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术型研究生《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实践与探讨

2017-04-11陈玉兰宋玉兰曹健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探讨教学实践

陈玉兰++宋玉兰++曹健

摘 要:本文对新疆农业大学经贸学院学术型研究生《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实践,积极开展教学效果的实证调查,分析其所在问题,提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行教师多元化授课;充分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及多媒体与教学设计相结合,建立科学的学生成绩评价法,进行跟踪性调查,不间断召开毕业生及校友交流会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中级微观经济学;教学实践;探讨

《中级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程,对现实经济问题的探讨,对解决方案的寻求既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科研中对经济学的假设与模型的设计的应用都有许多重要的作用,也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但是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又普遍存在着诸多不足,鉴于此,本文通过调查分析研究生在学习后的学习效果反馈,通过此调查希望找出问题,寻求解决途径,建立新的教学模式,为提高研究生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建言献策。

一、实证调查分析

为全面了解此项工作的实效性,笔者本着能得到客观的,学生坦诚评价的基础上,选择在该门课程授课完最终考核成绩公布后的前提下,笔者通过对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2014届和2015届新疆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以及2014级高校师资人才培养计划经济管理专业10名学生,包括农业经济管理,产业经济学,金融学以及国际贸易等10个专业方向,这些专业在实际的科研分析过程当中都需要扎实的经济学理论支撑。

针对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的《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做 “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学习状况”的问卷调查,发放问卷58份,收回有效问卷57份,有效问卷占到98%。问卷设计内容包括:受调查学生的年级,性别,专业这三项基本信息;最终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课程形式,考核方式的满意度,以及对该门课程授课老师提出的意见建议。

受调查的男生与女生人数各占总人数的一半。在这门课程的教学结束之后,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统计,可以非常直观的,相对客观的反映这门课程的最终效果,其中12%的学生,认为掌握的很好,37%的学生认为自己掌握的较好,超过60%的学生认为自身对本课程的学习内容掌握的一般,认为自己掌握的很差的同学为0,这反映出学生总体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不算非常理想,处于中等偏下水平。65%的学生认为该课程难度适中,35%的学生认为该课程较难,学习中级微观经济学的学生都有初级经济学的基础,因此该门课程的难度算不上很大,其中57%的学生认为该课程难度最大的部分在于经济学理论和思想过于深奥,31%的学生认为数学知识薄弱是学习该门课程的瓶颈,还有12%的学生认为曲线太过抽象,由于经济学是一门理论假设与数学推到相结合的课程,所以任何一部分知识的薄弱都会对课程的把握产生影响。经过统计处理,结果详见表3-1。

分析过程中,教材是重要参考依据,尤其研究生学习阶段,本课程目前使用的教材是范里安编著,对于课程教材选择是否满意的调查中,发现55%的学生较满意,38%不满意,另外有4%和3%的学生分别选择了很满意和很差,表明学生对教材选择的满意度整体满意度处于中上等水平,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推荐不同版本,不同风格的教材作为参考。在调查“值得继续努力学习中级微观经济学”方面,有超过60%的学生认为任课老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介绍学科新动态,新发展方面做的比较好,当然也有20%多的学生选择了较差。在课件制作,板书设计清晰准确程度的调查中,选择“内容比较清晰”的占到了46%,选择“内容单一”的占27%,剩下的15%。对这一环节很满意,显示了教师在该环节的水平总体是良好的,也有少部分教师在课件制作方面需要继续下功夫。

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掌握程度分析。15%的学生认为自己掌握了,11%的學生认为自己掌握了25%到50%的内容,65%的学生认为自己掌握了50%到70%,还有9%的学生认为自己掌握了,总体达到了老师的预期水平。在学习方式的调查中62%的学生偶尔复习或者预习,19%在课堂之外对于微观经济学的学习仅限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有4%从不复习和预习,只有15%的学生定期复习和预习,可见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

在对教师教学过程需要改进环节的调查中,有43%选择延长学时,案例教学,这是值得所有任课老师欣慰的一点,不同于大多数课程学生要求缩短课时的呼声,该门课程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不是那么低,可以认识自己的不足,他们希望增加课时,增加案例,以加深对课程的理解;27%的学生建议选择浅显的教材,对于这部分学生,就需要教师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引导他们重新系统的回顾初级微观经济学,为后期深入学习做准备;23%的学生认为老师可以组织更多的课堂练习,这部门学生可能是有考博意向的学生,有7%的学生认为应该压缩教学内容。

从调查结果反映出, 83.15%学生认识到该门课程的重要性,学习目标普遍明确(由于主要以获学分为主要目标,同时为今后考博做准备),认为考核形式及上课形式应该呈现多样性。但在理论与实践结合度、案例教学丰富度、认知实习指导程度方面都认为有不尽人意之处,所以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传统《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受多种因素制约,在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不足。

(一)理论与现实教学存在较大距离,学生缺乏兴趣,课程安排难度大

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本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理论内容抽象不太容易理解,授课过程多采用理论授课短渠道教学模式,出现学生理论知识含混不清,应用实践理解不深的现象。首先是学生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参差不齐,中级微观经济学设计的理论模型以及数学函数过多,会使学生产生学科严重脱离实际的感觉,觉得学这门课程无用,觉得乏然无趣,旷课率极大攀升,最终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导致恶性循环。其次是课程安排难度大,由于中级微观经济学难度较大,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学生学懂内容,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而大部分研究生由于英语过级的压力,或打工兼职等一些活动,以及跟导师做课题的需要,很少会利用课余时问来看相关书籍,因此学生们更希望能够在课堂上学完所需的一切知识与模型理论,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二)教学内容在设置上有一定偏颇

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师在以往授课中涉及内容总想着面面俱到,覆盖到教材的全章节。实质上在教学过程中就显示出教学内容的重点不突出,且未给学生给学习自主性的空间。自行查阅资料,读文献,并结合现实经济社会的问题进行思考,解决农业经济中的现实经济问题。例如目前的棉花目标价格改革中的一系列经济学思考,经济学模型的假设与推理。实行满堂课的灌输、未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相对显的不足。

(三)教学案例中存在的不足

教学案例中存在的不足,第一,偶尔出现颠倒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主次关系。《中级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只能是理论教学的辅助,内容较多学时较少的情况下,教师注意案例教学不能占时过长,不能影响到理论知识的讲解与传授,不能影响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特有研究方法的理解与掌握,这样会削弱经济学的科学性与严谨性。第二,案例与课堂教学的需要紧扣程度不高。案例的编写有时不能紧扣课堂教学的需要,不能仅仅为引发学生的兴趣,引案例。撰写案例时要根据学生的知识与阅历来控制案例的难度。案例应该有鲜明的主题,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考[1]。

(四)专题讲座、专家讲座学时相对不足

目前,该门课程的理论学时设置在50-60学时之间,每学时50分钟,实践教学学时0~2周,专家讲座学时相对不足。教师最大的困惑是:仅限于理论知识的教学,无法完整开展实践教学。在目前课程专题讲座学时相对不足的情况下,经济学专题讲座、讨论远远不够,只能是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很难调动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自学能力等。这就不能全面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学习上的先进性、前瞻性、积极性显的尤其不足,不能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很难培养出分析能力强并具有开拓创新型的人才。

(五)教学考核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

考核方式目前显的有些单一,缺乏灵活性。中级微观经济学考核方式,还是采用试卷考核的方式,而试卷内容以理论分析、简答、选择,以及计算组成。在考核过程中采用闭卷考核的方式,由于考试内容限制,有很大的局限性。这极大地削弱了考试分数作为一个科目评价标准的准确性与真实性,使得考试成绩与学生能力不相符,最终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与声誉。

三、实行科学的课程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缩短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距离

教师应积极开展科研、生产工作,促进课程教学改革。教师应该在努力搞好教学的同时,不断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承担纵向或横向科研课题,从事实际科研项目,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撰写专业论文或著作。授课教师应把自身尽快转化成专业人士,并加强科学研究,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通过多种途径广泛获取信息,提高专业技能,拓宽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二)改变单一教师教学模式,实行教师多元化授课

中级微观经济学,涉及60个学时,仅由一名教师来授课,方式、方法上难免显的一陈不变,上课的风格也是比较单一。可以尝试由三名主攻经济学课程的多位教师共同分段完成中级微观经济学的授课内容。这样可以调整学生上课的新鲜感,以及与教师的互动状态。提高学生的学生效果,也降低授课教师在教学与科研中的时间冲突,让教师能够很用心的完成他所负责的章节知识的讲授。同时可以避免因个别教师外出进修或者出差过程,造成课程量积压,而使后期集中上课带来的学生强度大,学习效果不佳的状态。

(三)多种教学方式设计与教学设计相结合

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资源,设置有效的课堂教学内容,借助互联网的课堂教学,在网络教学平台中开辟学生自由讨论板块,学生可以在此论坛发表自己对于该课程的理解和认为授课老师有待改进的方面,从而形成了一个实时更新的教学反馈信息库,为改进教学方式提供事实依据。此外,借助“翻转课堂——参与式的课堂”教学方式,“课程+专家讲座+经济学课题专题讲座”组合的教学模式,严格要求学生必须撰写专业论文,课余时间要求学生借助“慕课-中国大学MOOC”的形式做为辅助教学的手段,全方位立体式的进行教学方式与模式的大胆尝试与改革。

(四)建立科学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

对学生成绩的考核应采取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具体指标应涵盖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平时考核包括:课堂测验、讨论、课程论文、出勤这几个方面,期末考核通过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考核方式改以写专业论文为主,注重专家讲座的思考反馈、学生借助互联网自主學习效果的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方式也改变以往的由一名教师掌握一门课程的成绩,而变为多名教师共同以答辩的形式,给出学生的平均学习成绩,最终考核成绩体现出更加的客观性,降低一位教师评判的主观性可能。

(五)采用问卷形式对学生进行调查,跟踪毕业生去向和成长轨迹

对本专业学生在课后,进行相关的问卷跟踪调查,在问卷中设计学习需求、学习偏好的教学方式、受欢迎的讲授内容等问题,然后通过调查结果,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求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通过追踪了解毕业研究生在企业和单位工作中的学习和成长过程,探讨所设课程对其职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探讨研究生教育及课程设置等因素对其职业生涯的影响,并通过比较不同毕业生职业发展轨迹,探讨研究生在校期间课程学习对其后续发展的作用,及制约其发展的不利因素,为今后该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苏海洋,独立学院“中级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一一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为例[J].教改课改,2015(12):76-77

[2] 田园,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研究[J]. 河南农业,2009(6):39-40

[3] 刘志彪, 王国生. 美国名牌大学经济学教学的特色及启示[J].教学与研究,1999.12

猜你喜欢

探讨教学实践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