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研究

2017-04-10崔林涛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25期
关键词:培养研究高中教学人文精神

崔林涛

摘 要:在高中阶段,历史作为一门人文性的科目,对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也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并且新课程背景下,要求在创新教学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就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可行性方法,希望为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中教学;历史;人文精神;培养研究

G633.51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各学科教学在注重教学方法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而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对学生有着极大的教育意义。所谓的人文精神是指:人对自身价值的界定和现实的社会定位,将完整人性作为前提,进而自由发展,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培养。

一、人文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意义

当今社会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有专业的知识技能,在其综合素质方面,也要有较高的体现。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而达到自我精神境界的制高点,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进步。中国发展,历经岁月的考验,在艰难险阻中,一步步发展成为文化大国,这离不开人们精神素养的提高,进而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会文化。在历史教学中,包含中国上下五千年发展史,中华文化精髓,因此,需要教师在教材中,挖掘人文精神内涵,进而在课堂中,更好的引导学生,将中国文化、民族文化、精神思想等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无形中受到精神文化的熏陶,进而感受到一定的社会责任。这也是我们每个公民所应履行的义务,共同推动社会发展。教师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挖掘,进而还原历史场景,让学生感受中国发展历程,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二、人文精神的培养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人文精神中,主要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彰显个性,进而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的进步,现如今学生的思想意识较为开放、大胆,喜欢追求个性、志向远大,但是,他们又缺少理性、心灵脆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尊重学生的创新思想,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较低,内向的学生,教师要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学会发展学生的优点,正确引导学生思想意识,矫正心理偏差。

教师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总而言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进而为培养人文精神奠定基础条件。

2.教学内容中的人文精神

(1)历史人物评价

在历史教材中,会有一些历史人物的评价,而教师通过对学生人物评价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准确的进行自我定位,找到人生目标,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在进行历史人物教学时,教师需要特别强调人在社会的中所应肩负的责任,让学生能够通过一些历史事迹而学会对待生活中的常态问题。例如:教材历史人物中,顾炎武,他在社会大动荡时期。有感而发:有亡国,有亡天下,它所说的亡国和亡天下,含有不同的意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体现了他的社会责任感,这也是我们每个人所应有抱负。

(2)挖掘民族精神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感受到,國家的强大,是凭借先进的科学技术,竞争实力,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而民族的发展,是需要一定的人文环境和人们的凝聚力,人文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折射出民族的文化精神、成熟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挖掘民族精神,教师要强调民族精神的影响,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人们目标。

(3)引导学生不受利益驱使

在进行经济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学会用辩证的角度看待问题,同时,保护自然,倡导健康的生活环境意识,举手投足间,都要体现自身的人文精神素养,让学生在学习文章时,感受精神价值的作用。

3.创新教学观念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教学上,采取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是教学主体,学生被动式学习,进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没有较高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因此,在一些知识学习上,由于受思维模式的限制,导致学生缺少创新意识,或是在掌握知识后不能将其应用在生活中,形式化学习。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将人文精神意识渗透到学生思想意识中,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主体意识,改变学生将学习看做一种精神压力的思想,教师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创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不仅需要教师的付出,更需要学生的努力,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上进,教师付出多大的辛苦也是无用的,教学氛围的创建,更离不开学生的配合,一节富有感染力、生动的历史课,是需要教师和学生的配合,而所说的配合,就需要教师和学生间的转换,在教学中,学生有任何问题,可以随时提问,而教师教学,也要通过一定的技巧,这样一来,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进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4.教师自人文素质的提升

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打破常规,创新教学方法、观念,这对教师而言,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是教师怎样提高学生积极性,提升学生主体意识,成为教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认为:第一,知识的多样性、综合性。只有教师提升自身人文素质,才能在教学中更好的引导学生,渗透人文精神,因此,教师需要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深化知识,尤其是历史知识,并且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在课堂中,适当融入一些幽默,在紧张的教学氛围中,活跃教学气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教师在提升自身人文素质的同时,也要创新思维模式,进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观点,进而感染学生,让学生也能够创新思维模式,而并非是按部就班。社会是多元化的,在自然万物、人生百态上,更是丰富的,试想:若是社会发展、人生态度全部统一,那人文精神的作用会是什么样的,反之,若是教师没有自身的独特思维,在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同教师一致,那么人文精神的意义何在。

三、结语

总而言之,教育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人格心灵上的启发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授业解惑的同时,也要培养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在思想素质、人文情怀上得到启迪,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丰富的社会认知,为今后人生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民飞.人文精神,高中历史教学的支点——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文理导航(上旬).2014(11).

[2]吉.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S1).

猜你喜欢

培养研究高中教学人文精神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声乐教师数字教学技术能力培养研究
多措并举让语文学习兴趣“浓起来”
小学生数学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古筝演奏中心理音色的培养研究
背负十字架的勇气