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7-04-10罗荣
罗荣
目前,我国广大农村中小学存在着一大难题,就是“读书无用论”广泛流行,再加上留守儿童太多,家庭教育普遍缺失,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厌学情绪特别严重,许多任课教师和班主任都束手无策。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这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经在实践中被证明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了,我们也学习了不少新的教学方法,但对于目前农村学校学生现状来说都不适合。尽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引进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但所有这些努力都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花边修饰,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學中要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课堂效率。
“协同论”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德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在从事激光理论研究中提出来的。他认为大自然是由许多系统组织起来的统一体,这许多系统就是子系统,统一体就是大系统。在某个系统中许多子系统既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它们不断地依存和协调的状态中发展变化,以在新的条件下形成新的平衡结构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利用这种原理来组织语文教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将教与学所包含的内容,相互融合,互相渗透,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小组建设、团队创优等活动的开展,让组员之间形成互助协作、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的有效协同学习环境,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协同教学”是一种运用协同理论让语文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系统,在教学中通过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相扣,从而发挥最佳整体功能,以此来达到提高学生兴趣,提升教学效率的一种新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按成绩层次先进行分组,让小组内部形成互助,小组之间形成互争的教学氛围。其教学过程:
1、制定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制订可以分两类,一类是老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可以按单元、按课文确定,老师教学前制定目标突出重点可以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另一类是按学生学习阶段制订,分别是预习目标、课堂学习目标、课后练习目标。小组内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从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学生个人自学:包括课前预习和课上自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学习目标,熟读课文,搜集作者资料及文章写作背景,解决生字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总结中心思想。再把自己自学成果在小组内与组员进行共享,组员之间进行合作补充完善,这是学生自觉积极地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认知过程。在课堂上各小组可以由指定的学生公布各自组内的课前预习成果,老师进行点评打分。
3、学习小组讨论:讨论是初步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小组是讨论的主要中心,这就要求在分组时一定要把学生搭配好,语文素养高的、口才好的、思维敏捷的的学生要各到分组。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到各小组中去,遇到问题可以进行启发、引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对小组讨论还不能解决的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可以再组织全班讨论。在学习小组讨论这一环节可以结合“团队创优”,给小组进行评分,让小组间形成竞争,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
4、教师课堂引导:小组讨论后容易的问题解决了,重点难点问题也需要通过老师的课堂引导来解决或加深映像。这时,老师就要发挥课堂引导作用了,把重点问题、难点问题、热点问题摆上黑板,启发学生一步步解决。老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能直接公布答案,要重在“引”和“导”,让学生自己逐步找到结果。
5、学生综合练习:练习是教学中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扩大知识面的一个重要环节。对重点内容的掌握和运用都要通过这一环节来达到。教师在处理作业时也要进行分层布置,安排好必做题与选做题,基础差的学生选做题可以不做。安排学生背诵课文时也可以遵循这一原则,让基础差的学生背诵一些难的课文只能让他们背上更重的心理负担,从而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作文先小组成员内部之间进行点评批阅,并打好评语,这样经过多人之手让学生写作时更重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品读鉴赏能力。
6、开展语文活动: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在学习小组之间开展阅读比赛、作文比赛、诵读比赛,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比赛前小组成员内的合作、比赛中小组之间的打分点评更是语文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
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十分肯定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协同教学法”不单单是进行语文内部教学结构之间的协同构造更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效合作的教学方法。采用此法不但让语文教学结构更严谨更科学,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