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整治活动后基层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分析
2017-04-11江丽欢周佩仪黄少兼
江丽欢,周佩仪,黄少兼
(佛山市南海区罗村医院药学部,广东 佛山 528227)
专项整治活动后基层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分析
江丽欢*,周佩仪,黄少兼
(佛山市南海区罗村医院药学部,广东 佛山 528227)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对佛山市南海区罗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影响,为基层医院规范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我院2011年5月—2015年12月2 780例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按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年份进行划分,分别为2011年5—12月259例、2012年485例、2013年645例、2014年717例、2015年674例。结果: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明显提高,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由2011年5—12月(整治初期)的90.32%降至2015年的27.61%;术前30 min~2 h预防性给药率基本控制在80%以上;平均预防性用药疗程基本控制在2 d;第1、2代头孢菌素使用率>95%。但仍存在个别不规范用药的情况。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对围术期合理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宣传和培训,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监控作用,建立长效机制,以巩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取得的成果。
基层医院; Ⅰ类切口; 抗菌药物; 专项整治
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一项有效措施,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或过度使用,会增加细菌耐药的发生,引发二重感染及药品不良反应[1]。自2011年起,卫生部每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都对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作出了明确的要求。现回顾分析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以来佛山市南海区罗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以期为基层医院规范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从我院病案系统中抽取2011年5月—2015年12月出院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共2 780例,按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年份进行划分,分别为2011年5—12月259例、2012年485例、2013年645例、2014年717例、2015年674例。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简称“38号文件”)[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及《2013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卫办医政发〔2013〕37号)等,对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给药时间、用药疗程、手术种类、抗菌药物种类等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
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从2011年5—12月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初期到2013年逐年降低,至2014、2015年已经达到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控制在30%以下的要求,预防性给药时间、用药疗程等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期间也控制在平稳水平,见表1、图1。
表1 2011年5月—2015年12月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 Tab 1 Preventive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in type Ⅰ incision from May 2011 to Dec. 2015
图1 2011年5月—2015年12月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用药疗程Fig 1 Medication course of preventive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in type Ⅰ incision from May 2011 to Dec. 2015
2.2 几类常见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
我院常见的Ⅰ类切口手术包括甲状腺手术、疝气手术、乳腺手术、表皮囊肿/脂肪瘤切除术、内固定取出术等。从2011年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实施开始,各类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逐年明显降低,至2015年,甲状腺手术、表皮囊肿/脂肪瘤切除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零,内固定取出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0.22%,见图2。
图2 2011年5月—2015年12月我院几类常见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Fig 2 Preventive application rate of antibiotics in several kinds of common type Ⅰ incision from May 2011 to Dec. 2015
2.3 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种类分布
2011年5月—2015年12月我院2 780例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选用抗菌药物的品种共6种,其中第2代头孢菌素使用率最高,其次为第1代头孢菌素,其他类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较低,见表2。
3 讨论
3.1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情况
自2011年卫生部发布《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后,我院成立了抗菌药物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制订了我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方案及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各项要求文件,并根据卫生部每年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方案作出相应调整,每年定期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知识培训,明确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抗菌药物应用的各项控制指标,与临床科室主任签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责任状。在临床药学方面,开展了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的专项处方点评工作,每个月对全院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公示,对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处方/医嘱与医师进行沟通、警示。通过一系列的干预措施及强力整治,有效地促进了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
表2 2011年5月—2015年12月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种类分布Tab 2 Distribution of category of preventive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in type Ⅰ incision from May 2011 to Dec. 2015
在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方面,由于专项整治活动前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因此,特别对Ⅰ类切口手术加强了监控。首先,每个月对各手术科室所有Ⅰ类切口手术病历进行检查记录,对每份病历的预防性给药时间、用药疗程、手术种类、抗菌药物种类及各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进行分析,并就存在问题的病历及时与科室主任及医师沟通,要求其改正。其次,与院感科沟通,加强医院感染各方面的管理。由于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是影响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感染的因素之一,针对相关因素对手卫生采取有效、合理的预防干预措施,是降低术前部位感染率、降低医疗费用、减少医院感染的最简单、经济、有效的手段[3-4]。有研究证明,加强医护人员术前洗手等干预措施,可减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因此,在对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的同时,应特别加强手术室和手术科室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管理,以减少切口感染,降低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5]。
3.2 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成效
2011年5—12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开始初期,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超过90%,其中甲状腺手术、疝气手术、乳腺手术、表皮囊肿/脂肪瘤切除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100%,内固定取出术为90%,与相关报道类似[6-7],远远超出专项整治活动≤30%的要求。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中,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逐年明显降低,至2014年已达到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的要求,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控制在了30%以下。2015年,甲状腺手术、表皮囊肿/脂肪瘤切除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零,内固定取出术基本上没有预防性用药,疝气手术、乳腺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也控制在6%左右的较低水平。说明随着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深入开展,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用药显著减少,与其他报道相似[8]。
在给药时间、用药疗程和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上,我院从2009年起按照“38号文件”中关于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要求执行[2]。与手术室及手术科室沟通,要求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应带到手术室于术前30 min给药,并且要求执行护士要在手术记录单上注明给药时间。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应在24 h内停药,个别可以>48 h,对预防性用药疗效需要超出48 h的患者,我院要求医师必须在病程记录中分析延长用药的原因。由于Ⅰ类切口感染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引起[9],因此,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一般首选第1、2头孢菌素[10];由于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多及细菌对其的耐药率高[11],“38号文件”要求必须严格控制其作为围术期预防性用药。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我院>80%的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能在术前30 min给药,平均预防性用药疗效基本控制在2 d左右,抗菌药物品种选择方面,第1、2头孢菌素使用率达95%以上,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基本上没有使用。
3.3 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几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虽然我院在控制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部分病例仍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1)给药时间合理率从整治初期的95%降至整治后期的83%左右,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术前医师对手术的评估不足,原计划不需要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在手术过程中发现需要预防性用药,于是在术中或术后追加使用了抗菌药物,造成围术期预防性用药不规范。(2)在预防性用药疗程方面,>50%预防性用药的Ⅰ类切口手术的用药疗程均>24 h,部分还存在较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等,不符合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的要求。研究证明,绝大多数Ⅰ类切口手术在严格的无菌操作条件下不需要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围术期长期大剂量应用抗菌药物并不能进一步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反而会破坏微生物平衡状态[12-13]。因此,在用药疗程上还要进一步加强监控,提高24 h内停药率。(3)目前,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品种主要以第2代头孢菌素为主,按照“38号文件”的要求,甲状腺手术、疝气手术、乳腺手术、表皮囊肿/脂肪瘤切除术、内固定取出术等应选用第1代头孢菌素为主,而我院这几类手术大部分选用第2代头孢菌素,在品种的选择上没有完全按照相关文件执行。
对于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强对医务人员进行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预防性应用的宣传和培训,并且对临床科室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技术指导,从源头上防止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发生[14]。另一方面,对检查中存在用药问题的病历,应积极主动地与科主任和临床医师沟通,充分发挥临床药师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监控作用[15-16]。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将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作为一个常规的工作来执行,以巩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取得的成果。
[1]黄廷礼,高琲,牛建雄,等.240例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分析[J].甘肃医药,2014,33(6):452-456.
[2]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S].卫办医政发〔2009〕38号.2009-03-23.
[3]泮葵芬,朱卫萍,林晓玲,等.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30(1):70-71.
[4]薛光运.某地区12家二级以上医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效果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4,14(3):208-211.
[5]李金成,黄玉玲.洗手干预对Ⅰ类切口预防用药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112-113.
[6]朱映雪,冯翠丽.我院一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前后用药情况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6):111-112.
[7]陈国庆.抗菌药专项整治活动对我院合理用药的影响[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2,21(6):295-297.
[8]葛成勇,余惠萍,张彦祥.某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效果[J].中国临床研究,2013,26(7):721-723.
[9]徐仿周,肖平,何光明,等.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前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5,15(5):652-655.
[10] 蒙光义,高春燕,王冬晓,等.我院1283例外科 Ⅰ 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分析[J].中国药房,2014,25(42):3961-3963.
[11] 于继军,焦晓黎.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57-58.
[12] 赖万强.一类切口围手术期使用与不使用抗菌药物切口感染情况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4):29.
[13] 李国庆,周文,欧扬,等.济南地区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药物使用调查[J].中华医药感染学杂志,2012,22(19):4320-4322.
[14] 闫赋琴,吕娟丽,孙慧萍,等.288例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药感染学杂志,2011,21(14):3012-3013.
[15] 金旭辉,臧蓓蓓,柳小飞,等.基层医院临床药师参加临床合理用药的工作现状与体会[J].药品评价,2015,12(20):30-32.
[16] 李东升.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医院抗菌药物管理与使用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10):1693-1694.
Analysis on Application of Preventive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in Type Ⅰ Incision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in Primary Hospital After Special Rectification
JIANG Lihuan, ZHOU Peiyi, HUANG Shaojian
(Dept.of Pharmacy, Foshan Nanhai District Luocun Hospital, Guangdong Foshan 528227, 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pecial rectification of antibiotics on application of preventive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in type Ⅰ incision in Foshan Nanhai District Luocun Hospital(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our hospital”),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eventive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in type Ⅰ incision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in primary hospital. METHODS: Ret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analysis was adopted,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2 780 cases with preventive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in type Ⅰ incision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from May 2011 to Dec. 2015. According to the year of special rectification,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259 cases (in May to Dec. 2011), 485 cases (in 2012), 465 cases (in 2013), 717 cases (in 2014) and 674 cases (in 2015). RESULTS: After special rectification, the rationality rate of preventive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in type Ⅰ incision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application rate of antibiotics decreased from 90.32% in May to Dec. 2011 (preliminary stage of special rectification) to 27.61% in 2015. The preventive administration rate before operation of 30 min-2 h was basically over 80%. The average preventive treatment course was 2 d. The application rate of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generation cephalosporins was over 95%, yet there were still some irrational phenomenon of drug application. CONCLUSIONS: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propaganda and training of preventive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in type Ⅰ incision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fully play the monitoring role of clinical pharmacists, establish long-term mechanism so as to consolidate the achievements of special rectification.
Primary hospital; Type Ⅰ incision; Antibiotics; Special rectification
R978.1
A
1672-2124(2017)03-0410-04
2016-10-13)
*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医院药学。E-mail:2273721885@qq.com
DOI 10.14009/j.issn.1672-2124.2017.03.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