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湖南通道侗族侗锦艺术的发展现状

2017-04-10刘小玲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25期
关键词:传承发展

刘小玲

摘要:时代迅速的发展,社会也在全面进步,如今的设计领域将各种文化相互渗透与碰撞,形成良好态势。但对于较为偏远封闭的湖南通道侗族,其民族传统文化也随即迎来现代文化的严峻挑战和强烈冲击,侗锦艺术作为侗族文化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目前面临着逐渐消亡的危难。侗锦艺术的发展不仅关系到侗族文化能否健康发展,而且关系到侗族的荣辱与兴衰。本文将从分析湖南通道侗族侗锦艺术的发展现状入手,对侗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提出一些肤浅的见解,以深化侗族侗锦艺术的研究。

关键词:湖南通道侗族;侗锦艺术;传承;发展

J523

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是湖南省西部有着悠久历史的少數民族,侗锦是具有强烈侗族文化特色的民间传统手工工艺品,是侗族人民自种自纺和自挑自绣而成,以手工织锦为载体充分体现侗族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侗锦色彩娇艳、姿态万千、风格鲜明,是富有成就、技艺高超、特色独特的民族文化艺术,侗锦固然成为侗族文化的一项不容忽视的载体。

通道侗族自治县是侗锦制作手艺最好,不仅分布最广,而且影响最大,是侗锦发展最具代表性的的地区。侗锦于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代代相传的民族手工艺术,有着独一无二的民族韵味,毋庸置疑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之一,发展到现在已有上两千年的历史,对侗族人民的服饰与生活影响深远。但从实地深入调研走访发现,侗锦的发展与传承不尽人意,令人堪忧,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现象:

一、侗锦侗服的穿着率日趋减少

以前侗族家庭的着装大部分采用自织自染自用的形式为主,侗服曾是侗族人民应用广泛的常用服装,具有常装与盛装之分,可分为男装、女装、童装三大类,在装饰上采用织锦镶嵌或刺绣编织。常装工艺较为简朴,为侗族人民的日常穿用服,装饰仅在衣服边缘处绣以精细花边,侗锦图案主要在头帕、围裙、围腰裙上。图案造型大多以较为抽象的太阳、动物或水等等,充分体现出侗族人民对大自然的崇拜与喜爱。侗锦盛装通常是侗族的男女老少在参加重大欢庆节日、大型民族文化活动、集体做客或举行祭祀日时的穿用,其工艺精良,图案紧凑、色彩艳丽、装饰繁复是侗族服饰文化底蕴和手工技艺最直接的体现。侗锦艺术盛装曾是侗族地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凸显了侗族的民族文化艺术的魅力。但随着交通的便利与经济的迅猛发展,侗族人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观念有了巨大改变。在外地求学与工作的年轻一代对侗服缺乏感情,一味地追求经济实用、时尚简洁的大众化着装理念,特别是由于侗锦艺术的节日盛装由于制作工序繁琐且耗时长等原因,导致侗锦盛装成了“稀罕物”,穿着使用率就更低了。

20世纪中期以来,效率高且成本低的纺织企业的进入,导致效率低、成本高的家庭传统手工技艺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当今的侗锦艺术民族服饰的延续以及发展都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与挑战。

为了更好将侗锦艺术有效的延承下去,侗服的普及与使用迫在眉睫,通道侗族政府应有意识地恢复与组织当地一些传统民俗风情节日活动,还可通过开发旅游项目调动侗族人穿着侗服的积极性,全面展示侗族的民俗风情与特色,再次展现侗锦侗服的独特魅力,让侗族民族文化的大放异彩,发挥侗族人民的凝聚力,使传统的民族服饰艺术得以延续。

二、侗锦纹样的文化内涵鲜少人知

侗锦是侗族文化遗留下来的璀璨瑰宝,有锦布、侗帕、锦带、锦被、背带、侗锦包和侗服等等,具备构思巧妙、制作工艺精良,图案纹样丰富多彩等特点,广泛的应用于侗族人民服饰及日常生活用品当中。用料大都来自纺自染的棉布、麻布、棉线与麻线等。其他彩线、彩绸及玻璃珠片、玉石等贵重材料是通过定购后自行加工而成。值得一提的是侗锦的图案纹样体现了其深厚的侗族历史的文化底蕴,其题材有动物、人物、植物和几何,造型独特、形态概括抽象却有着各自不一样的含义与寓意,比如侗族人民对各种图腾非常崇拜,将其或织或绣在了侗锦上,对未知的事物和现象进行祭拜、歌颂,希望从中获得庇佑,表达他们美好的愿望。太阳被认为是儿童的保护神,将抽象的太阳绣在小孩帽子上或围兜上能庇佑自己的孩子逢凶化吉、健康成长、幸福吉祥。葫芦也被认为是逢凶化吉以及繁衍的吉祥物,多用在儿童背带和贴花侗锦上,蜘蛛被侗族人视为救命神等等。

侗锦的纹样主要有花木形,如牡丹花、芙蓉、月季和玫瑰等;有鸟兽形,如鸳鸯、对凤、麻雀、牛羊和春燕等;有器物形,如鼓楼、花桥、星星、月亮、水波和银钩等;还有各类几何图案,色彩绚丽,图案大方,结构精密严谨。侗锦纹样精美雅致,内容饱满丰富,是聪颖的侗族妇女将大自然的和谐美、人们的美好愿望、侗家民俗、远古神话传说等等记录在侗锦上,无不反映着侗族人民的历史、信仰、向往、感情以及民族传统和生活气息,表达侗族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审美观。

在调查中本人却发现,对于侗族各种风情习俗的起源以及侗锦上纹样的内涵,连大多数的土生土长的侗族人都是一知半解,只有部分五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才懂得侗锦的纹饰上真正的由来与寓意。甚至许多纹饰已经不见身影,只存在年长老人的记忆中,侗族的文化传统亦受到威胁。没有文化底蕴的侗锦将失去其宝贵的价值,当地有关部门应当建立相关保护机构与机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将侗锦纹样一一整理造册保存起来,将图样收集并附相应文字说明,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深入了解侗锦的魅力,还可指导侗锦产品商家在销售过程中进行有效介绍与宣传,使侗族的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得以延续。

三、传统的侗锦技艺面临传承危机

侗锦是勤劳质朴、心灵手巧的侗族妇女的劳动结晶,她们积极向上具有高深的审美创造力。侗锦的织造技艺自春秋战国时期发展以来绝大部分靠口授手传,传女不传男,代代相传至今。经过长时间的磨练合,侗族的纺织技术和印染工艺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已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审美形式及特点。

令人堪忧的是目前从事这门传统手工技艺的大都为四、五十岁以上的妇女,年轻一代的侗族人大部分外出务工或从事其他的行业工作,从事传统的侗锦手工技艺的“新生军”少之又少,传统的侗锦艺术手工织造技艺出现了“掉链子”现象,侗锦艺术面临着巨大的传承危机。

保护与传承侗族的历史文化与侗锦技艺应采取一系列措施。譬如:首先,加强侗族文化资源的宣传力度,让人们认识到侗族侗锦的多重的社会功能和现实价值;其次,扩大对侗锦技艺的研究力度,使侗锦艺术焕发新的面貌与生命;再次,加大培训侗锦技艺传承人员力度,联合中职院校开办相关专业或兴趣班,聘请当地技艺师傅进行传授,培养一批年轻的高技能、高素质的传承人,通过学校与培训机构的教学新模式,使当代的侗族人了解并掌握得本民族的传统技艺,为侗锦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添砖加瓦,还可组织开展相关学术交流或技艺大赛等方式来促进通道侗族侗锦技艺传承;最后,可将侗族侗锦艺术与民俗旅游产品进一步融合,促使侗锦与旅游业协调发展。利用侗族独特的地理环境与艺术形式大力开发旅游项目,借助旅游市场的购买力来促进一系列侗锦等手工艺品的生产与创造力。重新将侗锦作为畅销的旅游商品在旅游风景区展示与销售,以此切入口,激发家庭式和企业式侗锦商品的生产模式。這样不仅可以带动湖南通道侗族的旅游行业的繁荣,宣扬民族传统文化,提升民族传统技艺的价值,促进侗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让当地居民深刻地认识到侗族侗锦是世代相传且独一无二的艺术,其古朴性有着现代文明无法替代的重要的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从而认可侗族侗锦这一宝贵的的传统艺术,提升侗族人学习制作这项古老侗锦技艺的积极性,产生强烈的保护与传承的意识,促进侗锦这一古老的民族艺术得以延续,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葆生命力。

四、侗锦艺术发展研究与创新力度与时代脱节

随着各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的审美观念也受到明显转变,倘若独具魅力的侗锦艺术一直固步自封的话,将丧失其应有的影响力与艺术价值。侗锦的纹样造型、色彩搭配以及制作工艺等都需要顺应时代,在保持原有的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创新设计来满足当代消费者的审美与消费观念。

现代高科技与信息的高速发展,也使侗族妇女开阔了眼界,侗锦的织造技艺通过改良机器与原材料等等织锦速度已有较大飞跃。只有提升侗族侗锦技艺传承人的文化水平、审美能力、交流能力,掌握与了解现代人们的审美规律与购买习惯,才能更好推广侗锦商品品质的提高,进一步推进侗锦艺术的发展。比如在纹样设计中可以不局限于传统的样式,采取时尚的色彩搭配,根据消费者的喜好对传统侗锦进行创新与改良。还可设计和加入新的纹样,如文字图案、印花工艺等,打破原有的配色规律融入现代的设计元素,将侗锦引入服装、包装、室内装饰、陶瓷等设计领域中去,相信与时俱进的侗锦将再次展现出崭新的生机。

通道侗族的侗锦艺术与人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都对其的发展与传承产生一定影响。我们要重视民族民俗的质朴性与重要性,延续民族文化,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通过扩大应用的领域来强化侗族侗锦艺术的价值,使人们真正意识到发挥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性。现如今各民族地区日益开放,发展显著,与外界交流愈来愈频繁,侗族人应认真研究与发掘侗锦艺术的文化内涵和实际价值,继承与发扬侗锦传统手工技艺,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双重目标。

参考文献:

[1]吴景军.湖南通道侗锦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书[R]. 湖南通道:通道县文化局.2007年.

[2]王艳晖.湖南通道侗锦艺术传承现状思考[J].浙江:丝绸(历史与文化).2010年第9期.

猜你喜欢

传承发展
区域发展篇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