳,郑巧英.信息资源聚合与组织研究——以发现系统为例[J].图书馆杂志,2016(03).
[6] 谭春辉,汪全莉.个性化信息服务与Web数据挖掘技术的契合[J].情报杂志,2007(08).
[7] 王铮,王燕鹏,邹美辰,江娴,贾晓涛,刘红煦.在变化的知识环境中寻求新平衡——2014年英美等国图书馆发展策略评述[J].图书情报工作,2015(05).
[8] 梁孟华,胡昌平.图书馆知识信息服务综合评估研究述评[J].图书情报知识,2010(06).
[9] 侯德林,蔡淑琴,夏火松.基于Web2.0的流媒体信息服务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0(02).
[10]马翔宇.浅析图书馆发展走势[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6(05).
G252.6
A
2095-7238(2017)05-0125-04
10.3969/J.ISSN.2095-7238.2017.05.024
2017-06-18
编辑: 鹿风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