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主题学习”背景下的教学常规改革
2017-04-11李凤君
李凤君
自2006年开始“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至今,已十余年了,我们一直在探索“语文主题学习”背景下的教学常规改革,本着“实用、高效、优质”的原则,采用“边用边改、边改边提高”的方法, 重点从备课、作业设置、评价方式等几个方面对教学常规进行了改革。
一、众人拾柴火焰高——改革备课方式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要求是在课内进行大量阅读。如果再按原来一篇课文一篇课文的方式进行教学,根本不可能实现课内大量阅读。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了单元整合教学的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课堂教学的方式。为提高备课的质量,减轻教师备课的负担,达到优质资料共享,我们改变了过去教师单独备课的做法,采取了集中优秀教师集体备课、备课案例资源共享的备课模式。
1.集体备课,共享优质资源
① 培训:从2015年秋季开始,寿光市教科研中心举行了小学语文单元整合备课培训,全市1300多名小学语文教师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内容覆盖了小学的6个年级,包括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写字,中、高年级学生的阅读、写字、口语交际、综合实践等教学内容。通过培训,使教师们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单元整合,怎样进行语文教材与“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整合,整合的方式有哪些等问题。
② 研讨:培训后,分年级进行单元整合备课研讨,实地操作备课。每个年级分8个组,每组负责一个单元,由单元备课组长带领备课教师进行备课。备课时分四步走:一是“学”。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研读教材,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二是“思”。思考本单元教材有哪些语言训练点,每个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要点写下来。三是“议”。备课组长组织本组备课教师进行讨论、交流,人人说训练点,再讨论哪个是最适合的。每篇课文可以拓展学习丛书中的哪些文章,理由是什么。四是“备”。选好语言训练点后,教师分工进行备课。
③备课:每个教师根据分工,进行教学案例设计与PPT的设计。完成后传给备课组长,备课组长负责把关。
④再研讨:教研室再次组织分年级的备课研讨。研讨时,由各组汇报本单元的备课设计情况,各年级备课指导教师和其他组的教师对每组的汇报提出修改建议与意见。
⑤修改:备课教师根据修改建议与意见,再进行备课的修改,定稿。
⑥分享:备课组长负责整合本单元的备课(文本与PPT),之后上传到QQ交流群,供教师们下载使用,让大家共享优质资源。
⑦评优:要求教师们在使用过程中,边用边改,特别是对自己负责的内容,用完后要再修改,之后再发给组长,由组长再发给年级备课指导教师。教科研中心组织评委对教师们用后改进的案例进行优秀案例评选,并表彰优秀教师。
⑧结集成册:把评选的优秀案例结集成册,以便新的学期使用。边用边改,边改边评,通过这样循环使用,案例越来越优,最终出现了很多精品案例。
这种备课方式充分发挥了团队的力量,注重了研讨的过程,加强了教师对教材及教法的研究,受到了教师们的热烈欢迎。教师们尝到了研究教材和优化课堂教学的甜头后,对进一步研究教材、研究课堂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2.加强校本教研,让其落地生根
要想真正发挥单元整合备课的优势,还得加强校本教研,让其落地生根。为此,我们特别强调学校的校本教研。案例使用前,教师要在原有备课的基础上进行“删、添、改、思”,使其真正适合本班的教学。“删”即删掉案例中不适用的;“添”即添加原来没有的;“改”即修改原来案例中不够精致的环节;“思”即写好教后反思,总结优点、不足及建议。
落实校本教研。我们要求每个学校要特别加强案例使用前的校本教研,做到“三固定,一灵活”。“三固定”即固定时间,固定内容,固定人员;“一灵活”即教研的方式要灵活,因需而设。如,有的学校每周二下午是语文教研的固定时间,在这半天时间内,所有的语文教师都不安排课,集中精力分年级进行单元整合备课,可以采用报告形式,也可以采用研讨交流的形式,还可以采用听课评课的形式。
成立教研团队。逐级成立教研团队。全市成立以学科教研员担任组长的学科名师教研团队,学校(镇、街、区)成立以名师为首的学科教研团队。要求各单位的校本教研做到人员固定(固定人员是校本教研“三固定”之一),各单位教研团队中的成员都要有相对固定的分工。
以评促研。每年教科研中心都要对每个学校的校本教研进行跟踪指导与评价,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学校的校本教研,发挥指导作用。学期结束,教科研中心会对每个学校的校本教研进行量化评价,记入督导。
这种团队教研方式,很好地解决了基层学校教研形式化、低效率的现状,促进了每个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发挥了教学研究的实效性。
二、众里寻他千百度——改革作业设置
本着“整合、实用、创新”的原则, 教科研中心将权利下放,由各学校或任课教师根据学校、班级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特长,设置合适的作业。
“整合”就是把能合并的作业进行整合、优化,减少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如:有的学校将读书卡与读书笔记进行整合,设置阅读积累本;有的教师将识字与说话整合,设置识说练习本;有的单位将诵读与练笔结合,设置诵写本。设置的内容以“实用”为原则,批改的方式也以实用、高效为主,形式可以多样,最终要减轻教师的负担,提高作业的质量。
有的学校已经达到学生人手一套“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为加大学生的阅读数量,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有的教师大胆改革,在三四年级取消读书笔记,让学生边读边在书上学着做批注,学会阅读。学校在检查作业常规时就看到学生在书上圈、点、钩、画的情况,这样做很受学生欢迎,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创新”就是学校或教师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创新教学常规的设置,但不能降低质量。教师们在创新上也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探索,如:有的低年级教师为加强识字的研究,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量,引导学生建立识字粘贴本。
三、万紫千红总是春——改革评价方式
对于教学常规的批阅、评价,我们积极探索适合的评价方式,改革批阅、评价的方式,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本着“减轻负担,灵活实用,以评促改,以改提质”的原则,做到“评价目的明确,评价内容全面,评价形式灵活、多样,评价形式注重可行性和有效性”,我们也注重过程性评价,强调定量评价。
1.注重形成性评价
对于不同的教学常规,采取适合的评价方式,突出评价的实效性,注重形成性评价。如:对于低年级学生识字量的检测,采取跟踪式检测,四个学期测试五次,一年级一入学检测一次,了解学生已有的识字基础,为接下来的识字教学提供第一手资料,对于识字量少的学生进行有重点地指导,对于识字量大的学生,在教学时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让他们有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其识字的兴趣。每学期结束检测一次,目的是掌握学生一学期通过各种识字途径获得的识字情况。
2. 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与互动性
在常规的评价中,我们注重了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与互动性。提出:人人是评委,正确评价别人,正确评价自己。改变过去教师独揽评价大权的做法,教师学会放“权”。比如:写字、习作的评价,采取同桌互评、教师评、自己评甚至家长也参与评价的方式。在评价时,我们强调要教给学生学会评价的方法:如,字写成什么样可以得五颗星、习作如何写评语等。这样,评价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既减轻了教师批阅的负担,学生也可以在评价中进一步学习。
3.注重评价的及时性
不管哪项常规作业,包括学生平时的家庭作业,我们要求做到:有布置有检查,评价要及时,以鼓励为主。写字作业当天完成评价,习作小练笔的评价随练随批,习作评价不过周。及时的评价可以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常规学习的情况,便于家长及時指导,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很好地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
教学常规批改的方式可谓是千姿百态,但我们认为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把我们的行动拿出来研究,把我们的研究付之于行动。 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路上 ,我们进行了诸多方面的研究,对于教学常规改革,本着“实用、高效、优质”的原则,我们会继续“边用边改、边改边提高”,在语文教学的天地里求索永远是无止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