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戏精神引领下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与思考

2017-04-11李芬萍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游戏精神习惯养成幼儿教育

李芬萍

摘要:角色游戏中改变小班幼儿的不良行为,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是一件终身受益的教育,为幼儿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本文就主要探讨了如何在游戏精神引领下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游戏精神,幼儿教育,习惯养成

1 前言

中国有句古语“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有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幼儿期是培养习惯的重要时期,但由于幼儿的认知水平低,自控能力弱,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幼儿来说并非易事。那么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怎样才能“寓品德教育于游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呢笔者根据自身的从教经验,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 利用游戏情境,引导幼儿学习礼貌用语

要想培养幼儿乐于交往、学会交往,首先要引导幼儿掌握一定的交往技能,而文明礼貌用语是最直观、易掌握且必备的交往语言。为此,教师为幼儿创设了不同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学习使用礼貌用语。首先,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交流,如模仿超市里的营业员和顾客的对话,回忆爸爸妈妈带自己去别人家做客时如何使用礼貌用语。然后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扮演不同角色时学习使用礼貌用语。教师们创设“娃娃家”角色游戏区,启发幼儿见到客人要说:“请进,请坐,请喝饮料。” 招待客人吃饭时要热情介绍菜谱并学会招待用语。引导幼儿在扮演爸爸、妈妈、娃娃、客人的过程中学习与人打招呼、招待客人、做客等情况下使用的礼貌用语;教师创设“小医院”共享游戏区,引导幼儿学习使用关心他人的礼貌用语,创设“甜甜的话”主题墙饰,引导幼儿和老师、小朋友在一起要会说礼貌用语……在引导幼儿正确使用交往用语的同时,教师们根据《纲要》社会领域内容,分别从与人打招呼、接待客人、与同伴交往和关心他人四方面总结归纳了小中大班交往用语。我们以此为引航标,为教师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引。

3 在角色游戏中运用玩具改变不良行为

3.1提供足够数量的玩具

角色游戏中离不开游戏材料的辅助和支持,这里我们统称为玩具。小班的孩子,看别人有什么自己也要有什么,在游戏中喜欢和别人担任同样的角色。所以在游戏中我们把同样角色的玩具制作多份,各种角色的玩具分批投放,同样的玩具要有足够的数量,满足幼儿的需求,如:给娃娃穿衣,孩子从家中带来了许多自己喜爱的布娃娃,以及穿小的旧衣物若干,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操作的玩具,边玩还像模像样学着妈妈给宝宝穿衣的样子,精心地慢慢地穿。这样孩子就避免为了同一个玩具而发生争执,减少暴力行为的出现,同时练就了穿衣服的本领。

3.2利用玩具来假想

想象是幼儿角色游戏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如:一支白板笔孩子可以把它想象成金箍棒,只要师父一点说定到处乱窜乱蹦的宝宝就要立刻停止不动,再说变到位子上时宝宝很乐意地到达自己的位子。孩子喜欢以想象中的形象自居,这是幼儿想象的心理特点。幼儿很喜爱孙悟空的形象,所以孙悟空的聪明机灵讲道理,爱憎分明,听从师父的教导等等,都是幼儿乐意模仿学习的方面。

4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遵循行为规则的习惯

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我约束能力差,难以较快地掌握集体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这就需要我们对幼儿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地运用游戏规范和丰富的语言来指导活动,从而使幼儿通过有效的模仿和耳濡目染,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语言。例如在学习用纸团印染的方法装饰围巾这一游戏活动时,我先示范,并说“小纸团蘸蘸颜料,亲一亲,亲亲这里,亲亲那里,这里是白的也要亲一亲,送回家,手脏了用抹布擦一擦。换个纸团蘸蘸别的颜料,亲亲这里亲亲那里,送回家。”然后再请幼儿作画,这时我就只用简短的语句解说“拿一拿,蘸一蘸,按一按,换个地方,印一印。”并提醒幼儿一个纸团不能沾两种颜色,而且还要保持画面、桌面、手、脸的千净整洁。这样通过对游戏规则的强调,幼儿都养成了良好的印染习惯。游戏一般都有一定的游戏规则,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可以通过自身体验,得到社会规范意识和伦理精神的最初启蒙,从而达到自我约束的目的。“猫妈妈和小猫”的游戏可以使幼儿养成轻轻进入房间入睡的行为习惯“大灰狼捉兔子”的游戏可以使幼儿认识自己的位置,并做到坐好、站好、不随便动。总之,幼儿在游戏情景中能轻松愉快地反复学习,从而使自身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 提供利于交往的游戏材料,促进幼儿交往

游戏材料是一种无声的载体,能带给孩子某种指导与暗示。这种蕴含在无形中的教育力量在孩子们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为此,在研究中,教师们充分挖掘游戏材料的教育价值,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支持性的材料。针对小班幼儿不敢在大家面前讲话的问题,教师设计制作了“讲话小面具”,日常游戏时,孩子们会兴高采烈地戴上面具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演,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增进了他们和同伴的交往。又如:为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教师在益智区为幼儿投放了可供两人或多人共同游戏的“打老鼠”“大钓鱼”等玩具材料。这些玩具的玩法都需要与人配合。它在萌发幼儿合作意识的同时,又培养了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还锻炼了反应力。在户外活动中,教师们还为孩子们设计制作了“舞龙”、“过小桥”等。不仅如此,教师们还针对本班幼儿不同的交往问题,设计制作了“双人交往游戏棋”、“电话亭”、“悄悄话小屋”、“知心话屋”等游戏材料。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们还总结出了材料投放对促进幼儿交往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意义,如“间接的支持性材料帮助幼儿在游戏中懂得合作协调”、“ 隐含着探索性的材料帮助幼儿在合作中得到经验的分享”、“材料的作用并非独立发挥的,它需要老师的语言暗示、行动参与、同伴的启发、经验的共享等多种因素的结合,才能更好激发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创作的灵感!”等。同时也感悟到在利用游戏材料促进幼儿在良好交往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即,教师必须在对于本班幼儿交往情况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才能考虑投放相应的材料;教师还要及时捕捉幼儿在游戏中闪现的新亮点,并快速有效地进行材料调整,以促进活动的深入进行。

6 结束语

总之,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 也是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注意观察发现幼儿行为的优缺点, 并为其提供健康、丰富的游戏环境, 从而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 馬淑琛,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周刊, 2013/32

[2] 铁艳红, 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交往行为习惯策略的研究, 华夏教师, 2015/10

猜你喜欢

游戏精神习惯养成幼儿教育
游戏精神引领下的角色游戏改革研究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几点做法
高中物理的“举一反三”学习法
论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让“量化”更加的“亮化”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