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研究式教学模式分析
2017-04-10陈群方晓平
陈群+方晓平
摘要:针对目前教学过程中老师在台上讲授、而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现状,通过教学形式、学习过程、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法的革新,让学生进行研究式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自身潜能。分析了问题研究式教学方法的模式、优势及需注意的问题,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思考,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问题研究式教学;自主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湘教通[2013]223号):问题研究式教学方法的探索;中南大学研究生教改项目:以科研项目为平台的研究生综合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1 引言
中国自加入WTO以来,各个行业对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即创新能力和工作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中国式教育那种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教学方法阻碍了大学生创新的步伐,而且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出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良好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成了当前社会迫在眉睫的大事。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的指出:“要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2 问题研究式教学方法的模式
教师在教学时,不是简单地将书本上的知识灌输給学生,更重要的是不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带来好的学习效果,更会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受益匪浅。在问题研究式教学中,如何平衡学习与研究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本人长期承担的交通运输专业本科专业课程“城市轨道交通”进行问题研究式实验教学,摸索教学规律以为今后推广奠定基础。
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多以教材为本,教师的授课方式也大多按照教材的顺序逐步讲解。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不单显得单调枯燥,学生被动吸收知识也使得学习效率大大降低。“因材施教”并不只是意味着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所授课程不同,教学方法也要随之改变。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选择适合学生和适宜教材的教学方案。首先根据教材内容构建有层次结构的问题网络,即自己划分专题,再根据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和关系逻辑将大的专题划分成若干小问题,最后将这些具体问题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逐一攻破,这里每个专题可分2次课(即4个课时)完成。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所示:
第1步:传统教学与研究式教学并重的教学形式
教师应在备课时分解教材内容,划分出不同的研究专题;分析哪些教材适用于传统的讲授法,哪些教材适宜实施研究式教学。将课本上的知识以完整连续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同时确保教学大纲所规定任务与内容保质保量的完成。将需要讲授的基础知识教给学生后布置本次专题的讨论题目(一个或几个问题),研究课题必须注意它的典型性(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通过研究分析能揭示出事物过程的规律、理论和方法)、实践性(选择一些与实际生产、实际生活比较接近的问题。既让学生感兴趣,又能让他们有所发现)和难易程度(在学习之初,让学生从现象入手,逐步过度到较难问题的研究)。这将致力于培养提高学生应用已有知识和理论去发现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第2步:小组讨论的学习过程
在课堂上以研究式教学为重点,让学生积极自主地去发现并解决问题,也可以以教师布置适当的问题的形式来开展研究活动。将学生分成3-4人一小组进行讨论研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意识,在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不断巩固已有的知识,不断培养学生的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能力。
第3步:循环反复的学习方法
学习过程中也应该遵循认识规律即 “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达到对知识的透彻理解。通过这样循环,对各个专题的数个问题进行问题研究式教学,使得学生能自主掌握课程的主要知识内容(不再是被动接受),还能训练学生的研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潜能。
教师针对所布置的问题,随机抽取2~3组学生的代表在课堂上复述该组对于该问题解决的办法与方案。然后教师再将教材上的方案进行讲授,让学生比较自己的解决办法与老师所讲的方法的异同。再组织少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二次讨论,跟第一次讨论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自己对知识掌握加深的过程,通过这种学生主动式学习的方法,来避免传统教学死记硬背和填鸭式的弊端,全面激发学生的自主创造性以及学生对学习和研究的兴趣和求知欲,而且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
第4步,讨论式教学方法
教师上课的时候可以对刚才随机抽取的学生所公布的答案进行分析,分析其优缺点,给学生实践去陈述自己的观点,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研究内容,帮助学生选择研究课题,指导研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总结问题的解决方法。
针对本专题大的主题及已经讨论过的问题,教师应该让学生回去自己思考两个问题:一是让学生想象本专题大的主题下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及还有什么多种解决方案吗?通过这样的问题设置来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研究式教学的中心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挥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这就需要教师从过去的知识讲授者转变为研究式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教师进行点评、分析,其他组的同学同样也可发言陈述自己的方法。鼓励新的科学问题的提出及更为创新、先进的方法。要注意“因材施教”的准则,给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安排有难度的课题;同时要了解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的薄弱环节,从各方面予以关心和引导,帮助他走出困境;也可以组织“一帮一”活动,即安排有着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在同一组实行帮带,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取得最大程度上的进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最后教师结合自己的课题研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外对相关问题研究的进展在课堂上向学生进行介绍,使得学生能进一步了解该问题的科学前沿,并与自己所做的进行对比,并分析下一步可能的研究方向。
3 问题研究式教学方法的优势及问题
问题研究式教学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无论是在教学形式、教学方法还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师生的互动上,都比传统教学更有优势。
(1)传统教学与问题研究式教学的比较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直是课堂的主体、知识的传播者。在课堂上通常是教师高高在上的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的接受知识,因此,知识传授过程中的师生不平等关系容易限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课堂上教师的“倾囊相授”,容易让学生过分的依赖教师,从而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限制学生的创新能力。介于中国的应试教育,传统评价教学质量好坏的指标主要是学生的成绩,而学生在课堂外只能通过死记硬背和积累做题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因此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单一,除了教师传授就是课本学习,容易忽视知识在学科间的综合运用及创新。由于课堂内外的种种约束,很容易导致学生在學习过程中综合素质不高、创新能力不够等弊端。
在问题研究式教学中,巧妙的避开了传统教育的弊端。首先,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体、知识的传授者,而是知识的引导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自主参加学习、独立思考课题内容、认真探索课题知识,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充分体现了新式教学中学生的主导地位。其次,在问题研究式教学中,学生和老师不再是不平等的授受关系,而是能够面对面平等交流的互动关系;而在教学方法上也较传统教学发生了改变,摒弃了传统的“填鸭式”灌输法,引进专题讨论、课题研究等教学方法,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评估方法上,主要采用三种评估形式:教师对学生的评估,学生之间互相评估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估;在教学内容上,除了需要学生掌握课堂和书本上知识与技能外,更侧重学生在实际过程中的表现;在评估的结果上,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明确结论的同时,给学生指明前进方向。
(2)问题研究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问题研究式教学是教育改革上的一次质的飞越,但在实施研究式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问题研究式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继承与发展而非全盘否定摒弃。这是因为任何研究都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之上,如果没有基础理论知识的支持,任何研究都是无源之水,所以在运用问题研究式教学中要重视必要的理论知识讲解与传授,尤其是重点难点的讲授。对于处于基础学习阶段的学生而言,传统教学是获取基础知识的必要方法,也是问题研究式教学得以实施的基石,二者在知识获取期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在学生获得理论基础的之前要充分发挥问题研究式教学的效力,在传授知识时教师要从知识灌输向问题探讨转变,在组织教学时教师要从单方面指导向相互讨论转变。从各个方面改进和加强教育教学,增进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让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相互讨论共同学习。
其次,为了让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综合的充分发展,开展问题研究式教学。而
问题研究式教学无疑要占用学生的不少课余时间,为了不占用学生有限的精力,我们在数量上运用问题研究式教学时切忌过多过滥,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目前的状态。同时教师在课题的选取上也需要花费一定的功夫,因为课题选取范围过大,达不到教学应有的目的;而选取范围过小,又不能体现章节的主题。这就要求老师在授课前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分解,将教学内容划分成不同阶段的问题,并结合课程内容进行的选择。“问题”从提出到解决,始终贯穿问题研究式教学的核心。因此选择问题研究式教学就一定要从“解决问题”的需要出发,即怎样的形式最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利于问题的解决就选用怎样的方法。
作者简介:
陈群(1977-),男,汉族 江西九江人,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城市交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