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典文学的海外传播及启示
——以《三国演义》为例

2017-04-11

社会科学家 2017年9期
关键词:三国演义三国泰国

陈 甜

(郑州轻工业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三国演义》在中国文学史上被赋予“中国历史演义小说的鼻祖”、“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等诸多盛名,不仅如此,它还是最早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中国古典小说之一,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运用传播学的核心概念,从传播主体、传播形式、传播渠道与传播受众四个维度出发,考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三国演义》海外传播活动,回顾了《三国演义》在海外传播的状况,分析与解释《三国演义》海外传播效果及种种特点,提出《三国演义》海外传播对当代文学的有效经验与启示。

一、《三国演义》海外传播概况与效果

(一)《三国演义》海外传播概况

《三国演义》于明清时期传播到日本与韩国(朝鲜),随后传播到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近几个世纪以来,汉语文化圈里掀起了一波接一波的“三国文化热”,既有大众的追捧,又有学者的高度关注。

在日本,《三国演义》广为人知。有关三国最早的书籍要数那本以孔明为主人公的《太平记》,其作者和创作时期不详,有待考证。《三国演义》小说正本传入日本是1689年,由日本学者湖南文山翻译了日文版的《通俗三国演义》,这是现存最早的《三国意义》外文译本。当前《三国演义》在日本的传播已大大突破了文本传播的范畴,除文本系统的阅读传播以外,还包括戏剧传播、说唱传播、影视传播、网络传播等,具体表现形式有《三国演义》译本(包括全译本、节译本等)、三国绘本、三国连环画、三国插图本、三国教科本、三国漫画、三国戏曲、三国歌曲、《三国演义》电影、《三国演义》电视剧、《三国演义》动画片、三国网游、三国网站以及如三国邮票、三国绘画、三国明信片、三国玩具等实物传播形式。

在韩国,对其小说发展史影响最大的外来著作,而且也是最受韩国民众欢迎的外来著作,当属中国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传入韩国的具体时间为16世纪中叶,即朝鲜的宣祖年间。详细的史料可以参见《宣祖实录》第三卷中的记录:“奇大升进启曰:顷日张弼武引见时,传教内,张飞一声走万军之语,未见正史。闻在《三国志衍义》云。此书出来未久,小臣未见之,而或因朋辈问,闻之,则甚多妄诞。如天文地理之书,则或有前隐而后著,史记则初失其传,后难臆度,而敷衍增益极其怪诞。臣后见其册,定是无赖者,裒集杂言,如成古谈。非但杂驳无益,甚害义理。自上,偶尔一见甚为未安。就其中而言之,如董承衣带中诏及赤壁之战胜处,各以怪诞之事,衍成无稽之言。”[1]由此可知,至少在宣祖年间,三国演义就已经传到了朝鲜半岛。《三国演义》在韩国无论从现存的版本数量、出版情况、翻译、改作和重新创作,还是古典文献的记录等方面,都是其他外来古典名著所不能相比的。

在泰国,《三国演义》是最受泰国人民欢迎的小说之一,《三国演义》在泰国的传播,最早是通过明朝早期华人移民以口口相传的形式传入的,直到1802年,泰文版的《三国演义》在曼谷王朝一世王的授意下才得以出版。这个事件标志着《三国演义》的传播开始从口口相传的传播方式扩展为文本传播。从1802年至今,经过两百多年的传播,《三国演义》以各种再版或改编得到不断传播。到1985年,《三国演义》泰文版本的小说版和在此基础上进行改编的著作总共有30余种。[2]当前,泰国教育部还把《草船借箭》、《赵子龙单骑救主》、《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等三国故事写进了中小学教材,1994年版与2010年版的《三国演义》电视剧一传入泰国,立马掀起了收视热潮。[3]

在马来西亚,据史料记载,1840-1843年源自于福建泉州的高甲戏三合兴班到过现在的马来西亚、新加坡一带,并在当地演出了《三国演义》的知名曲目之《三气周瑜》。[4]19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殖民者大量引进来自于中国华南地区(广东、福建等地)的劳工,以发展马来半岛的经济。《三国演义》就是在这个时期由这些下南洋的劳工传入马来亚的。此时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口口相传与戏曲表演传播。直到1892-1896年,由马来语杰出翻译家Chan Kim Boon翻译的《三国》(Sam Kok)是最早出现的《三国演义》刊刻书籍。他采用节译和意译的方式对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小说进行翻译,并在译文中加入了很多生动的插图。此外,为了更好地吸引读者,他还在每卷译文的开头部分都附上一段英文诗。

在欧美,《三国演义》的最早翻译者通常会被追溯到汤姆斯(P.P.Thomas)。①The Asiatic Journal.Vol.X.December 1820:525-532;Vol.XI.February.1821:109-114;March.1821:233-242.London.然而,经过调查与考证,在汤姆斯之前,已有其他西方人更早地谈论到《三国演义》,他就是英国汉学家,第一位来到中国的新教传教士马礼逊。[5]在马礼逊相关的著作当中,至少有三次说到了《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第一次记载于1815年出版的,马礼逊本人编辑的《华英字典》第一部之中;第二次记载于1817年出版的,马礼逊本人写作的《中国一览》一书之中,这次记载只有一句话:“《三国志》是有关三国时期的事件的一部历史小说,因其文体和写作才华而备受推崇。”[6]第三次记载于1820年出版的,由英国传教士米怜(WillamMilne,1782-1822)撰写的《新教在华传教前十年回顾》一书之中。尽管三次记载的篇幅十分有限,但是却对《三国演义》在英文世界的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视为《三国演义》走向欧美的重要依据。近年来,《三国演义》也以戏曲、电影、网游等传播形式走进了欧美各国,反响热烈。2012年,由国家大剧院打造的京剧《赤壁》在欧洲三国维也纳、布达佩斯和布拉格巡演大获成功;吴宇森导演的电影《赤壁》得到了欧美各国观众的认同与接受;三国网络游戏更是风靡于欧美年轻人之中。

(二)《三国演义》海外传播效果

如今在日本的许多书店都可以看到日译本的《三国演义》或《三国志》,以及在《三国演义》的基础上衍生创作出来的各类著作,日本国民对《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印象深刻,可见其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据调查,日本目前发行的漫画本《三国志》已经有数千万册。这样的结果不仅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巨大魅力,而且也使《三国演义》所倡导的忠义精神汇入日本人民的血脉,成为日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朝鲜半岛,《三国演义》受到极大的追捧,曾一度出现了“印出广布,家户诵读”的盛况。[7]曾有过多次印刷出版,并冠以新的书名,如《坊刻本三国演义》、《贯华堂第一次才子书》等。朝鲜1674-1720年(肃宗年间),再次出版了《三国演义》,其书名为《贯华堂第一次才子书》或《鼎峙志》。《三国演义》经过许多次的刊刻、翻印、翻译,至今现存有一百多种相关版本,[8]朝鲜半岛的民众不仅了解了《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和思想内容,而且也通过《三国演义》对儒家文化中宣扬的忠义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接受。后来的韩国小说创作者以中国的《三国演义》作为素材与范本的来源,创作出一系列小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朝鲜小说史的发展。

在泰国,《三国演义》不仅受到统治者的喜欢,也得到了许多普通老百姓的喜爱。《三国演义》在泰国经历了两百多年的传播,并且进行一定程度的本土化改造之后,已经成为泰文学中的经典代表作品之一,为泰国文学的繁荣发展,以及如何借鉴和改造外来文学作品,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示范作用。

在马来西亚,《三国演义》同样受到许多民众的欢迎,并且引起了各界的重视,促进了马来西亚的学术交流和艺术交流。1994年,马来西亚《三国演义》研究会邀请了李希凡先生(中国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赴马来西亚作《三国演义》的专题讲座。1997年,拿督陆垠佑(马来西亚《三国演义》研究会会长)抵达运城探讨《三国演义》及关公在马来西亚的影响。1998年,连丽如(中国著名评书表演家)到马来西亚五大城市表演评书《三国演义》。2012年,马来西亚国家语文局举办了包括刺绣、邮票、书法和国画等在内的三国文化产业展览以及《三国演义》研讨会。2014年,马来西亚雪隆刘关张赵古城会青年团为了宣传三国演义的故事和英雄主义精神,主办了第一届以《三国演义》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二、《三国演义》海外传播特点

(一)《三国演义》海外传播形式的多元化

在日本,《三国演义》被翻译成各种文本形式,既有为文学研究者、文学评论者等专业型精英群体阅读服务的精品全译本,又有为普通大众群体,甚至有低龄化少年儿童编译的节译本、简译本、绘本、插画本等。《三国演义》在日本,实现了全民“三国热”,这也充分证明了一部文学作品在异国他乡译介与传播形式愈多元化愈易于获得该国民众的接受与认可。除多元化的文本译介形式以外,还需《三国演义》非文本传播形式如三国漫画、三国戏曲、三国歌曲、《三国演义》电影、《三国演义》电视剧、《三国演义》动画片、三国网游、三国网站,使之与《三国演义》文本译作形成交互作用。在新媒体时代到来之际,根据受众阅读习惯的变化,利用新媒体——互联网与即时通讯工具,开发与设计短小化信息传播形式——短篇三国故事,将《三国演义》中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深刻的哲理形象化地渗透其中,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现时代价值。

(二)《三国演义》海外传播主体的多层次

《三国演义》在日本和韩国的传播,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一些有影响力的个人和组织等民间力量。日本的“三国迷”遍布全国,由他们发起的俱乐部也有上百个。又如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唐人街的联通书局店主杨兆骥组织成立了翻译部,翻译《三国演义》等中国古典名著,在全国上下150多家书店均有销售,无疑这些民间传播主体都有效地促进了《三国演义》传播。在泰国,《三国演义》的传播者不但包括了传统的,正式的《三国演义》小说的刊刻者、改编者以及书商,还包括非正式的,流落在民间市井之中,向普罗大众进行说书、弹唱和表演以谋求生计的诸多艺人,因此传播主体既有个体,又有团体,形成“官方机构-民间组织-个人”,呈现出多层次、阶梯状的传播主体特征,是《三国演义》能够最大限度传播的重要条件。

(三)《三国演义》海外传播渠道的多样性

在日本和韩国,《三国演义》的传播渠道呈现出多样性特征,不仅有说唱艺人当场流动的表演传播,也有话本杂剧偏艺术化的传播,小说书籍类的文本传播、影视作品传播、游戏传播等各种渠道,使得《三国演义》的传播在岁月荏苒的时光中,不仅没有被边缘化,而且时谈时新,时看时新,结合了日本和韩国的民族特色,融入到语言、风俗和文化中去,赋予了它更加鲜明的地域特色。

在泰国,《三国演义》的传播渠道分为口头传播方式、文本传播方式和表演传播方式。口头传播方式以民间口传和说唱为主。民间口传是民间老百姓之间的口头传播,主要形式有歇后语、谚语、酒令等多种形式。[9]三国说唱则更加简捷方便,因此流布更广,说唱艺人从三国故事中取材,经过自己的改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三国说唱故事。文本传播的主要途径除了传抄和刊刻出售之外,还包括了租赁和借阅等。长期以来,表演传播方式被认为是《三国演义》在泰国的主要传播形式之一,其中的三国戏非常流行。《三国演义》小说故事在泰国民众中流传开以后,三国人物就逐渐成为当时泰国诸多戏曲表演取材的重要来源。各地的地方戏曲中,也常常有《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渗透。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互联网这一开放性新媒体传播渠道已被逐步运用于三国故事、三国文化的传播。调查发现,在中、日、泰等汉语文化圈国家现已有多家致力于以《三国演义》为主题的成熟网站,如网上三国、尚香文化、中华三国联盟、琅邪三国文化、中华三国网等,它们都大量地介绍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文化、文学、文艺以及《三国演义》这部文学作品。

(四)《三国演义》海外传播受众的差异性定位

传播受众是指对外传播的接受主体和反馈主体。对传播受众进行研究是考察传播效果、预测与评估传播价值与意义的核心问题。换句话说,如果翻译过去的作品却不为传播受众接受,就不可能视为传播效果好。对于长达120回的《三国演义》来说,如果只有单一的全译本作为传播样本,其传播范围一定是极为有限的。从《三国演义》日、韩、泰等国的传播状况来看已成功地做到了差异性定位传播受众,即针对传播受众之间的差异,清晰地划分了传播内容与形式层次,设计了多种多样的作品,也就是在保留“精品意识”的同时,还须引导普通大众的广泛参与,提供多元化的传播形式让各个层次的大众愿意接受和能够接受“中国文化”。

三、《三国演义》海外传播对当代文学的启示

(一)文学传播需要共同的价值观

从《三国演义》在日本和韩国的传播情况来看,地域的毗邻有助于国与国之间频繁的文化交流;频繁的文化交流与借鉴又促进了文化的融合,从而进一步促成了汉语文化圈国与国之间的“儒家同质文化格局”。因此,同属于亚洲儒家文化圈,加之日、韩的文化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与启蒙,具有相似的价值观,使得《三国演义》在日、韩的传播具备了同根文化的前提,因此,在日、韩的传播广度与深度都比较高,民众对《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也具有比较高的文化认知和认同感。虽然日、韩的民众对《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等都进行过重新的解读和构造,但还是基本保留了原著中的英雄主义价值观和重要人物的主要情节。因此,共同的价值观使得民族间的文化差异得以弥合,不同的文化之间可以相互融通。

(二)文学传播需要创新传播载体

众所周知,现代社会是一个“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文学作品的传播途径当然也要在一定程度上顺应这种时代潮流,在不改变基本价值观、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前提下,可以对传播载体进行各种合理的创新。比如,可以通过《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创作出一系列以网络游戏、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等为载体的文学作品,充分应用网络传播载体,使文学经典的传播实现多元化、多维度化。网络传播的方式很多,比如可以通过一些虚拟网络空间(模拟空间、虚拟社区、专题网站、主题软件等),传播中华传统经典文学作品。当然,可以通过虚拟技术与线下实地相结合的一系列即时交流软件,如QQ、微信、聊天室、微博、MSN等P2P技术进行交流和沟通,传播中华传统经典文学作品。

(三)文学传播需要彰显大众关怀

文学作品要实现大范围,有深度的传播,还需要彰显出大众关怀,得到普罗大众的认可与接受。《三国演义》在日本和韩国实现了大范围、有深度的传播,就是彰显了对普通民众的关怀,“飞入寻常百姓家”,走进了普通大众的内心深处。《三国演义》通过对关羽、诸葛亮等人物形象的描写,体现了平民百姓的思想,也体现了日、韩民众对英雄人物及其品格才能的极度渴望,表达了通过英雄人物来拯救国家,拯救自己的美好愿望。此外,《三国演义》的故事中体现出天人合一、仁义、尽忠等文化价值观,“忠诚”、“正统”、“家庭主义”、“包容”等道德和伦理,三国之间战争场面与谋略实施,忠诚与离间等行为对日、韩民众而言是非常容易理解和接受的。

四、结语

通过梳理,不难发现《三国演义》在日本、韩国、朝鲜与泰国等国爱好者多、接受程度高、理解深刻、是译介形式最为丰富、传播媒介运用最为成功的一部中国古典小说。之所以获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关键在于《三国演义》海外传播具有以下特点:传播形式多元化、传播主体多层次、传播渠道多样性、且设计了丰富多样的作品以满足于差异性的传播受众。研究还发现,《三国演义》海外传播对当代文学的有效经验与启示:文学作品海外传播除了需要以上论述多元化的传播形式、多层次的传播主体、多样性的传播渠道等以外,还需要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创新的传播载体以及彰显大众关怀等。

参考文献:

[1](朝)宣祖实录(卷三)[M].鼎足山刻本.

[2]栾文华.泰国文学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76.

[3]郑淑惠.试论《三国演义》在泰国的传播[D].重庆大学,2011.34.

[4]赖伯疆.东南亚华文戏剧概观[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3.177-179.

[5]王燕.马里逊与《三国演义》的早期海外传播[J].中国文化研究,2011(冬之卷).206-212.

[6]P.P.THOMA.A View of China[M].The Honorable the East India Company’s Press 1817:120.

[7](韩)闵东宽.中国古典小说在韩国之传播[M].学林出版社,1998.85.

[8]陈莹,张树武.对经典名著文化资源开发策略的新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2012(3):223.

[9]赵景深.中国小说丛考[M].济南:齐鲁书社,1980.17.

猜你喜欢

三国演义三国泰国
《三国演义》骗了你多少年
泰国的中秋节
三国乱谈(1)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版三国之回到过去教自己
我的泰国之旅
《GANID HORSE RACING》
《PHUKET-VEGETAR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