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善学习

2017-04-10尤丽慧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学习者利用笔者

尤丽慧

摘要:

随着信息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何培养自己的学生、如何使他们日后能够充当由现代思想观念武装的、掌握先进学习思维的新型学习者,成了每一个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回答的时代问题。在这种大背景下,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引起了信息技术教育者们的普遍关注,从信息技术教育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该理论把改革的重点放在了如何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善学习模式、如何让学生推理、决策和解决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问题上,这对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上有着很大的作用。鉴于此,笔者首先回归学习的真正意义,帮助有意愿转变教学模式的信息技术教师深刻认识引导学生利用现代技术改善学习的重要性,其次笔者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具体回答了如何做到技术的实用化,并对这种新式教学理念的尝试抱有信心。

关键词:

构建主义、学习的本质意义、具体操作方法、风险可控

【中图分类号】G434

一.引言

众所周知,教育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石、是实现生产力再生产的必要因素,为此,邓小平就曾明确指出“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他所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也是指引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根本思想。今天,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培养具备良好信息素养、能够灵活利用信息技术的青少年成为了信息技术教育改革的焦点。加快对信息人才的培养、迎接信息化发展对基础教育的挑战也因此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实践中,随着中小学基础教育条件的大幅度改善 ,我国将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率先引入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其中,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引起了信息技术教育界的普遍关注。构建主义的提出把一个尖锐的问题摆在了每一个信息技术教师的面前,那就是我们将如何培养自己的学生、如何使他们日后能够充当由现代思想观念武装的、掌握先进学习思维的新型学生,如何在未来巨大的社会变迁中立于不败之地?努力探索这个问题,追求学生的长期、持续发展正是笔者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信息技术的学科性传递与应用,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树立起一种信息思维,能够自觉主动地利用现代技术解决各种不同学科、甚至更广阔领域中的问题。今天的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应该把焦点放在引导学生利用现代技术改善学习上来,放在让学生学会怎样推理、决策和解决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问你题上来。

二.学习意义的本质回归

前面笔者论证了新形势下信息技术教育改革的未来在于引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利用现代技术,那么在此基础上笔者要对学习的真正意义展开进一步分析,以便帮助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们更好地了解教育的本质与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转变方向。老师到底该教学生学习什么、什么才算是有意义的学习,这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在一些教师看来,良好的教学效果是要使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另一些教师来说有意义的学习关系到特定领域的技能,比如解决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或者参与一次哲学讨论。笔者认为与其讨论怎样算是有意义的学习,不如思考我们在何种情况下才会进入有意义的学习,问题的答案是,当我们需要解决问题时我们在某种程度上便进入了有意义的学习。

中国有句著名的谚语,叫做“忘记你告诉我的,理解我所做的。”它实质上阐述了一个永恒的概念,即知识、意义和理解不能离开有意义、有意图的活动而独立存在。今天的信息技术教育领域在高效地传递着事先组织好的大量信息,在笔者看来这是一种极不自然的现象。目前的信息技术教育过分看重学生的信息接受量,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教学将来的发展趋势在于引导学生利用现代技术对个人或社会合作进行构建并进一步解决问题。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是主动的、合作的、构建的、有意图的、真实的,通过利用技术解决问题确实是可以达到这种效果的。

当现代技术被用作知识构建的工具,学生们自然也必须投入到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去,而这正是所有信息技术教育者的目标。

三.利用信息技术改善学习方式的具体操作

通过上述的讨论,我们知道将信息技术看作是沟通各学科之间的桥梁而不单单是一门学科的确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更大的意义,那么具体要怎样做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呢?笔者根据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从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探讨,希望对正在转变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同行们有所帮助。

(一)教师该作出的转变

为了让学生用现代技术学习,教师也必须接受并学习新的学习模式。传统上,信息技术教师的主要职责和活动就是直接教授学生课标所规定的计算机内容和电脑应用,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学生则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可这种背景下,学生是不可能用现代技术去更深入地学习的。他们不可能构建自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用现代技术管理自己的学习,因为这些事教师都已经完全为他们准备好了。

因此,教师必须率先作出相应的改变,也就是放弃至少一部分的绝对权威。笔者看来,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不是要求学生去像老师一样去操作机器,而是应该让学生构建起自己对信息技术的个人理解和看法。如果这样,那么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将从给予计算机知识转移到帮助学生激起对现代技术更有生存力的理解,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仲裁者而是将学生引入更大思维世界的领导者。

(二)学生该做出的转变

如果教师像上述那样放弃部分权威,学习者就必须承担起这些权力。学习者必须为自己设定目标调控自己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努力程度。然而有人担心今天的学生们不具备承担这种责任的能力,他们不想拥有提升自己学习能力的机会。对他们来说,让人老师教授他们计算机知识会轻松许多。那么实际上,学生主动培养自身信息素养、用现代技术去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到底有多大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尽管让学生利用技术参与学习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但这种风险完全是可控并且值得的,因为学生用现代信息技术重新构建自己的学习模式时所产生的兴奋和热情是足以抵消掉这些风险。

四.结语

如果以传统的方式使用信息技术,即仅将它看作是一门独立学科的学习内容,那么,现代技术就不能最有生产性和最有意义的对技术加以利用。现代技術不应局限于教给学生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而是要被学习者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去构建对学习的新认识。

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收获的绝不应仅仅是技术本身,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从技术中反思,将具体的现代技术抽象融合成自己意识中的一种思维模式,当其他领域的问题出现时,学习者要有能力自觉、主动、积极地利用现代技术采取行动。

参考文献

(1)戴维·乔纳森、简·豪兰、乔伊·摩尔、罗斯·马拉尔《学会用技术解决问题----一个构建主义者的视角》,教育科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学习者利用笔者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老师,别走……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画与理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废物巧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