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实践的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

2017-04-10孙家林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6期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教学改革

摘要:电工电子技术作为高职院校一门专业基础课,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及专业课程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深化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的改革,文章将以实践为基础探讨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实践

TN0-4;TM1-4;G712

前言:目前,电子技术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且发展迅速,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及广泛使用充分说明了,电子技术这门课程的重要性。高职作为培养技术及操作人员的院校,承担着不容推卸的重要责任。所以《电子技术》课程的改革迫在眉睫。

一、精心设计,激情导入,提高学习兴趣

1.结合生活实例,引发兴趣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知识较为枯燥,学生不愿学甚至厌学,教师要开动脑筋,让学生爱学、要学。若能结合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实例,由此点染,往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如针对每个人用到的手机、家庭中的电视机、数码电子产品等,介绍各种电工电子知识,设计一些电器的基本检测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等。一方面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新技术。

2.利用直观教具,激发兴趣

课堂上的理论教学有时是纸上谈兵,学生很难有直观的认识,较难想象出真实的电子元器件,即使学生见到元器件实物,也不知该怎么识别和区分,但若把这些内容对照实物教具来讲解,让学生边听边看,就比较容易识别和掌握了。如在学习电容和电感相关知识时,可用收音机、电视机的主板做教具,让学生自己寻找各种电容、电感,在寻找的过程中,学生认识了元器件的外形、型号,了解了元器件的应用情况,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与兴奋。

高职院校教师也可能不重视教具,认为针对大学生没有必要,但教具直观形象,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有教学条件下,不可能所有的元器件、电路都有现成的教具,教师还可以自制教具,如简单的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通过自制教具,让学生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增强教学效果。

二、课程设置的改革思路

首先,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目标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在课程设置时要把握文化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知识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其次,在设置专业课程时应以毕业生应具备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重组课程内容,冲破原有课程体系,增添新知识,围绕学生的就业方向,整合教学内容,以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相配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再次,在课程内部采用项目化教学,应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以任务为引领,力求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行能力锻炼和技能训练。在设计任务时应注意从复杂程度上由浅到深,能够承载理论教学和技能培训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的。最后,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中心,建立实验实训课课程体系。以校内实验、工种实训以及理实一体化教学为基础,结合社会实践和企业顶岗实习,完成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1.改革教學模式,提高学习效果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强调学生实践技能,注重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这就要求教师改革教学模式,真正实现3个转变,即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任务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践为中心。实施一体化教学,一方面,教师把握整个教学过程的内容、进度和方向,在方法上给学生以引导,尽可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协作学习;另一方面,教师结合实际应用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教会学生“捕鱼”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实践主动获取知识,在做的过程中总结规律,提高学习效果,增强学习信心。

2.利用现代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同样,电工电子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手段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学习形式更加多样,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例如,通过多媒体技术把抽象、复杂的电工电子技术知识、实验制作成图文并茂的课件,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化抽象为具体,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仅节省了时间,也解决了课时少和部分复杂实验难以演示的矛盾。此外,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虚拟仿真实验,将电子工作平台引入教学,通过计算机屏幕实现实验演示。输入不同参数,计算机可自动计算结果、显示变化过程和图像波形。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直接观察到参数变化对实验过程的影响,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概念的理解,对于比较复杂的实验过程还可以重复演示。

3.改革考核方式,提高实践技能

高职院校的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更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强化过程的学习。因此,此门课程的考核,不能仅凭一张试卷评定,应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由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学生互评与学生自评相结合,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课内考核与课外实践考核相结合。考核的导向不是学科知识和教学内容的死记硬背,而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同时关注学生劳动纪律、学习态度、团队合作能力、安全操作等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及节约能源、爱护设备等意识的形成。在课外实践考核中,重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将平时的电子小制作活动、简单电器和电子设备维修活动、家电兴趣小组、双休日小发明、志愿者活动等环节纳入课程考核内容,通过加分形式,优化课内,强化课外,着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结束语:电子技术具有工程技术的特点,实践性很强。电子技术课程主要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大部分,其实验教学是该课程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能力和知识的灵活运用及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周霞.高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通讯世界,2015,24:297-298.

[2]许海英,张培志,罗晓华,谌贵辉,席建中.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的探索[J].电子制作,2015,07:157.

作者简介:

孙家林,女,羌族,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区人,讲师,2007年6月毕业于西华师范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本科学历,现任四川九洲高级技工学校教师一职。

猜你喜欢

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教学改革
基于SPOC的混合学习模式在高职专业基础课中的改革与实践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浅析《电工电子技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