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申“识字教育科学化”
2017-04-11戴汝潜
戴汝潜
所谓“科学化”就是教规律,授“渔”。如果识字教学只停留在“认识这个字”而不晓得其“ 所以然”,不晓得“与其他字的区别和联系”,更不晓得“运用的方法和特点”,那么这个识字教学仅是“授鱼”而已!鱼就是鱼,积之再多、习之再快也是鱼。随文识字之所以少慢差费,之所以不足取就在于把识字当作“学课文的附属品”,而不是当作语文知识学习的“主角”之一!因此,大多数教师会忽视识字教育的真正内容,不可能正确处理识字与阅读的关系,只知“授鱼”不知“授渔”。最终,由于识字的基础性关键地位和功能的缺失,也就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效果,以至于失去了整个语文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把学习课文当作语文课程的内容,而忽视了语文教育教学本体知识的传授。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势必造成“秀才识字认半边”的局面!
为此,我在设计识字教材学习基本字时就在识字的同时融入汉字基础知识,课文如:“日生星,立占站;足包跑,车专转。”五分钟读熟,十分钟识12个基础字。但教与学并未止于认识这12个字,与此同时让孩子们从一开始就认识到与其相关的基础知识,即:汉字可以由部件字组构为合体的形声字,而形声字是不可以随意读半边的!形声字有四种基本读法而不是一种!接着下一课则是“金失铁,水先洗;言果课,手是提”,同样是在认识12个字的同时学习到汉字最高频的、功能各异的四个简化部首!这是汉字的规律性内容,是通用的、理据性基础知识。
新课改十六年,语文教育没有成功地用事实否定“科学、序化”的语文教育体系的高效,却证明了脱离系统地学习以“语文知识技能为纲”的语文教学是多么乏效!让“名家名篇”为纲,“文学主题、人文主题单元设计”为纲退出历史舞台吧!
语文教育者一方面要懂得一个常识:对于基础教育范畴中的语文课程,要以系统的语文知识技能为纲,设计教材、教学语文;其内涵并不是专业性地学习语文知识理论本身,重要的是语文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这个应用性学习是不可能脱离思想和文化的内涵而抽象存在的,也就是说,天下不存在單纯的工具性语文课程教学,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思想和文化”总是寓于其中的。但是,另一方面语文教育者还需要懂得一个常识:文学乃是作家与语文的“私生子”,人文仅仅是语文基础上的“衍生物”,而不是语文的本体!语文教育要教人“知理”、“会用”语言文字,就必须进行系统的学习才能获得保障,这不是“文学的或人文的主题设计”运用渗透或可取代的。否则,学了语文讲不好汉语,读让人听不懂的文本,甚至只能用英文写博士论文,要它何用?如此这般,岂可作为中国语言学家误导“汉语难学、难写、难用”的理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