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工技术》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17-04-11刘波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电工技术考核方式实验教学

刘波

摘要:《电工技术》是工科非电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和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措施,以期望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其次为将来所从事的科研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电工技术;教学改革;实验教学;考核方式

《电工技术》是工科非电类专业所需的电类基础内容,所谓基础性就是为非电类专业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知识及将来所从事的工作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将来自学、深造、拓宽和创新打下基础。目前该课程主要面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控制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等非电类专业,学习内容多,课时不充裕,历来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根据近几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对学生的反馈,为使学生更好的学好该门课程,为今后的学习深造及专业需求,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须对《电工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1.电工技術课程现存在的问题[1]

1.1课程内容多,学时少,课程教学内容不够完善。《电工技术》课程包括电路、磁路、电机拖动、可编程控制器、工业企业供电、安全用电及电工测量这几大块内容,理论课时仅有44课时,实验课时为8课时。对所有非电类专业授课内容没有差异处理,并不完全适合专业发展需求,且与后续专业课内容有重叠。例如机械专业后续专业课中有《机械传动控制》这门课程,该课程中有电机拖动及可编程控制器的内容与《电工技术》中重叠,造成任课教师讲授时不好把握内容的主次。

1.2实验项目不贴合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差。该课程的实验项目开设未同电类专业区分开来,没有考虑到专业需求的差异;其次学生做实验时总是依赖实验指导老师,老师先给学生示范,学生跟着做就行,而不是独立完成实验内容,动手能力差。

1.3考核方式单一,无法全面评估学生。以往考试以期末考试成绩分高低,不管学生平时表现如何,这样造成的后果是无法全面考核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无法监督学生平时的学习,无法激发学生平时的学习兴趣,同时这样的考核方式也无法提供有效教学反馈信息给任课老师。

2.电工技术课程改革措施

2.1优化教学内容,建立更为完善的、合适的课程体系。在课时不足的情况下[2]考虑到机械专业在后续专业课《机械传动控制》这门课的内容有重叠,可以优化《电工技术》当中交流电动机、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和可编程逻辑控制系统等重叠的部分,在《机械传动控制》当中作为一个完整体系来介绍。像材料科学与控制工程这类非电类专业也应考虑到后续专业课程的需求来调整教学内容,他们今后在专业课当中对电工技术的要求没有像自动化等电类专业那么深入,那么对直流电路分析、交流电路分析和安全用电等基础性内容应该花更多时间给学生讲透,今后遇到这些基础性问题能够熟练分析处理。因此《电工技术》课程内容可将它分解成电路、电机拖动、可编程控制器及工企业供电、安全用电四大部分内容,像机械专业应结合后续专业完成这四部分内容的学习,材控专业应完成电路、交流异步电动机及第四部分内容的教学,能动专业主要完成第一和第四部分教学,而且教学过程针对不同专业有不同侧重点,这样所完成的教学内容才能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让学生觉得所学这么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才能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电工技术》这门课程能够解决他们专业当中碰到的电类问题。

2.2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及模式,强化学生创新能力。改革旧的实验教学模式,可采用必修和选修实验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专业今后的需求。首先必修实验让学生了解电工技术实验室的相关资源,然后根据学生自己的学习兴趣及专业需求去选择选修实验,例如照明电路的安装、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顺序控制和降压启动控制实验等等,让学生感觉到所学该门课程和生活生产机密相连的,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可结合当下热门的MOOC教程[3],让学生先做好线上预习,实际操作时就可以自己动手连线,排查问题,并请老师当场检验实验结果予以打分,而不是像现在出了任何问题找老师,这样实验成功率和效率都会大大提高。实验任课老师应该起到理论课内容到实际操作的过渡引导,让学生明白他所学的东西在实际当中如何应用、怎么应用,从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改进考试制度,废除一卷分上下。采用期末考试一卷分高低出现的情况许多同学临近考试抱佛脚,考前突击复习这样的学习方式和态度将会导致学生没有真正掌握专业知识,而且由于该门课程学习内容多,学生往往抓不住复习的重点,出现考试及格率低的问题。针对出现的这些问题根据教学内容增加3次小考[4],分别是直流部分、交流部分和交流电动机及其他部分。这些小考一方面可以监督学生平时的学习,让老师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另一方面小考可以指导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以便他们今后的复习。因此改革后的考试方案为总评成绩=期末成绩*50%+小考成绩*20%+实验成绩*15%+平时成绩*15%,这样的考核方式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考核,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该考核方案在材控专业的14级中试用,结果表明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综合成绩更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将继续在后续年级和多个专业中推行此方案。

综上所述,电工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只有在不断探索、不断改革和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完善,使学生系统掌握《电工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备应用所学理论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之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素质更强、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孟樱,许钢,张明艳,周鹏.电工技术课程教学与实验改革[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11(195):75~77.

[2]顾雯雯.基于专业导向模式的少学时《电工技术》教学改革[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0(2):150~152.

[3]冯娟.“电工与电子技术”实践教学综合改革[J].科技文汇,2015,304:59~60.

[4]张凯,姜静,张大为.电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思索,2015,17(186):124~125.

猜你喜欢

电工技术考核方式实验教学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翻转课堂”在《电工技术》仿真教学的应用研究
关于电工技术课程教学的思考
电工技术教学载体的应用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究
《桥梁工程》课程的试卷分析及教学改进措施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